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时秦国多次使用反间计,为何其他国家却不对秦国使用?

战国时秦国多次使用反间计,为何其他国家却不对秦国使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430 更新时间:2024/2/5 7:47:04

战国时期各个国家之间争斗不断,各种明争暗斗轮番上演,秦国曾经多次使用同一个计谋来对付其他不同的国家,那就是反间计,秦国对赵国、魏国等都使用过,而且每一次其他国家都会中计,可以说是屡试不爽。但是为什么同一个计谋能够得逞那么多次,其他国家的国君难道看不出来这是离间计吗?那他们为什么没有对秦国使用离间计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秦国对别国使用反间计

战国时期,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实现了弯道超车,并一举成为了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到了秦始皇这一代甚至统一了天下。

而秦国之所以能够屡战屡胜,除了秦国强大的国力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秦国君王经常对别国使用反间计,这才获得了胜利。比如说大家所熟知的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一开始赵国虽然稍逊一筹,但是依旧能够抵御住秦国的进攻。秦昭襄王看一时间无法拿下赵国,便派人到赵国去散布谣言,说秦国害怕的莫过于赵括了,这才有了长平之战赵国的失败。

这实际上就是离间了廉颇和赵王的关系,也就是反间计。那么问题来了,既然秦国经常对其他国家施行反间计,那么其他国家为什么也不反击呢?他们为什么不对秦国施行反间计?

2、秦国君王贤明,别国君王昏庸

大家对秦国最感到好奇的,莫过于秦国的六世之余烈了。所谓的六世之余烈,是指秦国自秦孝公开始,一直到秦始皇这六代,几乎都是明君。而这也是秦国统一天下的关键。

众所周知,一个国家的领导者是否贤明,将直接关系到国家是否强大。这在现在依旧适用,一个公司是否能够发展壮大,跟领导者是否有能力几乎脱不开关系,尤其是在公司的草创阶段。

言归正传。秦国自秦孝公开始的君王,都十分的贤明。君王贤明就意味着他不会轻易地被人蛊惑,尤其当蛊惑对象还是自己最重要臣子的时候。而其他国家的君王也未必就没有使用反间计离间秦王和臣子的感情,只是没有起作用罢了。比如秦昭襄王和白起的关系。

白起的存在令各国闻风丧胆,你说其他国家的君王没有对秦国使用反间计吗?我看未必,只是这些反间计都没起作用,对历史影响很小,所以就没被记载下来。这才造成了他国没有对秦国使用过反间计的错觉。

反过来也是一样。他国的君王昏庸,所以被秦王使用反间计破解,以至于损失惨重,这样的历史性时刻,自然值得被特写特写。比如长平之战的失败。

这从另外一个例子也能证明。

乐毅伐齐之战。乐毅伐齐之战,乐毅连破齐国五十余城,几乎灭亡了齐国,可是最后却功亏一篑,被田单以火牛阵富国。而田单复国的过程中,用的关键计策,就是反间计。田单使用反间计,离间乐毅和燕惠王,使得乐毅逃走,燕惠王换上骑劫,最后被田单击败。

由此可见,其他国家未必就不会使用反间计,只是他们对秦国使用没有奏效过罢了,也就不值得被记录。

3、秦国强大,他国弱小

战国中后期,说秦国是最强大的国家一点也不为过,当时中原的格局就是一超多强。秦国为超级强国,而齐、楚、赵等国则是相继崛起后又衰弱的强国。必须明确是,离间计的原理,是敌人利用臣子功劳太大的特点,四处散布谣言,最后引起君王的忌惮,从而造成君臣决裂。

对于秦国而言,其他国家是弱小的,以至于秦军在和他国作战的过程中几乎少有失败,就算有失败也是因为对面是联军。而且这个失败几率越靠近战国末期越低。

也就是说,对于秦国士兵而言,胜利是很平常的事情,一军统帅除非做出了十分突出的战绩,几乎不会引起太大的波澜。

既然这个将军无法作出太多的波澜,那么他的威望也不会那么高,秦王自然也不会太过忌惮他。事实上,在秦国这么多将领中,能够引起秦王忌惮的人,在我的认知中应该只有两个,一个是白起,一个是王翦

所以白起最后死了,而王翦因为情商高,躲过了一劫。反之同理。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打败秦军是十分困难的,甚至于战国四大名将就是以能否正面抗衡秦军为标准选拔出的。

因此,对于他国士兵来说,打败秦军是一件足以自傲的事情。在这样的背景下,统帅士兵击败秦军的将领,自然能够获得十足的威望,比如说李牧。因此,君王猜忌臣子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嘉庆杀掉和珅后,为什么又后悔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乾隆一死,嘉庆掌握大权,就把和珅给杀掉了,从和珅家里也是抄出了无数的金银财宝。和珅作为一个大贪官,在乾隆时期一直都混的风生水起,乾隆不见得不知道和珅的贪,却并没有把他怎么样,但是嘉庆直接就把和珅给杀掉了。然而在杀了和珅之后,嘉庆却又觉得很后悔,这究竟又是为什么呢?嘉庆后悔的到底是什么,是因为和珅的死

