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生子当如孙仲谋说的真的是孙权吗?后面一句话是什么?

生子当如孙仲谋说的真的是孙权吗?后面一句话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65 更新时间:2024/2/5 7:20:11

“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很多人都认为是曹操夸奖孙权的,仲谋是孙权的字,曹操的意思自然是说,如果生了儿子,就应该像孙权那样才好,可见曹操对孙权的评价是非常高的。不过,这句话的后面其实还有一句,或许可以解释,这句话说得其实并不是孙权,而是另一个人,那这个人到底是谁呢?曹操又为什么对他有这么高的评价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孙策之死

公元213年,带领十万大军准备一举荡平东吴的曹操,在看到孙权严密的布防后,发出了“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慨。

不过此时他还不知道,做好这一切的不是孙权,而是他的一个小老乡。

公元178年,在距曹操的老家安徽亳州不远的地方,出生了一个叫吕蒙的婴孩。不知是吕蒙家中贫困,无法养活他,还是他的胆子太大,想自己另谋生路,总之他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离开了出生的故乡,去投奔了自己的姐夫邓当。

年少时的吕蒙没有受过多少教育,做事全凭自己如初生牛犊般的莽撞,他唯一相信的是,富贵不会从天而降,想要就不能瞻前顾后,而只能是勇往直前。机会总会垂青那些有野心的人,吕蒙接替去世的姐夫当差后不久,小霸王孙策在一次狩猎中,被前来为主家(许贡)报仇的三个门客所伤,因为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所以孙策没能挺过去,孙策去世时仅有26岁。

2、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来历

接替孙策权力的,是他的弟弟孙权,孙权的老师是孙策最依赖的张昭,而张昭还是安排吕蒙接替邓当的当事人,两人的羁绊由此开始。孙权上位后,有意扶植一批“自己人”,而吕蒙提前得到消息,并通过优异的表现,进入了孙权的班底。

孙权虽然当时还很年轻,但是也知道真金要靠火来炼的道理,因此他虽然“看好”吕蒙,但也没有直接给予重用,而是一步步地开始考察他。吕蒙接受的第一个考验是领兵实战,他的敌人,只是纵横在山野间的山越族人组成的杂牌军,吕蒙自然轻松完成。孙权的父亲孙坚,曾被刘表的手下的悍将黄祖所杀,因此孙权非常想为父报仇,但黄祖并非庸才,所以孙权一直没有得逞。

在一次双方的会战中,吕蒙身先士卒,率先斩杀了黄祖的手下心腹陈就,让孙权的大军得以直击黄祖,并将其擒杀。后来孙权还发现,吕蒙除了作战勇猛,还非常善于思考。就连周瑜也对吕蒙的一些建议,都悉心的采纳。因此孙权对吕蒙是越发的看重,并不断提升他的官职。但吕蒙也有短板,那就是他读书少,对很多的事情,无法理解的更深入,而在孙权对他的期望又很高,于是嘱咐他多多读书学习。

一个男人的优秀,往往不会只体现在一个方面。吕蒙也是如此,他听从了孙权的建议之后,开始刻苦学习,他学习之后的具体成就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从后续的两件事来看,他的书并没有白读。第一件事,很多人应该都知道,那就是鲁肃曾夸他不再是“吴下阿蒙”,而他自己也自傲的说“士别三日,就当刮目相看”,第二件事是,根据西晋的《江表传》记载,吕蒙不光自己读书,还勉励手下的将领读书,这对于古代的武将来说,十分少见。

文武双全之后的吕蒙,自然是更受孙权的青睐,当公元213年,曹操携数万大军南侵孙吴之时,孙权就将防守的重任,交于了吕蒙。而吕蒙面对如此的大场面,竟然完全没有怯场,而是展现了自己的大心脏。他将防守的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曹操在看到了孙吴的防御体系之后,大加赞扬,并因此而说出了“生儿子就应该像孙仲谋,年少有为,而不应该像刘表的儿子,猪狗不如”。(见于《三国志》)

3、罗贯中对吕蒙的态度

后来罗贯中曾专门为吕蒙写了一首诗,其中的首句就是“养子当如孙仲谋,吕蒙谈笑便封侯”。罗贯中呕心沥血写了一本《三国演义》,以他对三国众人的熟悉程度,他自然不会因为曹操的一句夸奖。就对吕蒙另眼相看,吕蒙真正打动罗贯中的,其实是吕蒙后来的英勇事迹。

众所周知,关羽曾经镇守过荆州,而荆州本来应该算是孙吴的地盘,所以双方就产生了矛盾。但是因为主和的张昭、鲁肃在任时,一直说服孙权,要忍辱负重,要以江东大业为重,因此孙权对关羽采取了放任的态度。但是随着鲁肃去世,吕蒙接替了鲁肃的位置。而吕蒙的眼光,要比鲁肃看得更长远,他知道关羽占据荆州,只是蜀汉谋划中原的一个跳板。

