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同样是乱世,为何五代十国没有三国出名?

同样是乱世,为何五代十国没有三国出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546 更新时间:2024/2/5 7:57:26

在我国古代的历史上,有很多的乱世时代,其中自然还是以三国时期最为出名,另外出名的还有春秋战国时期。相比于其他的乱世,三国是最为出名和为人所熟悉的时代了,但既然同样都是乱世,为什么五代十国却并没有三国更有名呢?五代十国是唐宋之间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各路兵马纷纷建立自己的国家,但为何相比之下知名度还是不及三国时期?三国时期究竟有什么优势更容易被人记住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唐朝灭亡之后的一段乱世,五代十国历史概述

五代十国从公元907年朱温篡唐,至979年北宋灭北汉,中原地区先后有五个朝代更迭,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而除中原地区以外,则有大量割据政权各自为政,其中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北汉被并称为十国,故而这段历史又被称为“五代十国”。

安史之乱后,唐朝迅速由盛转衰,各地藩镇趁机做大,而唐末爆发的黄巢之乱更是彻底摧毁了唐朝的统治,唐王朝再也无力遏制藩镇的发展,十国中的吴国和楚国便在此期间得以建立。907年,朱温逼迫唐哀宗禅位,不久又将其杀死,唐朝至此灭亡,五代十国开始拉开帷幕。

朱温篡唐后建立后梁,但他并未获得所有藩镇的认可,只是一个藩镇型的朝廷。后朱温被次子朱友珪所杀,而朱友珪又被其弟朱友贞所杀。之后,后梁军队面对晋国的进攻节节败退。

923年,李存勖在魏州称帝,史称后唐,不久攻灭后梁,朱友贞兵败后命皇甫麟将自己杀死,后梁灭亡。后唐之后的五代君王均出自李克用的子孙与部属。后唐历经后唐明宗的扩张与整顿,国力强盛,但发生内乱后,被石敬瑭引契丹军攻灭,后晋建立。

石敬瑭在位期间对契丹称儿皇帝,而石重贵继位之后,开始意图摆脱契丹控制,两国关系迅速恶化,契丹军南下灭后晋,建立辽朝。同时刘知远在太原建立后汉,意图收复中原。之后,郭威篡后汉建后周,后周世宗柴荣苦心经营,使后周隐隐有一统天下的希望,但柴荣在北伐燕云十六州时不幸病亡。后周随后被赵匡胤所篡,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十国方面,江南地区初期以吴国最强,而后被李昪篡位,建国南唐,其次有吴越国与闽国等。湖广则被荆南、南楚与南汉等占据。南唐国力最强,先后攻灭闽国、楚国,但多次用兵使得国力衰退,最后败于后周。蜀地有前蜀、后蜀,国家富强,是仅次于南唐的强国,然而耽于安乐,最后亡于中原。北汉是十国中唯一在北方的一国,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刘祟所建。赵匡胤建立宋朝后,与其弟宋太宗相继扫荡群雄,最后于公元979年攻灭北汉,基本统一全国,十国结束。

2、为何五代历史没有三国著名?

毫无疑问,与三国历史比起来,大部分人对于五代十国的历史的确较为陌生,而之所以会造成这一局面,我认为主要是由于以下几点原因造成的。

1、五代史不符合传统价值观。三国时期虽然也是乱世,但人物之间的忠孝节义还较为符合传统价值观,例如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三顾茅庐、挥泪斩马谡等等,因而得以广为流传。然而,五代十国的历史显然更为混乱,且充满了父子兄弟相残(朱友珪杀朱温、朱友贞杀朱友珪、王继鹏杀王延钧等)、武将犯上作乱(郭威篡后汉、赵匡胤篡后周),以及出卖国家利益(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等等,这些无疑与传统的价值观相违背。不论是历代王朝还是史学家,基本对这段历史持否定态度,自然也就无法广为流传了。

2、文学作品的影响。其实早在《三国演义》出现之前,从西晋时期开始便有各种三国故事被广为流传,三国的故事通过戏曲、话本、民间野史等文学作品得以广为流传,这不仅为后来《三国演义》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素材,而且使得三国时期的故事和人物被人所熟知。而五代十国则不同,由于宋明理学的发展,以欧阳修《新五代十国史》与《资治通鉴》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人开了对五代十国历史的全面抨击与否定,直接对这段历史打上封条,自然不会有太多的文学作品得以流传。而文学作品的流传度显然要比正史更广,有了文学作品的加持,三国历史自然便更为人所熟知了。

