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植的后半生过得怎么样?

曹植的后半生过得怎么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630 更新时间:2024/1/16 1:47:07

很多人都知道七步成诗的典故,说是曹植曹丕的重压之下,七步写出来了一首诗,而且还是点明了他们之间的兄弟关系,明明都是兄弟,为何要如此苦苦相逼,而这个故事的结尾,是曹丕因为这首诗而感动,就放过了曹植。但是近来却又越来越多的人对于这首诗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认为这不过是后世人编出来的一个故事,根本没有发生过,但曹丕和曹植曾经因为争夺世子的事情却也是真实发生过的,那么曹丕当了皇帝,那曹植的后半生过的怎么样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曹植的成就

说起曹植,我们都知道他是个著名的文学家,南北朝时期的谢灵运曾说曹植“天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所以才高八斗这个成语就是来源于曹植。无论是他的游仙诗还是他的辞赋,不仅在建安时期,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在建安文学当中,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形成了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从他们的文学成就来看,曹植和曹丕就属于曹操众多儿子当中比较优秀的两个,曹丕创作了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论《典论论文》,而曹植,钟嵘在《诗品》中将他评为品级最高的诗人。作为两个最优秀的儿子,曹操最后位置的选择肯定是在他们两个之间进行的,所以,两个人注定要卷入立嗣之争。

黄初元年(220年)正月,曹操病逝,曹丕即位,是为魏王。同年十月,汉献帝被迫禅让帝位,曹丕上位,是为魏文帝曹丕。虽然曹丕顺利即位,并篡汉自立,但是,在成为世子之前,曹丕和兄弟曹植展开了多年的明争暗斗,所以,在他称帝后,他仍对曹植耿耿于怀,乃至于担心曹植会威胁到自己的皇位。

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杀),应声便为诗……帝深有惭色。”《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的一首诗。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那么,问题来了,曹植的后半生是怎么度过的,曹丕念在手足之情放过曹植了吗?

2、曹丕放过曹植了吗

曹丕即位后,虽然没有除掉曹植,但是,其对于曹植的打压和限制,无疑让曹植的后半生非常难过。

曹丕虽然放了曹植一命,却没有真正放过他。公元220年,曹操去世,这意味着曹植的生活彻底发生了改变,他从一个潇洒的王子,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也即曹操虽然最终册立曹丕为世子,但是,曹操生前还是比较喜欢才高八斗的曹植,而且,当时还只是世子的曹丕,也不敢拿曹植怎么样。

不过,等到曹丕登基称帝后,曹植自然要独自应付曹丕施加的压力了。黄初二年(221年),30岁的曹植被徙封安乡侯(今河北晋州侯城),邑八百户。但是,仅仅数个月后,曹植就被改封鄄城侯(今山东鄄城县)。在交通不便的汉末三国时期,这一改封行为,无疑让曹植非常不舒服,毕竟谁都不希望频繁搬家。

黄初三年(222年)四月,31岁的曹植被封为鄄城王,邑二千五百户,作为曹丕的兄弟,曹植被封王是比较合理的待遇。

但是,一年后,黄初四年(223年),32岁的曹植徙封雍丘王。雍丘,古作地名,今河南省杞县。先是河北,再是山东,现在又回到河南,曹植作为曹魏宗室,却依然要经历颠沛流离的痛苦。对此,在笔者看来,曹丕之所以频繁迁移曹植的封地,很可能是担心在某个地方呆的时间较长,形成自己的势力。

就才华横溢的曹植,本来就在身边聚集了一群人才,并且差一点在争夺世子之位的较量中笑到最后。现在,曹丕出于对曹植的防备,选择频繁迁移他的封地,以此变相的打击和限制曹植,防止曹植形成自己的势力。黄初六年(公元225年),曹丕南征归来,路过雍丘,与曹植见面,增其户五百。当然,顾念手足之情,曹丕也不能太过打压和限制曹植。

黄初七年(226年),魏文帝曹丕病逝,曹叡继位,即魏明帝。

在魏明帝曹叡即位时,曹植还不到35岁。在曹植看来,自己的才能一直没有得到施展的大舞台,现在非常渴望获得曹魏朝廷的重用。在此基础上,他曾多次慷慨激昂地上书曹叡,要求给予官职上的任用。在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对于宗室力量,无疑是比较重用的,比如曹仁、曹真、曹休夏侯惇夏侯渊等宗室,都成为了曹魏的大将。

