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自成为什么没能成为下一个朱元璋

李自成为什么没能成为下一个朱元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749 更新时间:2024/1/17 8:54:16

李自成朱元璋都是起义军领袖,而且他们都推翻了上一个统治的朝代。不过朱元璋建立了长达两百多年的明朝,李自成入住京城没多久,就被多尔衮击败,此后只能在河南、陕西等地对抗清军,为什么李自成没能成为下一个朱元璋呢?当然,朱元璋的经历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奇迹当然不好复制。不过李自成是有这个机会的,他到底哪一步走错了,导致全盘皆输呢?

1、崇祯皇帝决策失误

李自成农民军在西安正式建立政权的前一年(1643年),清军攻破宁远距山海关200公里间的中后所、中前所、前屯卫三个小城,明军北方防线宣告土崩瓦解,仅剩一座孤城宁远,由吴三桂率军防守。

吴三桂为啥拒不向清军投降呢?

据史料分析,一是他深受儒家忠君思想的影响,不愿失去名节。二是明朝廷对吴三桂父子有恩,两爷子都曾打过败仗,甚至临阵脱逃过,但只是作降职处理,不久官复原职。他不愿做忘恩负义的人。

1644年正月初八李自成率百万大军向北京进发。

崇祯皇帝在国库空虚、无饷可发、众叛亲离、无将可用的窘境中,起用闲居在家的吴三桂老爸吴襄,还准备调吴三桂回师勤王,但崇祯皇帝担心自己落下丢弃宁远的罪名一直犹豫不决。众大臣也是互相推诿,谁也不愿意就此事担责。

直到当年的三月初,农民军已进至宣府城,距北京仅两三百公里了,崇祯皇帝才下决心做出舍弃宁远,招吴三桂、王永吉、唐通刘泽清等四路人马回京勤王的决定。刘泽清以脚伤为由不接诏。唐通到京后奉命防守居庸关,不久投降了农民军,居庸关不攻自破,农民军直趋北京。

史书上没载王永吉的情况。吴三桂部路程最远,到达山海关时,听闻农民军已攻至北京郊外。吴三桂仍继续带队前往北京,途中听到3月19日北京已被农民军攻破,崇祯皇帝吊死于煤山的消息。吴三桂认为此时进京已毫无意义了,于是率军返回了山海关。

笔者旁白,如果崇祯皇帝提前一个月作出舍弃宁远、急诏吴三桂等人回师勤王的决定,战局的发展变化估摸应是另一种模式了。

2、李自成功亏一篑

作为农民军领袖,李自成是会洞察形势的。吴三桂率领的辽兵是支重要的武装力量,谁掌握了谁就有对将来中国政权的建立有重磅话语权。进驻北京城的第三天,李自成下令从狱中放出明朝职方郎中张若麒,请他担任山海关防御史,专门从事劝降吴三桂的工作。张、吴两人关系密切,张出面劝降能起到一定作用。李自成不希望用武力解决山海关的问题,而希望政治解决。

为让吴三桂自己率军来降,李自成派人两次到山海关,给吴三桂大量赏赐,并承诺封其为侯。与此同时,请被农民军俘获的吴三桂老爸吴襄写信劝儿子投降。

3月28日,吴三桂全军缟素,为崇祯皇帝及遇难的后妃治丧,然后将山海关交与李自成派来的唐通镇守,率本部人马到北京向李自成投降。

在路途中,吴三桂先后遇到从北京逃出来的家人及父亲派出的亲信傅海山,他们讲到吴襄被拷打将死,交了5千两银子还不顶用,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抢走。

吴三桂头发倒竖,怒不可遏,说道:大丈夫不能保一个女子,何面见人耶?于是率军一路烧杀掠夺返回山海关,将守关的唐通杀得只剩下八骑逃回北京。

已有5万兵力的吴三桂在演武场阅兵誓师,将李自成原派来的两个使者一个杀掉一个割耳放回报信。吴三桂亲自给老爸吴襄写信,宣布与李自成彻底决裂。

笔者旁白,是李自成治军不严,刘宗敏的错误行为将吴三桂重新逼反,为大顺政权埋下了覆灭的祸根。

3、李自成坐失良机

李自成知道吴三桂降而复反的分量和山海关的重要性,他担心吴三桂投向清军,那局面就会来个彻底的逆转,他决定改用军事手段解决吴三桂的问题。4月13日,带领一班大将,亲率步兵10万向山海关进发,并将崇祯皇帝的三个儿子、吴三桂的老爸吴襄一并带去,以此打动吴三桂的眷念故主之情,来个不战而屈之。

难以令人料想的是,山海关距北京仅350公里,农民起义军却走了9天。为啥行动如此缓慢呢?原来李自成对吴三桂还抱有幻想,途中多次写信去劝降。吴三桂为了迷惑李自成,派了六个将领去诈降。就这么停停走走的,耽误了不少时日。

4月21日,农民起义军到达山海关,迎接李自成的不是吴三桂,而是凶悍善战的辽兵。李自成杀了诈降的吴三桂部六个将领开始攻城。双方付出惨重的代价,打成一个平手。

笔者旁白:李自成犹豫不决,拖延了攻打山海关的时间,陷入了被动的深渊。

4、多尔衮乘乱而入

吴三桂宣布与李自成彻底决裂后,就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后路了。虽然提出“乾坤再整,日月重光”,但他心里明白只是一句政治口号而已。他手下只有5万人马,绝不是农民军的对手。他最终决定降清。

乘明朝刚被推翻,大顺政权未稳之际,清朝摄政王多尔衮亲率一批猛将和十万精兵,可以说倾其全国之力,沿以前进攻明军的老路前进,准备逐鹿中原。

行军途中多尔衮收到吴三桂派使者送来的投降信。多尔衮未敢轻信,一方面派使者去落实,另一方面命令部队改变行军路线直趋山海关,部队以急行军一日一夜100公里的速度,于21日凌晨赶到了山海关外。

