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关羽到底有多大意,才能把荆州弄丢了?

关羽到底有多大意,才能把荆州弄丢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827 更新时间:2024/2/5 7:45:54

关羽“大意失荆州”这段故事,很多人也都是非常熟悉了,不过这个故事的重点,除了失荆州,还有“大意”。大意的意思就是很马虎,换句话说,如果关羽当时仔细一些冷静思考一下,就不会丢失荆州了。但是这种事情毕竟不是小孩子过家家,关羽也不是三岁小孩,为什么就那么大意把荆州丢了?这到底得是要多大意才会造成这样的后果?对于失荆州这件事情,关羽又需要负多大的责任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关羽到底有多大意

“大意失荆州”,关羽到底是有多“大意”呢?赤壁之战后刘备、曹操、孙权开始瓜分荆州之地,东南被孙权占领,北部的大部分由曹操占领,西边极小的部分由刘备占领,说是刘备的其实是向孙权借用的,可见刘备是多么的厚脸皮。

荆州在汉末时期是片“风水宝地”占有此地者君王也,就像天下之中的定陶一样。这么贵重的宝地“借来”不容易应该重兵把守,为何让脾气暴躁的关羽来守呢?

关羽是刘备的好哥们他们一起上战场共生死、共进退,再说关羽武艺高超没有战败过,刘备觉得让关羽守荆州是在合适不过的人选,在诸葛亮看来关羽真不如张飞,一个人的能力再大不如群众的力量大,为什么这么说呢?张飞性情暴躁却服从命令,叫干啥就去干啥,从来不逞英雄与士兵合二为一。

关羽镇守荆州多年感觉无聊至极找下刺激攻打樊城,以此展现自己的地位。关羽围攻樊城数日无果,吕蒙带兵偷袭荆州,荆州易守难攻按理来说等到关羽归来里应外合能拿下吕蒙这样也能功过相抵,可惜守城的是麋芳和傅士仁。

关羽素来和麋芳和傅士仁关系不好,因为麋芳和傅士仁日常补给缓慢、耽延让关羽大大生气。您说关羽平常傲慢瞧不起人,他的部下能中心耿耿吗?再说麋芳和傅士仁本就是贪生拍死之辈,看到被包围也不反驳一下就投降了。

傲慢、轻视这样的人本就不该做将军,一个人没有大局只想一人逞英雄永远成不了大气候。

2、荆州之失的两大关键原因

不难看出,导致关羽兵败失荆州的关键原因有两点,一是东吴孙权的背盟,二是傅士仁、糜芳的临阵叛变。如果不是孙权在背后捅刀子,关羽可以进退自如,胜则可以攻下樊城,完成战役目的,败则可以退守江陵,恢复战前的原有态势。如果不是傅士仁、糜芳的不战而降,凭借江陵坚固的城防、险要的地势和充足的物资储备,即便关羽在魏吴夹击下遭遇惨败,也不至于一点儿退路也没有,至少不会全军覆没。

很多人常把孙权背盟和傅、糜二将叛变的责任推在关羽头上,成为他“大意”的一个罪证。依据是关羽骄傲自大、目中无人,拒婚骂使激怒了孙权,破坏了吴蜀的联盟;失和于僚属,斥责傅士仁、糜芳,导致二将心怀畏惧而选择投降。其实,这种论调未免过于浅陋。

首先,荆州是吴蜀之间冲突的焦点,东吴“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的战略规划,和刘蜀“跨有荆益,北伐曹魏”的战略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一点在之前的文章中多有分析,在此不再赘述。此次偷袭荆州是东吴蓄谋已久的军事行动,早在鲁肃还在高唱“孙刘友好”的时候,东吴高层就已经秘密达成了武力袭取荆州的共识。