所以,曹植也希望获得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但是,过于冷静理智的曹叡却心如古井,不起微澜,也即尽管曹植以叔父辈的身份多次表态,可是,曹叡仅仅是在口头上给予肯定,也即一直没有册封曹植什么官职。而这,无疑让曹植感到自己郁郁不得志。

最后,对于魏明帝曹叡,虽然没有像父亲曹丕一样对曹植严加防范,但是,在魏明帝曹叡在位期间,曹植的境遇依然没有本质上的改变,并且其封地还遭到了曹魏朝廷的继续迁移,最后的封地在陈郡。太和六年(232年),曹植被改封陈王,同年11月,曹植在忧郁中病逝,时年41岁。在汉末三国时期,曹植去世的年龄,无疑可以称之为英年早逝了。

因为曹植在文学上的造诣,后人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华美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一定程度上,在文学天赋上,曹植显然在自己的兄长曹丕之上,所以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但是,因为曹丕、曹叡两位皇帝的压制,曹植始终是郁郁不得志,没能在曹魏朝廷施展自己的才华。

3、曹植的后半生

曹植的后半生过得并不好,曹丕丝毫没有念在手足之情放过曹丕,但是有念在卞夫人的面子上,没有杀掉曹植,到是黄须儿曹彰,黄初四年在洛阳死去,有人认为是曹丕下的手。曹丕为什么要对曹彰下手呢,因为曹彰当时在长安,手上握有重兵,建安二十五年的时候,曹操在洛阳病重,召在长安的曹彰相见,可是曹彰走到路上,曹操就去世了,曹彰过来就问玉玺和印绶在什么地方,所以曹彰不能被曹丕所容。

曹植每被改封到一个地方,给他的随身亲兵都不超过二百人,而且这二百人还都是一些老弱残兵。随身的官吏也都是一些庸俗之辈。目的只有一个:不让曹植再有任何东山再起的机会。曹植在夺嫡之争失败后一直郁郁寡欢,本想着曹丕死后自己可以在朝廷中施展自己的才华,谁知道曹叡继位后继续防范曹植。曹植数次上书要求为朝廷出力,参与政事,但曹叡都拒绝了。六年后曹植在郁闷中病死,时年41岁。

曹丕和曹植都是卞夫人所生,他俩是亲兄弟,所以老妈在,曹植就能活,后来曹丕数次找机会弄曹植,都被老妈卞太后阻止,曹植多次幸免于难。虽然有人护着曹植,那曹丕就屡次贬斥曹植,比如公元222年,曹丕大封赏,共封了11个王,但曹植仅是个鄄城王,这是个换汤不换药的封赐,他之前是鄄城侯,现在是鄄城王,什么都没变,而别人封的都是郡王。

曹植一生娶了两位妻子,第一任妻子崔氏,因“衣绣违制”,被曹操勒令回家并赐死。第二位妻子谢氏,封为陈王妃。曹植有两个儿子,长子早夭。次子曹志少而好学,曹植称赞他是“保家主也”,后子袭父爵。

总结:曹丕终其一生都没有放过曹植,为了防止曹植东山再起,曹丕诛杀了曹植所有的谋士和势力,将曹植数次迁徙封地。曹植在曹丕和曹叡两代君王的迫害和防范下,终其一生也没有实现他匡扶宇宙,荡清寰宇的伟大理想,最后在郁郁寡欢中死去。这个世界少了一个胸怀大志的君王,但多了一个才华横溢的悲情才子。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城濮之战,晋文公靠什么击败了楚国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春秋时期,周王室权利逐渐走弱,各个诸侯间相互讨伐,战事不断。此后楚国率先崛起,企图称霸整个中原。当时楚国最大的对手就是由晋文公带领的晋国,公元前632,城濮之战爆发,两强相争,不容闪失,但晋文公还是兑现了当年的承诺,选择“退避三舍”,楚国见状,子玉率兵进攻,结果被晋军打了个措

