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夏朝的时候真的养过龙吗?

夏朝的时候真的养过龙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725 更新时间:2024/2/5 7:18:19

龙这种生物,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一种只存在于各种神话里面的神兽,神话当中有各种形态的龙,也有各种不同地域的龙,掌管着不同的领域。但是却也有古人养龙的记载,据说在夏朝时期,有人养过龙,这乍一听是很不可思议的,龙是神话中才存在的生物,为什么会有人养过呢?夏朝的时候真的有人养过龙吗,他们养的龙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这龙又是从何而来的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古代关于龙的记载

龙是一种被后世严重神化的物种,所以现在只要提到龙,很多人都认为是神话故事。但是在最早的史料记载中,龙仅仅是一种特殊的生物而已。大家要是不信的话,对比一下龙和其它“神兽”的记载,就一目了然了。

《山海经》中关于龙的记载非常多,要是仔细看的话,这里面的龙是作为坐骑存在的。

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

大乐之野,夏后……乘两龙……

东方句芒,鸟面人身,乘两龙。

这里的龙是用来骑的,作用和马基本一致,只不过龙地位更高。《史记》当中还专门记录了黄帝的事迹,说他铸鼎之后,骑着龙离开。

不仅如此,关于龙的记录也详细描述它的生物特征,比如《续夷坚志》当中:“龙鳞甲中出黄毛……头与大树齐,腥臭不可近。”龙是一种动物,身上有腥臭味。

《后汉书·五行志》记载了:“灵帝光和元年六月丁丑,有黑气堕北宫温明殿东庭中,黑如车盖,起奋迅,身五色,有头,体长十余丈,形貌似龙。”这是东汉皇帝刘宏看到的龙,身上有几种颜色,体长大概十多丈。

《唐年补录》中记载的更加详细,唐咸通末年某日,有青龙坠于桐城县境内,因喉部有伤,当场死去。龙全长十多丈,身子和尾巴各占一半。尾呈扁平状,鳞片很像鱼鳞,头上有双角,口须长达两丈,腹下有足,足上有红膜。

看着的话,分明就是在记录一种不太常见的动物,鳞片、头上的角、口须,都一一列举出来了。

2、龙是真实存在的吗

郎瑛的《七类修稿》的中更牛,记载了明成化末年,广东新会县海滩上坠落了一条龙,被渔民活活打死,这条龙有身长数十丈,腹部呈红色的。既然都能被渔民打死,还算什么神兽?

《永平府志》记载,道光十九年夏天,一条龙坠落在滦河下游的乐亭县境内,身上的味道都招来了很多的苍蝇。当地的群众给它搭棚子遮蔽阳光,并且不断的往它身上泼水,三天之后一场大雷雨中,龙离开了原地。

历朝历代都有关于龙的记载,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仔细看看就会知道,龙的基本形象没有太大出入。龙身上很腥臭,并且会因为意外坠落,死亡也是正常的。

这么看的话,古人很清晰的告诉我们:龙是一种生物,只不过不常见。

一直以来,一些专家学者都认为龙是一种古老的图腾,是一种自然崇拜。但是,被崇拜的神,为什么有这么多被骑乘、坠落、死亡的记录?

3、古代真的养过龙吗

再说说养龙。

龙既然作为坐骑存在过,当然是要有人养的。《左传》当中记载的,应该是比较靠谱的。

秋,龙见于绛郊……人实不知,非龙实知。古者畜龙,故国有豢龙氏,有御龙氏。……昔有飂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实甚好龙,能求其耆欲以饮食之,龙多归之。故帝舜氏世有畜龙。及有夏孔甲,扰于有帝,帝赐之乘龙……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

可见,早就有专门的养龙人,而且董父这个人非常厉害,他知道龙的饮食癖好,所以能养很多龙。

而且养龙技艺是一直流传下来的,传到了刘累这里,说明只要你愿意学,就能学会。不恰当的比喻一下,就跟现在的熊猫饲养员一样,虽然养的是国宝,但也不见得非要有什么神奇的能力,学学就能养。

后面还有一段记载:“龙一雌死,潜醢以食夏后。夏后飨之,既而使求之。”

这就不得了了,龙可以死,而且还能吃,味道还非常不错。

正好相反的是,传说中的其他神兽,就基本没有这面的记载。比如凤凰,一直都是神鸟,没有多少民间养凤凰吃凤凰的事情。再比如麒麟、饕餮、穷奇、九尾狐……都是传说中的神兽,和龙相比,几乎没有什么落难、被杀、被吃的记载。

为什么同样是神兽,同样是传说,龙会有这么多的“非神性”的记载?为什么龙看起来更像是一种稀有动物?

