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雍正皇帝有没有篡改康熙遗诏

雍正皇帝有没有篡改康熙遗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482 更新时间:2024/2/5 7:17:24

立嗣是中国古代习俗之一,对于皇帝来说立嗣尤为重要,这关系到天下太平,还有朝代的寿命。不过让康熙皇帝选择继承人这件事实在太过头疼,按照惯例,直接立长子就行了,也不会有那么多麻烦。偏偏康熙长子没这个能力,所以太子位一让出,其他皇子自然转化成争斗形势,而且康熙孩子众多,所以才会变成九子夺嫡的紧张局面。很多人不理解康熙为什么会传位四阿哥,甚至还怀疑四阿哥动了遗诏,这其中真相到底如何呢?

九子夺嫡

史上最激烈的皇位争夺战,莫过于康熙年间的九子夺嫡。

在所有儿子中,康熙最偏爱一人——二阿哥胤礽。“立嫡不立庶”,作为皇后所出嫡子,胤礽靠血脉瞬间打垮其他庶出皇子。

娘亲太给力,康熙的第一任皇后,出生于功勋卓著的赫舍里家族,很得康熙喜欢,因生胤礽而亡,有赫舍里皇后这样的娘亲,再加上“情感转移”,胤礽一出生就抓住了康熙的心,享尽父皇宠爱。年仅两岁,就登上了日后引发“九子夺嫡”大战的储君之位。

“溺爱者不明,贪得者无厌。”康熙一味的包容并没有带出一代英明储君,而是无尽的骄纵、蛮横,甚至是结党营私。如此嚣张跋扈的行径,惹怒了康熙。

康熙四十七年,皇帝下旨:

“皇太子不祖法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废太子。”

太子被废,储君之位谁来坐,就各凭本事了。觊觎皇位,皇子们开始你争我夺的大战。

虽为长子,大阿哥却为人蠢笨,很不得康熙喜欢,无奈之下,只能举荐从小被自己母妃抚养长大的八阿哥,期望八阿哥日后登位,可善待自己。但蠢笨之人一时半会儿也不会变聪明。在康熙为废太子神伤之际,大阿哥直接说出要替父杀掉胤礽的话语,令康熙帝大怒,一番训斥之后,对八阿哥也加大了提防。

时隔不久,三阿哥揭发大阿哥魇镇废太子,康熙帝一怒,将大阿哥囚禁,八阿哥因与大阿哥勾结,受到牵连被关,而后被赦免放出。

此时,胤礽已经恢复了太子之位,皇位之争稍微消停了下来。但好景不长,因结党营私,胤礽再次被废,此后一直被圈禁于宗人府,复位无望。如此局面之下,三阿哥无心争夺皇位,选择退出。

传位四阿哥

太子被废,支持太子的八阿哥转而支持十四阿哥,一直追随八阿哥的九、十加入十四阵营。此时,同为太子党的四阿哥不再附着于废太子,开始“自立门户”,抢夺皇位。两大势力碰撞之下,九子夺嫡之战进入高潮,激烈异常。

你背后捅我一刀,我正面给你一拳,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在畅春园突然驾崩。而这时候,他的身边只有四阿哥胤禛以及皇帝近臣隆科多,另一势力中心人物十四阿哥远在西北。

皇帝驾崩,大臣们最关心的不是皇帝的丧事如何办,而是接下来的继位者是谁。显然康熙帝已经预料到大臣们的心思,紧随着死讯而来的就是公布密诏:“传位于四皇子……”

四阿哥继承大统……皇上一开始怎么没表示出半点苗头呢?不是对十四皇子更为看中吗?为什么突然传位给四阿哥了?再者这十四阿哥还在西北,皇上驾崩时可就四阿哥和隆科多在身边,这密诏内容是不是……

底下的大臣们内心像炸了锅的蚂蚁,支持四皇子的内心窃喜,支持十四皇子的内心则充满怀疑与不信任,但此时四阿哥已经被认定为皇位继承人,他们不能将自己的猜忌说出来,只能默默吞下去。

不过流言就像长了翅膀一样,四处飞。康熙突然驾崩,是不是四阿哥下的手?隆科多宣布密诏,密诏内容是不是由“传位十四皇子”改为“传位于四皇子”?隆科多是不是被四阿哥收买了?

流言源于猜忌。于是,四阿哥胤禛的皇位得来的是不是合法,不仅仅成为了大臣们心中的疑问,更成为后世史学家们探讨的一个大问题,但在大多数人看来,就是四阿哥篡改了密诏,夺了十四阿哥的皇位,不过这一说法根本没有依据。

众说纷纭,大清朝已经灭亡,谁也不知道雍正究竟是不是篡改了密诏,顶替自己的十四弟当上了皇帝,但无论怎么说,胤禛都是“九子夺嫡”一战的胜出者,都是一代雍正大帝。

康熙遗诏有被篡改吗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雍正帝是否篡改了遗诏这个问题,大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首先康熙帝留下的遗诏说的很清楚,确实是传位于四皇子:

“雍亲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十分像朕),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舆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布告中外,咸(全、都)使闻知。”

既然已经留位给四皇子,他何必篡改密诏,不是多此一举吗?