  • 朱元璋的儿子中,为什么最不喜欢朱棣?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朱元璋儿子众多,其中他最喜欢的自然还是太子朱标了,可以说朱标身为太子,是历史上地位最稳的太子,皇帝信任,而且其他皇子也没有任何的机会,如果不出意外,是不会有人能够动摇朱标的位置,他也一定是将来的皇帝,只可惜死的太早,无缘当皇帝了。但是可能令朱元璋最没有想到的就是,自己死后,曾经自己最不喜欢的儿子朱棣

  • 李成器为什么拒绝当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李成器是李旦长子,六岁就被封为皇太子。据说李成器从小便才气过人,精通音律,对西域龟兹乐章有着独特见解。成年后李成器做了一件令外人很难理解的事,就是他主动放弃了太子之位,把储君让给了弟弟李隆基,这究竟是为何呢?李成器觉得国家危难之时,应该立有功者,李隆基除掉韦氏立有大功,所以自己主动退出,这种事在历史

  • 咸丰皇帝死后,为什么清朝皇帝再无实权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咸丰皇帝是清朝第九位皇帝,也是清朝最后一位拥有实际权利的皇帝。咸丰帝是通过秘密立储继位,此后对朝廷进行改革,准备重振纲纪。不过咸丰帝英年早逝,只活到了31岁,而他的继承人载淳继位时只有5岁,根本无力处理朝政。咸丰帝因此安排了八位顾命大臣,希望他们能和两宫太后共同辅政,结果却是清朝皇帝从此失去实权。咸

  • 明朝朝堂斗殴事件是怎么回事?被打死的三个人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斗殴打架这种事情,很多人可能觉得,都是一些粗鲁的人才会干得出来的事情,如果放在古代的官员身上,的确是很难想象的。但其实在明朝时期,就发生过一次朝堂斗殴的时间,就发生在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俘虏之后。为什么在这个时候会出现一次朝堂斗殴的事件呢,不仅是斗殴,还当场就打死了三个人,这三个人分别又是谁,他们为何

  • 高鹗和曹雪芹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现如今人们看《红楼梦》的时候,在作者一栏一般都写着两个人的名字,一个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曹雪芹,而另一个是续写了红楼梦的结局的高鹗。现如今一般认为,曹雪芹生前只写了《石头记》八十回,但是还没有写完,也没有出版,后来高鹗续写了后四十回,并且定名为《红楼梦》,也就是我们现在很熟悉的版本。只是,这个高鹗和曹雪

  • 张鲁后裔为何能延续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了解三国历史的朋友,想必都知道张鲁是东汉末年在汉中一带的军阀,占据汉中长达三十年之久,最后投靠曹操。不过今天,我们准备跟大家讲讲张鲁的另一个身份,也是常被大家忽略的一点,就是张鲁还是五斗米道第三代天师。张鲁之所以能在汉中维持他的影响力,这个身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正因如此,让张鲁后裔延续了千年。

  • 孙权逼死陆逊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陆逊作为三国时期东吴的大都督,也算是很受孙权的重用,尤其是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而且孙权还任命陆逊为上大将军,还让他辅佐太子孙登,可见孙权对陆逊可以说是非常重视的。然而最终陆逊却还是被孙权逼死,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孙权既然那么信任陆逊,又为何要逼死他?都说晚年的孙权和年轻时期完全不一样,是因为孙权的

  • 刘秀当皇帝后,为什么不封自己的父亲?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刘秀在历史上也是一位非常有作为的皇帝了,王莽篡汉西汉灭亡,刘秀取代王莽之后并没有重新建立一个王朝,而是继续又延续了汉朝,后世称之为后汉或东汉。而古代的开国皇帝登基之后,很多都会有追尊自己的父辈祖辈的举动,然而刘秀登基之后却并没有这样做,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刘秀当了皇帝之后为什么不封自己的父亲,反而是认

  • 张柬之为什么被免职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张柬之是恢复李唐政权的大功臣,但他并没有得到公正的待遇,反而遭到韦后和武三思的排挤,导致晚年遭贬,最后是在流放的途中忧愤而死。张柬之进士出身,因得罪武则天,任荆州长史。后来还是狄仁杰欣赏张柬之的才干,让他担任刑部侍郎,最后成为唐朝宰相。张柬之敢于发动神龙政变,帮助李显复位,这对于李唐来说已是不世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