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禅为什么不重用杨仪

刘禅为什么不重用杨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791 更新时间:2023/12/31 12:28:36

杨仪曾在蜀国任丞相参军,等于是诸葛亮身边的谋士。在诸葛亮北伐期间,杨仪有很多谋略都得到了诸葛亮的认同,因此对他的信任也是与日俱增。诸葛亮临终前,把遗命和撤军大权全部交由杨仪处理,可见杨仪当时地位之高。不过诸葛亮死后,杨仪非但没能进一步提升官职,反倒被刘禅削职流放,最后在狱中自杀,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到了刘禅这边,杨仪为何得不到重用?

杨仪是何许人也

杨仪,字威公,襄阳人,最初在关羽手下担任功曹,协助关羽镇守荆州。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关羽派遣杨仪来成都办理公务,见到了刘备。杨仪的精明能干,赢得了刘备的赏识赞许,“与语论军国计策,政事得失,大悦之”,就把他留在朝中,担任左将军兵曹掾。刘备向来有知人之明,杨仪能得到他的青睐,足见其军政才能非同一般。

此后,杨仪在蜀国仕途顺利,步步高升,先后担任尚书、弘农太守。建兴三年,诸葛亮把杨仪借调到身边,担任丞相参军、长史、绥军将军。杨仪为人机敏干练,缜密细致,诸葛亮每次出兵北伐,杨仪“规划分部,筹度粮谷,不稽思虑,斯须便了。军戎节度,取办于仪”,协助诸葛亮拟定作战计划,筹措运输粮秣辎重,成为诸葛亮须臾不可暂离的得力助手。

正因为诸葛亮深知杨仪的才干,才会把他指定为三军统帅,可见杨仪在诸葛亮心目中地位之高。诸葛亮在蜀国一言九鼎,有了他的遗命加持,杨仪的仕途按说应该更上一层楼,跻身蜀国统治高层,封侯拜相,指日可待。

然而令人愕然的是,事实发展却正好相反。杨仪圆满完成了诸葛亮的命令,带领蜀国大军平安撤回了汉中,满以为会受到刘禅的嘉奖封赏,“自以为功勋至大,宜当代亮秉政”,认为自己应当接替诸葛亮的位置,全面主持蜀国朝局。

刘禅如何看待杨仪

但杨仪没想到的是,刘禅对他的态度,却极为冷漠。蒋琬被刘禅封为尚书令,实际上接替了诸葛亮。杨仪空欢喜一场,只得到个不伦不类的“中军师”职位,而且“无所统领”,手中不掌握兵权,彻底被刘禅边缘化。杨仪心怀不满,经常私下向别人抱怨,激怒了刘禅,把他一撸到底发配到蛮荒之地的汉嘉郡,杨仪激愤不已,在流放地自尽而亡。

杨仪为何会遭到刘禅的冷遇?下场如此凄凉?揆之当时实际情况,应当和魏延之死有关。刘备临死时,为了防止出现诸葛亮一手遮天危及皇权的局面,特意同时把李严也任命为托孤大臣,以制衡诸葛亮。

但李严显然与诸葛亮不是一个层面的对手,几年之后就被诸葛亮排挤出局。刘禅谨遵刘备的用人策略,急需扶植另一个实力人物以制衡诸葛亮,同时也可作为诸葛亮的未来接班人。魏延作为当时蜀国武将中的领军人物之一,才干卓异,威望素著,从而成了刘禅的重点拉拢对象。

建兴元年(223年),刘禅登基的当年,马上晋升魏延为都亭侯。建兴五年(227年),魏延升任凉州刺史。建兴八年(230年),魏延又晋升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还获得与诸葛亮对等的“假节”大权。刘禅扶植拉拢魏延的心态已经昭然若揭。

但杨仪却没有看清楚这一点,误判形势,在诸葛亮死后斩杀魏延,使得刘禅的一番苦心付诸东流。杨仪此举已经注定了他的悲剧命运,受到刘禅打击也就不足为奇了。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九子夺嫡时,那些没有参与的皇子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九子夺嫡是清朝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康熙的九个皇子参与了夺嫡,但是这样的事情,最终注定只会有一个人胜出,那么剩下的其他的皇子,结果也不见得能有多好。不过康熙皇帝并不是只有这九个皇子,那么在剩下来的那些没有参与夺嫡的皇子,他们最终的结局又是什么呢?他们的结局会不会比夺嫡失败的皇子们要更好一些呢

