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忠贤死后不到一年,崇祯为何再次重用太监?

魏忠贤死后不到一年,崇祯为何再次重用太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720 更新时间:2024/2/5 7:42:34

崇祯一上位,就杀了魏忠贤,初期看来,似乎不是什么坏事,毕竟魏忠贤身为宦官却对朝堂之事过多的干预,崇祯一直都想要杀了他,但是只有在自己当了皇帝之后才能做这样的事情。之事在魏忠贤死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崇祯却再一次重用了太监,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崇祯既然杀了魏忠贤,对阉党非常不满,为何又要如此重用太监们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崇祯扳倒魏忠贤

1644年,当李自成的起义军攻入北京城时,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在煤山自缢身亡。临终前陪在他身边的只有太监王承恩,说不尽的萧瑟、道不尽的凄凉。从此之后,崇祯皇帝就背上了“亡国皇帝”的骂名。

其实,不管大家怎么评价,在我看来,崇祯皇帝是晚明历史上最有雄心、也最励精图治的一位皇帝。上台伊始就扳倒魏忠贤、起用袁崇焕,这都折射出他整顿吏治的决心;他不仅勤奋、而且节俭,这也是一位好皇帝的表率。然而遗憾的是,当历史的车轮来到崇祯年间时,经历200余年而积累下来的腐败早已把明朝侵蚀的千疮百孔,在这样的情况下,任凭崇祯雄心壮志,也是回天乏力,更何况崇祯在政治上还有着明显的缺陷。

明朝确实亡于崇祯,但是,不能因此就将崇祯完全否定,毕竟,遗留下来的弊政在朝夕之间根本无法扭转,况且,李自成和皇太极也没有给崇祯太多时间去适应、去改变。

崇祯在历史上最显赫的功绩就是扳倒了魏忠贤,这已经是公认的,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崇祯扳倒魏忠贤后不到一年就再次重用了宦官集团。

从崇祯二年开始,他先后任命太监王应朝监视京城军队、任命太监冯元升审查军队粮饷,最让人惊讶的是,他竟然任命太监吕直提督九门;这还没完,崇祯四年,他又恢复了太监监军制度,将太监派往全国各地的军营监军,并赋予了他们极大的权力,连军队统帅进行的正常调配和部署也必须经过这些监军的同意后才能执行。久而久之,军队的崩盘程度可想而知,这也为明朝的灭亡埋下一个隐患

如此一来就出现一个疑问:短短一年时间,为何崇祯对于宦官集团的态度就出现这么大的反转呢?直白点说吧,因为他意识到宦官集团在明朝统治中的重要性,或者说,他明白了“阉党”崛起的缘由。

2、阉党究竟有什么作用

提及阉党,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魏忠贤以及他手下那些为非作歹、无恶不作、草菅人命、滥杀无辜的爪牙,这是事实,但是,大家是否想过,阉党崛起的背后究竟是什么人的支持呢?是皇帝。魏忠贤能够得宠,奶妈万氏与天帝的关系至关重要,但如果要把这一切都算在万氏头上的话,也太过狭隘了,因为天启皇帝对于魏忠贤的所作所为并非一无所知。那为何会放任魏忠贤呢?这就要说到帝王的“基本功”之一——制衡了。

在许多人的意识里,阉党就是反派,是坏蛋;而东林党就是义士,是好人。其实不然,阉党的崛起和东林党有着太直接的联系了

起初,没有东林党,也没有阉党,皇帝是唯一一个发号施令的人。可偏偏遇到不务正业的万历皇帝,他30年幽居深宫、不理朝政,惹得很多朝廷大员“挂冠而去”。这些人的离开为党争的出现提供了契机,留下的人都竭力在朝廷安插自己的党羽,一时间,齐党、楚党、宣党、昆党应运而生,当然,还有东林党,注意,此时没有阉党。

