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楚成王为什么没称霸

楚成王为什么没称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769 更新时间:2024/2/1 10:00:51

楚成王在位期间,开疆扩土,击败宋襄公,称霸中原,为什么楚成王却不是春秋五霸之一呢?恐怕最重要的一个原因还是在于,楚成王在城濮之战中败给了晋文公,导致楚国并没有当上真正意义上的霸主。其实楚成王一生成就显赫,但他的结局却令人唏嘘,最后是遭到太子逼迫无奈自杀。楚成王即位初期,布施恩德,同他国修好结盟,这才有拓疆的机会,没能成为五霸之一还是比较可惜的。

楚成王成就

司马贞《史记索隐》说:“五霸者,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也。"这也是如今历史学界与历史教科书上通用的一种说法。

然而,这五位霸主的霸业都与一人有关,这个人就是春秋时代的准霸主,楚成王。楚成王一生灭国十一,曾打败过宋国、齐国,还曾将郑国、鲁国、曹国、卫国、陈国、蔡国、许国等中原诸侯都纳入自己的麾下。可以说楚国在先秦时成为超级大国,楚成王是最重要的奠基者。

所以,齐桓公敬畏他。在召陵之盟,是楚成王克制了自己的野心,与以齐国为首的中原诸侯联军成功议和,才成就了齐桓公的完美霸业。否则若双方开战,鹿死谁手还很难讲,就算齐国获胜,也将遭受重创。

所以,宋襄公敬畏他。泓水一战,宋襄公惨败于楚成王,并伤重而亡。虽然在临死之前,宋襄公死鸭子嘴硬,认为自己是谨守军礼,奉行仁义,但他内心恐怕也不得不承认,宋楚实力相差甚远,他与楚成王争霸,实在是自不量力。

所以,秦穆公也敬畏他。如果不是楚成王将流亡国外的晋国公子重耳护送到秦国,秦穆公也不可能扶持重耳成为晋文公。而如果不是楚成王将一代贤才百里奚让给秦穆公,秦国也不可能迅速大治,成为西方霸主。

所以,晋文公也敬畏他。当初晋文公流亡楚国,受到楚成王盛情相助,所以晋文公答应复国后,与楚交战退避三舍,其实是不想与楚为敌。楚成王也不想与晋文公正面交手,奈何楚国大将成得臣违反王命,擅自出击,导致城濮一战,楚军大败,除了自己的若敖私卒大部保全,陈蔡郑许的仆从国军队全都损失惨重,而楚国申息两邑的地方部队,也损失殆尽。楚成王本来就恼火成得臣违逆王命,如今又打了败仗,于是派人对成得臣说:“大夫若入,其若申、息之老何?”意思说你现在回国,何颜面对申息父老?

成得臣知道自己死定了,但他还想争取一下,便让他的儿子成大心去向使者求情,请求戴罪立功。

然而,楚成王最终拒绝赦免成得臣。这是一个猜忍权谋的君王,当初成得臣违逆王命,他就故意少给军队,让成得臣用自己的若敖私卒作为主力去攻打晋军。这样成得臣无论胜败,尾大不掉的若敖族都会被削弱。可没想到即便在大败之下,成得臣还能保住自己家族的部队,损失的只是申息两邑以及仆从国的兵马——这让楚成王更加恼火,便想趁此机会除掉成得臣;成得臣若不服造反,则干脆一股脑灭掉若敖族,一劳永逸。

被迫自杀

然而,成得臣并不想因为自己而牵连整个若敖族,若敖族只想专权,不想造反,于是成得臣最终没有回国,而在连谷(今河南西华境)自杀身亡。

成得臣死后,楚国的权力开始重新洗牌,若敖族的头号反对者、蔿氏家族的蔿吕臣升任令尹,晋文公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喜过望说:“人莫予毒!蒍吕臣实为令尹,奉己而已,不在民矣。我击其外,楚诛其内,内外相应!”晋文公在楚国待过好大半年,他知道蒍吕臣在楚国贵族中根基尚浅,威望不够,恐怕难以镇服若敖族,所以晋文公说他执政最多只能做到维护自己,而无法造福百姓,所以也就再也无法威胁到晋国了。

身为一代枭雄,喜欢玩弄谋略权术也很正常,但玩过头就会引火烧身。成得臣之死并未对若敖族伤筋动骨,反而让若敖族团结一致,想要给楚成王点颜色看看。恰好此时,楚国太子商臣地位不稳,若敖族便联合商臣发动政变,逼楚成王自杀。

成王想临死之前吃一只熊掌,做个饱死鬼。残忍的商臣却连父亲的这个临死的要求也不肯答应,继续逼迫,成王只好自缢而死。

事实上,楚成王也没那么爱吃熊掌,只不过熊掌要煮上好几天,可以拖延时间,等待援军。老父亲这点小计谋,儿子当然一眼看穿。

于是,曾让中原诸侯战栗胆寒的一代枭雄楚成王,就这样凄凉死去,曾经的威名与武功,顿如水消失在水中,杳无痕迹。他这一生,曾与春秋四位霸主都展开过激烈竞争,然而无论胜败,每次都不幸地沦为配角,眼睁睁地看着那座霸主的小金人被别人捧走,到最后还悲惨的在自己亲儿子手里领走了盒饭,他的运气真可以说差到了极点。