3、五代十国历史太过复杂。三国虽然也是乱世,但从汉末的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到群雄争霸,再到三国鼎立,历史的总体脉络还比较清晰,人们理解起来并不难。五代十国则不同,五代十国大多数国家均源自于唐朝以来的藩镇,导致同时期存在的政权太多,且相互之间的关系极为错从复杂,要梳理起来相对较为困难,并不便于理解。而这一点,同样给文学作品的创作提供了难度,这也是造成五代十国文学作品较少的一个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五代史不如三国使出名主要是由于文学作品较少造成的,而文学作品较少的原因,则是五代史不符合传统价值观和太过复杂所造成的。

3、五代十国是怎么结束的

宋太祖继位之时,十国仍有后蜀、北汉、南唐、吴越、南汉、荆南与湖南武平军周行逢、闽南清源军留从效等,这些国家或藩镇大多奉宋朝为宗主或臣服之。宋太祖面对辽朝的威胁,采赵普“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的策略统一中国地区。

962年荆南主高保勖去世,同年湖南周行逢去世,两国新主年幼无能。宋太祖趁机于隔年以平湖南之乱为由派兵南下并湖南,途中假道伐虢,并吞荆南。

后蜀后主孟昶闻知荆南与湖南被并吞后,联合北汉以拒宋师。然而其晚年奢侈逸乐,朝政不修,军队皆无战斗力。965年宋太祖派王全斌、崔彦进出凤州(陕西凤县)、刘光义、曹彬出归州(湖北秭归),北东两路同时入蜀。结果不出六十多日,后蜀帝孟昶投降,后蜀亡。其宠妃花蕊夫人在亡国后写下:“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南汉后主刘鋹将政事交给宦官龚澄枢及女侍中卢琼仙等人。由于只信宦官,官员都需阉割才能进用。970年宋廷派潘美伐南汉,由于南汉将领大臣宗室皆死光,只有宦官领军,隔年南汉帝刘鋹投降,南汉亡。

南唐后主李煜是词坛高手,虽然终日以外患为忧,但不擅政事。当时有赖其弟李从善、大臣潘佑与将领林仁肇等人,尚且与后周得以对峙。宋朝建立后,李煜亲近小人,滥杀大臣,终日与臣酣宴、愁思悲歌,南唐国势混乱。975年宋太祖以南唐帝李煜称病不入朝为由,派曹彬南征,并以吴越军为辅夹攻。最后李煜投降,南唐亡。

吴越国方面,虽然忠献王钱弘佐时趁闽国内乱获得福州,但是本身课税繁重,民不堪苦。到忠懿王钱俶时,因为对宋朝十分恭顺,宋太祖没有夺取地。而闽南清源军留从效割据一方,去世后多人争位,最后由陈洪进夺得。978年钱俶与陈洪进纳土归顺宋朝,吴越国与闽南清源军亡。

而十国最后一个国家北汉的末主是英武帝刘继元。979年宋太宗派潘美围攻北汉都城太原,宋将郭进击败辽国援兵,北汉主刘继元投降,北汉灭亡。至此十国时期结束,中国基本统一,正式进入宋朝时期。然而,尚有燕云诸州还未收复。宋太宗灭亡北汉后不久,他不顾大臣反对,从太原北伐辽国以图收复燕云失地。起初宋军攻下东易州(岐沟关)和涿州,但在燕京的高梁河之战惨败而退,至此进入宋辽对峙的时代。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李隆基杀了太平公主,为何留下她的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太平公主在历史上也是一个拥有非常传奇经历的女性了,她身为武则天的女儿也是受到了母亲的影响,对于皇位也有自己的野心。不过后来还是并没有能够成为第二个武则天,而且最终太平公主还被李隆基所杀。对于李隆基来说,自然要除掉一切对于自己的皇位有威胁存在的人,即便是自己的姑母也在所不惜。不过,既然要斩草除根,为何

