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为何攻不下陈仓?数万大军拿不下一千守军

诸葛亮为何攻不下陈仓?数万大军拿不下一千守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275 更新时间:2024/3/7 4:17:03

关于陈仓这个名字,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了吧,这说的是韩信攻下陈仓的事件。而时间来到三国时期,同样还是这个陈仓,诸葛亮却始终无法攻下,而且诸葛亮是用数万大军来对抗只有一千守军的陈仓,竟然一直都没有拿下,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是因为陈仓有什么易守难攻的优势吗?但是如此悬殊的兵力差距,竟然还是攻不下,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诸葛亮是明度陈仓

公元 228年年初,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因为马谡失街亭而失败。这年年末,被曹魏政权南征了十多次的东吴终于展开反攻,出兵从荆州、合肥、寿春三路北伐。东吴的实力远远比蜀汉强,曹魏不敢怠慢,将大量部队都放在东线御敌,并将西线关中战区的一部分部队调到了洛阳,做随时南下增援荆州之用。

曹魏的重点虽是东线,但由于年初刚刚在陇右吃过诸葛亮声东击西的亏,所以仍布置了相当多的兵力在关陇之间,以防蜀汉军队偷袭陇右。

曹魏西线的指挥官是曹真,他认为诸葛亮北伐的目标就是陇右,只有在陇右作战,蜀军才能发挥山地战、运动战、险要地形防御战的优势。只有拿下了陇右,蜀军才能截断关中骑兵的战马来源,并获得战马和魏国关中军队决战。但曹真又想,蜀汉刚刚经历了第一次北伐失败,应该不大可能在短期内出击。

小编补充一下啊,虽然《三国志》说了曹真算到诸葛亮会来打陈仓,但小编不认同:

第一,《三国志》是站在褒魏贬蜀的立场上。作者陈寿的父亲还被马谡失去街亭给牵连,可以说第一次和第二次北伐是陈寿的痛。

第二,曹真一直认为诸葛亮的战略目标就是陇右,因为从蜀汉进攻关中的几条秦岭通道都相当糟糕——褒斜道、傥骆道的栈道已经被毁,子午道太过险狭诸葛亮不会选,陈仓道虽然相对平坦宽阔,但以蜀中步兵对阵关中骑兵完全是找死。而且蜀军刚刚经历失败,需要修整。

第三,如果曹真看出了诸葛亮会打陈仓,必在陈仓设置重兵,并且在陈仓道设置路障,在大散关加固防御。但是我们看到诸葛亮打陈仓的时候,陈仓守军只有一千多人。正如前文所分析,只有祁山道的西汉水才能让蜀军进退自如,上次北伐,诸葛亮就是通过西汉水,迅速将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百姓撤回汉中的。

但接下来的事情让曹真大跌眼镜,随着东吴声势浩大的北伐,魏国的注意力完全被吸引到了东线。东吴大将陆逊刚打败曹休获得石亭大捷,引得魏廷震动,而就在这时,诸葛亮大军突然在陈仓神兵天降,和四百年前的韩信何其相似。不,准确来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是人家韩信是暗度陈仓,而诸葛亮是明度陈仓。

2、诸葛亮如何进

当时汉军攻城部队有数万人之多,而且拥有大量云梯,冲车等攻城器具,声势浩大。而陈仓守军只有一千多人,陈仓守将郝昭赶紧向长安和洛阳求援,当时魏军前线刚刚经历了石亭大败,主力都在江淮前线,魏国不是调不出军队来,只是将领都在思索破吴之策,无心去想陈仓的事。

这正中诸葛亮下怀,诸葛亮不愿意士兵牺牲太多生命,就先派郝昭的同乡,靳详在城外远远地劝说郝昭,郝昭在城楼上对靳详说:"魏国的法律,您是熟悉的,我的为人,您是了解的。我深受国恩而且门第崇高,您不必多说,只有一死而已。您回去告诉诸葛亮,就来攻打吧。"靳详把郝昭的话告诉了诸葛亮,诸葛亮又让靳详再次劝告郝昭,说 " 兵众悬殊,抵挡不住,何必白白自取毁灭?" 郝昭对靳详说:"前面已说定了,我认识您,箭可不认识您。" 靳详只好返回。

