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咸丰皇帝死后,为什么清朝皇帝再无实权

咸丰皇帝死后,为什么清朝皇帝再无实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069 更新时间:2024/1/22 20:17:04

咸丰皇帝是清朝第九位皇帝,也是清朝最后一位拥有实际权利的皇帝。咸丰帝是通过秘密立储继位,此后对朝廷进行改革,准备重振纲纪。不过咸丰帝英年早逝,只活到了31岁,而他的继承人载淳继位时只有5岁,根本无力处理朝政。咸丰帝因此安排了八位顾命大臣,希望他们能和两宫太后共同辅政,结果却是清朝皇帝从此失去实权。咸丰皇帝的计划究竟为什么会失败呢?

忽略手握重兵的恭亲王

当时手握清朝北方最强大军队的僧格林沁竟然被排挤在这个权力核心之外。“枪杆子里出政权”,这是领袖反复教导过我们的真理。

即便是古代没有这种说法,也有相似的,赤裸裸的揭露残酷真相的说法。

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新五代史·安重荣传》

再来看看八个顾命大臣,有那个是手握重兵的?当然,咸丰皇帝也有自己的考虑,如果顾命大臣手握重兵,平衡就被打破了。

当时北方实力最强的军队是僧格林沁的蒙古骑兵,虽然和英法联军大战一场之后实力损失了不少,可依然是北方最强大的兵力。

除此之外,还有胜保兵力也是不容小觑。可是这两个人都被排挤在外,心中本来就有怨气,再加上肃顺自己作死,谁都看不起,甚至讥讽老是打败仗的胜保为败保。于是这两个人很轻松的就被恭亲王给拉拢过去了。

至于恭亲王,因为册封太后的事情和咸丰闹僵之后,就被咸丰借口多次打压,本来已经淡出权力中心很久了。可是因为英法联军的入侵,被咸丰留在北京议和。

这是很危险的任务,恭亲王硬是顶着危险和压力,很快就议和成功,仅十多天就签订了《北京条约》,恭亲王在这次事件中获得了巨大的声望,和躲在热河的咸丰形成鲜明对比。

但是这次议和也给恭亲王巨大的刺激。他之后痛苦的回忆说“庚申之衅,巨痛深”,“棰心饮血”、“夷祸之烈极矣“,这次议和屈辱让恭亲王爆发了极为强烈的自强的愿望,但是自强的前提,首先是掌握权力。

一个能力极强,声望卓著渴望掌握权力的亲王,两个手握重兵的将领,这样强大的力量,足以掀翻咸丰皇帝的布置,更何况咸丰有意无意的忽略了他们的存在。

看人不准,犯下大忌

八大顾命大臣,除了肃顺,其他人都是平庸之辈,没有什么才能,这个咸丰皇帝自己心里是清楚的,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如果是有能力的,他还不敢用呢。

但是咸丰完全没想到,自己选择的这个顾命大臣之首,肃顺,虽然非常有能力,确是个自寻死路之人。

肃顺是个自取死路之人,远在江南的曾国藩仅仅是通过一些传闻就推断出肃顺必然不会长久,虽然心中感激他的帮助却不敢跟他有一个字的通信往来。

而咸丰皇帝却完全看不出来,还把辅政的权力交给他。肃顺上任就削减满人的铁杆庄稼,多少八旗子弟恨肃顺恨得牙痒痒。

一心重用有才华汉人,对满人则破口大骂看不起,几乎得罪了所有满洲贵族,更找死的是,肃顺竟然嚣张跋扈到想做鳌拜

咸丰才刚死,肃顺就找人上书,妄图不让两宫太后垂帘,咸丰只怕做梦都没想到,第一个跳出来破坏这个权力平衡游戏的,竟然是肃顺。

而且更是率领其他顾命大臣在议事时对两宫太后和小皇帝大声呼喝,根据时人的笔记《缦越堂笔记》记述,同治小皇帝当场就吓尿了,就连向来不赞成政变的慈安太后都不得不被迫同意了慈禧的计划。

没能认清国际和国内形势

历史前进的车轮,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句话虽然老套,却是无数人用血的代价换来的。

咸丰帝所处的时代,是风云激荡的大时代,是先进的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和东方古老的封建文化激烈碰撞和交流的大时代。对外列强的侵略脚步一步紧似一步,对内阶级矛盾激化,太平天国运动轰轰烈烈。

这是几千年未有的变局,传统的治国手段早就已经无法应对这样的变局,见识过列强的强大和文明,感受到国家的虚弱和屈辱的精英,已经开始思考和寻找国家的出路,而肃顺虽然颇有能力,但和咸丰皇帝一样,却是标准的顽固守旧派。

肃顺是一个标准的古代名相,他的手段和权谋,如果在古代,也许会是名流史书的名相,可是在这个大时代,他的守旧和排外,已经完全不适应形势。

可以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很大一部分就是咸丰和肃顺君臣的极端保守做法惹出来的。这就决定了恭亲王、曾国藩这一类迫切想富国强兵的精英,不会站在肃顺这一边。

