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权和刘备都敢称帝,为何曹操却不敢?

孙权和刘备都敢称帝,为何曹操却不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527 更新时间:2024/1/25 0:00:41

三国时期曹丕是第一个称帝的,随后刘备称帝,而孙权在此多年之后才称帝。不过人们说到魏蜀吴的时候,最容易被想起来的还是曹操、刘备、孙权三个人,这三个人可以说是三国的代表人物,而孙权和刘备都称帝了,为什么曹操活着的时候却始终都没有称帝呢?刘备和孙权都敢称帝,为何唯独看起来胆子最大的曹操不敢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刘备和孙权称帝

汉朝末年天灾人祸不断,狼烟四起烽火不休,各地诸侯为了各自的利益和野心纷纷割据称霸一方,甚至还会互相攻伐抢占地盘。在这种乱世时期崛起了很多枭雄人物,其中能力最高成就最大的当属曹操、刘备和孙权三个人。

孙权是孙坚的次子,年幼的时候就失去了父兄的庇护,接手了刚刚打下来尚不稳定的江东基业。孙权虽然没有太高的军事指挥才能,但是在治理政务和平衡局势方面却显得得心应手,他不仅很快平定了江东乱局,而且还使得江东基业发展壮大。孙权经过多年的励精图治将江东治理得井井有条,虽然比不上曹魏的兵强马壮,但也算是兵精粮足,而且又有长江天险,若是自保足以有余。

刘备出身卑微而且起兵之初也是实力弱小,所以遭遇了很多挫折和磨难,但是好在他意志坚定志向远大,相继克服了很多困难。刘备经过多年的努力,在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的帮助下终于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基业,甚至在汉中之战时能够正面与强大的曹魏抗衡。刘备有着大汉皇叔的身份,一直喊出来的口号也是匡扶汉室,虽然这为其招纳人才提供了诸多便利,但是也相对带来了很多掣肘,所以他即便很想称帝也没有机会。直到后来曹丕代汉后刘备才有了名正言顺的口号称帝。

与孙权和刘备比起来,曹操起步较早而且实力相当强大。曹操在迎接汉献帝回许都后手中就掌握着一张王牌,后来经过东征西讨逐渐平定北方,无论是其手中的权力还是立下的功勋,都足以支持曹操登上帝位。功勋越大野心也就越大,随着曹操取得越来越多的功绩地位也在不断上升,甚至到了封魏王的地步,然而终其一生,也未能够迈出最后一步,这又是为何呢?我认为有以下三点原因:

2、曹操为什么不称帝

第一点就是曹操想留下一个好的名声给后世看。曹操虽然不是名门望族子弟,但是出身也算不上寒门,自幼就接受良好的教育,而且长大之后也被举孝廉入仕做官,算是一位汉臣。由于汉朝经过数百年的统治儒家思想早已深入人心,曹操同样受到这种影响有着很深的忠君思想,关于这点从他早年迎接汉献帝的时候表现极其恭敬就可以看得出来。

虽说后来曹操随着实力的强大野心不断膨胀,地位不断上升影响力不断提高,但是他却始终没有篡位自立的心思。虽然曹操手下很多人都撺掇他更进一步,但是曹操都表示拒绝,并且还说自己愿意成为周文王那样的忠臣。由此可见,曹操确实是想要留下一个好的名声给后世。

第二点就是曹操是一个不求虚名非常务实的人,他虽然没有皇帝之名但是已有皇帝之权。汉末以来相继出现了很多实力强大的诸侯,有很多都因为做出错误的决策而下场凄凉,比如董卓袁术袁绍等人。曹操看到这些曾经实力远比自己更加强大的人一个一个被淘汰,自然懂得在乱世之中争霸最重要的就是自身的实力,至于别的虚名则不值一提。

此时的曹操虽然实力远比当年的袁绍和袁术等人更强,但是与其对立的刘备和孙权同样也是枭雄。曹操在没有统一之前始终就要面对两个实力强大的对手,若是这个时候称帝,又会激起内部忠于汉室的臣子的不满,即便是强行镇压的话也会对自己的统治造成不利影响,这对于胸怀天下之志的曹操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3、孙权为何迟迟不称帝

魏蜀吴三个国家里实力最弱的就是孙权的东吴,虽然孙权占据了中国南方,但是当时的南方还是荒蛮之地,东吴在国力上是比不上曹魏和蜀汉的,在这种情况下孙权的东吴想要不被其他两国吞并就必须采取平衡战略,三个国家里谁最强大,孙权就联合另一方,共同打击最强大的一方,而在曹丕和刘备都称帝以后蜀汉和曹魏互相打的一塌糊涂,这是对孙权最有利形势,所谓的座山观虎斗,这时候孙权一直在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对于孙权这种政治家来说这时候一个皇帝的名号跟本就不重要。

在称帝的礼法上孙权也比不上刘备和曹丕,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平定中国北方,用得是汉天子的名号,曹操是深得民心的,曹丕做皇帝是汉献帝禅让的,名义上走的是正规程序,刘备称帝,刘备是汉氏宗亲,虽然可靠性不是很高,但是刘备至少是姓刘的,从礼法上来说刘备称帝也是合法的,但是在一看孙权称帝就没有什么礼法性了,名义上是说不过去的。国力和礼法都比不上蜀汉和曹魏,所以孙权迟迟不敢称帝。

