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夏如何被灭的?北宋使用了什么方式?

西夏如何被灭的?北宋使用了什么方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913 更新时间:2024/1/19 9:56:35

说起两宋时期,这是我国封建历史上军事力量最为薄弱的一段时期。秦朝的虎狼之师可以踏平中原土地,一统六国的汉朝的军队可以开疆拓土,沉重打击匈奴。唐朝的军队可以将通过战争让周围的国家俯首称臣。明朝的明朝的军队可以将北方少数民族以及日本倭寇打得溃不成军。只有宋朝军队,夺不回燕云十六州,夺不回河西走廊,消灭不了占据云贵高原的大理国。

这主要和宋朝的体制有关系。北宋由于经历了唐朝安史之乱,五代十国之后,开国皇帝赵匡胤深知武将的权力必须要受到节制,否则就可能对自己的统治地位造成威胁。毕竟,宋太祖赵匡胤就是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从北周大将成为了北宋的开国皇帝。

虽然消除了北宋武将叛乱的可能性,但是直接导致了北宋军队的战斗力严重不足。号称规模达到八十万的禁军,选拔标准竟然是以样貌优先,军事能力其次。加上没有太多的展示,对于军队的压制让军事训练废弛严重。这种政策最终让北宋皇帝自己尝到了苦果。二十万禁军打不过几万契丹残兵,也成为了一个笑话,让后人耻笑。

可是,在对比北宋初年的地图和北宋末年的地图之后笔者发现,北宋的疆域整体是在扩张的,尤其是在西北地区,甚至一度将西夏推向灭亡的边缘。这是怎么做到的?

撑起北宋半边天的西路军

很多读者都不知道北宋有一支军队叫做西路军,但是要是提到杨家军与杨家将,那必定是如雷贯耳。北宋西路军和中央的军队并不一样。北宋的国防军尤其是拱卫京师的禁军选拔标准以相貌俊秀为主,军事才能为次。这点笔者个人认为可能是在交战的时候,样貌俊秀能够让军队整体看上去有区别于其他军队,更有一种帝王之师的感觉。

而西路军的选拔方式非常的不同。西路军主要分为府州折家军,麟州杨家将以及青涧城种家军。听名字就可以知道,西路军最大的特点是世代相承。家族世世代代从军,积累的作战经验以及统帅军队的实力远远不是北宋中央的禁军所能相比的。除此之外,驻扎的地区位于北宋和西夏交界的边境,位于现在民风非常彪悍的陕西。连绵不断的战争让这支军队被打造成北宋实力最强劲的军队。最著名的事例就是北宋末年方腊起义,北宋的禁军无法打过方腊的军队,只能依靠西路军。

让西路军被朝廷重视的历史事件,莫过于宋仁宗继位的第二年,李元昊派出十万大军进攻北宋。兵分两路以及突然袭击让北宋中央措手不及,急忙派出禁军前去阻挡朝渭州发起进攻的西夏军队。但是,由于北宋禁军对于军事训练的不重视,以及对武将的抑制,战斗力羸弱的北宋禁军根本没有实力阻挡直捣关中地区的西夏军队。要不是北宋西路军在原州知州景泰的率领的西路军英勇作战,彻底消灭了另一只部队。否则,西夏钳形攻势进攻关中地区的美梦很可能就实现了。

北宋为了报复西夏,集结大量军队进攻西夏,军队被分为五路,分别进攻各自的军事战略目标。军队规模庞大,进攻的突然性也在战争初期收获了大量的战果,西夏大量的城池落到北宋的手中。但是,随着战争的持续,北宋军队实力不济的问题让五路军队的进攻无法取得更多的进展。加上糟糕的后勤补给以及进入冬天之后,气温骤降。没有冬季作战准备的北宋军队遭到了严重的非战斗减员。西夏军队作战优势尽显。北宋军队不得不班师回朝。

正是由于这个时候进攻频频受阻,让北宋想到了一个绝佳的方法,既能够蚕食西夏的土地,又能够避免自己军队的大量损失。堡垒战术横空出世。

堡垒战术

堡垒战术其实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知道,这是一种通过修建大量的堡垒,成为一个个军事据点。形成长链之后,达到可以将西夏军队阻隔在北宋土地之外的目的。

但是和近代的堡垒战术不同的是,北宋的堡垒战术和近代的马奇诺防线的原理完全不同。近代的马奇诺防线最主要是依靠大量的军事堡垒,加上大量的武器装备,从而达到防御敌军进攻的目的。自己本身并没有生产粮食的能力。但是北宋的堡垒战术则完全不同。由于北宋的财政充足,于是下令给西北边境的百姓,命令他们将自己的村落修筑成堡垒。在保证正常生产生活的同时,能够作为一个强劲的军事存在,能够阻挡西夏军队的袭扰和进攻。