慈禧和恭亲王掌权后,很快在地方督抚的支持下,掀起了轰轰烈烈洋务运动,在富国强兵上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也证明了肃顺这样的守旧派不在顺应历史的发展形势。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明朝朝堂斗殴事件是怎么回事?被打死的三个人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斗殴打架这种事情,很多人可能觉得,都是一些粗鲁的人才会干得出来的事情,如果放在古代的官员身上,的确是很难想象的。但其实在明朝时期,就发生过一次朝堂斗殴的时间,就发生在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俘虏之后。为什么在这个时候会出现一次朝堂斗殴的事件呢,不仅是斗殴,还当场就打死了三个人,这三个人分别又是谁,他们为何

  • 高鹗和曹雪芹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现如今人们看《红楼梦》的时候,在作者一栏一般都写着两个人的名字,一个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曹雪芹,而另一个是续写了红楼梦的结局的高鹗。现如今一般认为,曹雪芹生前只写了《石头记》八十回,但是还没有写完,也没有出版,后来高鹗续写了后四十回,并且定名为《红楼梦》,也就是我们现在很熟悉的版本。只是,这个高鹗和曹雪

  • 张鲁后裔为何能延续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了解三国历史的朋友,想必都知道张鲁是东汉末年在汉中一带的军阀,占据汉中长达三十年之久,最后投靠曹操。不过今天,我们准备跟大家讲讲张鲁的另一个身份,也是常被大家忽略的一点,就是张鲁还是五斗米道第三代天师。张鲁之所以能在汉中维持他的影响力,这个身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正因如此,让张鲁后裔延续了千年。

  • 孙权逼死陆逊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陆逊作为三国时期东吴的大都督,也算是很受孙权的重用,尤其是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而且孙权还任命陆逊为上大将军,还让他辅佐太子孙登,可见孙权对陆逊可以说是非常重视的。然而最终陆逊却还是被孙权逼死,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孙权既然那么信任陆逊,又为何要逼死他?都说晚年的孙权和年轻时期完全不一样,是因为孙权的

  • 刘秀当皇帝后,为什么不封自己的父亲?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刘秀在历史上也是一位非常有作为的皇帝了,王莽篡汉西汉灭亡,刘秀取代王莽之后并没有重新建立一个王朝,而是继续又延续了汉朝,后世称之为后汉或东汉。而古代的开国皇帝登基之后,很多都会有追尊自己的父辈祖辈的举动,然而刘秀登基之后却并没有这样做,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刘秀当了皇帝之后为什么不封自己的父亲,反而是认

  • 张柬之为什么被免职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张柬之是恢复李唐政权的大功臣,但他并没有得到公正的待遇,反而遭到韦后和武三思的排挤,导致晚年遭贬,最后是在流放的途中忧愤而死。张柬之进士出身,因得罪武则天,任荆州长史。后来还是狄仁杰欣赏张柬之的才干,让他担任刑部侍郎,最后成为唐朝宰相。张柬之敢于发动神龙政变,帮助李显复位,这对于李唐来说已是不世之功

  • 夏朝的时候真的养过龙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龙这种生物,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一种只存在于各种神话里面的神兽,神话当中有各种形态的龙,也有各种不同地域的龙,掌管着不同的领域。但是却也有古人养龙的记载,据说在夏朝时期,有人养过龙,这乍一听是很不可思议的,龙是神话中才存在的生物,为什么会有人养过呢?夏朝的时候真的有人养过龙吗,他们养的龙到底是什么样子

  • 北宋灭亡后,北方百姓在金人统治下生活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在宋朝历史上,靖康之耻可以说是一次非常重要又非常耻辱的历史事件了,金人俘虏了徽钦二帝和文武百官,朝廷不得不向南迁,成立了南宋朝廷。而也有很大一部分原本生活在北方的百姓,跟着迁移到了南方,但也还是有不少人留在北方。那么这些在北方的宋人,他们在金人的统治之下生活的怎么样呢?金人是如何对待他们的,他们的生

  • 孙权和刘备都敢称帝,为何曹操却不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时期曹丕是第一个称帝的,随后刘备称帝,而孙权在此多年之后才称帝。不过人们说到魏蜀吴的时候,最容易被想起来的还是曹操、刘备、孙权三个人,这三个人可以说是三国的代表人物,而孙权和刘备都称帝了,为什么曹操活着的时候却始终都没有称帝呢?刘备和孙权都敢称帝,为何唯独看起来胆子最大的曹操不敢呢?今天就让小编

  • 三国演义中,魏蜀吴最完美的将领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演义》是我们家喻户晓的四大名著之一,这本书严格来说是历史小说,里面的内容并非都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例如关羽和诸葛亮,演义中有关他们的部分事迹是虚构出来的,其原因是为了提升他们的角色高度,能感觉到蜀国将领是最为出名的。当然,从演义的角度来看这也没什么,那在魏蜀吴三国中,究竟谁才是各自阵营里最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