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始皇将扶苏派往边关,到底是抛弃还是庇护

秦始皇将扶苏派往边关,到底是抛弃还是庇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777 更新时间:2024/2/4 10:27:10

秦始皇长子扶苏为人宽厚仁慈,敢于直谏。因为秦始皇焚书坑儒一事,扶苏多次上书,劝谏秦始皇。但秦始皇依旧一意孤行,还下令将扶苏派往上郡,让他协助蒙恬修建长城。很多人认为秦始皇此举是抛弃了扶苏,其实不然,始皇帝实则是在庇护扶苏。如果秦始皇真的弃用扶苏,只要将他软禁起来即可,干嘛还要把他发配到自己最忠诚的将领蒙恬身边呢。恐怕有不少朋友都误解始皇帝此举了。

1 、犹豫的始皇帝

事实上,秦始皇帝在病危之际才确定遗诏,不符合战国中后期秦室早定储位的政治习惯。秦献公以前,“秦以往者数易君,君臣乖乱”。经此教训,秦对嗣君问题不再含糊。早作预立,悉心培养。故“献公卒,子孝公立,年已二十一岁矣”。

又如,后来的秦庄襄王安国君本人尚且身为昭王太子时,吕不韦就为异人谋取嗣位,并刻符为约,“安国君许之,乃与夫人刻玉符,约以为適嗣”。从中可见历代秦王对嗣君的重视以及早定储位的政治习惯。秦始皇对于嗣君之位迟迟没有决定,其实是没想到自己会突然离世。

2、出土文献的实证

出土文献方面,北大汉简《赵正书》中有与史记完全不同的记载。其曰:“‘今道远而诏期宭(群)臣,恐大臣之有谋,请立子胡亥为代后。’王曰:‘可。”这一出土史料的存在虽然不能完全推翻史记中关于秦二世胡亥得位不正的记载,却也有理由质疑所谓“矫诏”说,是一次“历史书写”。这种具有情节的历史可能源于秦末倒秦力量的史实遮蔽与政治宣传,与汉中期主流的秦史观契合,从而得到了史家的肯定。在出土文献的迥异结论之下,秦始皇心中的属意人选便有点待商讨。

3、封建与郡县的零和博弈

从秦始皇一统天下开始,始皇帝就与守卫西周封建的传统文化精英在朝堂上爆发了两次封建与郡县之争,并且已由政治军事领域发展到意识形态领域,愈发深刻。

在博士淳于越在咸阳宫公然诋毁秦始皇一以贯之的郡县政策之后,始皇帝已经将之视为危害自己政策利益的眼中钉与肉中刺。他也最不希望自己的皇子在这场政治争斗中出现错误表态,因为只要皇子当中一部分人动了封建的念头,那么,就可能会有朝臣以他们为中心结成求封势力,从而汇聚成动摇秦帝国根基的危险力量。

此时的秦始皇最需要自己的臣子表明立场,对任何反郡县制的行为做到零容忍,但是偏偏扶苏在这个时候因为秦始皇惩罚儒生而发生争辩,无疑是对始皇帝历来措施的巨大否定,也会让秦始皇认为他认同东方文化精英的政治主张,这一点触及至尊逆鳞,必然会招致其父的巨大不满,这些都触碰到了始皇选择嗣君的原则与底线。

“扶苏以数谏故不得立,上使外将兵。”有人理解为是秦始皇对扶苏的抛弃,也有人认为是秦始皇在保护扶苏。不过赵高李斯篡改遗诏是事实,在秦始皇眼里最合适的继承人应该还是扶苏。

文/王凯迪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西夏如何被灭的?北宋使用了什么方式?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两宋时期,这是我国封建历史上军事力量最为薄弱的一段时期。秦朝的虎狼之师可以踏平中原土地,一统六国的汉朝的军队可以开疆拓土,沉重打击匈奴。唐朝的军队可以将通过战争让周围的国家俯首称臣。明朝的明朝的军队可以将北方少数民族以及日本倭寇打得溃不成军。只有宋朝军队,夺不回燕云十六州,夺不回河西走廊,消灭不