  • 刘备和孙策都是白手起家,为何两人的差距如此之大?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要说到刘备和孙策两人,严格来说他们其实都可以说是白手起家的代表人物。很多人可能觉得,孙策是建立在孙坚的基础之上的,并不是完全的白手起家,但其实孙坚在自己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经逐渐的声名鹊起,这个时候的孙策所做的事情,孙坚也并没有给到太多的助力,很多事情都是孙策自己去解决的,因此要说是白手起家,孙策也不为

  • 刘备托孤是否在试探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刘备托孤时,对诸葛亮说的话可谓是推心置腹,不过对于其中含义各有各的解读。大家都非常好奇,刘备究竟说的是实话,还是在试探诸葛亮呢?其实刘备应该说的都是心里话,他这样做只是想让诸葛亮能够安心,好好帮助刘禅,因为他知道,诸葛亮是绝不可能自立的,要是蜀国的皇帝由他来当,就会变的名不正言不顺。刘备并非心胸狭隘

  • 澶渊之盟对北宋造成了哪些消极后果,给金国崛起创造条件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澶渊之盟对北宋来说有诸多好处,例如结束了宋辽两国长达20多年的战争,百姓能好好安居乐业,而且还减轻了朝廷的赋税压力,节省开支百姓也会轻松一些。此后宋辽民间交流更加频繁,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不过澶渊之盟既然有积极的一面,肯定也会有消极的一面,因为战争停止,宋朝的几位皇帝开始减少兵力,导致不少武官被文臣排

  • 天启大爆炸真实原因到底是什么,真的和陨石有关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天启六年也就是1626年,5月30日上午9点左右,在北京城西南隅王恭厂火药库附近发生了一起大爆炸,爆炸半径约为750米,导致2万多人丧生,而这场爆炸发生的原因至今不明。因为是在火药库附近,所以多半怀疑这场大爆炸和火药有关,不过还有另一种比较玄乎的说法,是称天上有陨石降落,所以造成了这场大灾难。可能未

  • 曹操败走华容道,为什么既不能杀也不能抓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赤壁之战曹操大败,随后准备从华容道撤离。诸葛亮已经算到了这一步,于是提前让关羽前去拦截,关羽虽然碰见了曹操,但他既没有杀他,也没有将他拿下,而是为了报恩将曹操给放走。关羽义薄云天,这天下人皆知,不过就这样放走曹操是不是也有点太草率了?其实刘备、诸葛亮早就猜到关羽会做出如此决定,才会让他去完成此事。曹

  • 夷陵之战刘备为何退至白帝城,至死不回成都?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夷陵之战中,刘备作为战败方,在兵败之后自然是要退兵的,但是刘备最终退到了白帝城,而且就在白帝城死去,临终之前指定了李严和诸葛亮为托孤大臣,交代好了一切的后事。但是对于刘备来说,蜀汉的大本营在成都,成都作为蜀汉都城,为何不是刘备首选的退居地?刘备在战败之后为什么只是去了白帝城,却没有回到成都?这中间究

  • 宋朝经济如此繁荣,为什么没有出现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宋朝一直以来都是很多人非常喜欢的一个朝代,因为有不少人做过分析,古代历朝历代的普通百姓中,或许宋朝百姓是生活幸福指数最高的了,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宋朝经济的繁荣发展。不过既然经济繁荣了,为什么其他朝代都有各种盛世,比如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等,但是为什么宋朝却一个盛世都没有呢?宋朝的经济既然

  • 历史上杨家将共有几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杨家将的故事发生在宋朝初年,杨业和杨六郎保家卫国的事迹在当时便已传遍街头小巷,一直流传至今。不过后来经过各种演义,杨家七子各个都有了名气,而且除了男将,杨门女将也是美誉不断。那在历史上,杨家七子是真的吗?实际上,在北宋史上,真正能留下名字的只有四人。今天就准备趁此机会,跟大家讲讲杨家将的历史,了解其

  • 唐德宗赐李怀光免死金牌,李怀光为什么还要反叛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李怀光是唐朝将领,朔方将军李嘉庆之子。李怀光早年跟随郭子仪,立有战功,唐德宗继位后,李怀光更是拜副元帅,册封连城郡王,其地位来到顶峰。不过此后发生了一件事,让李怀光萌生反叛之意。唐德宗打算给李怀光赐免死金牌,一般只有战功显赫之人才能有这样的待遇。不过李怀光非但没有高兴,反而担心起来,开始怀疑唐德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