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汤若望怎么死的

汤若望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755 更新时间:2024/1/16 15:35:50

汤若望是今德国科隆人,他28岁来到中国,当时正处明朝末年。后来汤若望一心钻研中国化,并且慢慢掌握了一口北京官话,这一待就是47年。汤若望曾在康熙年间被封为“光禄大夫”,这可是个一品官,可见当时汤若望在国内是具有一定重要性的。汤若望一生都致力于传教,他还对清朝历法修订有过贡献。可能真正了解汤若望的朋友并不多,这次就准备趁此机会给大家做个介绍,想了解的话可以来看看。

汤若望其人

作为一个被派往中国的传教士,汤若望无疑是优秀的。早在少年和青年时期,汤若望就表现出超出人的聪慧与好学。

在他十七八岁的时候,他就已经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了。未满二十岁时,他就加入了耶稣会,成为一名修士,继续深造。天文与数学是他最大的爱好,前往中国传教,成为像利玛窦那样优秀的传教士,将天主的光辉与恩泽播撒到中国大地,是他的理想与抱负。

二十五六岁的时候,他正式晋升为神父,也成为了最优秀的修士之一,各方面都十分优异。就是在这个时候,在一个人正当壮年的时候,汤若望和其它二十名传教士一起,搭上了前往中国的帆船,肩负起在中国传教的任务。

经过一年多的海上漂泊,他们终于来到了中国这片广阔而又繁盛的土地。潜伏几年以后,汤若望终于凭借自己的天文数理知识见到了皇帝,开始了自己的传教生活。由于他信奉利玛窦的“合儒”思想,再加上他自身的才华与努力,很快,他就得到了相当一部分人的认同与赏识,入朝为官。

即便后来明朝倾覆,新兴的清朝也因为他的才能没有处置他,反而十分重用他。他将自己的天文与数学知识回报朝廷,将西方的先进科技引入中国,推动着中西文化的交流。他著书立说,推动了中国传统历法的更新,他潜心工作,为大清鞠躬尽瘁。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却被判处了凌迟。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天学传概》引发的惨案

有一句话,叫做树大招风。汤若望凭借自身的才干很快就获得了大清皇帝的赏识与宠爱,尤其是顺治时期,他不仅是钦天监的监长,还受封一品,可谓是荣极一时。也正因如此,信仰天主教的中国百姓越来越多,1658年就多达十几万人。

汤若望的风光让同在钦天监为官的杨光先很是看不惯。杨光先认为汤若望推出的新历法其实错误百出,他的目的只不过是为了传教,新历法封面上的“依西洋新法”就是明晃晃的证据,越来越多的基督教徒也是证据。为此,他多次上书弹劾汤若望。但因为顺治对汤若望的重视,他的折子一直被压着。

直到康熙继位以后,汤若望等人为了回应他的状告,编写了《天学传概》一书。

就是这本书,让杨光先抓住了他“谋反”的证据,也引起了绝大多数中国官民的反感。此书介绍了上帝耶稣的故事,指出中国人的先祖其实出自西方,就连孔孟之学也是信奉天主教以后的产物,是“微言法语”。很明显,这样的言论没有把握好尺度,将中国数千年的经典写成西方的附庸。这样的做法,不让皇帝起疑和反感都说不过去。

1664年,杨光先将自己对汤若望等人的意见写成《请诛邪教状》,上书礼部。自此,朝廷开始明令禁止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也将以汤若望为首的几十余名传教士及其家属逮捕入狱,并判处他们凌迟之刑。

不幸中的万幸,由于当时京师发生地震,朝廷大赦天下,汤若望逃过一劫。但这之后不到一年,汤若望就病逝于京师,永远地离开了。

远渡重洋的一生

汤若望被判刑一事,一方面有杨光先的因素,但另一方面,也是更主要的方面,他们编著的《天学传概》一书确实有很多言论是与当时中国的观念相冲突的,是国人无法接受的,无疑引起了人们的反感与愤怒。他们妄图用几十年的传教撼动中国几千年的传承与信仰,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但总的来讲,汤若望二十几岁就来到中国,离开故国,在这里生活了大半辈子,一生的精力与心血都耗费在这里。毫无疑问,他对推动中西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中国历法、科技的进步也有不小的作用。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赵云和张飞谁更勇猛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朋友都喜欢拿蜀汉五虎将相互作比较,那这次我们就打算讲讲赵云和张飞到底谁更勇猛一些。其实论人气,可能赵云会略高一筹,毕竟赵云七进七出救阿斗的故事太出名,而且很好的体现出了他在战场上的突围能力,可能整个三国时期的武将,能和他相提并论的都不多。不过张飞也不赖,曹魏的八位将领都不能缉拿张飞,可见这两兄弟