  • 隋朝灭亡真的是因为隋炀帝吗?真实原因到底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认为,隋朝之所以会灭亡,原因都在于隋炀帝,是隋炀帝劳民伤财,荒淫无度,残酷残暴,才最终导致了隋朝的灭亡。隋炀帝也因此成为了昏君和暴君的代名词之一,而且“炀”字在整个历史上,也只有隋炀帝才有这样的称呼。不过,一个朝代的灭亡,从来都不可能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因为隋

  • 陌刀有多厉害?在香积寺之战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安史之乱标志这唐朝由盛转衰,这是唐朝运势的一个转折点。而安史之乱的转折点便是香积寺之战。在这一战中,当朝动用了所有能够动用的力量,陌刀对战铁骑,杀得个天昏地暗,以一场惨胜重新夺回了由叛军所占领的都城长安,给全国的唐军打下了一剂强心剂,为以后消灭“安史之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

  • 李承乾李泰李恪李治就能力而言,谁最适合做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李承乾、李泰、李恪、李治,都是李世民的儿子,在历史上这几位也都算是很优秀的人才了。而且如果论长幼,李承乾本身就是最合适的太子人选,他本来也已经被册封为了太子,但是谁也没想到,李承乾竟然暗杀李泰,即便是李世民,最终也只能保他被贬为庶民。但是不得不说,李承乾应该是李世民最中意的继承人了。那么抛开其他的因

  • 张正常和朱元璋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古代帝王,特别是开国皇帝,一般继位后都需要借助各方力量来为自己造势,稳固地位。其中宗教的力量尤为关键,如果能利用宗教提升形象,一般在民间能获得不少拥簇者。朱元璋登基后,他便给一位叫张正常的道教大师授予“永掌天下道教事”的权利。这位张正常是江西人,是正一派第四十二代天师,很多人

  • 苏秦那么厉害,为什么坚决效忠很弱的燕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战国时期要说秦国与六国之间的对抗,最有看头的就是合纵和连横了。合纵是苏秦提出来的,要山东六国联合起来一起对抗秦国,而为了瓦解合纵,张仪用了连横,破解了苏秦的合纵策略,使得六国没有办法真正的联合起来,让秦国有了东进的余地。而挂六国相印的苏秦,却是当时很弱的燕国的忠臣,苏秦既然要对抗秦国,那为何要誓死效

  • 秦始皇为什么放弃进攻匈奴,而是修长城?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万里长城我们都知道,而与此有关的人物,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秦始皇了。虽然长城并不只是秦始皇的功劳,而且现存的大部分还是明长城,但秦始皇依然是这中间最为人们所熟知的。秦始皇当年是将曾经多个国家修建的防御工事连在了一起,联合成了一个长城,用来抵御匈奴。但是,为什么秦始皇不选择继续进攻匈奴,却要选择用这种方式

  • 夏侯惇如果不瞎眼,他和黄忠谁更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夏侯惇乃魏国开国元勋,西汉名将夏侯婴的后代。作为三国最出名的武将之一,有关夏侯惇的故事想必大家多多少少都有些了解。夏侯惇早年跟随曹操起兵,后来在与吕布交战时,被流矢射中左眼。但他却将弓箭拔出,吞下眼球,士气丝毫不减。当然这个故事肯定是虚构出来的,如果真将箭拔出夏侯惇恐怕早就死了。假如夏侯惇不瞎眼,他

  • 蜀汉后期除了廖化,就真的没有别人能做先锋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原本应该是一句调侃,蜀汉后期没有什么大将,只有把廖化推出来做先锋,一来是说明蜀汉后期人才凋零,二来是说廖化能力很差。只不过却也总有人能够从很多史书资料当中,找到能够用来反驳这句话的踪迹。历史毕竟已经过去了很久,那么究竟廖化在蜀汉后期能力如何,除了

  • 张良和萧何为人有什么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张良、萧何、韩信三人中,下场最惨的是韩信,而最自由的是张良。帮助刘邦建立汉朝后,张良不仅保住一命,而且功成身退,最后带着自己的徒弟游历天下,得以善终。张良不仅谋略出色,情商也非常的高,早就看出刘邦称帝以后,会疑心大增,于是选择主动隐退。张良和萧何都是“三杰”之一,但这两人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