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演义中,魏蜀吴最完美的将领分别是谁

三国演义中,魏蜀吴最完美的将领分别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294 更新时间:2023/12/30 11:42:06

《三国演义》是我们家喻户晓的四大名著之一,这本书严格来说是历史小说,里面的内容并非都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例如关羽和诸葛亮,演义中有关他们的部分事迹是虚构出来的,其原因是为了提升他们的角色高度,能感觉到蜀国将领是最为出名的。当然,从演义的角度来看这也没什么,那在魏蜀吴三国中,究竟谁才是各自阵营里最完美的将领呢?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下面就来简单做个分析,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曹魏——张辽

曹魏在三国中势力最大,名将也是最多的。

其中典韦战力很强,但是统兵能力不行,且在曹操征伐张绣时,因为他醉酒失职,导致兵器被盗,没有尽力做好曹操的安保工作。

许褚的个人武力也很强,但是在统兵上存在缺点。曹操派他押送粮草,他却酒醉误事,强行行军,结果导致粮草被劫,自己也身受重伤。

夏侯惇被射瞎了一只眼睛,还经常口出狂言,不适合做名将。

夏侯渊武艺了得,行军打仗也不错,不过结局有点惨,被黄忠阵斩于定军山。

徐晃统兵能力不错,不过战场交战时常常有保留实力,不全力作战之嫌。最后死得也比较窝囊,被孟达一箭毙命。

张郃和徐晃类似,遇见高手就保存实力,不全力作战。

于禁统兵能力,武力都不错,但是最终在襄樊之战中投降了关羽,晚节不保。

乐进在演义中出场不多,统兵能力不错,但是在与东吴的作战中,被甘宁射中面门,就消失了。

最终留下来的完美将领就只有张辽了。张辽原本是吕布手下,白门楼时,他原本是宁死不降,结果在曹操的一番坦诚下,投入了曹操的怀抱。从此,便忠心跟随曹操,从北打到南,最终在逍遥津之战中大放异彩,载入名将史册。武力上,张辽属于一流猛将,曹营中仅次于典韦许褚。

军事上,他长期镇守合肥,多次击败东吴的入侵,搞得东吴一提起张辽之名就头痛。做人方面,他上对得起曹操,下对得起关羽的那份友情,做人能做到张辽那个份上,也算是很完美了。

蜀汉——赵云

说起蜀汉的完美名将,那必须首先考虑赵云,其他的都在其后。可以说,在整个三国演义中,被塑造得最完美的人当属赵云了。

武力上,赵云身为五虎上将之一,是全书中为数不多的超一流猛将。在整本书中,赵云共单挑了二十五次,其中二十二次大胜,三次平手,无一败绩。他还是整本书中斩将记录最多的名将,被人戏称为战场机器。长坂坡之后,赵云名声大震,只要他一出场,必定得让敌军闻风丧胆。

军事上,很多人诟病赵云没有独立统兵作战的战绩,实际上,这就是没有认真看书。庞统战死后,诸葛亮率军入西川救援,当时赵云就是独立统军的。更不要说汉中之战,赵云独立统军击败张郃、徐晃,救出了黄忠。

而说到做人,赵云的品性那是公认的好。他对待主公忠心,从跟随刘备开始,他就长期担负保卫刘备安全的责任,无论战场有多么危险,他总是能保得刘备全身而退。长坂坡时,他更是在主公已然退走的情况,逆向而行,于数万曹军中救出甘夫人和阿斗,为刘备保得一丝血脉。

刘备进入成都后,想将房屋赏赐给功臣,当时无一人站出来反对,只有赵云发声劝谏,希望刘备以国事为重,将房屋还给那些无家可归之人,以收取民心。虽然他这一出得罪了很多人,但是他善待百姓的高贵品性却是值得大家学习。

在关羽兵败被杀后,刘备欲起兵报仇,赵云站出来反对,希望刘备以大局为主,先伐魏,再灭吴,惹恼了刘备。然而他这一心为国,不存私心的品德却令人钦佩。

东吴——黄盖

真实历史上,周瑜是一个不错的儒将,然而在演义中,他却被描写成了一个嫉妒贤能的小人,与完美名将失之交臂。那么谁才能算得上是东吴的完美名将呢?这就要说黄盖了。

黄盖可谓是“三朝元老”,在十八路诸侯共同讨伐董卓时,他就跟随在孙坚的身边了,而后他又跟随孙策、孙权转战四方。一路征战,他屡获战功,为东吴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

曹操大军南下时,东吴大臣一片投降之声,唯有黄盖等少数人坚决地站出来,发誓要和曹操决一死战。

赤壁之战中,黄盖不顾年迈的身躯,甘愿忍受身体之痛,也要为了完成苦肉计,最终骗过曹操,火烧赤壁。此等不顾个人生死,大公无私的精神令人钦佩。

就拿演义来看,三国中魏国最完美的名将是张辽,蜀汉最完美的名将是赵云,东吴最完美的名将是黄盖。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不同意见呢?欢迎留言说出你的想法。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战国时秦国多次使用反间计,为何其他国家却不对秦国使用?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战国时期各个国家之间争斗不断,各种明争暗斗轮番上演,秦国曾经多次使用同一个计谋来对付其他不同的国家,那就是反间计,秦国对赵国、魏国等都使用过,而且每一次其他国家都会中计,可以说是屡试不爽。但是为什么同一个计谋能够得逞那么多次,其他国家的国君难道看不出来这是离间计吗?那他们为什么没有对秦国使用离间计呢

