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朝堂斗殴事件是怎么回事?被打死的三个人是谁?

明朝朝堂斗殴事件是怎么回事?被打死的三个人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957 更新时间:2024/1/24 8:41:30

斗殴打架这种事情,很多人可能觉得,都是一些粗鲁的人才会干得出来的事情,如果放在古代的官员身上,的确是很难想象的。但其实在明朝时期,就发生过一次朝堂斗殴的时间,就发生在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俘虏之后。为什么在这个时候会出现一次朝堂斗殴的事件呢,不仅是斗殴,还当场就打死了三个人,这三个人分别又是谁,他们为何会被打死?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明朝的朝堂斗殴是怎么回事

孔子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是政治要对老百姓保持一定的神秘感,如果把一切都跟老百姓讲清楚,会很麻烦——一方面是真的不容易讲清楚,另一方面讲清楚了可能会导致与皇帝或者官员立场、视角不同的老百姓对当时的战略产生激烈的反应。老子说:“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其实不仅仅老百姓,皇帝和官员之间往往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所以古代皇帝往往“喜怒不形于颜色”,为的就是不能让大臣对自己的喜好太过于了解。一般情况下,大臣在皇帝面前往往也表现得“诚惶诚恐”,并不是装出来得,而是皇帝可以决定他们得生死,所以真的很惶恐。但是中国历史上也有许多特例,比如明朝,明朝的君臣关系很特殊。

除了朱元璋朱棣之外,基本上明朝的皇帝都属于那种很节制自己的权力的,大臣把唾沫喷他脸上,估计许多明朝皇帝都不会把大臣怎么样,这是非常典型的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比如皇帝想换个太子,大臣不允许,然后来来回回讨论了许多年,把皇帝都弄出心理阴影了,最后还是按照大臣们的意思来做了——这就是著名的神宗皇帝争国本事件。

但是1449年的一场血案,则完全脱离了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范畴,甚至可以说是大臣们对皇帝的“恫吓”。因为在这次事件当中,文武百官趁着皇帝不在,当着当时的监国(后来的皇帝)直接打死了3位皇帝的亲信,鲜血流了一地,可谓是极度的血腥和凶残了,而且也严重地削弱了皇帝的威信。

2、朝堂斗殴的起因

这起事件的起因,是因为明英宗听信宦官王振的忽悠,亲自带兵北伐。本来在明朝皇帝御驾亲征也不算是什么不合适的事情,关键在于明英宗把军事指挥权交给了一个并不是很于指挥军队的人手中——太监王振。王振带着数十万大军一字长蛇在崎岖的地势上摆开,同时还带着军队在自己的家乡到处炫耀——还没有打仗,明军都已经精疲力竭了。

最终在1949年9月1日明英宗大败被俘,同时也让明朝20万精锐部队全部消耗干净。这时候皇帝没了,瓦剌人还带着数十万大军兵临北京城下——北京城乱成了一团。但是当时北京城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关于如何处理王振及其党羽的问题,其他事情基本大家争议不大。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钰最终众望所归,成为了监国。

于是大家聚集在朝堂上开始讨论,右都御史陈镒表现最为激烈,他强烈表示必须杀死王振全族,才能平息天下人的愤怒。其他大臣也纷纷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赞同他的意见,要求皇帝必须处理王振。对于朱祁钰来说,其实他也不是很反对这个事情,但是第一次以“代皇帝”的身份来这里面对一帮群情激愤的大臣,吃惊的朱祁钰愣住了。

不巧的是,王振的党羽马顺看到群臣这样逼迫皇帝的弟弟(明朝太监虽然能力不一,但是对皇帝大多数是忠诚的),感到他们严重违背了君臣之礼,于是站出来呵斥群臣。这下可好,本来大家虽然激动,但是也不敢拿监国朱祁钰怎么办。可是马顺那是妥妥的阉党,是王振的头号狗腿子,现在居然站出来呵斥他们,那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啊!

3、三个被打死的人是谁

36岁户科给事中王竑拍案而起,直接对马顺破口大骂,然后提起他那并不怎么利索的拳头,挥手就打在了马顺的脸上。马顺顿时就蒙了——这文臣居然敢打我锦衣卫?但是接下来的事情更让他懵了——群情激愤的大臣全都朝他跑过来,然后一一挥舞拳头。虽然马顺是个不错的武官,但是也顶不住这么多人的围殴啊!不久他就在朱祁钰的面前被打成了肉泥。

朱祁钰完全被吓傻了——这帮疯子这是要干啥?他们是不是想要连我一起打死啊?但是文臣们还觉得不过瘾,又挥舞无坚不摧的拳头砸向了另外2位阉党毛贵、王长一。平日里手无缚鸡之力的文臣们再次制造了两起命案——受害者尸体已经变成了一“坨”。看着朝堂逐渐失控,最后还是于谦站出来大声呼喊,一方面制止群臣暴乱,另一方面让朱祁钰下令群臣无罪,这场凶残的宫廷动乱才被阻止。

