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延死后,蜀国还有哪些能扛起大旗的将领

魏延死后,蜀国还有哪些能扛起大旗的将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515 更新时间:2024/1/19 23:24:54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话出自《扫迷帚》,虽然正史没有提到过,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蜀国人才逐渐凋零的现实。姜维率兵北伐,却发现自己根本无将可用,只能让年迈的廖化当先锋,这样的场景也是令人感叹。蜀国早期可谓是群星璀璨,不过等魏延死后,能扛起大旗的将领的确是不多了。那下面就给大家讲讲,蜀国后期究竟还有哪些名将,他们的实力又是怎样的。

1、姜维

诸葛亮死后,军中大将魏延作乱被杀,蜀军回师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蜀军的总指挥权被后主刘禅收回。只是当有战事发生时,临时赋予,很多时候还是由蒋琬、费祎这些文官来统当主帅。

随着战事逐渐频繁,姜维凭借着自己优秀的军事才华一步步崛起,受到朝廷的倚重,军中将士们的爱戴,逐渐掌握了军权,在后来的战役中都是以其为三军统帅,率兵出征。姜维不仅继承了先师的军事才能,更继承了先师的未尽的理想。“九伐中原”打得是有声有色,精彩纷呈,是曹魏最为头疼的劲敌,无愧于先师诸葛丞相的教诲。

虽然与先师一样,姜维最终壮志未酬,但他一生不放弃,不屈服,以一己之力撑起蜀汉鼎立江山,智勇兼备,奉法清廉,坚毅不拔,忠义无二,是千古名将的典范。

2、王平

王平是在曹刘汉中之战时归附到刘备帐下的,受到刘备和诸葛亮的重用。他这个人虽然大字不识几个,但精通军事地理,擅长利用地形作战。

魏延死后,蜀军还军成都,汉中地区的军事防务主要就是依赖王平进行组织。魏国大将军曹爽为了以军功建立威信,率大军伐蜀,王平率部进行外线抵御,成功地扼制住了魏军的攻势,使局势转危为安,功不可没。

姜维率军北进九伐中原时,王平已经老迈,没有参加后面的一系列战斗。

3、马岱

其实蜀汉后期荆州派势力逐渐式微,人才凋零,军队主要靠降将集团撑着,马岱实际上也属于降将势力。

马岱这个人脑袋瓜子要比马超好使,平时不显山不露水,沉默低调,但做事稳妥务实,效率奇高,令人放心,往往在关键时刻被委以重任。魏延死后,后主刘禅将“南郑侯”的爵位赐予了马岱。在演义中,这就是马岱最后一次露面,而在史书中,马岱还曾有一次率兵袭击魏国,被魏军击退后再无讯息。

4、夏侯霸

夏侯霸原是夏侯渊的儿子,后来过继给了夏侯惇,是夏侯一族年轻后辈中少有的智勇双全的佼佼者,武艺高强,善于统兵。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夺取了魏国的军政大权,对曹氏、夏侯氏族中的反对势力进行缉捕杀戮,当时正在西蜀前线的夏侯霸闻讯,为求自保发动叛乱,被魏军击破,仓皇中跋涉艰险蜀道,投入蜀汉阵营,得到了后主刘禅的重用。

夏侯霸随蜀汉大将军姜维屡次出征,辅助姜维参赞军务,颇有战功。后来率兵袭取洮(táo)阳,中了埋伏,身死于乱箭之下。

5、张嶷

张嶷是在刘备率兵征伐西川时归附到刘备帐下的。张嶷性情忠厚,作战勇猛,随诸葛亮南征孟获,北进中原,多次冲锋在前,屡立战功。

魏延死后,姜维九伐中原,蜀军将才凋零,张嶷多次随姜维北征,率领战斗力极其强悍的“无当飞军”。狄道之战中,大将军姜维陷入埋伏,张嶷亲自领兵杀入重围,救出了姜维,但张嶷却在这次战斗中身负重伤壮烈殉国。

6、张翼

张翼归附刘备帐下的情形和魏延相似,他是在刘备攻打雒城的战役中杀死了自己的上级刘璝(guī)后献城归降刘备的。张翼归附到刘备麾下后受到重用,诸葛亮南征和北伐时,张翼每次都随军出征,是蜀汉军中的中坚力量。

魏延死后,张翼又随姜维多次北进中原,继续战斗。邓艾偷渡阴平,奇袭成都,后主刘禅献城出降时,张翼正随大将军姜维在前线作战。姜维设下一石二鸟之计,意欲恢复,张翼也参加了这次行动。姜维事败后,张翼在乱军中被杀,英勇壮烈。

咱们对比一下诸葛亮和姜维北伐时候所率的将领。建兴五年(公元227年)春三月丙寅日,诸葛亮誓师北进中原,手下的将领有:赵云、魏延、张翼、王平、李恢、吕义、马岱、廖化、马忠、张嶷、刘琰、邓芝、马谡、袁綝(chēn)、吴懿、高翔、吴班、杨仪、刘巴、许允、丁咸、刘敏、官雝(yōng)、胡济、阎晏、爨(cuàn)习、杜义、杜祺、盛勃、樊岐、樊建、董厥关兴、张苞。

到了蜀汉延熙十六年(公元253年)秋,姜维继承先师遗志北伐中原时,手下可用的将领就少得可怜了:“廖化、张翼为左右先锋,夏侯霸为参谋,张嶷为运粮使,大兵出阳平关伐魏”,这样的阵容远不能与诸葛亮北伐中原时相提并论。蜀军其他还有一些将领,姜维也在努力发掘蜀汉的年轻一代,比如蒋舒、傅佥,还赋予重任,但蒋舒当了叛徒,投降了钟会,直接导致姜维“敛兵聚谷”防御战略的全面失败。