  • 嘉庆杀掉和珅后,为什么又后悔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乾隆一死,嘉庆掌握大权,就把和珅给杀掉了,从和珅家里也是抄出了无数的金银财宝。和珅作为一个大贪官,在乾隆时期一直都混的风生水起,乾隆不见得不知道和珅的贪,却并没有把他怎么样,但是嘉庆直接就把和珅给杀掉了。然而在杀了和珅之后,嘉庆却又觉得很后悔,这究竟又是为什么呢?嘉庆后悔的到底是什么,是因为和珅的死

  • 刘备与公孙瓒是同学,为何后来刘备离开了公孙瓒?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刘备和公孙瓒两人其实曾经是同学,可以说交情还是非常好的,甚至可以用亲如兄弟来形容。但是即便是亲兄弟也不见得任何人任何时候都能够相互帮扶,更不用说刘备和公孙瓒本来就不是亲兄弟。刘备后来离开了公孙瓒,并没有选择继续跟随他,这其中究竟是有什么原因呢?刘备离开公孙瓒的原因是什么,当年的同窗情谊为何最终还是破

  • 秦朝灭亡并非因为暴政,真实原因是改革?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长久以来,可能有很多人都以为,秦朝之所以最终会走向灭亡的道路是因为它的暴政,提到秦始皇的时候都是“暴君”这样的形容,自然会认为秦朝的百姓生活非常悲惨,这才爆发了农民起义。但其实真要追根溯源的话,秦朝之所以会灭亡,可以说和暴政的关系并不大,而是另有原因的。那么导致秦朝最终灭亡的

  • 刘禅为什么不重用杨仪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杨仪曾在蜀国任丞相参军,等于是诸葛亮身边的谋士。在诸葛亮北伐期间,杨仪有很多谋略都得到了诸葛亮的认同,因此对他的信任也是与日俱增。诸葛亮临终前,把遗命和撤军大权全部交由杨仪处理,可见杨仪当时地位之高。不过诸葛亮死后,杨仪非但没能进一步提升官职,反倒被刘禅削职流放,最后在狱中自杀,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到

  • 九子夺嫡时,那些没有参与的皇子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九子夺嫡是清朝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康熙的九个皇子参与了夺嫡,但是这样的事情,最终注定只会有一个人胜出,那么剩下的其他的皇子,结果也不见得能有多好。不过康熙皇帝并不是只有这九个皇子,那么在剩下来的那些没有参与夺嫡的皇子,他们最终的结局又是什么呢?他们的结局会不会比夺嫡失败的皇子们要更好一些呢

  • 北宋的强大为什么没能体现在军事上,其实是因为作茧自缚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整体看下来,北宋的综合实力非常厉害,无论是经济、文化、科技都能排进世界前列,甚至是第一的水准。不过北宋的强大为什么偏偏没有体现在军事上呢?每当我们提到宋朝,就总觉得宋朝军事是最大软肋,但北宋不比南宋,北宋军队真的就打不赢当时的辽国吗?竟然还签下檀渊之盟这种并不平等的盟约。其实北宋军事的乏力可以说

  • 周瑜为什么追随孙策,究竟有何魅力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周瑜和孙策在同一年出生,就两人的才华和家室来说,周瑜并不输孙策。为什么周瑜会慕名拜访孙策,此后还追随孙策,助他们孙家成就一番事业呢?其实这跟孙策的个人魅力有很大关系。孙策年少时就喜欢结交名士,所以渐渐在江淮一带有了名气。周瑜内心也想成就一番事业,所以就找孙策看看两人是否志同道合。结果就是周瑜和孙策一

  • 宋朝人洗澡有多讲究?不同人洗澡有不同的方式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洗澡对于现代人来说是一件非常稀松平常的事情,尤其是夏天的时候,几乎都会是一天洗一次,而其实在古代,比如宋朝时期,洗澡已经比较普及了,与古代的欧洲地区很少有人洗澡不同的是,宋朝的人们对于洗澡可以说是非常讲究的,而且不同身份的人洗澡,他们所使用的方式也都是不同的。那么宋朝究竟对于洗澡有多讲究,当时的人洗

  • 汉武帝少年、中年、晚年时期有何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雄才大略,励精图治”,这两个成语经常会拿来形容汉武帝刘彻。很多网友都喜欢评价古代最伟大的皇帝,其中肯定都能看到汉武帝的声影,而且位居前三之列。我们都知道汉武帝最大的成就,对外开疆扩土,击败匈奴,创丝绸之路;对内币制改革,独尊儒术。他做了太多其他皇帝没办法办到的事,所以成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