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北伐,除了马谡谁能守住街亭

诸葛亮北伐,除了马谡谁能守住街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439 更新时间:2024/1/21 19:48:53

马谡刚愎自用,擅自违抗军令导致街亭失守,宣告诸葛亮首次北伐以失败告终。其实诸葛亮在如此关键的战役中决定重用马谡,也是出于信任,对于蜀国来说,如果能培养出更多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肯定是好事,可惜马谡并没有通过考验。那以当时的情况来看,诸葛亮派谁可以守住街亭呢?我们认为有三人大概率是不会让诸葛亮失望的,那下面就来讲讲这三人是谁,感兴趣的朋友欢迎留言讨论。

街亭失守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可谓是信心满满,写下了千古名篇《出师表》,他的目标是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而这一次北伐是最能接近成功的一次,最后却因为诸葛亮用错了人,没有守住咽喉要道街亭,导致功亏一篑,最后黯然撤退。

这第一次北伐,诸葛亮胜算本来很大,因为曹魏刚刚王位更迭,曹睿继位不久,司马懿又被反间计害的赋闲在家,雍、凉之地没有名将坐镇,魏国国内防备不足。

诸葛亮有心算无心,战争打响后,魏国毫无防备,西北一片大乱,南安、天水、安定先后都被蜀军占领,如果街亭不失,得祁山而夺长安,进军中原指日可待。

可惜马谡纸上谈兵,在街亭败给了魏国名将张郃,最后蜀国黯然收场。街亭如此重要,非智勇双全之将不能守,诸葛亮手下只要有6员大将,恐怕只有3人能守住街亭,这3人是谁呢?

谁能守住街亭

六员大将分别是赵云、魏延关兴、张苞、姜维马岱,而能守住街亭的三员大将则是赵云、魏延、姜维。

我们先说另外三位为何守不住街亭。

其实蜀国阵营中的大将能独当一面的并不多,关兴、张苞这两位二代以及马岱这位马超的弟弟虽然忠勇无双,一直活跃在北伐的第一线,但是并没有智谋过人,出彩的表现。

关兴、张苞分别是关羽和张飞的儿子,他们俩继承了各自父亲的勇武,一般人还真打不过他俩,他俩还结拜为兄弟,一人手使青龙偃月刀,一人拿着丈八蛇矛,人称“小关张”。

这两人对于诸葛亮的命令总是没有一丝折扣的执行,所以总能得到比较出彩的战功,但是他俩只是战将,却不是谋帅,并不能独当一面,针对特定地域、情况作出符合实际的决策,而更擅长于执行命令。

诸葛亮大摆空城计虽然吓住了司马懿,可是如果没有这两个小将之后突然杀出来。恍然大悟的司马懿很有可能就会折返过来再干一票,诸葛亮的撤退就会功亏一篑。

而且张苞死的方式可谓窝囊,也并一方面体现出他智谋不高,第二次北伐时,张苞率队把对面敌军都打散了,张苞看到魏军大将把马都扔了正在爬山跑,这么好的机会当然不能失去,就骑着马就去追,人家为啥要弃马爬山,可不就是因为这山马不好走,你张苞偏要骑马追,然后就被马掀翻在山涧里面把头给磕破了,回成都休养了没多久就死了。

而不久之后关兴也病死了,为此诸葛亮难过的还吐血一口,失去了左膀右臂啊。

马岱同关兴张苞一样,也有同样的毛病,没有独立决策的经验,街亭这么重要的地方当然不能交给他们三人来守。

赵云首先是能守住街亭的一人,赵云虽然在正史中并不出众,但是在演义中却是一员智勇双全的大将,他因为长期担任刘备的保镖,所以立功的机会并不多,但他为数不多的带兵出战经历都很是出色。

他和邓芝配合,退回汉中时,各部队都有损失,只有赵云的部队一丝不乱,井井有条。而且赵云很是稳重理智,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如果他守街亭,王平为副将,他一定会听取王平建议当道下寨,阻拦张郃,而他的武力张郃也打不过,所以街亭绝对是万无一失。

魏延也是一位能守住街亭的大将,魏延除了武力出众以外,带兵能力也很强,资历也很深,而且很善于防守,刘备夺了汉中之后,就任魏延为汉中都督,汉中太守,魏延守汉中一守就是十年,寸土不失。而且他还曾对刘备说,如果魏国倾国之力来攻打汉中,我可以守住它,如果魏国只派了一员偏将十万人前来,我可以吞掉它。可见其自信和带兵领军的能力。

可惜,魏延和诸葛亮两人有矛盾,魏延喜欢兵行险招,曾向诸葛亮提出了子午谷奇谋,要求给自己5000人,出子午谷去袭击长安,达到利益的最大化,但是诸葛亮觉得太冒险,没有答应魏延,这让魏延很不满,在军中不断抱怨。

而诸葛亮也有意打压魏延,很少给他单独带兵作战的机会,守街亭这么重要的任务自然也没有魏延的份儿了。

第三位能守住街亭的大将就是姜维,姜维可是可以和卧龙、凤雏、冢虎齐名的幼麟,军事才华自然不必说了,诸葛亮也曾评价他“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还说他在军事上“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并且当他是关门弟子一般将三韬六略倾囊相授。