于是,诸葛亮就让士兵架云梯攻打陈仓,城里射出燃烧的箭点燃云梯,云梯上的人被烧伤。诸葛亮让士兵用冲车撞城门,城里就往下扔石头砸毁冲车。汉军又搭高台向城里射箭,然后冲上城墙,但是冲上城墙傻眼了,外城是占领了。郝昭早就带士兵跑到了离外城相距甚远的内城,这样搭的高台就成鸡肋了。汉军于是再挖地道到内城,郝昭就让士兵横向挖地道阻挡。汉军在外城城外试图再搭高台,却得到了丞相发出的撤军命令。

汉军士气正盛,再坚持一下完全能突破陈仓内城,为什么突然就撤了?小编先来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打陈仓:

第一,东吴北伐取得石亭大捷,诸葛亮想曹魏增兵陇右,则关中必然空虚。虚晃一枪,没准能让陇右之兵回援,那么在汉中的陈式部队就可以趁机拿下武都、阴平,以窥陇右。

第二,关中平原土壤肥沃,想想陈仓为何有个仓字吧,粮仓啊。如果诸葛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拿下兵力空虚的陈仓,就能得到陈仓的粮食作为日后前进关中的前哨。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撤军呢?因为:

第一,魏庭反应过来了。让曹真带关中之兵,张郃带中原之兵杀回来了。汉军在关中平原根本不是魏军的重甲骑兵的对手。

第二,郝昭的剧烈抵抗不是问题,关键是郝昭已经上演了一场陈仓版的破釜沉舟,陈仓的粮食基本上被郝昭坚壁清野烧掉了。就算诸葛亮再用几天时间拿下陈仓,再凭借陈仓坚固的城防也是能挡住曹魏大军一时的,但是城内无粮等于自寻死路。

第三,这次北伐距离第一次北伐时间并不久,汉军所带粮草不够了,当然,退回汉中的粮食还是够的,但是陈仓道地形平坦,贸贸然撤军很快会被重甲骑兵的曹魏大军追上,就算逃出,汉中如果布置不起防御,等于引火烧身。所以,诸葛亮派了数支部队埋伏在路边,逐次阻击魏军。结果,魏军大将王双就被蜀军阻击部队的诸葛连弩所射杀。

第四,东吴的三路北伐攻势都让魏军阻止,诸葛亮打陈仓的部队已成孤军,不得不撤。

3、攻打陈仓有什么收获

那么陈仓之战真的一无所获吗?其实不然。

首先汉军虚晃一枪,出现在了魏军意想不到的地方。震慑了魏国朝廷。

再者,魏军的损失远远比汉军大,陈仓保卫战或许汉军伤亡大于守军,但坚固的陈仓被打残了,里面囤积了数年的粮草也被烧光了,所以等到第五次北伐,诸葛亮可以从陈仓道来去自如。另外,在撤回汉中的阻击战中,魏军损失远远大于汉军,而且损失了大将王双,还让还让善战的张郃扑了个空,这叫劳师糜饷,魏军士气遭到严重打击。

第三,此战也彻底打消了魏延等荆州激进派想通过兵出子午谷去打长安的念头。要知道,诸葛亮数万人都无法在短时间内拿下只有一千多人的陈仓,魏延想用 1万人就拿下城墙高大坚固的关中第一大都长安,简直就是痴人说梦。看来丞相真是被魏延弄烦了,所以不如让他自己用陈仓试试看,也好让他死心。

第四,此战虽然没能拿下陈仓,但为汉军获取了宝贵的战争经验,并为五次北伐扫清了道路。所以此后,无论是诸葛亮历次北伐,还是姜维历次北伐,汉军基本损失很小,而且几乎都能全身而退,此乃丞相遗教也。

总之,小编认为,二次北伐汉魏双方都未获全功,但丞相更胜一筹,毕竟,要在陈仓道上摆脱曹操骑兵的追击,实在是太难了。而丞相不仅能全身而退,还一举射杀了敌方大将,真的是千古奇才,千载谁堪伯仲间。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金国愿意归还中原,为何宋高宗却不要?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宋朝又分为南宋和北宋,而这两个时期的分界事件,就是靖康之耻了。金国占领了中原地区,还将宋朝王室掳走,从此开启了南宋时期。因此,被占领的中原对于宋朝来说,一直都是想要收复回来的失地。但是曾经金国想要主动将占领的中原地区归还,却被宋高宗拒绝了,这又是为什么呢?宋高宗为何拒绝金国归还中原,这其中又有什么秘