  • 北宋的强大为什么没能体现在军事上,其实是因为作茧自缚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整体看下来,北宋的综合实力非常厉害,无论是经济、文化、科技都能排进世界前列,甚至是第一的水准。不过北宋的强大为什么偏偏没有体现在军事上呢?每当我们提到宋朝,就总觉得宋朝军事是最大软肋,但北宋不比南宋,北宋军队真的就打不赢当时的辽国吗?竟然还签下檀渊之盟这种并不平等的盟约。其实北宋军事的乏力可以说

  • 周瑜为什么追随孙策,究竟有何魅力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周瑜和孙策在同一年出生,就两人的才华和家室来说,周瑜并不输孙策。为什么周瑜会慕名拜访孙策,此后还追随孙策,助他们孙家成就一番事业呢?其实这跟孙策的个人魅力有很大关系。孙策年少时就喜欢结交名士,所以渐渐在江淮一带有了名气。周瑜内心也想成就一番事业,所以就找孙策看看两人是否志同道合。结果就是周瑜和孙策一

  • 宋朝人洗澡有多讲究?不同人洗澡有不同的方式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洗澡对于现代人来说是一件非常稀松平常的事情,尤其是夏天的时候,几乎都会是一天洗一次,而其实在古代,比如宋朝时期,洗澡已经比较普及了,与古代的欧洲地区很少有人洗澡不同的是,宋朝的人们对于洗澡可以说是非常讲究的,而且不同身份的人洗澡,他们所使用的方式也都是不同的。那么宋朝究竟对于洗澡有多讲究,当时的人洗

  • 汉武帝少年、中年、晚年时期有何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雄才大略,励精图治”,这两个成语经常会拿来形容汉武帝刘彻。很多网友都喜欢评价古代最伟大的皇帝,其中肯定都能看到汉武帝的声影,而且位居前三之列。我们都知道汉武帝最大的成就,对外开疆扩土,击败匈奴,创丝绸之路;对内币制改革,独尊儒术。他做了太多其他皇帝没办法办到的事,所以成就和

  • 北汉为什么那么难打?为何赵匡胤柴荣都没有灭掉?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北汉作为五代十国当中的最后一个政权,却也是最难打的。北汉的历史并不长,只有28年的时间,但是这28年却打的异常艰难,从郭威、柴荣到赵匡胤,都没有能够灭掉北汉,最后在赵光义时期才终于灭掉了北汉。那么究竟是为什么,北汉会这么难打?北汉难道是有非常强的战斗力,让进攻者都无从下手吗?北汉能够这样顽强的原因到

  • 宋太宗赵光义如何处理民事,连丢猪案都亲自处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在古代,普通百姓想要报官,或者有冤情需要申诉,可以通过敲击登闻鼓立案。不过这种事基本都是各地知县处理,皇帝不会亲自出手。但在北宋初年,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宋太宗赵光义曾受理过一件案子,但案情只是一位叫牟晖的人,家里丢了一头母猪。其实这只是一件小事,如果皇帝连这样的事都要亲自办理,恐怕用不了几日就会被

  •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何没有杀掉六国贵族?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秦朝最终的灭亡,除了秦二世和赵高的原因之外,还有六国残余势力的推动。六国其实一直都是蠢蠢欲动的,但凡有任何能够推翻秦朝的机会,他们自然都不会放过。但是,秦始皇还在世的时候,难道没有想到六国势力的存在对自己将会是一个威胁吗?他也曾经遭遇过很多次的刺杀,虽然都不成功,但是他对于六国的态度,为什么在统一之

  • 马超为何不让庞德战许褚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庞德算是三国名将之一,曾和关羽战的有来有回,还用箭射中关羽前额,由此看来庞德武力值并不低。庞德原本是马腾手下将领,曾屡立战功,深受重用,后来马腾入朝当官,庞德便跟随马超。照理来说,庞德身为将领,应该负责打头阵,那为什么在和曹操征战期间,马超不让庞德和许褚交手,反倒选择自己出战呢?拿马超和庞德相比,这

  • 齐景公对孔子为何不肯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孔子曾经周游列国,并且向各位国君推荐自己的学说,然而始终没有受到重用。其中在齐国的时候,齐景公对孔子可以说是以礼相待,态度非常好,但是却始终没有重用孔子,或者可以说,齐景公原本是想要重用他的,但是却被晏子的一句话憋了回去,没有重用孔子。那么究竟晏子说了句什么话,改变了齐景公对孔子的态度呢?晏子为何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