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城濮之战,晋文公靠什么击败了楚国

城濮之战,晋文公靠什么击败了楚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800 更新时间:2024/1/25 5:00:37

春秋时期,周室权利逐渐走弱,各个诸侯间相互讨伐,战事不断。此后楚国率先崛起,企图称霸整个中原。当时楚国最大的对手就是由公带领的晋国,公元前632,城濮之战爆发,两强相争,不容闪失,但晋文公还是兑现了当年的承诺,选择“退避三舍”,楚国见状,子玉率兵进攻,结果被晋军打了个措手不及,最后两翼部队全军覆没。楚国兵力占优,晋文公究竟是如击败楚军的呢?

城濮之战

由于国内大乱,晋文公很早就开始流亡,逃了很长时间,继位时已经62岁。

在晋文公的治理下,晋国迅速强大起来,具备争霸的实力。

此时他们与南方的楚国发生了战争,楚国一直以来都想要北上取代周王室,早先就与齐这些国家发生过战争,晋国的存在,是阻碍楚国北上的关键。

也就是说晋楚之间早晚要有一战,然而晋文公在流亡的时候,也曾到了楚国栖身,楚王对他非常不错,受了楚王的厚恩,晋文公也表示日后若两国交战,他会让晋军退避三舍,用这种方式报答楚王的恩情。

没想到晋文公却一语成谶,晋楚两国爆发了城濮之战,两军在战场上相遇,晋文公便兑现了自己的承诺,让军队退避三舍。

这件事后来让很多人称赞晋文公是个守信的人,毕竟“兵不厌诈”,真打仗能赢就行,还管那么多有什么意义?

可也有学者表示,这件事还是楚王太单纯了些,为什么这么说?

晋文公退避三舍

其实晋文公在国外流亡这么长时间,他早就成了一个老油条,自己回国也是杀了原本的国君自立,要真把他当成一个君子,那可就错了。

晋文公主动退避,确实是为了不让自己违背承诺,在春秋时代的战争还是非常讲道义的,真到了战国才开了无义战的局面。

可晋文公这么做的真实原因,是他为了避开锋芒正盛的楚军,当时楚军围攻宋国,他们的士气正旺,实力也是相当强悍,楚国早先与齐这些大国交锋都不会畏惧。

晋国刚刚从内乱中走出来,确实很难一战就打败楚军,为此晋文公也早早做好了准备,这场战争开打之前,他就已经在争取齐、秦两个大国的帮助,等这两个国家答应帮忙,他才选择和楚军交锋。

最初晋军刚刚到了战场,而后面的军队还没过来。

《史记》记载:“四月戊辰,宋公、齐将、秦将与晋侯次城濮。”

也就是说他退兵是赢得一个缓冲的机会,等待齐、秦的部队与自己汇合,再加上原本宋国的残余力量,晋文公就具备了对抗楚国的实力。

晋国的军力本来就很强,再加上又有这么多好帮手,他们合力对付已经打了很长时间的楚军,自然就能一战取胜。

这场惨败让楚国丧失了大部分的精锐,他们很长时间都没办法再发动什么大的战役。

真正目的

此外,晋文公这么做也是在不断刺激楚军,楚与中原诸侯是不太一样的。

他们不是周朝的宗室,当初楚国朝见天子的时候,也受到了天子的冷遇,这也导致楚国与中原各国的关系非常紧张,管仲扶持周王室的时候,还为王室与楚国展开大战。

因此楚国非常想要征服中原,这样才能把那些看不起自己的人踩在脚下,楚军求战心切,见到晋国参战,他们也没有要退兵的打算。

其实楚王也不是傻子,他见到晋国参战也有些犹豫,想要撤回来,可楚国已经打红了眼,撤回来也不太可能。

晋文公看准了楚军十分急躁,想要快速取得胜利,这才退避三舍,一是可以遵守承诺,二来可以避开楚军的士气。

自己还把姿态放得非常低,摆出一副不敢和楚军打的样子,这样便让楚国更加轻视晋军。

在决战的时候,楚军盲目出击,晋军又放低姿态,引诱他们深入,已经轻视惯晋军的楚人没有察觉,最终他们才会惨败。

楚国战败

不得不说,论城府,这些人都不是晋文公的对手,晋文公手里明明有着这么强大的力量,还能沉得住气,慢慢和楚军耗着,还用诱敌等手段迫使楚军攻击自己。

他的能力确实相当出色,在外面这么长时间的历练,让晋文公学到了太多的东西。

楚王在这次的战争中确实太过单纯,他的单纯是体现在外交层面,而不是战术层面,毕竟楚王是没有直接上战场,他也不赞成军队与晋军交锋。

楚王在出兵之后,自己没有能拉拢分化秦齐等国,这就导致这些国家站到晋国这边,让楚国一下又要面对更多的强敌。

而楚国这边的盟友,也只有曹、陈这些小的国家。真到了战场上,这些国家提供的援助和没有是一样的,而晋文公那边所得到的援助实在太多了。

兵法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在大战役的交锋中,外交与战略都是非常重要的,楚王这次的谋划确实有些单纯,他没有考虑打宋国引发的连锁反应,觉得自己可以放心吞并宋国。

