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人洗澡有多讲究?不同人洗澡有不同的方式

宋朝人洗澡有多讲究?不同人洗澡有不同的方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000 更新时间:2024/1/24 18:53:22

洗澡对于现代人来说是一件非常稀松平常的事情,尤其是夏天的时候,几乎都会是一天洗一次,而其实在古代,比如宋朝时期,洗澡已经比较普及了,与古代的欧洲地区很少有人洗澡不同的是,宋朝的人们对于洗澡可以说是非常讲究的,而且不同身份的人洗澡,他们所使用的方式也都是不同的。那么宋朝究竟对于洗澡有多讲究,当时的人洗澡是怎么洗的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沐浴,又称洗浴、洗澡等等,说白了就是指对身体的清洁。在当今社会,洗澡对于我们而言已经是日常必需的活动了。那么,宋朝人是如洗澡的,你了解吗?

在宋朝人的一生中,通常最看重的沐浴有三次。第一次是婴儿出生时的沐浴,俗称“洗儿”;第二次是结婚时的沐浴;第三次是生命终止时的沐浴。这几次沐浴不仅仅是为了清洁身体,人们更看重的是沐浴活动所带来的仪式感。当然除此之外,宋人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沐浴,但由于身份地位以及资产财富存在差异,受其影响,宋人的沐浴活动也存在不同。

1、贵族是怎么洗澡

日常沐浴

在宋朝,处于社会上层的贵族和官员家里设有浴室,这是很常见的事。但是,他们的沐浴活动也不尽相同,这主要是由于他们个人性情偏好的不同,所以导致了他们沐浴习惯存在差异。比如,有的人有洁癖,动辄就要沐浴,而有的人则不喜沐浴,邋遢之极。

第一种,洁癖类。安石的夫人吴氏就是这样,她只是因为穿了被猫蹭过的衣服,就要立刻命婢女伺候她沐浴更衣。更有甚者,如蒲宗孟,蒲宗孟更是出了名的爱干净,他不仅定时沐浴,而且沐浴时非常讲究,他不仅有“小洗面”、“大洗面”、“小濯足”、“大濯足”、“大澡浴”、“小澡浴”之别,而且根据洗浴程度的不同,所用的清水与侍者也有不同的规定数量,比如他一次“大澡浴”就要用水五斛、侍者八九人。他每次沐浴不仅仅为了清洁身体,同时还十分注重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皮肤保养和熏香,可谓是十分精致了。

当然,像蒲宗孟沐浴这样奢侈繁琐、兴师动众的,毕竟还是少见;也有比较含蓄羞涩的一类人,他们沐浴时不喜欢有人侍候。如当时丹阳县有位孙知县,他的的夫人也是个爱干净的人,但每次沐浴时都要"重帏蔽障",更不许人在旁边伺候,哪怕是搓背这种事,她也都是亲力亲为。

第二种,邋遢类。虽说较下层人民而言他们拥有较好的沐浴条件,但一些不喜沐浴的上层阶级依然存在,比如,宰相王安石和窦元宾。

提到了王安石的洁癖妻子吴氏,与其夫人正相反,王安石是出了名的邋遢,经常以一副蓬头垢面的形象示人,身上还长虱子,甚有些虱子都爬到他的胡子上了。还有同样当过宰相的窦元宾,他也不爱洗澡,经常浑身发臭,当时人甚至给他取了个绰号叫“窦臭”。

政事沐浴

古代人来注重沐浴,宋代也不例外。宋人十分重视官员居所的基础设施,所以宋代的官舍普遍都有浴室,以供官员沐浴之需。宋代也设有专门的休沐日,即为官员设置的休息洗沐的假日。此外,官员在任时,如遇到重大的政治事件,也是需要斋戒沐浴的,如祭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历来都是古代统治者十分重视的事情。

宋代皇帝及官员在参加泰山封禅、北郊祭天地、祈雨祈晴等具有政治意义的国家祭祀活动时,必须斋戒沐浴,以示虔诚。此外,儒家讲究“儒者澡身而浴德”,因此,一些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宋代官员在上朝、拜见尊长以及会见重要宾客之前都要沐浴,甚至在向皇帝或他人写信前也要斋戒沐浴,以示尊敬。

2、平民是怎么洗澡

沐浴的普及化

在宋朝,一些普通百姓家也是设有浴室的,而且当时商业浴室也已经出现,百姓的沐浴更加普遍。如“接风洗尘”在宋代便是人们日常的待客之道。有客远来,主人为其安排沐浴宴饮,即为“洗尘”。

当时商业沐浴场所众多,很多甚至还提供水浴热水浴两种选择,还有搓澡等服务。当时商业沐浴场所提供的热水浴主要是温泉浴,然而当时临安人大多却喜欢洗冷水浴,因为他们认为冷水浴非常卫生。