这是明朝唯一的一次朝堂斗殴,估计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也很少遇见。对于这件事,马顺等人当然是罪有应得,不过这种当面给皇帝展示血淋淋的暴力的事件,也让明朝的文官集团对皇权的蔑视进一步加深,最终甚至直接左右、操控皇帝,导致了明朝的灭亡。所以崇祯皇帝在自杀前说:“朕之骤失天下,皆因贪官污吏平时隳坏,文官不合心,武官不用命,以致如此。文武俱可杀,百姓不可杀。”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高鹗和曹雪芹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现如今人们看《红楼梦》的时候,在作者一栏一般都写着两个人的名字,一个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曹雪芹,而另一个是续写了红楼梦的结局的高鹗。现如今一般认为,曹雪芹生前只写了《石头记》八十回,但是还没有写完,也没有出版,后来高鹗续写了后四十回,并且定名为《红楼梦》,也就是我们现在很熟悉的版本。只是,这个高鹗和曹雪

  • 张鲁后裔为何能延续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了解三国历史的朋友,想必都知道张鲁是东汉末年在汉中一带的军阀,占据汉中长达三十年之久,最后投靠曹操。不过今天,我们准备跟大家讲讲张鲁的另一个身份,也是常被大家忽略的一点,就是张鲁还是五斗米道第三代天师。张鲁之所以能在汉中维持他的影响力,这个身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正因如此,让张鲁后裔延续了千年。

  • 孙权逼死陆逊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陆逊作为三国时期东吴的大都督,也算是很受孙权的重用,尤其是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而且孙权还任命陆逊为上大将军,还让他辅佐太子孙登,可见孙权对陆逊可以说是非常重视的。然而最终陆逊却还是被孙权逼死,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孙权既然那么信任陆逊,又为何要逼死他?都说晚年的孙权和年轻时期完全不一样,是因为孙权的

  • 刘秀当皇帝后,为什么不封自己的父亲?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刘秀在历史上也是一位非常有作为的皇帝了,王莽篡汉西汉灭亡,刘秀取代王莽之后并没有重新建立一个王朝,而是继续又延续了汉朝,后世称之为后汉或东汉。而古代的开国皇帝登基之后,很多都会有追尊自己的父辈祖辈的举动,然而刘秀登基之后却并没有这样做,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刘秀当了皇帝之后为什么不封自己的父亲,反而是认

  • 张柬之为什么被免职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张柬之是恢复李唐政权的大功臣,但他并没有得到公正的待遇,反而遭到韦后和武三思的排挤,导致晚年遭贬,最后是在流放的途中忧愤而死。张柬之进士出身,因得罪武则天,任荆州长史。后来还是狄仁杰欣赏张柬之的才干,让他担任刑部侍郎,最后成为唐朝宰相。张柬之敢于发动神龙政变,帮助李显复位,这对于李唐来说已是不世之功

  • 夏朝的时候真的养过龙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龙这种生物,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一种只存在于各种神话里面的神兽,神话当中有各种形态的龙,也有各种不同地域的龙,掌管着不同的领域。但是却也有古人养龙的记载,据说在夏朝时期,有人养过龙,这乍一听是很不可思议的,龙是神话中才存在的生物,为什么会有人养过呢?夏朝的时候真的有人养过龙吗,他们养的龙到底是什么样子

  • 北宋灭亡后,北方百姓在金人统治下生活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在宋朝历史上,靖康之耻可以说是一次非常重要又非常耻辱的历史事件了,金人俘虏了徽钦二帝和文武百官,朝廷不得不向南迁,成立了南宋朝廷。而也有很大一部分原本生活在北方的百姓,跟着迁移到了南方,但也还是有不少人留在北方。那么这些在北方的宋人,他们在金人的统治之下生活的怎么样呢?金人是如何对待他们的,他们的生

  • 孙权和刘备都敢称帝,为何曹操却不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时期曹丕是第一个称帝的,随后刘备称帝,而孙权在此多年之后才称帝。不过人们说到魏蜀吴的时候,最容易被想起来的还是曹操、刘备、孙权三个人,这三个人可以说是三国的代表人物,而孙权和刘备都称帝了,为什么曹操活着的时候却始终都没有称帝呢?刘备和孙权都敢称帝,为何唯独看起来胆子最大的曹操不敢呢?今天就让小编

  • 三国演义中,魏蜀吴最完美的将领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演义》是我们家喻户晓的四大名著之一,这本书严格来说是历史小说,里面的内容并非都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例如关羽和诸葛亮,演义中有关他们的部分事迹是虚构出来的,其原因是为了提升他们的角色高度,能感觉到蜀国将领是最为出名的。当然,从演义的角度来看这也没什么,那在魏蜀吴三国中,究竟谁才是各自阵营里最完美

  • 战国时秦国多次使用反间计,为何其他国家却不对秦国使用?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战国时期各个国家之间争斗不断,各种明争暗斗轮番上演,秦国曾经多次使用同一个计谋来对付其他不同的国家,那就是反间计,秦国对赵国、魏国等都使用过,而且每一次其他国家都会中计,可以说是屡试不爽。但是为什么同一个计谋能够得逞那么多次,其他国家的国君难道看不出来这是离间计吗?那他们为什么没有对秦国使用离间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