东林党与各个党派之间勾心斗角,但纵观整个万历朝,东林党也只是诸多党派中的一支而已,并不是特别显赫。直到“移宫案”之后,凭借着“从龙之功”,东林党人这才开始受到重用。叶向高成为了内阁首辅,赵南星则以左都御史身份参与主持京察,东林党其他核心人物也得到不同程度的升迁。东林党利用自己的庞大势力对其他党派进行打压,逐渐演变成“一家独大”。

天启皇帝执政之初,东林党完全把持着朝政,他们根本不把这个皇帝放在眼中。《明熹宗实录》中记载,在天启二年,辽东战事胶着之时,东林党却依然沉浸在党争之中不可自拔,在朝堂之上与其他党派争吵不休,对于辽东战事却置若罔闻,天启皇帝怒斥:

不恤国家之急,臣谊何在?尔部院便传与大小各官,以后务要虚心,协力共图宗社大计。将当行事,务着实整理,毋事空言。再有仍前乱言,溷淆是非的,决不姑息

按说,皇帝发威了,足以震慑群臣,可东林党的反应却是“稍顿,复争”。也就是说,只停顿了一下,又开始吵了。拿村长不当干部也就算了,拿皇帝不当干部的事,也只有东林党干得出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天启皇帝能任由东林党人摆布吗?他不想,但是,满朝文武又找不出敢于和东林党抗衡的人,无奈之下,天启皇帝才决定在内廷培植属于自己的力量,这才有了魏忠贤、有了阉党。

3、崇祯为何重新启用阉党

阉党的出现,与其说是天启皇帝的败笔,倒不如说是天启帝为了夺回权力而采取的一种不得已手段,因为东林党已经不仅仅是让天启帝“失望”那么简单,还让天启帝感到一丝威胁。他必须扶持出一个足以能与东林党抗衡的党派才行

后来,阉党一路扶摇直上,权力完全压制了东林党。在这个过程中,东林党对阉党的参奏和弹劾一直都有,这能说天启帝不知道魏忠贤的所作所为吗?不,他不在乎这个,他在乎的是阉党对自己的效忠。

看完这些我们就会明白,阉党在当时代表的已经不是宦官集团,而是皇权。本来只是想制衡东林党,没想到失控了,阉党对东林党实现了“碾压”。

崇祯皇帝上台就迅速扳倒了阉党,这为他赢得了很多声望和赞誉,但是他忽略了一点:当阉党垮台后,用谁来制约东林党呢?果不其然,魏忠贤倒台后,朝堂上各种势力间的纷争又开始出现,这让崇祯皇帝苦不堪言。崇祯皇帝意识到自己的失误,他感到上任之后限制宦官出城、解除宦官兵权的决定过于草率,可如今已经别无他法,只得重新启用宦官来制衡朝堂势力。

于是,崇祯开始大肆招收宦官,宦官人数在短时间内就急速暴涨,明朝灭亡时,宫中宦官不下十万,这比魏忠贤当权时还要多得多,达到了历史之最。

崇祯能成为皇帝,他是幸运的;但同时,他又是不幸的,因为他所接手的这个“帝国”已经在悬崖边上左右摇摆,只需要一点外力,就会万劫不复。他和天启皇帝面临的执政环境一样,皇权失去威严,皇帝已经缺乏对朝堂的有效震慑,在这样的情况下,宦官集团就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这也是历史规律

由此可见,崇祯之所以再次重用太监,不是他疯了,而是他对政治、对现状有了新的认识,他,开窍了。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胡人在唐朝的地位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都知道,在古代唐朝时期,当时的社会风气是比较开放的,也有很多的胡人在大唐生活,他们也做着各种工作,甚至还能够入朝为官。虽然看起来胡人似乎在唐朝可以像普通的百姓一样,唐朝对于胡人的接受程度比较高,但史书所记载的也只是统治阶层的一部分,那么普通百姓对胡人又是什么态度呢?胡人在当时的地位究竟是怎样的