因此他推断,蜀汉不会主动归还荆州,而且还会借着荆州,继续扩大自己的地盘。果然,在不久之后,关羽以荆州为节点,开始攻击樊城,图谋中原。吕蒙为了阻止蜀汉过快发展,就决定谋夺荆州。吕蒙先是借病遁,让关羽掉以轻心,又暗中联络糜竺等蜀将,一举夺回了荆州,并顺势把败给徐晃的关羽给抓住,并杀死。因此罗贯中的后半首诗中,专门提到了这一点“白衣摇橹真奇计,一举荆襄取次休”。

吕蒙的文韬武略,本不在陆逊、周瑜之下,但是因为当时的形势所逼,他并没有太多的表现机会,又因为英年早逝,从而失去了一展风采的机会,因此后世对于他的评价并不很高。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朱元璋死后有多少个妃子陪葬,殉葬制为何会重启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殉葬制可以说是古代封建社会最残忍的一种丧葬制度,这种制度在历史上几经废除却又重新启用。朱元璋死后,便有不少妃子被逼陪葬,朱棣驾崩更是有30余人殉葬,直到明英宗时期才下令废除殉葬制,但到了清朝却又复起。清朝甚至十分鼓励民间殉葬,还会表彰妻妾殉夫,实在荒唐。这种惨无人道的制度没办法彻底消除,在现代人看来

  • 乾隆成为太上皇之后,是怎么架空嘉庆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在古代,虽然说皇帝应该算是最有权势的人,但也并非任何时期的皇帝都是如此,比如嘉庆皇帝在上位的前几年里,虽然自己是皇帝,但是却还有太上皇乾隆在世,大权都是乾隆的,自己可以说就是个摆设而已。不过乾隆究竟做了些什么,来架空身为皇帝的嘉庆的呢?嘉庆在这几年的时间里,又是怎么过的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

  • 高堂隆曾道出曹魏危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曹魏历史上出了很多有能力的官员,但有些很出名,有些则是默默无闻。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大臣高堂隆,就是一位名声不大,但对于魏国来说是很重要的人物。曹睿时期,高堂隆是陈留太守,爵位关内侯。高堂隆在朝内以直言不讳著称,他曾多次上书劝谏曹睿,不要大兴土木,临终前依然不忘告诫曹睿,让他严防猛鹰飞扬的官僚,以免祸

  • 明朝太监真有那么坏吗?是不是都有那么大的权力?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在看一些影视剧的时候都会发现,明朝时期的太监似乎很大一部分都是权倾朝野,只手遮天的那种人,权力极大,甚至皇帝在他们面前都只是一个傀儡一样,成了王朝实际的掌权人。在历史上表面上看起来似乎的确是这样,但是真实情况真的是如此吗?皇帝难道都会任由自己的权力被太监夺走而不管不顾吗?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

  • 臭名昭著的司马王朝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司马王朝非常的臭名昭著,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到底是为什么?这个司马王朝为什么总是被人说不好,这个朝代又有什么样的不一样的地方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的,下面我们一起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三马食槽”后,司马

  • 楚成王为什么没称霸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楚成王在位期间,开疆扩土,击败宋襄公,称霸中原,为什么楚成王却不是春秋五霸之一呢?恐怕最重要的一个原因还是在于,楚成王在城濮之战中败给了晋文公,导致楚国并没有当上真正意义上的霸主。其实楚成王一生成就显赫,但他的结局却令人唏嘘,最后是遭到太子逼迫无奈自杀。楚成王即位初期,布施恩德,同他国修好结盟,这才

  • 褚英子孙后代为何接连遭贬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爱新觉罗·褚英是努尔哈赤长子,十八岁时就受封“洪巴图鲁”,可见褚英是一位骁勇善战的皇子。凭借长子身份,还有积累的战功,褚英成为努尔哈赤的接班人似乎是板上钉钉的事。但世事难料,褚英因为得罪开国五大臣,还诅咒自己的兄弟,导致被努尔哈赤降罪,最后幽禁处死。而褚英的子孙后代日子也不好

  • 姜维武力在蜀国能排第几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在蜀国后期,姜维无疑是蜀国的中流砥柱。很多人觉得姜维武力甚至要高于五虎将中的赵云,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如果把姜维放在和关羽、张飞同一时期,姜维能不能顺利入选五虎将之一?实际上我们可以从姜维的战绩来推测,看看他的军师能力究竟如何。当然,姜维和赵云年龄差很多,姜维的壮年期,赵云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如果两

  • 赵云跟过袁绍公孙瓒,为何只对刘备忠心耿耿?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赵云在三国时期,也算是人们心目中一个忠义的化身之人了,尤其是他对刘备的忠心耿耿,更是令人非常的敬佩,不过在跟随刘备之前,赵云也是跟过公孙瓒的,后来离开袁绍公孙瓒之后才跟着刘备的,但是为什么赵云却只是对刘备忠心耿耿,赵云心甘情愿跟随刘备还那么忠心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很多

  • 司马懿晚年为何残暴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司马懿不知道大家怎么理解的,这个人也还是非常有意思的,想要说他的故事,那真的是几天几夜都说不完的,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个比较小的细节,那就是话说这个司马懿晚年变得十分的残暴,意思就是杀了很多人,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司马懿变得这么残暴呢?这个问题也非常有意思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