4月21日白天与李自成打了一仗的吴三桂,于当日深夜在距山海关7.5公里处的欢喜岭与多尔衮见面,谈好了吴三桂投降的条件。双方歃血为盟,折箭为誓。多尔衮的五万骑兵悄悄地开进了山海关。

第二天李自成投入全部兵力,在石河西岸红瓦店一带摆开阵势,与吴三桂部队决战。战至中午,吴三桂部队有些支持不住时,以逸待劳惯于骑射的5万清兵冲入战阵,农民军大将阵亡15人,10万部队基本被歼……

笔者旁白: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李自成一直是防着清军的,且十分重视吴三桂降清的严重后果,但不是没做好,而是完全没做这方面的情报工作啊!

对于重大历史事件,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作全面认真的分析,窃认为吴三桂降清,本人的原因很重要,但不能排除崇祯皇帝和李自成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严重失误,当然还包括多尔衮的有勇有谋。

【作者简介】赵心放,笔名赵式,重庆市杂文学会会员、重庆市南岸区作家协会会员。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雍正皇帝有没有篡改康熙遗诏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立嗣是中国古代习俗之一,对于皇帝来说立嗣尤为重要,这关系到天下太平,还有朝代的寿命。不过让康熙皇帝选择继承人这件事实在太过头疼,按照惯例,直接立长子就行了,也不会有那么多麻烦。偏偏康熙长子没这个能力,所以太子位一让出,其他皇子自然转化成争斗形势,而且康熙孩子众多,所以才会变成九子夺嫡的紧张局面。很多

  • 刘义隆是怎么当上皇帝的?为何被自己儿子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刘义隆作为南北朝时期刘宋的第三位皇帝,在历史上也是很有名的,刘义隆当上皇帝的过程可以说是非常的传奇,而且据史书的记载,刘义隆四岁的时候居然就已经有军功了,这的确是非常不可思议的,后来一路升迁,最终18岁的时候就当上了皇帝,简直是开了挂一般。然而这样令人惊叹的前半生,却得到了一个更令人惊叹的结局,刘义

  • 黄忠被封为后将军,为何关羽对此很不满?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黄忠作为人们非常熟悉的五虎上将之一,在三国时期也是非常厉害的人物了。黄忠和关羽都在蜀汉的阵营,黄忠原本是刘表的手下,后来归顺了刘备,曹操阵营的夏侯渊就是黄忠斩杀的。而如果要说到黄忠的形象,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一个年纪很老但是老当益壮的人物形象了。不过在历史上,黄忠被刘备封为后将军的时候,为什么关

  • 清朝末年百姓在做什么?为何百姓并不维护清朝统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在很多人看来,清朝末期受到了来自列强的侵略,那么身为被侵略的一方,自然应该起来反抗才对,但是从历史书中看到的反抗的人,最开始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清政府本身,换句话说百姓对此的反应似乎并不强烈,而真实的情况是,百姓不仅不反对,反而还很希望看到列强的入侵,这听起来似乎很不可思议,那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清朝

  • 战国七雄首都是现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前后的跨度大约有着200多年的时间,然而这200多年的战国时期却在历史上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力。因为首先战国的地理划分成为了后世王朝命定国号的依据。在元朝之前,我国的大多数汉人王朝的国号依据都是语七雄的国名息息相关。再者,在风水领域中,战国时期的格局语天上的星宿是相互对应的,成

  • 刘邦是不愿动吕后还是不能动吕后?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一直以来,要说古代谁的权力是最大的,很多人都会认为是皇帝,的确,皇帝作为天下的统领人物,权力的确是很大的,而且这种权力,一般来说皇后肯定是没办法比的,甚至皇后的权力仅限于在后宫,对于前朝的事情,皇后是没有办法过问的。但历史上却还是有一些皇后,她们手中的权力非常大,刘邦的皇后吕雉就是如此。刘邦死后,吕

  • 尉迟敬德居功自傲,李世民一句话让他从此收敛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尉迟敬德曾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和实施,可以说李世民能够当上皇帝,有尉迟敬德一份功劳。所以此后李世民待尉迟敬德很好,他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不过尉迟敬德有个不好的毛病,就是喜欢居功自傲,行事不看场合,不懂分寸。在一次宴会上,尉迟敬德当众动手打人,这让李世民感到非常不悦。面对这样的尉迟敬德,李世民拿

  • 两江总督是什么官职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两江总督是清朝官职,九位封疆大臣之一。清朝初期,两江总督主要负责江南和江西政务,所以称为“两江”。当时江南包括江苏、安徽和上海,属于经济重地,所以看的出来两江总督职位其实是非常重要的。林则徐、曾国藩、左宗棠等名臣都曾担任过两江总督。从整个清朝历史来看,两江总督有着举足轻重的作

  • 三省六部制是什么朝代?作用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统天下开始一直到1912年晚清政府灭亡。在这200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诞生了9大封建王朝以及50多个小封建王朝。而若问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史中,那一时期,那一王朝的政治制度是最好的?那答案一定是唐朝初期,贞观年间的三省六部制。那么接下来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三

  • 李世民战功显赫,为什么没有被立为储君?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虽然李渊之后,第二任皇帝就是李世民,但是李世民的皇位得来毕竟并不光彩,不过这也并不会特别影响李世民在后世人心目当中的名声。不过,相比起李建成,李世民可以说是战功卓著,李唐江山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这样的李世民,为什么却没有被李渊立为太子呢?李渊立太子的时候考虑的是什么因素,为何李世民无法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