  • 为何李治不敢废掉武则天?是出于什么考虑?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武则天身为李治的皇后,却和历史上其他的皇后并不一样,武则天手里也是握有大权的,两人共同治理国家,史称二圣临朝,可见武则天在当时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但李治身为皇帝,如此明显的后宫干政的行为,为什么不加以阻止,甚至还算是默许了呢?李治为什么没有废掉武则天,是不敢还是不愿?李治究竟又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没有废

  • 明英宗明知于谦死得冤,为何到死都不替他翻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于谦可以说是明朝的大功臣,但是最终却被明英宗处死,一直以来很多人都对这件事情感到不平。但其实明英宗自己,是知道于谦是被冤死的,但他还是要杀了于谦,而且和岳飞不一样,明英宗至死都没有为于谦平反翻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于谦死的那么冤,明英宗却不为他翻案,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

  • 齐湣王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齐湣王是齐宣王之子,齐国第六位国君。齐湣王即位初期,便联合魏国、韩国重创楚国,使得楚国此后必须依附齐国。然后又发动函谷关之战,大败秦国,此后继续吞并宋国,西侵三晋,甚至想把周皇室一同拿下。看的出来,齐湣王是有一番野心的,而且当时齐国国力强盛。不过此景并没能延续太长时间,齐国就被乐毅率领的大军攻破,齐

  • 孙权为何要和曹操死磕合肥?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有很多的“兵家必争之地”,这些地方因为地理位置等条件非常好,因此在战乱年代,总会引起各方势力的争夺。而在三国时期,除了荆州是魏蜀吴都想要得到的地盘之外,还有合肥,是孙权和曹操一直死磕的地方,尽管耗费多年,也一直对合肥不肯放弃。那么合肥究竟是有多重要,对东吴来说又有什么意

  • 孙尚香为刘备殉情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有关孙尚香的具体下落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孙尚香和刘备结婚是典型的政治婚姻,很多朋友好奇孙尚香到底爱不爱刘备,如果从当时的情况环境来推断,孙尚香很难真心爱上刘备。但在毛宗岗版的《三国演义》中,孙尚香对刘备是死心塌地,后来误以为刘备在夷陵之战中战死,最后选择投江殉情。当然这只是小说对孙尚香人格的塑

  • 明朝败家子皇帝是谁?真的是崇祯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明朝的那些皇帝,看看朱元璋、朱棣等等,能干事,敢干事,也会干事,这的就是甩开了人家十几条大街那么远。然而同样也是在明朝,也出了不少的荒唐皇帝。就比如说明英宗,他别的能力太差,而败家子能力超过了崇祯等,无人能敌。明仁宗朱高炽胖到走路都需要两个仆从搀扶,万历皇帝朱翊钧二十多年不上朝,明英宗朱祁镇更是

  • 马超归降刘备后为何建树平平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马超应该是三国时期,名气最高的将领之一。我们都知道马超是蜀汉五虎将之一,有着“健勇”之称,早期曾给曹操造成不小的麻烦。后来他与韩遂的联军中了离间计,导致被曹操逐一击破,此后马超选择归降刘备。不过马超在蜀汉可以说是建树平平,并没有太多能拿出手的功绩,这究竟是为何呢?这次,我们就

  • 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之间的关系?两者有何异同?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都是发生在唐朝时期的战乱,安史之乱后唐朝虽然也延续了一百多年,但却始终没能再达到之前的那种巅峰,而黄巢起义后,唐朝没支撑多久,就灭亡了。可以说这两场战争,都是唐朝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战争,那么在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呢?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吗?下面

  • 经历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何没有撤掉藩镇?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对于古代的皇帝们来说,权力是非常重要的东西,皇位也是一样,因此有任何可能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的人的存在,对他们来说都如临大敌,这也是为什么历代皇帝都想要对当时的各种藩王削除的原因。而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安禄山身为节度使,权力过大导致的,但是在好不容易平定之后,明明也有机会削藩,为何唐朝的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