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宋的强大为什么没能体现在军事上,其实是因为作茧自缚

北宋的强大为什么没能体现在军事上,其实是因为作茧自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098 更新时间:2024/1/27 1:18:43

其实整体看下来,北宋的综合实力非常厉害,无论是经济、文化、科技都能排进世界前列,甚至是第一的水准。不过北宋的强大为什么偏偏没有体现在军事上呢?每当我们提到宋朝,就总觉得宋朝军事是最大软肋,但北宋不比南宋,北宋军队真的就打不赢当时的辽国吗?竟然还签下檀渊之盟这种并不平等的盟约。其实北宋军事的乏力可以说是作茧自缚,但其中又有有意的成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北宋军事上的问题

并非是宋朝无可用之将和可用之兵,也并非宋之将士无一战之力,而是老赵家从一开始就打定了打压将士的心思。

何也?

赵匡胤原本只是后周将领,是后周世宗柴荣的心腹。

可是当柴荣病逝了之后,赵匡胤却仗着自己手握禁军大权而选择了黄袍加身,抢走了柴宗训的皇位。

这倒也不是说赵匡胤如何如何不忠不仁,实在是当时的历史人文环境就是如此。

后周开国皇帝郭威原本也只是后汉将领,可是刘知远驾崩了之后,他也一样运用手中的兵权取后汉而代之。

也正是因为将领动辄以手中兵权取“老东家”而代之,才让黄袍加身之后的赵匡胤对手握兵权的将领充满了忌惮。

于是,赵匡胤问计于谋士赵普,如何才能让我老赵家避免重蹈老刘家、老郭家二世而斩的覆辙?

赵普想了想,您自己心里没点数吗?短短几十年换了这么多皇帝,还不是藩镇将领手上的兵权太大了?

赵匡胤听完瞬间就懂了,于是这才有了杯酒释兵权,也才有了宋朝崇文抑武并且以文驭武之策。

如此一来,武将的政治地位一落千丈,被士大夫集团狠狠地踩在脚下。

老赵家也一直在说“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士大夫也一直在强化这句话,所以治天下之人就没有武将的份。

而在此之前,士大夫虽然也瞧不起武将,可是慑于武将之兵权,他们多数时候也只能吹胡子瞪眼。

赵匡胤和赵普觉得崇文抑武并且以文驭武还不够,于是又想出了一个更好的办法,也就是更戍法。

所谓更戍法,也就是轮番戍守之意。

宋朝将禁军分为中央禁军和地方禁军,但是却定期让中央禁军和地方禁军进行轮换。

今年驻守京城的禁军,明年可能就会被调去驻守地方。

地方禁军,亦是如此。

不过,这个中央禁军和地方禁军轮换的过程只限于士卒,将领不会调动。

这样就造成了“兵无常帅,帅无常师”的局面,从而弱化了将领对军队的控制力。

然而“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弊端却也显而易见,因为每一个将领都会有自己的指挥风格。

倘若一支军队今年跟着一个善守的将领,明年又跟一个善攻的将领,好的结果是这个军队会变得既善攻又善守。

实则作茧自缚

可是,现实当然不会这么理想。

当一支军队好不容易适应了一个将领的只会风格之后,又将他们调到另一个将领手下,只会让他们变得更加混乱。

似乎既善守又善攻,可实际上却既不善守也不善攻。

赵匡胤之所以会弄出这么一个漏洞百出的兵制,说白了他就仅仅是为了对内,而不是为了对外。

他一心只想防着内部的将领,而刻意忽略了外部的威胁。

这一点从他筹备了“土地收购基金会”也可看出一二,他知道这个兵制必然会弱化老赵家的兵,才想用钱把那块打不回来的土地买回来。

当年老赵家为什么明明经济发达,却沦落到谁都能够过来揉捏一下?原因就在于这个兵制限制了军队战斗力。

老赵家擅长搞经济,这一点也毋庸置疑。

可是,老赵家真的无法将强大的经济实力转化为强大的军事力量吗?

老赵家如果想这么做的话,完全可以达到这个目的,但是他们宁愿交“岁币”,也不愿意这么做。

原因可以说有两个方面,一则是一旦将强大的经济实力转化为强大的军事力量,那么赵匡胤的布局就会被打乱;二则是这个兵制已经实行了太久,已经成了老赵家的一个重疾,谁也不敢轻易动。

不过,最关键的原因还是在于老赵家不愿意冒这个险,他们还是怕将领拥有了兵权之后取老赵家而代之。

对于老赵家而言,被取而代之的风险和每年交一些不痛不痒的岁币,哪一个更为划算?当然是岁币。

后来到了王安石变法的时候,他早就看出了更戍法对于军队战斗力的桎梏,所以将更戍法变成了将兵法。

将兵法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这一问题,让军队战斗力得到了提升。

为什么说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呢?原因就在于根本性的病症其实仍然还没有得到解决。