而后来姜维也证实了自己的才华,九伐中原胜多败少,算是蜀汉的柱石之臣,守一个街亭是绰绰有余的,但是当时姜维刚刚投降蜀汉,还没有获得蜀军众将士的绝对信任,街亭这种重要的咽喉地带不交给他驻守也是情有可原的。

如果诸葛亮不拘一格降人才,破格提拔王平驻守街亭,那又是另一个局面,可惜他没有识人之能,把重任给了纸上谈兵的马谡,街亭一失,进退失据,只好黯然退回汉中了。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生子当如孙仲谋说的真的是孙权吗?后面一句话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很多人都认为是曹操夸奖孙权的,仲谋是孙权的字,曹操的意思自然是说,如果生了儿子,就应该像孙权那样才好,可见曹操对孙权的评价是非常高的。不过,这句话的后面其实还有一句,或许可以解释,这句话说得其实并不是孙权,而是另一个人,那这个人到底是谁呢?曹操又为什

  • 朱元璋死后有多少个妃子陪葬,殉葬制为何会重启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殉葬制可以说是古代封建社会最残忍的一种丧葬制度,这种制度在历史上几经废除却又重新启用。朱元璋死后,便有不少妃子被逼陪葬,朱棣驾崩更是有30余人殉葬,直到明英宗时期才下令废除殉葬制,但到了清朝却又复起。清朝甚至十分鼓励民间殉葬,还会表彰妻妾殉夫,实在荒唐。这种惨无人道的制度没办法彻底消除,在现代人看来

  • 乾隆成为太上皇之后,是怎么架空嘉庆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在古代,虽然说皇帝应该算是最有权势的人,但也并非任何时期的皇帝都是如此,比如嘉庆皇帝在上位的前几年里,虽然自己是皇帝,但是却还有太上皇乾隆在世,大权都是乾隆的,自己可以说就是个摆设而已。不过乾隆究竟做了些什么,来架空身为皇帝的嘉庆的呢?嘉庆在这几年的时间里,又是怎么过的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

  • 高堂隆曾道出曹魏危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曹魏历史上出了很多有能力的官员,但有些很出名,有些则是默默无闻。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大臣高堂隆,就是一位名声不大,但对于魏国来说是很重要的人物。曹睿时期,高堂隆是陈留太守,爵位关内侯。高堂隆在朝内以直言不讳著称,他曾多次上书劝谏曹睿,不要大兴土木,临终前依然不忘告诫曹睿,让他严防猛鹰飞扬的官僚,以免祸

  • 明朝太监真有那么坏吗?是不是都有那么大的权力?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在看一些影视剧的时候都会发现,明朝时期的太监似乎很大一部分都是权倾朝野,只手遮天的那种人,权力极大,甚至皇帝在他们面前都只是一个傀儡一样,成了王朝实际的掌权人。在历史上表面上看起来似乎的确是这样,但是真实情况真的是如此吗?皇帝难道都会任由自己的权力被太监夺走而不管不顾吗?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

  • 臭名昭著的司马王朝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司马王朝非常的臭名昭著,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到底是为什么?这个司马王朝为什么总是被人说不好,这个朝代又有什么样的不一样的地方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的,下面我们一起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三马食槽”后,司马

  • 楚成王为什么没称霸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楚成王在位期间,开疆扩土,击败宋襄公,称霸中原,为什么楚成王却不是春秋五霸之一呢?恐怕最重要的一个原因还是在于,楚成王在城濮之战中败给了晋文公,导致楚国并没有当上真正意义上的霸主。其实楚成王一生成就显赫,但他的结局却令人唏嘘,最后是遭到太子逼迫无奈自杀。楚成王即位初期,布施恩德,同他国修好结盟,这才

  • 褚英子孙后代为何接连遭贬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爱新觉罗·褚英是努尔哈赤长子,十八岁时就受封“洪巴图鲁”,可见褚英是一位骁勇善战的皇子。凭借长子身份,还有积累的战功,褚英成为努尔哈赤的接班人似乎是板上钉钉的事。但世事难料,褚英因为得罪开国五大臣,还诅咒自己的兄弟,导致被努尔哈赤降罪,最后幽禁处死。而褚英的子孙后代日子也不好

  • 姜维武力在蜀国能排第几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在蜀国后期,姜维无疑是蜀国的中流砥柱。很多人觉得姜维武力甚至要高于五虎将中的赵云,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如果把姜维放在和关羽、张飞同一时期,姜维能不能顺利入选五虎将之一?实际上我们可以从姜维的战绩来推测,看看他的军师能力究竟如何。当然,姜维和赵云年龄差很多,姜维的壮年期,赵云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如果两

  • 赵云跟过袁绍公孙瓒,为何只对刘备忠心耿耿?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赵云在三国时期,也算是人们心目中一个忠义的化身之人了,尤其是他对刘备的忠心耿耿,更是令人非常的敬佩,不过在跟随刘备之前,赵云也是跟过公孙瓒的,后来离开袁绍公孙瓒之后才跟着刘备的,但是为什么赵云却只是对刘备忠心耿耿,赵云心甘情愿跟随刘备还那么忠心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