所以说,姜维其实是非常不容易。蜀军真正能够统领大军的帅才只有姜维一人,而魏军中有郭淮、陈泰、邓艾、钟会等,姜维需要应对不同的对手,而他们只需要琢磨研究姜维一人。即使这样的情况下,姜维仍然能以弱势的部将,单薄的兵力,与强大的敌人纠缠搏杀,胜多败少,屡有斩获,这是需要多么高超精妙的指挥技巧。如果是双方的兵力、部将、后援和得到的支持互相调换一下,姜维早就把钟会、邓艾揍得稀烂了。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为何赵云不能劝阻刘备伐吴?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刘备伐吴的时候,其实有很多人都还是持反对意见的,但是各自的反应却很不一样,有的直接就劝阻刘备,也有一言不发的,但为什么说所有人都能去劝刘备,唯独赵云不可以开口呢?赵云其实也是反对伐吴的,可是他为什么不能自己亲自出面劝阻刘备,这中间到底是有什么差距吗?赵云之所以会这样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今天就让小编带

  • 朱元璋差点把日本灭了,最后为何放弃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在明朝时期,与日本之间的战争也是有不少的,日本在当时被称作是倭国,明朝时期也是有很严重的倭寇隐患的,很多人都知道后来又不少抗倭大将,但其实在朱元璋时期,就曾经差点把日本给灭掉了,但是最终却还是停止了,这又是为什么呢?朱元璋当时为什么突然就收手了,他是考虑到了什么问题吗?朱元璋最终没有灭掉日本的原因是

  • 李世民的玄甲军有多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在李世民登基之前,他之所以能够屡立战功,离不来他手上这一支强大的玄甲军。李渊建唐,但早期国库并不丰厚,李世民只能凑齐3500人组成骑兵。早年李渊曾在太原负责防守突厥,所以组建了一些轻骑兵部队,等李世民参军后,他逐渐笼络了众多名将,这才壮大了玄甲军的实力,让这支军队在面对夏军、王世充等大军时,能够以少

  • 秦始皇死后,他的棺椁真的保存在水银里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秦始皇死后是被葬在骊山墓秦始皇陵,而秦始皇陵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帝王陵寝,直到目前因为各种原因,我们并没有将秦始皇陵全部挖掘出来,所以大家都非常好奇这个陵墓的全貌究竟是怎样的。在民间,也流传着很多和秦始皇陵有关的故事,有称秦始皇死后,他的棺椁是被保存在水银里,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下面就来跟大家讲讲这个

  • 西周时期的国人暴动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西周时期,周朝建立一百多年以后,发生了一次在历史上影响非常大的被称之为“国人暴动”的历史事件,不过这里所说的国人,并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意思,而是指的是当时居住在国都的人的一种统称,换句话说,国人暴动就是西周都城镐京发生的一次暴动,而主要参加人员就是平民百姓。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

  • 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什么很少打胜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诸葛亮跟随刘备征战,刘备也是经常在各种战役中获胜,很多人认为,这是源于诸葛亮的功劳,诸葛亮辅佐刘备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但是自从刘备死后,诸葛亮却似乎总是在打败仗,尤其是北伐,总是败多胜少很多人认为,他这样做也是耗费了很大的国力,蜀汉因此逐渐衰落。但为什么在刘备死后,诸葛亮就总是打败仗呢?今天就让小编带

  • 司马炎和司马顺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司马炎称帝,改朝换代,按理说肯定是要给自家亲戚分封诸王。不过这里面却有一位例外,他不仅没能得到分封,还被司马炎给流放到武威姑臧,这个人就是司马懿七弟司马通的次子司马顺。可以说司马懿、司马师和司马昭都已经将路给铺好,司马炎完全不用花费太大力气就能坐上皇位。不过篡位这种事难免会造人诟病,只是没想到自家人

  • 推恩令是谁提出的?汉武帝为什么要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推恩令长久以来都被人们认为是一个极其经典又很厉害的阳谋,汉武帝实行推恩令,来达到巩固皇权的效果,各地诸侯明明知道皇帝的真实意思,但是却又没有办法,根本没有任何能够反驳的地方,汉朝的皇权也终于因此得到了增强。但是为什么提出这样一个好办法的人,最终却被汉武帝杀掉了呢?他是为什么被杀,汉武帝是如何对待他的

  • 康熙怎么对付吴三桂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1673年,康熙皇帝下令撤藩,其中吴三桂是最为棘手的藩王。在康熙皇帝心里,不管吴三桂会不会撤藩,他都有可能造反,所以这件事如何妥当处理,就变得十分重要。吴三桂迫于形势,只能先上书朝廷,假装附议,其实内心还是希望朝廷能够慰留他。但康熙早就做好准备,与其被动防守,不然主动出击,既然吴三桂迟早会反叛,不如

  • 王莽40多万大军,为何败给不足万人的刘秀?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王莽和刘秀可以说,是一对很神奇的对手,似乎刘秀天生就是能够克制王莽的一样,很多人怀疑王莽是不是穿越人士,但当王莽当上皇帝想要好好治理国家的时候,却因为过于超前的思想无法复合当时的社会,因此就有了刘秀这个“位面之子”来推翻王莽。而在昆阳之战,刘秀仅有不足一万人的军队,对抗四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