除此之外,在这个新建成的堡垒之中,会驻扎一小支宋军。除此之外,村民还必须要定期操练,培养战斗力。相当于现在闲时为农,战时为兵的民兵或者生产建设兵团。那么作为回报,在这个村落中的村民可以免除大部分的赋税,并且修建堡垒的资金由政府提供。另外,为了激发村民守卫土地的热情,北宋决定可以让村民拿着斩杀的敌军首级换取赏赐。在金钱的刺激之下,北宋边境地区的堡垒如同雨后春笋一般拔地而起。有力地阻挡了西夏的进攻。

随着西北边境安定,北宋决定开始步步蚕食西夏的土地——在西夏境内修堡垒。由于堡垒修筑速度非常的快,很快,一系列营寨的规模甚至到了城的地步。除了满足自己村民的生产生活需要,甚至还建有军需仓库。每个堡垒驻扎小规模的骑兵部队。这些堡垒除了防御,还有侦查和袭扰敌军的作用。

一旦西夏军队经过这些堡垒,这支骑兵部队就会出发伺机袭扰敌军。倘若西夏军队进攻堡垒。坚固的防御工事以及充足的粮食补给能够保证堡垒内部军队还有村民的安全。周边的堡垒还会派出军队援助这个被围困的堡垒。久而久之,西夏认识到了这个战术的可怕和堡垒的坚固,却又无可奈何。

对北宋来说,这简直是北宋最擅长的事。只需要资助当地百姓,就能够保住自己的土地,甚至侵入西夏的土地。宋哲宗曾说,西夏进攻我大宋,不过数十天,夺取一两个堡垒罢了。而在这段时间内可以修建更多的堡垒。正是依靠着这个堡垒战术步步蚕食西夏土地,一直持续到靖康之耻爆发。

无奈的战术

北宋的堡垒战术能够克敌制胜,让西夏军队咬牙切齿却又无计可施,让北宋成功占据和西夏战争当中的主动权长达九十多年。北宋西路军能够依靠这些堡垒,快速获得补给还有支援,面对西夏军队的进攻又能够获得巨大的防御优势。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西路军曾经在西北边境地区兵力分散,总体军力以及补给不足的糟糕局面。到后期,西路军的骑兵在西夏的土地上已经可以做到畅行无阻,根本不担心西夏军队会来袭扰他们。

这种战术其实贯彻的是中国自古以来最拿手的防御战。高耸的城墙,充足的粮食,精良的装备让不大的堡垒只需要极少的人手就可以坚守非常长的时间。在古代攻城没有其他的方式,无非是用云梯爬上城墙或者使用攻城锤直接撞开城门。但是西夏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并没有精良的攻城战术,也没有大型的攻城设备。面对中原政权管辖的,防御工事严密的堡垒或者城池,自然是没有任何机会。除非守军失去援助,疾病饥饿让城内的守军失去了战斗力。

本质上,堡垒战术的目的是让西夏骑兵的速度优势消失,而将自己的步兵优势发挥到了极致。这是堡垒战术能够一直持续下去,并且卓有成效的最主要原因。北宋朝廷意识到这个策略只需要消耗一些钱财,自然也就非常乐意。

但是这个战术其实是北宋军事实力不足的一块遮羞布。北宋的中央军队实力严重不如少数民族政权的军队,尤其是在骑兵战斗素质和军事素养上,几乎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使用堡垒战术也是北宋无法收复失地这个尴尬事实的无奈之举。

结语

堡垒战术,作为中国是历史上最独特的战术,能让宋朝成功步步蚕食西夏的土地,而西夏却又无可奈何。虽然修建这些堡垒,朝廷付出了大量的钱财,但是毕竟北宋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国,经济实力远在西夏和契丹之上。

逐步消灭契丹,依靠的是长期的贸易顺差,将契丹世世代代攒下来的财富通过贸易占为己有。利用中华文化,诗词歌赋,让契丹统治者沉迷于享乐,不思进取,最终北宋联合金国成功灭掉了契丹。而对西夏,就是依靠堡垒战术。加上北宋宋神宗时期设立的陇右都护府,对西夏形成半包围之势。

虽然说北宋的军事实力一直被后人耻笑,二十万禁军打不过几万残兵败将。但是,想要消灭对手不能只依靠军事力量,而是政治文化军事的全方位较量。契丹,西夏,金国最后被灭亡也就是因为中华文化的强劲实力让这些少数民族在潜移默化之中放弃了自己原本的文化,接受了中华文化。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隋朝灭亡真的是因为隋炀帝吗?真实原因到底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认为,隋朝之所以会灭亡,原因都在于隋炀帝,是隋炀帝劳民伤财,荒淫无度,残酷残暴,才最终导致了隋朝的灭亡。隋炀帝也因此成为了昏君和暴君的代名词之一,而且“炀”字在整个历史上,也只有隋炀帝才有这样的称呼。不过,一个朝代的灭亡,从来都不可能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因为隋