在当时,人们也已经有早起洗脸、洗手的习惯了,甚至在一些城市中有专门卖洗脸水、洗脸桶的小贩。值得注意的是,小贩们卖的洗脸水可不是普通的清水,而是一种掺药料的特制清洁护肤水,当时的人们又称它为“洗面药”。

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专门洗浴配方,如去头皮屑可以“以水七升,先煎白芷取四升,滤去滓,停少冷。纳鸡子及硝,搅令匀,密室中洗头”;还有,用竹叶、桃白皮,“以水五斗,煮取三斗,浴之” 每日按此方沐浴可洁体香身,等等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沐浴的宗教性

在宋代,对于普通下层民众而言,沐浴往往是一件带有神秘宗教色彩的事,百姓们对沐浴的日期选择格外重视。

宋人摸索出有一套被认为适宜沐浴的日子。如正月初一、二月初二、三月初三、四月初八、五月初一、六月二十七、七月十一、八月初八、九月二十一、十月十四、十一月十一、腊月三十,他们认为在这些日子里用加了枸杞菜的水进行沐浴,可以有驱邪除病的效果。

当然,除了有宜沐浴的日子外,宋人还有一些特定的日子是忌沐浴的。如二社、三伏、四杀日、立秋等都是宋人认为的不宜沐浴的日子,还有一些宋人认为在鼠日或兔日沐浴也是不吉利的。

沐浴的差异性

当然,沐浴这种事,因地域和季节的不同也有差异。就地域来看,靠近河流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生活的人们沐浴的频率更高,比如杭州、扬州等地的人们大多数就很爱洗澡。

在宋代,扬州人更是以“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闻名。但是在水资源相对短缺的蜀地,人们洗澡的频率明显就要少的多,当时的蜀地常见到有穿着打扮得十分娇俏的妙龄少女,在与人谈笑时,还不时地在身上抓虱子吃,动作十分自然,见者也不以为奇。

蜀人到了盛夏暑热时,也不过只是用湿布擦拭擦拭身体罢了。很多蜀人甚至一生只有两次沐浴机会,即仅生、死时沐浴而已。就季节而言,沐浴习惯也受其影响较大,夏季炎热人们沐浴频率更高,冬季寒冷人们沐浴就会较少。

3、僧道是怎么洗澡

僧人

佛教徒认为沐浴有助于修行,故十分重视沐浴。第一,日常沐浴宋代佛教徒要定期沐浴,并且规定有负责沐浴事宜的当值僧人,称其为“浴头”。沐浴要有秩序地进行,不得嬉笑聒噪,争抢动怒。沐浴的日期由“浴头”负责牢记,不得遗忘延误。

由此可见,沐浴对于佛教徒而言已经形成一种生活习惯,甚至还有一些僧人,每当如厕后也要沐浴更衣,这也体现了僧人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宋代僧人道诚所撰的《三宝·浴佛》记载:“今江浙用四月八日浴佛。”

第二,“浴佛节”沐浴。到了北宋末年,京师十大禅院仍在四月八日设有浴佛斋会。浴佛时所用的水是特制的,名曰“浴佛水”,这是一种青、赤、白、黄、黑五色香汤。

宋人认为浴佛水极富灵性,于是在浴佛仪式结束后便争相求得浴佛水用来饮漱、沐浴。沐浴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佛教徒相信沐浴能祈福消灾,为凡人带来福运。

道士

日常修道沐浴,修斋前沐浴。修斋是道家修行的重要内容,在宋代,道家讲究修斋前要内外皆洁,即内无臭腥,外无尘垢,所以道士修斋前的沐浴是必不可少的。

宋代的修道者不仅重视修斋前的沐浴,而且还注重修道前沐浴,他们认为沐浴可以安体洁心,养神聚气,这对修炼道业是大有助益的。

作法行道沐浴,作法超度亡灵时的沐浴。这种沐浴的对象是亡灵魂魄,这是一种虚实结合的沐浴仪式。作法的道士持已经写好的灵书引领亡灵到沐浴所,同时另一人用杨柳枝沾着干净的水沿路洒扫除秽。

浴室内需事先将要用到的特制香汤、浴具等物品都预备妥当,将香汤盛入干净的浴桶内,再将浴桶放在大道前,由作法道士将沐浴炼度符投到香汤中,同时,诵念沐浴咒为其度魂。

4、总结

对于宋人而言,无论是高门显贵还是平民百姓,也不论是崇尚佛教还是崇尚道教,沐浴行为都是当时普遍推崇的一种生活习惯。当然,在一些水资源紧缺的地区,沐浴可能是一项较为奢侈的活动,但人们还都是对沐浴充满向往的。