无论关羽拒婚骂使也好,联姻和亲也罢,都阻挡不了东吴偷袭荆州的步伐。此前孙权向刘备“进妹固好”,成了刘备的大舅哥,照样趁妹夫入川的时机侵夺了荆南三郡,如果不是曹操兵临汉中,刘备担心益州有失,亲戚之间难免会爆发一场生死血战。此次孙权向关羽提出结亲之议,无非是故技重施,想以此麻痹关羽,掩盖其偷袭荆州的企图。此时距离上次翻脸不过数年,关羽又岂能好了伤疤忘了疼?拒婚骂使,不过是直截了当地揭穿了孙权的虚假嘴脸而已。

其次,关羽固然有“刚而自矜”、“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的缺点,但这只是其性格和修养的缺陷,和同僚不睦,说到底也是私交上的问题,不能和国家大事混为一谈。曹魏的张辽、李典乐进三人的私下的关系“皆素不睦”,根本尿不到一个壶里,但在面对孙权大军的时候,人家却能放弃个人恩怨,同仇敌忾,创造了八百人大破十万人的经典战例。傅士仁和糜芳却没有“五子良将”的觉悟,私事和国事傻傻分不不清楚。说到底他们献城投降还是因为自己后勤保障不力,害怕受到问责。而关羽申斥他们,声言“还当治之”,是严明军纪的正当举措,自然无可厚非。

工作能力不足,却还要领导高看自己一眼,履职不力受到批评就裹挟资产跳槽,究竟是傅士仁、糜芳因私废公卖主求荣的行径正确,还是关羽严于治军的做法错了?很显然,将傅、糜二人叛降归咎于关羽的压迫是滑稽可笑的。

3、荆州之失关羽从巅峰跌落谷底

建安二十四年七月,汉中之战的硝烟刚刚散尽,刘备集团又在东线吹响了襄樊之战的号角。此次战役的目的是拿下曹魏占据的襄阳和樊城,与新夺得的汉中、东三郡连成一线,从而将与曹魏的分界线整体向北推进。这场大战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关羽进军襄樊,派偏师将魏将吕常围困在襄阳,自已率主力攻击樊城守将曹仁。曹操派于禁庞德率七军驰援襄樊,和关羽形成对峙。

第二阶段。八月,连绵不断的秋雨导致汉水暴涨,洪水泛滥,关羽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水淹七军,全歼曹魏援兵集团,于禁被俘虏,立义将军庞德被杀,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投降。这一胜利在曹魏内部引起了剧烈震动,许都南部多地民众起事响应,关羽威势达到顶点。

第三阶段。十月,曹操派平寇将军徐晃增援樊城,继而增派殷署、朱盖等十二营加强给徐晃,与关羽展开激战。与此同时,孙权和曹操达成秘密协定,派吕蒙偷袭关羽的大本营江陵、公安,守将糜芳、傅士仁不战而降。

第四阶段。关羽听闻荆州有失,放弃围攻襄樊南下回援,被吕蒙设计瓦解军心。在孤立困穷的情况下,关羽败走麦城,继而被擒杀于临沮章乡。

从战役进程来看,前半程关羽表现相当神勇,逼得曹仁差点弃城逃跑,曹操几乎要迁都避其锋芒,可以说关羽军事生涯的成就在这里达到了最高点。然而,就当关羽威震华夏的时候,风云突变,孙权的介入使战局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让关羽一下从神坛跌落凡尘,从巅峰坠入谷底,落了个失土殒命的悲惨结局。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秦朝为何根据身高来判断是否成年?为什么不是年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现在人们判断一个人是否成年,首先依据的就是他的年龄,而不是身高,年龄可以证明他生活的年岁,但是身高其实每个人都不一样,同年龄也许有人很高,也许有人很矮。但是在我国古代,秦朝时期,判断一个人是否成年,首要依据的却是身高,次要才是年龄,为什么秦朝时期会是这样的规定呢?身高为何会成为判断是否成年的主要依据

  • 唐朝盛行佛教,为何很多公主喜欢当道士?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受到《西游记》的影响,还有武则天尊崇佛教的历史,觉得唐朝时期佛教应该是发展的非常好的,唐朝人应该都非常信奉佛教,但是也有一些不一样的存在,那就是有一部分唐朝公主,或者一些很有名的女子,她们却选择去当道姑而不是尼姑,这又是为什么?如果佛教很盛行的话,为什么她们还会选择出家当道士?下面就让小编来给