更可怕的是这个根本性的病症根本没有办法解决,因为老赵家和士大夫根本就不允许被踩下去的武将再一次站起来。

老赵家一直以文驭武,武将一直处于被打压的状态,武将和军队的地位就起不来,那么军队再强也不会强到哪去。

王安石将更戍法变成将兵法之事,也证明了老赵家能够将强大的经济实力转化为强大的军事力量。

然而,老赵家和士大夫都不想,也不愿意这么做。

所以,他们就只能任人揉捏了,也才有了靖康之难。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周瑜为什么追随孙策,究竟有何魅力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周瑜和孙策在同一年出生,就两人的才华和家室来说,周瑜并不输孙策。为什么周瑜会慕名拜访孙策,此后还追随孙策,助他们孙家成就一番事业呢?其实这跟孙策的个人魅力有很大关系。孙策年少时就喜欢结交名士,所以渐渐在江淮一带有了名气。周瑜内心也想成就一番事业,所以就找孙策看看两人是否志同道合。结果就是周瑜和孙策一

  • 宋朝人洗澡有多讲究?不同人洗澡有不同的方式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洗澡对于现代人来说是一件非常稀松平常的事情,尤其是夏天的时候,几乎都会是一天洗一次,而其实在古代,比如宋朝时期,洗澡已经比较普及了,与古代的欧洲地区很少有人洗澡不同的是,宋朝的人们对于洗澡可以说是非常讲究的,而且不同身份的人洗澡,他们所使用的方式也都是不同的。那么宋朝究竟对于洗澡有多讲究,当时的人洗

  • 汉武帝少年、中年、晚年时期有何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雄才大略,励精图治”,这两个成语经常会拿来形容汉武帝刘彻。很多网友都喜欢评价古代最伟大的皇帝,其中肯定都能看到汉武帝的声影,而且位居前三之列。我们都知道汉武帝最大的成就,对外开疆扩土,击败匈奴,创丝绸之路;对内币制改革,独尊儒术。他做了太多其他皇帝没办法办到的事,所以成就和

  • 北汉为什么那么难打?为何赵匡胤柴荣都没有灭掉?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北汉作为五代十国当中的最后一个政权,却也是最难打的。北汉的历史并不长,只有28年的时间,但是这28年却打的异常艰难,从郭威、柴荣到赵匡胤,都没有能够灭掉北汉,最后在赵光义时期才终于灭掉了北汉。那么究竟是为什么,北汉会这么难打?北汉难道是有非常强的战斗力,让进攻者都无从下手吗?北汉能够这样顽强的原因到

  • 宋太宗赵光义如何处理民事,连丢猪案都亲自处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在古代,普通百姓想要报官,或者有冤情需要申诉,可以通过敲击登闻鼓立案。不过这种事基本都是各地知县处理,皇帝不会亲自出手。但在北宋初年,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宋太宗赵光义曾受理过一件案子,但案情只是一位叫牟晖的人,家里丢了一头母猪。其实这只是一件小事,如果皇帝连这样的事都要亲自办理,恐怕用不了几日就会被

  •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何没有杀掉六国贵族?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秦朝最终的灭亡,除了秦二世和赵高的原因之外,还有六国残余势力的推动。六国其实一直都是蠢蠢欲动的,但凡有任何能够推翻秦朝的机会,他们自然都不会放过。但是,秦始皇还在世的时候,难道没有想到六国势力的存在对自己将会是一个威胁吗?他也曾经遭遇过很多次的刺杀,虽然都不成功,但是他对于六国的态度,为什么在统一之

  • 马超为何不让庞德战许褚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庞德算是三国名将之一,曾和关羽战的有来有回,还用箭射中关羽前额,由此看来庞德武力值并不低。庞德原本是马腾手下将领,曾屡立战功,深受重用,后来马腾入朝当官,庞德便跟随马超。照理来说,庞德身为将领,应该负责打头阵,那为什么在和曹操征战期间,马超不让庞德和许褚交手,反倒选择自己出战呢?拿马超和庞德相比,这

  • 齐景公对孔子为何不肯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孔子曾经周游列国,并且向各位国君推荐自己的学说,然而始终没有受到重用。其中在齐国的时候,齐景公对孔子可以说是以礼相待,态度非常好,但是却始终没有重用孔子,或者可以说,齐景公原本是想要重用他的,但是却被晏子的一句话憋了回去,没有重用孔子。那么究竟晏子说了句什么话,改变了齐景公对孔子的态度呢?晏子为何劝

  • 武则天立无字碑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武则天立无字碑的原因一直让人感到好奇,无字碑立于乾陵,是李治和武则天合葬的地方。据说当时,武则天亲自纂写了5000多字的碑文,但为什么这些内容没有被刻到石碑上呢?千年以来,在民间流传着多种说法,但并没有一个官方解释。根据史学家的推断,神龙政变后,武则天被迫让位,虽然李显是武则天的儿子,但他们母子之间

  • 庞统之死和诸葛亮有什么关系?难道有什么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庞统与诸葛亮,并成为卧龙凤雏,两人更是《三国演义》中得一可得天下的顶尖人才,只可惜庞统死的太早,在落凤坡被杀,都还没来得及施展拳脚就这样死了,也的确是很憋屈的。而也有不少人认为,其实庞统的死和诸葛亮之间有很大的关系,难道说庞统被杀其实背后和诸葛亮有什么密切的关联吗?诸葛亮到底和庞统的死之间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