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杨贵妃如果不死,大唐真的会亡吗?

杨贵妃如果不死,大唐真的会亡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064 更新时间:2024/2/5 7:35:13

杨贵妃作为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女性人物之一,她一生的经历,最为神秘的就是她的死了。马嵬坡下就是贵妃香消玉殒的地方,但也有很多人对此持怀疑的态度,认为贵妃并没有死,但同样也有很多人反对这种意见,认为如果贵妃不死的话,大唐必然会灭亡。为什么会将一个王朝的生死放在杨贵妃的身上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杨玉环与唐玄宗李隆基的爱情故事传唱了千年,当年在马嵬坡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杨玉环会香消玉殒,惨死在三尺白绫之下。后人对贵妃的死多有惋惜,不过,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杨玉环是不得不死,甚至她的生死已经上升到了大唐江山安危的高度之上,就让我们来看看为什么士兵们一定要杀死杨贵妃。

1、由荔枝引发的血案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的一首绝句写出了玄宗皇帝对杨贵妃的极端宠爱,产于蜀地泸州的荔枝经800里加急运送至长安,而这表面繁盛的背后其实已是大唐王朝在巅峰时期即将衰落的征兆。

玄宗皇帝在年近60之时爱上了小自己34岁的杨玉环,此后的十几年,皇帝将自己的大半经历投入到了与贵妃的爱情事业之中。而国事,则交给了李林甫杨国忠,不过,李林甫还算是一代能臣,当政期间,虽然为人奸猾无比,但好歹还是做了不少实事,能够稳定大唐的政局并施以改革,但是其大力任用以安禄山为首的胡将镇守边关,而又缺少节制措施,为后来的安史之乱留下了隐患。

而杨国忠上台后,专权误国,弄得民不聊生,更严重的是,安禄山作为地方实力派武将,又认了杨贵妃这个干娘,更是挡了杨国忠的专权之路,于是杨国忠便处处针对安禄山,最终也逼反了安禄山。

不过,关于安禄山造反如果说是杨国忠一人的功劳,那显然是在抬举他了,其实无论如何,按照安禄山当时的势力,就是他不反,估计唐朝迟早也要收拾他,毕竟尾大不掉,一个节度使拥有了全国三分之一的兵力,换做谁当皇帝估计也睡不好觉。但玄宗皇帝偏偏人老糊涂了,一头扎进了杨贵妃的温柔乡里,以至于有人多次告诫他要提防着安禄山造反时,他反而乐呵呵地对杨贵妃说:”有人说你儿子又要造反了,你怎么看?“

2、贵妃的干儿子安禄山反叛

在安禄山反叛后,唐玄宗当然一开始是不相信的,不过当叛军都快杀到潼关时,玄宗再也坐不住了,不过,在潼关前线,玄宗皇帝又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

这次又是由杨国忠引起的,杨国忠的小人心态让他老觉得潼关守将哥舒翰坚守不出,是要发动兵变弄死自己,于是他便跑去跟玄宗说哥舒翰畏战不出,玄宗当真听信了杨国忠的话,不顾潼关天险只适合坚守,而此时的唐军大多是新招募的新兵蛋子,根本没多大战斗力,一道圣旨逼哥舒翰出城决战,结果20万大军全军覆没,一代名将哥舒翰就此陨落。而听说潼关失守,玄宗赶紧收拾行装,在杨国忠的建议下西逃蜀地。

3、为什么杨贵妃必须死

在马嵬坡,跟随玄宗的士兵越来越不满背井离乡,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带领的禁军哗变,乱刀砍死了杨国忠。本来玄宗以为杨国忠的死,可以平息士兵的怨气,但陈玄礼却说:“杨国忠涉嫌谋反,已经被就地正法了,请皇上将贵妃娘娘也交出来就地正法。”玄宗此时已经失去了对军队的控制,只好让高力士将杨贵妃缢死。

那为什么士兵们不顾皇帝的感受,一定要让杨贵妃死呢?表面的说法是因为杨国忠是杨贵妃的堂兄,害怕此后会遭到打击报复,不过,杨国忠到底是不是贵妃的哥哥还不一定,贵妃自跟了玄宗以来,深居内宫,基本不干预朝政,只醉心于舞蹈与玄宗的风花雪月,可以说,认认真真谈恋爱是两人的共同爱好,不然也不至于玄宗晚年独宠贵妃一人。

而贵妃之死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古代对女性的歧视与偏见,红颜祸水此时成为了大唐陷入内乱的最好借口。作为臣子,大臣们总不能说玄宗皇帝老糊涂了,偏听偏信杨国忠之流,以至国家危机四伏,都是皇帝老儿一个人的过错,何况玄宗前期可是已经开创了开元盛世,其英明神武的形象已经深深地烙刻在了臣民的心中。

而此时,要纠正皇帝的错误,光杀一个杨国忠只不过是满足了军人们对其胡乱指挥,导致潼关守军覆亡的愤怒,而要让皇帝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明白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皇帝的懒政和糊涂,那就只有拿杨贵妃开刀,夺走玄宗的心爱之人,给予其深刻的教训。而且,贵妃不死,人心则不能再次聚拢在大唐王室身边,大唐江山必将陷入分崩离析的境地,所以,这也是陈玄礼等大将与太子达成的共识。