  • 汉朝七国之乱时,为何匈奴没有趁机突袭?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七国之乱,是汉朝汉景帝时期发生的一次非常重大的叛乱,其实当时距离汉朝建立年份也不算特别长,汉朝也还在发展当中,至少还没有像汉武帝时期那样,而匈奴一直以来也都是汉朝旁边的一大隐患,汉朝和匈奴之间的关系也很少是和平相处的,但是在七国之乱的时候,汉朝内部可以说是非常乱的,为什么匈奴没有趁此机会偷袭呢?今天

  • 空城计有什么寓意,为何一定是诸葛亮完成此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看《三国演义》的时候,大家都会觉得诸葛亮料事如神,凡事都在他的掌控之中。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后,为了让军队带着百姓撤退,他在西城上演空城计,直接城门大开。这反倒是让司马懿大军有了顾忌,最后不敢攻入城门,下令撤军。其实现实真的发生空城计,司马懿未必就不敢攻城,或许这件事会朝着另一个方向进展。但对于诸葛

  • 司马懿是如何一步步夺取曹氏政权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一提到曹魏首先想到的自然就是曹氏家族了,曹家创立了魏国政权,而且还一直都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一个,然而最终却还是被司马家篡权了。但是篡权必然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前期必然会有很多的铺垫,那么司马懿最终在高平陵之变篡权之前,他是如何一步一步做到了后来的结局呢?司马懿是如何一点点夺取了曹魏政权的呢?今天

  • 七国之乱爆发,匈奴为何没有南下进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接受晁错的建议,打算实行削藩,提升中央集权。根据晁错《削藩策》的说明,先要拿回楚王刘戊和赵王刘遂的封地,实际上削藩总会伴随风险,因为各个诸侯王不会任朝廷削弱自身力量。所以此后吴王联合楚王、赵王等人造反,七国之乱就这样爆发了。中原产生内乱,对于北方匈奴来说,算是一个南下的好机会,

  • 李典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看过三国历史的朋友,一定不会对李典这个人物陌生。李典是魏国名将,曾在博望坡之战和逍遥津之战立有战功,那李典的军事才华在三国究竟属于一个什么水平呢?今天就来简单跟大家分析下。其实李典比较特殊,他从小喜欢读书,但不喜欢兵法,后来才选择从军。史料记载,李典为人儒雅慷慨,从不与人争夺军功,颇有长者之风,所以

  • 崇祯帝杀袁崇焕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袁崇焕是明朝末年名将,曾多次率军击败后金,但因魏忠贤原因选择辞官回乡。等崇祯帝继位后,袁崇焕再次得到重用,于1629年击败皇太极,解救京师之围,立下大功。不过等待袁崇焕的结局却是遭凌迟处死,家人还被流放,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当时崇祯帝给袁崇焕定的罪名是通敌,认为袁崇焕和后金有密约。以袁崇焕的人品,和他

  • 关羽离开曹操,真的是为了刘备张飞兄弟情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曹操对关羽那么好,自然是想要将关羽收为麾下,但关羽始终惦记着自己的两位兄弟,最终还是决定离开曹操,去寻找刘备。这听起来的确是非常符合关羽的设定,非常重义气,不论什么境遇都惦记着自己的兄弟。但是,虽然这在历史上的确是存在的,但是关羽当真只是因为讲义气吗?关羽回到刘备身边,真的只是因为兄弟情深?下面就让

  • 魏延死后,蜀国还有哪些能扛起大旗的将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话出自《扫迷帚》,虽然正史没有提到过,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蜀国人才逐渐凋零的现实。姜维率兵北伐,却发现自己根本无将可用,只能让年迈的廖化当先锋,这样的场景也是令人感叹。蜀国早期可谓是群星璀璨,不过等魏延死后,能扛起大旗的将领的确是不多了。那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