  • 陌刀有多厉害?在香积寺之战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安史之乱标志这唐朝由盛转衰,这是唐朝运势的一个转折点。而安史之乱的转折点便是香积寺之战。在这一战中,当朝动用了所有能够动用的力量,陌刀对战铁骑,杀得个天昏地暗,以一场惨胜重新夺回了由叛军所占领的都城长安,给全国的唐军打下了一剂强心剂,为以后消灭“安史之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

  • 李承乾李泰李恪李治就能力而言,谁最适合做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李承乾、李泰、李恪、李治,都是李世民的儿子,在历史上这几位也都算是很优秀的人才了。而且如果论长幼,李承乾本身就是最合适的太子人选,他本来也已经被册封为了太子,但是谁也没想到,李承乾竟然暗杀李泰,即便是李世民,最终也只能保他被贬为庶民。但是不得不说,李承乾应该是李世民最中意的继承人了。那么抛开其他的因

  • 张正常和朱元璋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古代帝王,特别是开国皇帝,一般继位后都需要借助各方力量来为自己造势,稳固地位。其中宗教的力量尤为关键,如果能利用宗教提升形象,一般在民间能获得不少拥簇者。朱元璋登基后,他便给一位叫张正常的道教大师授予“永掌天下道教事”的权利。这位张正常是江西人,是正一派第四十二代天师,很多人

  • 苏秦那么厉害,为什么坚决效忠很弱的燕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战国时期要说秦国与六国之间的对抗,最有看头的就是合纵和连横了。合纵是苏秦提出来的,要山东六国联合起来一起对抗秦国,而为了瓦解合纵,张仪用了连横,破解了苏秦的合纵策略,使得六国没有办法真正的联合起来,让秦国有了东进的余地。而挂六国相印的苏秦,却是当时很弱的燕国的忠臣,苏秦既然要对抗秦国,那为何要誓死效

  • 秦始皇为什么放弃进攻匈奴,而是修长城?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万里长城我们都知道,而与此有关的人物,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秦始皇了。虽然长城并不只是秦始皇的功劳,而且现存的大部分还是明长城,但秦始皇依然是这中间最为人们所熟知的。秦始皇当年是将曾经多个国家修建的防御工事连在了一起,联合成了一个长城,用来抵御匈奴。但是,为什么秦始皇不选择继续进攻匈奴,却要选择用这种方式

  • 夏侯惇如果不瞎眼,他和黄忠谁更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夏侯惇乃魏国开国元勋,西汉名将夏侯婴的后代。作为三国最出名的武将之一,有关夏侯惇的故事想必大家多多少少都有些了解。夏侯惇早年跟随曹操起兵,后来在与吕布交战时,被流矢射中左眼。但他却将弓箭拔出,吞下眼球,士气丝毫不减。当然这个故事肯定是虚构出来的,如果真将箭拔出夏侯惇恐怕早就死了。假如夏侯惇不瞎眼,他

  • 蜀汉后期除了廖化,就真的没有别人能做先锋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原本应该是一句调侃,蜀汉后期没有什么大将,只有把廖化推出来做先锋,一来是说明蜀汉后期人才凋零,二来是说廖化能力很差。只不过却也总有人能够从很多史书资料当中,找到能够用来反驳这句话的踪迹。历史毕竟已经过去了很久,那么究竟廖化在蜀汉后期能力如何,除了

  • 张良和萧何为人有什么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张良、萧何、韩信三人中,下场最惨的是韩信,而最自由的是张良。帮助刘邦建立汉朝后,张良不仅保住一命,而且功成身退,最后带着自己的徒弟游历天下,得以善终。张良不仅谋略出色,情商也非常的高,早就看出刘邦称帝以后,会疑心大增,于是选择主动隐退。张良和萧何都是“三杰”之一,但这两人为人

  • 张绣谋反真的是因为曹操霸占他嫂嫂?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都认为,张绣之所以投降了曹操之后又反,是因为曹操霸占了张绣的嫂嫂,这才一怒之下大败曹操,还斩杀了典韦和曹昂、曹安民,让曹操可以说是损失惨重,直接影响到了曹操的继承人的人选。但是这样看来,张绣似乎为他的嫂嫂做的有点太多了,他的目的显得没有那么单纯了。那么究竟张绣反了曹操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真的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