再者作为满族人,清朝前期的皇帝的密诏应该不可能只写汉吧,应该附有满文,如果篡改了满文,想必留下的痕迹应该挺大;最后,清朝时候应该使用的是繁体字,那么“于”就应该是写的“於”,而且,按照清朝书面对皇子的称呼,密诏上也应该写“皇十四子”,根本改不了。

这样一看,将“传位十四皇子”改为“传位于四皇子”的说法真有点无中生有。

如此说来,四阿哥篡改密诏一说缺少证据,应当是不足为信的。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刘义隆是怎么当上皇帝的?为何被自己儿子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刘义隆作为南北朝时期刘宋的第三位皇帝,在历史上也是很有名的,刘义隆当上皇帝的过程可以说是非常的传奇,而且据史书的记载,刘义隆四岁的时候居然就已经有军功了,这的确是非常不可思议的,后来一路升迁,最终18岁的时候就当上了皇帝,简直是开了挂一般。然而这样令人惊叹的前半生,却得到了一个更令人惊叹的结局,刘义

  • 黄忠被封为后将军,为何关羽对此很不满?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黄忠作为人们非常熟悉的五虎上将之一,在三国时期也是非常厉害的人物了。黄忠和关羽都在蜀汉的阵营,黄忠原本是刘表的手下,后来归顺了刘备,曹操阵营的夏侯渊就是黄忠斩杀的。而如果要说到黄忠的形象,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一个年纪很老但是老当益壮的人物形象了。不过在历史上,黄忠被刘备封为后将军的时候,为什么关

  • 清朝末年百姓在做什么?为何百姓并不维护清朝统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在很多人看来,清朝末期受到了来自列强的侵略,那么身为被侵略的一方,自然应该起来反抗才对,但是从历史书中看到的反抗的人,最开始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清政府本身,换句话说百姓对此的反应似乎并不强烈,而真实的情况是,百姓不仅不反对,反而还很希望看到列强的入侵,这听起来似乎很不可思议,那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清朝

  • 战国七雄首都是现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前后的跨度大约有着200多年的时间,然而这200多年的战国时期却在历史上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力。因为首先战国的地理划分成为了后世王朝命定国号的依据。在元朝之前,我国的大多数汉人王朝的国号依据都是语七雄的国名息息相关。再者,在风水领域中,战国时期的格局语天上的星宿是相互对应的,成

  • 刘邦是不愿动吕后还是不能动吕后?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一直以来,要说古代谁的权力是最大的,很多人都会认为是皇帝,的确,皇帝作为天下的统领人物,权力的确是很大的,而且这种权力,一般来说皇后肯定是没办法比的,甚至皇后的权力仅限于在后宫,对于前朝的事情,皇后是没有办法过问的。但历史上却还是有一些皇后,她们手中的权力非常大,刘邦的皇后吕雉就是如此。刘邦死后,吕

  • 尉迟敬德居功自傲,李世民一句话让他从此收敛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尉迟敬德曾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和实施,可以说李世民能够当上皇帝,有尉迟敬德一份功劳。所以此后李世民待尉迟敬德很好,他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不过尉迟敬德有个不好的毛病,就是喜欢居功自傲,行事不看场合,不懂分寸。在一次宴会上,尉迟敬德当众动手打人,这让李世民感到非常不悦。面对这样的尉迟敬德,李世民拿

  • 两江总督是什么官职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两江总督是清朝官职,九位封疆大臣之一。清朝初期,两江总督主要负责江南和江西政务,所以称为“两江”。当时江南包括江苏、安徽和上海,属于经济重地,所以看的出来两江总督职位其实是非常重要的。林则徐、曾国藩、左宗棠等名臣都曾担任过两江总督。从整个清朝历史来看,两江总督有着举足轻重的作

  • 三省六部制是什么朝代?作用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统天下开始一直到1912年晚清政府灭亡。在这200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诞生了9大封建王朝以及50多个小封建王朝。而若问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史中,那一时期,那一王朝的政治制度是最好的?那答案一定是唐朝初期,贞观年间的三省六部制。那么接下来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三

  • 李世民战功显赫,为什么没有被立为储君?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虽然李渊之后,第二任皇帝就是李世民,但是李世民的皇位得来毕竟并不光彩,不过这也并不会特别影响李世民在后世人心目当中的名声。不过,相比起李建成,李世民可以说是战功卓著,李唐江山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这样的李世民,为什么却没有被李渊立为太子呢?李渊立太子的时候考虑的是什么因素,为何李世民无法得

  • 司马徽和司马懿什么关系,两人是亲戚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商朝有一官职叫夏官,到了周朝改为司马,后来周宣王赐程伯休父司马族姓,这便是“司马”姓氏的来历之一。司马卬曾跟随项羽灭秦,此后被封殷王,封地在河内,司马氏族一直生活在此地。司马懿就出生于河内温县孝敬里,很多网友好奇,司马懿和司马徽到底是什么关系,两人会是亲戚吗?其实到了东汉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