孙权只能等待时机,在蜀汉和曹魏死磕之时,孙权自己开始发展国力蚕食土地,在占领了荆州和一些城池之后,东吴国力有了一些上升,刘备和曹丕已经都不在世了,蜀汉和曹魏互相死磕国力也消耗了许多,这个时候孙权才选择了称帝。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三国演义中,魏蜀吴最完美的将领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演义》是我们家喻户晓的四大名著之一,这本书严格来说是历史小说,里面的内容并非都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例如关羽和诸葛亮,演义中有关他们的部分事迹是虚构出来的,其原因是为了提升他们的角色高度,能感觉到蜀国将领是最为出名的。当然,从演义的角度来看这也没什么,那在魏蜀吴三国中,究竟谁才是各自阵营里最完美

  • 战国时秦国多次使用反间计,为何其他国家却不对秦国使用?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战国时期各个国家之间争斗不断,各种明争暗斗轮番上演,秦国曾经多次使用同一个计谋来对付其他不同的国家,那就是反间计,秦国对赵国、魏国等都使用过,而且每一次其他国家都会中计,可以说是屡试不爽。但是为什么同一个计谋能够得逞那么多次,其他国家的国君难道看不出来这是离间计吗?那他们为什么没有对秦国使用离间计呢

  • 嘉庆杀掉和珅后,为什么又后悔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乾隆一死,嘉庆掌握大权,就把和珅给杀掉了,从和珅家里也是抄出了无数的金银财宝。和珅作为一个大贪官,在乾隆时期一直都混的风生水起,乾隆不见得不知道和珅的贪,却并没有把他怎么样,但是嘉庆直接就把和珅给杀掉了。然而在杀了和珅之后,嘉庆却又觉得很后悔,这究竟又是为什么呢?嘉庆后悔的到底是什么,是因为和珅的死

  • 刘备与公孙瓒是同学,为何后来刘备离开了公孙瓒?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刘备和公孙瓒两人其实曾经是同学,可以说交情还是非常好的,甚至可以用亲如兄弟来形容。但是即便是亲兄弟也不见得任何人任何时候都能够相互帮扶,更不用说刘备和公孙瓒本来就不是亲兄弟。刘备后来离开了公孙瓒,并没有选择继续跟随他,这其中究竟是有什么原因呢?刘备离开公孙瓒的原因是什么,当年的同窗情谊为何最终还是破

  • 秦朝灭亡并非因为暴政,真实原因是改革?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长久以来,可能有很多人都以为,秦朝之所以最终会走向灭亡的道路是因为它的暴政,提到秦始皇的时候都是“暴君”这样的形容,自然会认为秦朝的百姓生活非常悲惨,这才爆发了农民起义。但其实真要追根溯源的话,秦朝之所以会灭亡,可以说和暴政的关系并不大,而是另有原因的。那么导致秦朝最终灭亡的

  • 刘禅为什么不重用杨仪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杨仪曾在蜀国任丞相参军,等于是诸葛亮身边的谋士。在诸葛亮北伐期间,杨仪有很多谋略都得到了诸葛亮的认同,因此对他的信任也是与日俱增。诸葛亮临终前,把遗命和撤军大权全部交由杨仪处理,可见杨仪当时地位之高。不过诸葛亮死后,杨仪非但没能进一步提升官职,反倒被刘禅削职流放,最后在狱中自杀,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到

  • 九子夺嫡时,那些没有参与的皇子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九子夺嫡是清朝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康熙的九个皇子参与了夺嫡,但是这样的事情,最终注定只会有一个人胜出,那么剩下的其他的皇子,结果也不见得能有多好。不过康熙皇帝并不是只有这九个皇子,那么在剩下来的那些没有参与夺嫡的皇子,他们最终的结局又是什么呢?他们的结局会不会比夺嫡失败的皇子们要更好一些呢

  • 北宋的强大为什么没能体现在军事上,其实是因为作茧自缚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整体看下来,北宋的综合实力非常厉害,无论是经济、文化、科技都能排进世界前列,甚至是第一的水准。不过北宋的强大为什么偏偏没有体现在军事上呢?每当我们提到宋朝,就总觉得宋朝军事是最大软肋,但北宋不比南宋,北宋军队真的就打不赢当时的辽国吗?竟然还签下檀渊之盟这种并不平等的盟约。其实北宋军事的乏力可以说

  • 周瑜为什么追随孙策,究竟有何魅力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周瑜和孙策在同一年出生,就两人的才华和家室来说,周瑜并不输孙策。为什么周瑜会慕名拜访孙策,此后还追随孙策,助他们孙家成就一番事业呢?其实这跟孙策的个人魅力有很大关系。孙策年少时就喜欢结交名士,所以渐渐在江淮一带有了名气。周瑜内心也想成就一番事业,所以就找孙策看看两人是否志同道合。结果就是周瑜和孙策一

  • 宋朝人洗澡有多讲究?不同人洗澡有不同的方式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洗澡对于现代人来说是一件非常稀松平常的事情,尤其是夏天的时候,几乎都会是一天洗一次,而其实在古代,比如宋朝时期,洗澡已经比较普及了,与古代的欧洲地区很少有人洗澡不同的是,宋朝的人们对于洗澡可以说是非常讲究的,而且不同身份的人洗澡,他们所使用的方式也都是不同的。那么宋朝究竟对于洗澡有多讲究,当时的人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