所以,杨贵妃就不得不死,这个大锅必须由皇帝最爱之人来背。不过,估计杨贵妃没想到的是,自己对玄宗皇帝的一片真心竟落得如此凄惨的结局,那个将自己接进宫的高力士最后也将送自己走完人生的最后一刻。

玄宗皇帝没想到的是,即使他赐死了杨贵妃,他的出逃已经将他的皇位的正当性给跑没了,既然你老了不能担起拯救天下的大任了,那就让你的儿子来吧。于是,太子李亨在此与玄宗分道扬镳,北上灵武,与郭子仪李光弼、李必会和,8年的平叛战争就此开始,而玄宗也成了空有其名的太上皇。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只有开国皇帝称祖,为何清朝皇帝就有三个?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知道,在古代,对于皇帝死后的称呼也是非常有讲究的,他们的庙号各不相同,但是却也是有一些规律的,一般来说只有开国皇帝才能被称为“祖”,比如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等等,但是到了清朝时期似乎就不太一样了,清朝总共有三个皇帝都被称为“祖”,这又是为什么呢?

  • 崇祯帝为什么杀郑崇俭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郑崇俭是明朝末年大臣,他曾多次领军击败河套地区的蒙古部落,还取得玛瑙山大捷,立下诸多战功。但郑崇俭最后却被崇祯帝冤杀,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崇祯帝继位后杀过七个总督,郑崇俭便是其中一位。当时崇祯觉得起义军实力日益庞大,他便对大臣更加严厉,功罪之间不能相互抵消,实际上这让己方受到了非常大的损失。有关郑

  • 清朝灭亡后辛丑条约还有效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纵观大清王朝,虽说有着康乾盛世的加持,但也仅仅只是过眼云烟,尤其是哪些对于康乾盛世存在质疑的一些人,是否真的有像史书中说的那般繁华。而到了近代时期的大清国,处处受人限制,在对外交涉中屡屡处于下风,最后还落个“洋人朝廷”的地步,奈何一个“惨”字可叹!18

  • 罗马与汉朝的交流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公元97年,此时正是东汉和帝永元九年,甘英曾经奉命西域都护班超的名字出使大秦,这个大秦其实指的就是罗马帝国。当时的安息帝国,也就是帕提亚利用轨迹欺骗了甘英,阻扰了罗马与汉朝的第一次正式交往。但是鲜为人知的是,其实罗马帝国也在积极的寻找着各种机会来与汉朝建立起联系。于是史书上便出现了“罗马

  • 崇祯皇帝如何才能拯救大明王朝?有翻盘的可能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众所周知,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是崇祯,在崇祯继承皇位的时候,明朝已经是处于内忧外患的局面当中了,可以说是各种难题等着崇祯来决绝。但是尽管崇祯再怎么努力挽回局面,最终大明还是灭了,最终自己也自缢在了煤山。那么崇祯在接手皇位开始到底有没有机会翻盘呢?有没有机会拯救大明王朝呢?该怎么做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

  • 北洋军为何忠诚袁世凯?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北洋军为何如此的忠诚于袁世凯?即便是朝廷解除了袁世凯的职务之后,北洋军依然是接受袁世凯的指挥,或者说是怎么样情况出现了军人只知其将不知国家的情况?袁世凯曾说:“练兵事看似复杂,其实简单,主要是练成‘绝对服从命令’。我们一手拿着官和钱,一手拿着刀,服从就有官和钱,不从就吃刀。”

  • 史书记载的唐朝女道士飞升是怎么回事?真有这回事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飞升”这件事情,在很多人看来或许都是属于神话故事了,毕竟这些内容基本上都与神话故事有很大的关系,都只是存在于遥远的古代。然而在唐朝时期,却有一位女道士白日飞升,不仅在野史中有记载,在正史中也有记载。正史记载的事情天然就会比野史多一些可信度,那这件事情究竟是不是真实的呢?今天

  • 鲁国为什么在进入战国时期后,存在感远不如春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从春秋步入战国后,鲁国似乎逐渐被人们所遗忘,在当时的历史舞台上,鲁国显然已经成为不被重视的角色。而鲁顷公好像已经看清了鲁国的未来,只是默默等待那一天的来临。相信很多小伙伴会不解,为什么鲁国到了战国时期,他的存在感远不如春秋?下面就为大家分析下其中缘由,主要还是和秦国的崛起,以及与周天子的衰落有关。在

  • 虬髯客传的作者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安史之乱以后,盛唐开始逐渐走衰,到了晚唐已经呈现藩镇割据的局面,各自为战。乱世自然让很多人心存不满,但一时又无力改变现状,所以便将很多希望寄托在伸张正义的侠客身上。《虬髯客传》这部小说便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孕育而生的,而《虬髯客传》对后世的武侠小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今天就准备和大家讲讲《虬髯客传》

  • 明朝末年为何没出现资产阶级革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1644年,我过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岁建立的王朝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为了能够驱逐胡虏,恢复中华”,整整二百七十六年间,朱元璋和他的子孙后代坚守着这一信念,收复了属于汉人的华夏大地。也正是这汉人最后的王朝,重现了昔日的汉唐盛世。在这两百年间,神宗统治下的万历新政为明朝带了中国历史上经济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