他也没想到其他的几个大国会站在晋国这边,自己会成为众矢之的,可能楚王会非常后悔,当初应该早早把晋文公给杀了,这样就少了一个后患。

事实证明,楚王的大度让楚国失去了称霸的机会,他的才能与晋文公相比也有极大的差距。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朱元璋的儿子中,为什么最不喜欢朱棣?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朱元璋儿子众多,其中他最喜欢的自然还是太子朱标了,可以说朱标身为太子,是历史上地位最稳的太子,皇帝信任,而且其他皇子也没有任何的机会,如果不出意外,是不会有人能够动摇朱标的位置,他也一定是将来的皇帝,只可惜死的太早,无缘当皇帝了。但是可能令朱元璋最没有想到的就是,自己死后,曾经自己最不喜欢的儿子朱棣

  • 李成器为什么拒绝当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李成器是李旦长子,六岁就被封为皇太子。据说李成器从小便才气过人,精通音律,对西域龟兹乐章有着独特见解。成年后李成器做了一件令外人很难理解的事,就是他主动放弃了太子之位,把储君让给了弟弟李隆基,这究竟是为何呢?李成器觉得国家危难之时,应该立有功者,李隆基除掉韦氏立有大功,所以自己主动退出,这种事在历史

  • 咸丰皇帝死后,为什么清朝皇帝再无实权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咸丰皇帝是清朝第九位皇帝,也是清朝最后一位拥有实际权利的皇帝。咸丰帝是通过秘密立储继位,此后对朝廷进行改革,准备重振纲纪。不过咸丰帝英年早逝,只活到了31岁,而他的继承人载淳继位时只有5岁,根本无力处理朝政。咸丰帝因此安排了八位顾命大臣,希望他们能和两宫太后共同辅政,结果却是清朝皇帝从此失去实权。咸

  • 明朝朝堂斗殴事件是怎么回事?被打死的三个人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斗殴打架这种事情,很多人可能觉得,都是一些粗鲁的人才会干得出来的事情,如果放在古代的官员身上,的确是很难想象的。但其实在明朝时期,就发生过一次朝堂斗殴的时间,就发生在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俘虏之后。为什么在这个时候会出现一次朝堂斗殴的事件呢,不仅是斗殴,还当场就打死了三个人,这三个人分别又是谁,他们为何

  • 高鹗和曹雪芹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现如今人们看《红楼梦》的时候,在作者一栏一般都写着两个人的名字,一个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曹雪芹,而另一个是续写了红楼梦的结局的高鹗。现如今一般认为,曹雪芹生前只写了《石头记》八十回,但是还没有写完,也没有出版,后来高鹗续写了后四十回,并且定名为《红楼梦》,也就是我们现在很熟悉的版本。只是,这个高鹗和曹雪

  • 张鲁后裔为何能延续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了解三国历史的朋友,想必都知道张鲁是东汉末年在汉中一带的军阀,占据汉中长达三十年之久,最后投靠曹操。不过今天,我们准备跟大家讲讲张鲁的另一个身份,也是常被大家忽略的一点,就是张鲁还是五斗米道第三代天师。张鲁之所以能在汉中维持他的影响力,这个身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正因如此,让张鲁后裔延续了千年。

  • 孙权逼死陆逊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陆逊作为三国时期东吴的大都督,也算是很受孙权的重用,尤其是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而且孙权还任命陆逊为上大将军,还让他辅佐太子孙登,可见孙权对陆逊可以说是非常重视的。然而最终陆逊却还是被孙权逼死,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孙权既然那么信任陆逊,又为何要逼死他?都说晚年的孙权和年轻时期完全不一样,是因为孙权的

  • 刘秀当皇帝后,为什么不封自己的父亲?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刘秀在历史上也是一位非常有作为的皇帝了,王莽篡汉西汉灭亡,刘秀取代王莽之后并没有重新建立一个王朝,而是继续又延续了汉朝,后世称之为后汉或东汉。而古代的开国皇帝登基之后,很多都会有追尊自己的父辈祖辈的举动,然而刘秀登基之后却并没有这样做,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刘秀当了皇帝之后为什么不封自己的父亲,反而是认

  • 张柬之为什么被免职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张柬之是恢复李唐政权的大功臣,但他并没有得到公正的待遇,反而遭到韦后和武三思的排挤,导致晚年遭贬,最后是在流放的途中忧愤而死。张柬之进士出身,因得罪武则天,任荆州长史。后来还是狄仁杰欣赏张柬之的才干,让他担任刑部侍郎,最后成为唐朝宰相。张柬之敢于发动神龙政变,帮助李显复位,这对于李唐来说已是不世之功

  • 夏朝的时候真的养过龙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龙这种生物,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一种只存在于各种神话里面的神兽,神话当中有各种形态的龙,也有各种不同地域的龙,掌管着不同的领域。但是却也有古人养龙的记载,据说在夏朝时期,有人养过龙,这乍一听是很不可思议的,龙是神话中才存在的生物,为什么会有人养过呢?夏朝的时候真的有人养过龙吗,他们养的龙到底是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