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戊戌变法失败之后,慈禧为什么没有废掉光绪帝?

戊戌变法失败之后,慈禧为什么没有废掉光绪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876 更新时间:2024/2/5 7:16:44

戊戌变法作为清朝末期,清政府实行的一次非常重要的政治改革,虽然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但是这次变法对于历史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而当时,支持戊戌变法的光绪皇帝,与反对派的首要人物慈禧太后,对变法当然是持有不同的意见的。而且慈禧原本就想要将光绪皇帝废黜,换成另一个人,人选已经都找好了,但是为什么戊戌变法失败之后,慈禧却始终都没有换掉光绪皇帝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变法失败后光绪帝的处境

光绪帝主导的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对光绪帝不再信任,并迅速剥夺了其一切政治权力,还将其软禁于瀛台。瀛台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据记载光绪帝被囚禁瀛台时,那里三面环水,只有一条连通外面的通道。有人记之曰:“民间言光绪皇帝坐水牢,余甚疑之。近年往瀛台瞻仰,湖边老屋数间,破槛当潮,虚窗待月。风骚骚而数急,泼淼淼而云愁,行人指桥中有机关转捩,朝罢归来……且赋诗一首:朝罢归来撤卸桥,胡编老屋冷萧萧。神龙或挟风云遁,权用瀛台作水牢。”可见,当时光绪帝处境之惨!

其实,慈禧夺权后,对光绪已不仅限于囚禁,她甚至还一度想将其害死,另立他人。据《清室外纪》记载,“自政变后,帝被幽禁于瀛台,自知命如悬丝。但不悉尽于何年,太后常至瀛台,明言帝崩后之事,又言帝之登基,本不合祖制,独不思此不合祖制之事,果何人所为也。又谓帝与明景泰帝命运相似云云。”并且很快朝野上下,关于光绪帝病重的谣言也不胫而走,光绪帝甚至遭遇“求米粥则不得,求鸡丝则不得。凡所求食,皆诡词拒之”的情况。光绪帝感叹说:“朕不如汉献帝也!”

1900年1月,慈禧更是下谕说皇帝病重,须广求天下名医。其实,这些只不过是慈禧为了废黜光绪帝而另立新储的前奏。另据说,当时早在甲午之冬,宫中即有过废光绪帝之意,幸亏“为奕?所力争,议遂寝。然自此之后,载湉于召见群臣时,西后必令内监于屏风后窃听其语。”到了戊戌四月奕?病死,康有为和光绪帝维新行动更加深入,却不知已“大拂西后意”,其实慈禧当时就已确定了废黜光绪帝的想法。

2、为何慈禧没有换掉光绪

虽然慈禧废黜光绪的心意已定,但为掩悠悠之口,她在荣禄的建议下,秘密征求了两江总督刘坤一和两广总督张之洞的意见,但前者表示反对,后者则没有回复。虽如此,慈禧废黜光绪帝的意思却没有改变,这一方面因为康有为、梁超等保皇派一直在外国喊着保皇,批判慈禧;另一方面因为国内也有一些人蠢蠢欲动,幻想光绪帝重新执政。这使得慈禧深感不安,所以更加重了她废黜光绪的决心。

据溥仪后来回忆说:“慈禧曾用假药方散布光绪帝病重的消息,后来引得洋人出面派西医给光绪看病,洋医生看后证明光绪帝身体只有小恙并无大碍,慈禧不敢得罪洋人,只好暂时放弃除掉光绪的想法。但慈禧又想出了先给光绪帝立嗣再除光绪的办法。她选定的储君正是顽固派端王载漪的儿子溥儁,并根据荣禄的建议,将新皇储叫作大阿哥而不叫皇太子。”光绪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光绪帝以朱笔批上谕,立端王之子溥儁为大阿哥。这份诏书被当时的外国人称为“中国历史上最伤心的文字”,在历史上称为“己亥建储”。

这里有必要说一下这位很快被立为皇储旋即又被废的大阿哥溥儁,据溥儁贴身宫女回忆:“提起大阿哥溥儁,真不好说,说他傻吧,他在某些方面聪明绝顶,比如他学谭鑫培、汪大头,学谁像谁,特别是对精巧的玩具,更是能拆卸又能安装,那手艺非常精巧。但如果据此说大阿哥聪明,他又在人情世故上一点儿不通。在宫里,他一不如意,就会对天长嚎,任谁哄他也不听。”另有其他人也回忆说,就在溥儁进宫第二天,便叫人将其家中玩物索入宫中,可见慈禧所选之人,其实就是一个容易控制的傀儡。

慈禧玩弄清朝末世的三代皇帝,完全是因为她严重地破坏了满清的祖制家法。其实,慈禧在“穆宗崩,不嗣子而立弟”时,就已经违反了清朝皇室的祖制,后来又蓄谋立溥儁,及至最后的溥仪,她一而再地破坏清朝皇室的规矩,体现了她对权力的绝对贪恋。对她来说,所谓的三纲五常、祖宗家法都只能适应她的需要,而决不能让它们约束了自己,这就是真实的慈禧!