  • 刘备与公孙瓒是同学,为何后来刘备离开了公孙瓒?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刘备和公孙瓒两人其实曾经是同学,可以说交情还是非常好的,甚至可以用亲如兄弟来形容。但是即便是亲兄弟也不见得任何人任何时候都能够相互帮扶,更不用说刘备和公孙瓒本来就不是亲兄弟。刘备后来离开了公孙瓒,并没有选择继续跟随他,这其中究竟是有什么原因呢?刘备离开公孙瓒的原因是什么,当年的同窗情谊为何最终还是破

  • 秦朝灭亡并非因为暴政,真实原因是改革?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长久以来,可能有很多人都以为,秦朝之所以最终会走向灭亡的道路是因为它的暴政,提到秦始皇的时候都是“暴君”这样的形容,自然会认为秦朝的百姓生活非常悲惨,这才爆发了农民起义。但其实真要追根溯源的话,秦朝之所以会灭亡,可以说和暴政的关系并不大,而是另有原因的。那么导致秦朝最终灭亡的

  • 刘禅为什么不重用杨仪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杨仪曾在蜀国任丞相参军,等于是诸葛亮身边的谋士。在诸葛亮北伐期间,杨仪有很多谋略都得到了诸葛亮的认同,因此对他的信任也是与日俱增。诸葛亮临终前,把遗命和撤军大权全部交由杨仪处理,可见杨仪当时地位之高。不过诸葛亮死后,杨仪非但没能进一步提升官职,反倒被刘禅削职流放,最后在狱中自杀,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到

  • 九子夺嫡时,那些没有参与的皇子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九子夺嫡是清朝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康熙的九个皇子参与了夺嫡,但是这样的事情,最终注定只会有一个人胜出,那么剩下的其他的皇子,结果也不见得能有多好。不过康熙皇帝并不是只有这九个皇子,那么在剩下来的那些没有参与夺嫡的皇子,他们最终的结局又是什么呢?他们的结局会不会比夺嫡失败的皇子们要更好一些呢

  • 北宋的强大为什么没能体现在军事上,其实是因为作茧自缚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整体看下来,北宋的综合实力非常厉害,无论是经济、文化、科技都能排进世界前列,甚至是第一的水准。不过北宋的强大为什么偏偏没有体现在军事上呢?每当我们提到宋朝,就总觉得宋朝军事是最大软肋,但北宋不比南宋,北宋军队真的就打不赢当时的辽国吗?竟然还签下檀渊之盟这种并不平等的盟约。其实北宋军事的乏力可以说

  • 周瑜为什么追随孙策,究竟有何魅力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周瑜和孙策在同一年出生,就两人的才华和家室来说,周瑜并不输孙策。为什么周瑜会慕名拜访孙策,此后还追随孙策,助他们孙家成就一番事业呢?其实这跟孙策的个人魅力有很大关系。孙策年少时就喜欢结交名士,所以渐渐在江淮一带有了名气。周瑜内心也想成就一番事业,所以就找孙策看看两人是否志同道合。结果就是周瑜和孙策一

  • 宋朝人洗澡有多讲究?不同人洗澡有不同的方式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洗澡对于现代人来说是一件非常稀松平常的事情,尤其是夏天的时候,几乎都会是一天洗一次,而其实在古代,比如宋朝时期,洗澡已经比较普及了,与古代的欧洲地区很少有人洗澡不同的是,宋朝的人们对于洗澡可以说是非常讲究的,而且不同身份的人洗澡,他们所使用的方式也都是不同的。那么宋朝究竟对于洗澡有多讲究,当时的人洗

  • 汉武帝少年、中年、晚年时期有何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雄才大略,励精图治”,这两个成语经常会拿来形容汉武帝刘彻。很多网友都喜欢评价古代最伟大的皇帝,其中肯定都能看到汉武帝的声影,而且位居前三之列。我们都知道汉武帝最大的成就,对外开疆扩土,击败匈奴,创丝绸之路;对内币制改革,独尊儒术。他做了太多其他皇帝没办法办到的事,所以成就和

  • 北汉为什么那么难打?为何赵匡胤柴荣都没有灭掉?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北汉作为五代十国当中的最后一个政权,却也是最难打的。北汉的历史并不长,只有28年的时间,但是这28年却打的异常艰难,从郭威、柴荣到赵匡胤,都没有能够灭掉北汉,最后在赵光义时期才终于灭掉了北汉。那么究竟是为什么,北汉会这么难打?北汉难道是有非常强的战斗力,让进攻者都无从下手吗?北汉能够这样顽强的原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