  • 太平公主为什么把张昌宗献给武则天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得到武则天宠幸的张昌宗其实是太平公主推荐给自己母后的,后来张昌宗又把自己的哥哥张易之介绍给了武则天,称其善于炼药,才干更是比自己还强。其实张昌宗是太平公主钟意的男宠,她干嘛要把自己喜欢的人献给武则天呢?太平公主曾在二婚期间大肆保养男宠,还与朝臣通奸,可能她身边也不缺一个张昌宗。只是后人喜欢把张昌宗和

  • 曹操想杀左慈,为什么却又没杀成?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左慈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神秘的人物了,他是汉末时期的一个道教的人物,后世很多人称他为“仙人”,有关左慈的事情也都是非常神秘的,再加上史书的记载并没有特别的详细,因此关于左慈这个人,也未必就很了解。据说东汉末年,当时曹操对左慈可以说是非常痛恨,总是想要杀掉左慈,可是最终却始终没能杀

  • 明朝官员上班时间是怎样的?揭秘明朝作息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如今上班族的生活,相信很多人都会想到“996”,过了星期三就等于翻过一座山,过了星期五就只剩一上午。这是如今很多上班族的真实写照。整个一年当中,最令上班族快乐的时候,恐怕就是国家法定的节假日了。“笑看人间沉浮事,闲坐摇扇一壶茶”,在这节奏飞快的社会

  • 黄巢起义军能够横扫大半个唐朝,为何最终还是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有很多朝代在最终,都经历过农民起义,唐朝末年就爆发了黄巢起义,是由黄巢领导的民变,而且黄巢起义势力不容小觑,能够横扫大半个唐朝,导致唐朝国力大衰,最终也距离灭亡不远了。不过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黄巢起义,最终却还是以失败告终了,这其中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而黄巢起义如此声势浩大,而且势不可挡,又

  • 宋朝时期的服务业有多先进?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中国。”这是钱穆先生曾经说过的一段话。在与多数人印象当中宋朝的积贫积弱不同,在整个中国的历史当中,宋朝时期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在历史的形成和联系当中,中国的宋代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时期,在学术上因此有着

  • 西汉东汉是一个血脉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西汉也汉朝这东汉也汉朝,那么有的人问了,既然都是汉朝,那么这个最后大家都想问了,这个西汉和这个东汉是否都是一个血脉的呢?这个西汉和东汉的皇室们是不是一家人呢?这个问题也还是比较有意思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东汉的建立者是刘秀,刘秀是不是西汉的皇族呢?这个一

  • 诸葛亮每日能食一斤米,为什么司马懿判断他将命不久矣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诸葛亮和司马懿对阵五丈原,司马懿却摆起了铁桶阵,任诸葛亮如何激将,都坚守不出。后来诸葛亮派使者求战,司马懿问使者诸葛亮每天能吃多少米,使者回答:“三四升”,听后司马懿便判断诸葛亮恐将命不久矣。三四升米到底有多少?为何司马懿仅凭这点就能得知诸葛亮要死了呢?其实三四升米并不少,真

  • 朱棣为什么选择离开南京,在北京建都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朱棣算是削藩政策的受益者,如果朱允炆当年不削藩,他恐怕还当不上明朝皇帝。等朱棣继位后,削藩依然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手段,这点朱棣心知肚明。不过很多人不理解,朱棣为什么选择离开南京,要到北京建都,就气候条件来看,南京肯定好于北京,而且南京的底蕴也更加浓厚。迁都不是小事,朱棣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才做出

  • 关羽称张辽武艺不在他之下,那张飞和张辽究竟谁更强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关羽、张飞都是三国顶尖将领,关羽曾对张飞说:“张辽武艺不在你我之下”,能得到关羽的认可,说明张辽的确有两把刷子。在曹魏,张辽立有无数战功,是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如果把张飞和张辽放在一起做个比较,他们究竟谁会更胜一筹呢?网上很多朋友都对此问题产生过好奇心。那今天,52诗经网就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