而商臣即位为楚穆公后,便将若敖族的首领、成得臣之子成大心升为令尹。从此,若敖族在楚国的权势越来越重,从公元前627年到公元前605年二十余年,楚国四任令尹都是若敖族,这导致楚穆王的儿子楚庄王即位后大权旁落,只得韬光养晦,苦等机会,然后一飞冲天,全灭若敖族,最终实现了祖父楚成王的两大梦想——巩固王权与称霸天下。

楚成王死时,楚庄王不过五六岁,看不出什么雄才大略。但楚成王地下若有知,自己的孙子原来这么厉害,亦当欣慰。

主笔:闲乐生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褚英子孙后代为何接连遭贬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爱新觉罗·褚英是努尔哈赤长子,十八岁时就受封“洪巴图鲁”,可见褚英是一位骁勇善战的皇子。凭借长子身份,还有积累的战功,褚英成为努尔哈赤的接班人似乎是板上钉钉的事。但世事难料,褚英因为得罪开国五大臣,还诅咒自己的兄弟,导致被努尔哈赤降罪,最后幽禁处死。而褚英的子孙后代日子也不好

  • 姜维武力在蜀国能排第几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在蜀国后期,姜维无疑是蜀国的中流砥柱。很多人觉得姜维武力甚至要高于五虎将中的赵云,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如果把姜维放在和关羽、张飞同一时期,姜维能不能顺利入选五虎将之一?实际上我们可以从姜维的战绩来推测,看看他的军师能力究竟如何。当然,姜维和赵云年龄差很多,姜维的壮年期,赵云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如果两

  • 赵云跟过袁绍公孙瓒,为何只对刘备忠心耿耿?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赵云在三国时期,也算是人们心目中一个忠义的化身之人了,尤其是他对刘备的忠心耿耿,更是令人非常的敬佩,不过在跟随刘备之前,赵云也是跟过公孙瓒的,后来离开袁绍公孙瓒之后才跟着刘备的,但是为什么赵云却只是对刘备忠心耿耿,赵云心甘情愿跟随刘备还那么忠心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很多

  • 司马懿晚年为何残暴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司马懿不知道大家怎么理解的,这个人也还是非常有意思的,想要说他的故事,那真的是几天几夜都说不完的,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个比较小的细节,那就是话说这个司马懿晚年变得十分的残暴,意思就是杀了很多人,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司马懿变得这么残暴呢?这个问题也非常有意思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

  • 外东北什么时候割让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在清朝初年期间,中俄那个时候还不存在什么边界纠纷问题,因为那个时候的沙俄的开疆拓土还没有跳出广袤的西伯利亚地区。彼时满清统治者对于俄国的认知也较肤浅,只知北方有个“罗刹国”,国人高鼻深目、体毛浓重,一派蛮夷气象。公元9世纪末,东斯拉夫人在东欧建立基辅罗斯,约12世纪时进入诸侯

  • 张邦昌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北宋末年宰相张邦昌是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他在宋史、金史中都有传记。我们一般认为张邦昌是一个卖国求荣的人,最后他也是因叛国的罪名遭到赐死,不过细数张邦昌的所作所为,他并非是个彻底的坏人,有些事张邦昌也是迫不得已。所以想要真正了解张邦昌是一个怎样的人,需要从不同面看待,也要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那

  • 曹操为什么不轻程昱、荀攸劝谏,导致赤壁之战惨败而归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赤壁之战,曹操兵力要优于吴蜀联军,但这场战事的结果却是曹操惨被而归,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曹操轻视了自己的敌人。曹操身边并不缺有远见的谋士,例如程昱和荀攸都有提醒曹操不可轻敌,但曹操没有采纳他们的意见,最后是一意孤行,吃了一场败仗。这也导致曹操错过了改写历史的机会,如果此役胜者是曹操,恐怕我们就看不到

  • 正一品大员是什么官职?权利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清朝入关之后,在官员制度方面参考了明朝的官制,然后结合了女真人的一些习俗特点,设立了拥有自己独特的九品十八个级官制体系。除了那几个逆天超品级的公侯伯之外,正一品大员,站在清朝官系的顶端,是无数学子的梦想。那么,清朝的正一品大员都是哪些职位呢?从康熙爷开始,旗权势弱,皇权占主,清朝的官制开始走向完备。

  • 杨廷和为什么不和嘉靖斗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杨廷和是明朝中期大臣,他一生历经四朝,资历深厚。明武宗驾崩后,杨廷和和张太后决定立朱厚熜继位,也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嘉靖帝。但此后嘉靖和杨廷和之间的关系却越来越紧张,因为“大礼议”事件杨廷和决定辞职回乡,结果还是遭到嘉靖帝的报复,将他定罪贬为庶人,次年病逝于新都。杨廷和只是臣,

  • 朱元璋和徐兴祖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对于朱元璋的印象,可能都会觉得他是一位铁血无情的皇帝,登基称帝后便开始大力铲除那些开国功臣,数万人因此丧命。难道朱元璋真的就是毫无人性吗?恐怕也不全是这样,朱元璋对待徐兴祖就是另一种态度。徐兴祖是谁?其实徐兴祖并没有多么高的地位,他只是朱元璋的御厨,为什么朱元璋在面对徐兴祖时会变得完全不一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