  • 赵国如果不接受上党,能避免长平之战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都知道,长平之战的起因,是源于赵国接受了上党郡,这才引来了秦国对赵国的攻击,而长平之战又让赵国元气大伤,灭亡基本上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只看是什么时间了。而当时赵国其实本来也是有两种选择,一种是选择接受上党,另一种是选择不接受,赵国做出了第一种选择,得到了这样的结局,那么如果赵国做出第二种选

  • 民国四大家族陈家的前世是哪里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陈其美,出生于浙江湖州,1906年去往日本,同年进入同盟会。1908年期间反华领导反清革命,在武昌起义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在上海率先举旗响应。沪军都督府成立后,陈其美任沪军都督。孙中山誉其“于民国之功,固已伟矣”。陈其美胆大心狠,在国民党人中素以“四捷&rdq

  • 康熙乾隆都下江南,为什么雍正不出门?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康熙帝和乾隆皇帝,都曾经有过下江南的历史,这也就给很多小说家创造了很多编写故事的机会,有不少都是因为下江南而发生的“风流韵事”,就此牵扯出很多的故事,不过这些故事自然都是虚构的了。而康雍乾的三位皇帝,爷爷和孙子都下江南了,雍正却从来没有这样做过,甚至别说下江南,他甚至

  • 慈禧有没有称帝之心?为何只是垂帘听政?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古代历史上,掌握权势的女性人物并不在少数,但是她们当中,却只有武则天一个人成了皇帝,其他的基本上都是太后。比如慈禧太后,清朝末期,慈禧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重量级的人物,自己手中也掌握有实权,距离皇位也没有那么远,而且慈禧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既然如此,为什么慈禧没有成为刺刺杀一个武则天,成为女皇呢?慈禧究

  • 张郃才华有没有被小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论三国名将,肯定会有张郃一席。不过张郃的存在感似乎并不怎么高,哪怕他是曹魏五子良将之一。其实细数张郃一生,他打赢过不少胜仗,而且战功显赫,无论是在曹操时期还是曹丕时期,都被委以重用。相信三国迷中也有不少欣赏张郃的人,张郃是真正有才能的将领,他懂得何时该隐忍,何时要勇敢,这才造就了他的一生。有关张郃这

  • 耿恭十三将士归玉门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十三将士归玉门”是发生在东汉时期的一起历史事件,当时朝廷决定重新设立西域都护府,而耿恭和关宠被任命为戊己校尉,负责此事。后来北匈奴派出两万精兵对其发动攻势,当时耿恭手上的兵力只有几百人,当下情况十分危机。耿恭请求救援,结果正值汉明帝驾崩,朝廷救兵迟迟不能到位。最后耿恭只能死

  • 清朝人是怎么去西藏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西藏,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对于如今的我们来说,去希望仅仅只需要做个充分应对高原反应的准备便可以去了。对于如今科技发达的今天,一个火车,一个飞机就能到了。然而大家有没有想过,对于没有火车飞机小轿车的古人而言,进藏之路又意味着什么呢?答案是进藏之难,难于上青天,所幸青云有路,尚可一试。今天小编带大

  • 孙权强调关羽不能杀为何吕蒙还是杀了?两人有什么私人恩怨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关羽最终被吕蒙所杀,而吕蒙又是东吴孙权的大将,很多人都会认为,这应该是孙权的命令,但是实际上,孙权曾经很多次的对吕蒙强调,不能杀了关羽,然而结果显然易见,吕蒙还是杀了关羽。这样看来,杀关羽这件事情,应该就是吕蒙自己的想法,那他为什么一定要杀掉关羽呢?难道说吕蒙和关羽之间有什么私人恩怨私仇之类的,所以

  • 乾隆有几个儿子?为什么没有夺嫡之争?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清朝历史上,康熙时期曾经出现过“九子夺嫡”,场面非常的惨烈,这九个人也是牵涉到了很多不同的人,比如朝臣,因此夺嫡绝不仅仅只是他们几个人的争夺而已。而在乾隆时期,乾隆的儿子也有不少,总共有十七个儿子,然而为什么他们却没有像康熙时期那样发生夺嫡之争呢?乾隆的儿子们对于夺嫡事件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