到宋代,沐浴活动在前代的基础上,开始向世俗享乐过渡。宋代是世俗沐浴行为的转折时期,沐浴从自我清洁的活动到娱乐休闲的公共行为的转变,经常沐浴洁身保持身体洁净不仅成为一种时尚,也是文明生活的一种标志,宋代沐浴的历史不仅仅是宋人身体解放的历史,更是宋人精神生活的历史。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汉武帝少年、中年、晚年时期有何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雄才大略,励精图治”,这两个成语经常会拿来形容汉武帝刘彻。很多网友都喜欢评价古代最伟大的皇帝,其中肯定都能看到汉武帝的声影,而且位居前三之列。我们都知道汉武帝最大的成就,对外开疆扩土,击败匈奴,创丝绸之路;对内币制改革,独尊儒术。他做了太多其他皇帝没办法办到的事,所以成就和

  • 北汉为什么那么难打?为何赵匡胤柴荣都没有灭掉?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北汉作为五代十国当中的最后一个政权,却也是最难打的。北汉的历史并不长,只有28年的时间,但是这28年却打的异常艰难,从郭威、柴荣到赵匡胤,都没有能够灭掉北汉,最后在赵光义时期才终于灭掉了北汉。那么究竟是为什么,北汉会这么难打?北汉难道是有非常强的战斗力,让进攻者都无从下手吗?北汉能够这样顽强的原因到

  • 宋太宗赵光义如何处理民事,连丢猪案都亲自处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在古代,普通百姓想要报官,或者有冤情需要申诉,可以通过敲击登闻鼓立案。不过这种事基本都是各地知县处理,皇帝不会亲自出手。但在北宋初年,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宋太宗赵光义曾受理过一件案子,但案情只是一位叫牟晖的人,家里丢了一头母猪。其实这只是一件小事,如果皇帝连这样的事都要亲自办理,恐怕用不了几日就会被

  •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何没有杀掉六国贵族?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秦朝最终的灭亡,除了秦二世和赵高的原因之外,还有六国残余势力的推动。六国其实一直都是蠢蠢欲动的,但凡有任何能够推翻秦朝的机会,他们自然都不会放过。但是,秦始皇还在世的时候,难道没有想到六国势力的存在对自己将会是一个威胁吗?他也曾经遭遇过很多次的刺杀,虽然都不成功,但是他对于六国的态度,为什么在统一之

  • 马超为何不让庞德战许褚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庞德算是三国名将之一,曾和关羽战的有来有回,还用箭射中关羽前额,由此看来庞德武力值并不低。庞德原本是马腾手下将领,曾屡立战功,深受重用,后来马腾入朝当官,庞德便跟随马超。照理来说,庞德身为将领,应该负责打头阵,那为什么在和曹操征战期间,马超不让庞德和许褚交手,反倒选择自己出战呢?拿马超和庞德相比,这

  • 齐景公对孔子为何不肯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孔子曾经周游列国,并且向各位国君推荐自己的学说,然而始终没有受到重用。其中在齐国的时候,齐景公对孔子可以说是以礼相待,态度非常好,但是却始终没有重用孔子,或者可以说,齐景公原本是想要重用他的,但是却被晏子的一句话憋了回去,没有重用孔子。那么究竟晏子说了句什么话,改变了齐景公对孔子的态度呢?晏子为何劝

  • 武则天立无字碑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武则天立无字碑的原因一直让人感到好奇,无字碑立于乾陵,是李治和武则天合葬的地方。据说当时,武则天亲自纂写了5000多字的碑文,但为什么这些内容没有被刻到石碑上呢?千年以来,在民间流传着多种说法,但并没有一个官方解释。根据史学家的推断,神龙政变后,武则天被迫让位,虽然李显是武则天的儿子,但他们母子之间

  • 庞统之死和诸葛亮有什么关系?难道有什么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庞统与诸葛亮,并成为卧龙凤雏,两人更是《三国演义》中得一可得天下的顶尖人才,只可惜庞统死的太早,在落凤坡被杀,都还没来得及施展拳脚就这样死了,也的确是很憋屈的。而也有不少人认为,其实庞统的死和诸葛亮之间有很大的关系,难道说庞统被杀其实背后和诸葛亮有什么密切的关联吗?诸葛亮到底和庞统的死之间有什么关系

  • 武则天有多记仇,爷辈的账可以同孙子一起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唐高宗病重之时,他本想把摄理政务的大权交给武则天,但遭到郝处俊的反对,导致他和武则天结仇。等武则天称帝后,郝处俊已经去世,但他的孙子郝象贤被人诬告涉嫌谋反,最后郝象贤被杀,整个郝家也被灭门,武则天更是下令将郝处俊斫棺毁柩,连死人都不放过。由此可见,武则天性格还是非常记仇的。郝象贤并非真的谋反,以他的

  • 孙权为什么赐死孙霸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孙登死后,孙和被立为太子,而孙权第四子孙霸逐渐萌生夺嫡之心,想要取代孙和的太子之位。孙和虽是太子,但他和孙霸在礼仪上并没有上下之分,后来朝中有人议论,觉得太子身份毕竟更高,应该和藩王以作区分,此后孙霸和孙和关系逐渐恶化。孙霸企图心比较强,最后他诬陷孙和,导致太子被废。不过孙霸的下场也没好到哪去,孙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