3、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

根本原因

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即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慈禧所代表的顽固派掌握实权,实力强大。

直接原因

其一,守旧派势力强大,当时国家的最高领导权不在光绪皇帝手中,而为以西太后为首的王公、大臣所掌握。维新派只有少数几个人,没有实权。西太后最初曾指示“今宜专讲西学”,但是,当她感到变法触及到她自己的权力和清廷王公贵族的利益时,就动手遏制、镇压。

其二,维新派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指责西汉的古文经书全系刘歆伪造,《孔子改制考》将孔子打扮为“改制立法”的祖师爷。两书都没有充分的、有说服力的证据,不用说守旧派反对,当时的一些开明人士也不赞成。此外,维新派某些激进的宣传,也增加了社会阻力。

其三,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只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和极少数的官僚,甚至对帝国主义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其四,维新派及光绪皇帝在实施变法上的某些冒进措施。变法一开始,光绪皇帝就因不满自己的老师、军机重臣翁同龢的持重、顶撞,将其开缺回籍。大量裁减冗官,仅京师一地,涉及闲散衙门十多处,失去职务者近万人,但是又没有安排出路。因王照上书被阻而一下子罢免六个部长级大员,也操之过急,并且失之过重。

其五,变法手段单一:采取单纯的自上而下的“和平”、“合法”方式。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崇祯帝为何甘愿将自己吊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知已无力回天,便和王承恩登上煤山。后来崇祯帝亲手杀了昭仁公主,将长平公主重伤,还逼张皇后自尽,最后崇祯帝流着泪吊死于煤山。当然,崇祯帝这样做,完全是担心自己家人落入敌人手中,会遭受更惨烈的对待。不过崇祯帝一定要选择这条路不可吗?或许有人不理解,他为什么不向南边转移,而是要寻短

  • 诸葛亮为何攻不下陈仓?数万大军拿不下一千守军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关于陈仓这个名字,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了吧,这说的是韩信攻下陈仓的事件。而时间来到三国时期,同样还是这个陈仓,诸葛亮却始终无法攻下,而且诸葛亮是用数万大军来对抗只有一千守军的陈仓,竟然一直都没有拿下,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是因为陈仓有什么

  • 金国愿意归还中原,为何宋高宗却不要?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宋朝又分为南宋和北宋,而这两个时期的分界事件,就是靖康之耻了。金国占领了中原地区,还将宋朝王室掳走,从此开启了南宋时期。因此,被占领的中原对于宋朝来说,一直都是想要收复回来的失地。但是曾经金国想要主动将占领的中原地区归还,却被宋高宗拒绝了,这又是为什么呢?宋高宗为何拒绝金国归还中原,这其中又有什么秘

  • 赵国如果不接受上党,能避免长平之战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都知道,长平之战的起因,是源于赵国接受了上党郡,这才引来了秦国对赵国的攻击,而长平之战又让赵国元气大伤,灭亡基本上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只看是什么时间了。而当时赵国其实本来也是有两种选择,一种是选择接受上党,另一种是选择不接受,赵国做出了第一种选择,得到了这样的结局,那么如果赵国做出第二种选

  • 民国四大家族陈家的前世是哪里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陈其美,出生于浙江湖州,1906年去往日本,同年进入同盟会。1908年期间反华领导反清革命,在武昌起义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在上海率先举旗响应。沪军都督府成立后,陈其美任沪军都督。孙中山誉其“于民国之功,固已伟矣”。陈其美胆大心狠,在国民党人中素以“四捷&rdq

  • 康熙乾隆都下江南,为什么雍正不出门?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康熙帝和乾隆皇帝,都曾经有过下江南的历史,这也就给很多小说家创造了很多编写故事的机会,有不少都是因为下江南而发生的“风流韵事”,就此牵扯出很多的故事,不过这些故事自然都是虚构的了。而康雍乾的三位皇帝,爷爷和孙子都下江南了,雍正却从来没有这样做过,甚至别说下江南,他甚至

  • 慈禧有没有称帝之心?为何只是垂帘听政?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古代历史上,掌握权势的女性人物并不在少数,但是她们当中,却只有武则天一个人成了皇帝,其他的基本上都是太后。比如慈禧太后,清朝末期,慈禧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重量级的人物,自己手中也掌握有实权,距离皇位也没有那么远,而且慈禧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既然如此,为什么慈禧没有成为刺刺杀一个武则天,成为女皇呢?慈禧究

  • 张郃才华有没有被小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论三国名将,肯定会有张郃一席。不过张郃的存在感似乎并不怎么高,哪怕他是曹魏五子良将之一。其实细数张郃一生,他打赢过不少胜仗,而且战功显赫,无论是在曹操时期还是曹丕时期,都被委以重用。相信三国迷中也有不少欣赏张郃的人,张郃是真正有才能的将领,他懂得何时该隐忍,何时要勇敢,这才造就了他的一生。有关张郃这

  • 耿恭十三将士归玉门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十三将士归玉门”是发生在东汉时期的一起历史事件,当时朝廷决定重新设立西域都护府,而耿恭和关宠被任命为戊己校尉,负责此事。后来北匈奴派出两万精兵对其发动攻势,当时耿恭手上的兵力只有几百人,当下情况十分危机。耿恭请求救援,结果正值汉明帝驾崩,朝廷救兵迟迟不能到位。最后耿恭只能死

  • 清朝人是怎么去西藏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西藏,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对于如今的我们来说,去希望仅仅只需要做个充分应对高原反应的准备便可以去了。对于如今科技发达的今天,一个火车,一个飞机就能到了。然而大家有没有想过,对于没有火车飞机小轿车的古人而言,进藏之路又意味着什么呢?答案是进藏之难,难于上青天,所幸青云有路,尚可一试。今天小编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