所以,养龙的记载是有的,能不能证明龙是存在的,那就不好说了。毕竟对于很多人来说,没见过,就是不存在的。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北宋灭亡后,北方百姓在金人统治下生活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在宋朝历史上,靖康之耻可以说是一次非常重要又非常耻辱的历史事件了,金人俘虏了徽钦二帝和文武百官,朝廷不得不向南迁,成立了南宋朝廷。而也有很大一部分原本生活在北方的百姓,跟着迁移到了南方,但也还是有不少人留在北方。那么这些在北方的宋人,他们在金人的统治之下生活的怎么样呢?金人是如何对待他们的,他们的生

  • 孙权和刘备都敢称帝,为何曹操却不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时期曹丕是第一个称帝的,随后刘备称帝,而孙权在此多年之后才称帝。不过人们说到魏蜀吴的时候,最容易被想起来的还是曹操、刘备、孙权三个人,这三个人可以说是三国的代表人物,而孙权和刘备都称帝了,为什么曹操活着的时候却始终都没有称帝呢?刘备和孙权都敢称帝,为何唯独看起来胆子最大的曹操不敢呢?今天就让小编

  • 三国演义中,魏蜀吴最完美的将领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演义》是我们家喻户晓的四大名著之一,这本书严格来说是历史小说,里面的内容并非都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例如关羽和诸葛亮,演义中有关他们的部分事迹是虚构出来的,其原因是为了提升他们的角色高度,能感觉到蜀国将领是最为出名的。当然,从演义的角度来看这也没什么,那在魏蜀吴三国中,究竟谁才是各自阵营里最完美

  • 战国时秦国多次使用反间计,为何其他国家却不对秦国使用?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战国时期各个国家之间争斗不断,各种明争暗斗轮番上演,秦国曾经多次使用同一个计谋来对付其他不同的国家,那就是反间计,秦国对赵国、魏国等都使用过,而且每一次其他国家都会中计,可以说是屡试不爽。但是为什么同一个计谋能够得逞那么多次,其他国家的国君难道看不出来这是离间计吗?那他们为什么没有对秦国使用离间计呢

  • 嘉庆杀掉和珅后,为什么又后悔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乾隆一死,嘉庆掌握大权,就把和珅给杀掉了,从和珅家里也是抄出了无数的金银财宝。和珅作为一个大贪官,在乾隆时期一直都混的风生水起,乾隆不见得不知道和珅的贪,却并没有把他怎么样,但是嘉庆直接就把和珅给杀掉了。然而在杀了和珅之后,嘉庆却又觉得很后悔,这究竟又是为什么呢?嘉庆后悔的到底是什么,是因为和珅的死

  • 刘备与公孙瓒是同学,为何后来刘备离开了公孙瓒?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刘备和公孙瓒两人其实曾经是同学,可以说交情还是非常好的,甚至可以用亲如兄弟来形容。但是即便是亲兄弟也不见得任何人任何时候都能够相互帮扶,更不用说刘备和公孙瓒本来就不是亲兄弟。刘备后来离开了公孙瓒,并没有选择继续跟随他,这其中究竟是有什么原因呢?刘备离开公孙瓒的原因是什么,当年的同窗情谊为何最终还是破

  • 秦朝灭亡并非因为暴政,真实原因是改革?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长久以来,可能有很多人都以为,秦朝之所以最终会走向灭亡的道路是因为它的暴政,提到秦始皇的时候都是“暴君”这样的形容,自然会认为秦朝的百姓生活非常悲惨,这才爆发了农民起义。但其实真要追根溯源的话,秦朝之所以会灭亡,可以说和暴政的关系并不大,而是另有原因的。那么导致秦朝最终灭亡的

  • 刘禅为什么不重用杨仪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杨仪曾在蜀国任丞相参军,等于是诸葛亮身边的谋士。在诸葛亮北伐期间,杨仪有很多谋略都得到了诸葛亮的认同,因此对他的信任也是与日俱增。诸葛亮临终前,把遗命和撤军大权全部交由杨仪处理,可见杨仪当时地位之高。不过诸葛亮死后,杨仪非但没能进一步提升官职,反倒被刘禅削职流放,最后在狱中自杀,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到

  • 九子夺嫡时,那些没有参与的皇子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九子夺嫡是清朝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康熙的九个皇子参与了夺嫡,但是这样的事情,最终注定只会有一个人胜出,那么剩下的其他的皇子,结果也不见得能有多好。不过康熙皇帝并不是只有这九个皇子,那么在剩下来的那些没有参与夺嫡的皇子,他们最终的结局又是什么呢?他们的结局会不会比夺嫡失败的皇子们要更好一些呢

  • 北宋的强大为什么没能体现在军事上,其实是因为作茧自缚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整体看下来,北宋的综合实力非常厉害,无论是经济、文化、科技都能排进世界前列,甚至是第一的水准。不过北宋的强大为什么偏偏没有体现在军事上呢?每当我们提到宋朝,就总觉得宋朝军事是最大软肋,但北宋不比南宋,北宋军队真的就打不赢当时的辽国吗?竟然还签下檀渊之盟这种并不平等的盟约。其实北宋军事的乏力可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