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恪最终为什么惨死?

李恪最终为什么惨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842 更新时间:2024/1/18 18:44:16

皇帝的儿子虽然说是出身高贵,但其实命运却未必有那么好,生活在皇家,很多人其实都是很难能够得到善终的,因为他们即便自己为人很好,却未必能管得住别人要对他们下手,而这些下手的人,无外乎都是自己的兄弟甚至是自己的父母。吴王李恪可以说曾经是李世民最喜欢的一个儿子,但是即便是最喜欢,却在李恪被卷进房遗爱的谋反事件的时候,他就不能在偏向这个儿子了,即便他是清白的。

李恪是唐朝时期的皇室家族成员之一,他的父亲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而他的母亲则是隋炀帝杨广的女儿,唐太宗的妃嫔杨妃如意公主。他在唐太宗的儿子中排行老三,也曾经有过继位的机会,但是因为他被牵扯进了著名的房遗爱谋反案而最终被处死,只活了短暂的三十五岁。之后在唐中宗神龙年间被平反,重新获得了亲王的的称号。

李恪从小便善于骑马射箭,同时又在文学方面有一定的成就,可谓是文武双全的奇才。因为他的母亲是前朝的隋炀帝的女儿,因此他的地位和声望在各个皇子中都处于较高的位置。李世民废掉了太子李承乾,因为妄图暗杀自己的弟弟李泰,立了当时的晋王李治为新的太子。但是他又觉得李恪英勇的表现十分像自己,便动了立他为太子的念头。此时一直力挺李治的长孙无忌表示坚决反对,李世民便对长孙无忌说道:“你是由于李恪不是你的外甥就不喜欢他吗?但是我觉得这孩子的个性和品行跟我很像,即使让他保护舅舅的家族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长孙无忌却说:“李治仁德忠厚,是一个可以固守帝业,维持我朝长久统治的好皇帝。陛下已经立他为太子了,如今却想要废了他,这样犹豫不决可会出大乱子的。”李世民听了之后,认为他说的确实在理,于是便打消了另立太子的念头。

可以说在立太子这件事上,李恪论才能并不比李治差,他输的主要原因在于他并没有一个可以倚靠的亲信在李世民身边替他说话,这或许才使他没有被立为太子的原因所在。

李恪到底造反没有

吴王李恪,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母亲是隋炀帝的女儿杨妃。他的身份一个是非常显赫的,但是他最后的结局却是十分悲惨的:因为被当时大权在握的长孙无忌认为参与了房遗爱谋反一案而被处死。但是历史绝对没有那么简单,只要我们仔细分析一下所流传下来的史料以及对了解一下李恪和长孙无忌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得出结论:李恪和房遗爱的谋反没有任何关系,他绝对是被含冤而死的。

首先看一下李恪的生平经历。他出生于公元619年,自小聪明好学,无论是习武、读书还是绘画都是样样精通,无不得心应手。而且因为他性格沉稳冷静,跟李世民的个性十分相像,因此自小便深得李世民的喜爱和信任。原本由于他并不是李世民的皇后所生,没有争夺皇位的资格,但是因为李世民的嫡长子李承乾和嫡二子李泰都为了争夺皇帝而起了异心,因此他对李恪十分偏爱,想要立他为太子,这个时候就牵扯出来另外一个人:朝中重臣,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他因为担心立李恪为太子之后,长孙一族的命运会受到损害,因此他对于这件事表示强烈的反对,唐太宗最后只能作罢。

从这里可以看出,李恪深得李世民的喜爱,他没有理由学习李承乾和李泰的谋反举动。而李恪被杀的关键人物就是长孙无忌。从前面的叙述中可以看出,他对李恪早就心怀不满,此时发生的房遗爱谋反一案正好由他全权处理。这是多好的除掉李恪的机会啊,长孙无忌这么老辣世故的人怎么可能错过这个好机会呢!于是他便“义正辞严”的向当时的唐高宗李治上奏:李恪也参与了此案。李治和长孙无忌是什么关系?叔侄关系!李治自然不会怀疑他的话,于是李恪就和房遗爱等人一起被处死了。

李恪的死,长孙无忌在其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虽然说他在历史上并不是一个奸臣,但从害死李恪这件事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心胸非常狭隘的人。

李恪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李恪,是雄才大略的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他的母亲杨妃的身份更是尊贵,她的父亲是隋朝第二位皇帝隋炀帝杨广。李恪如此特别的身份也使得他比其他的皇子要显得更加引人注目,但是这个身份却也给他带来了许多的猜忌和磨难。在很多的电视剧作品中,他被塑造成了一个为了争夺皇位而不择手段,滥杀无辜的心狠手辣之人。但是这大多都是电视剧的杜撰和虚构而已,历史上真正的李恪要比影视作品中的形象要光明和正直得多。

李恪从小便展现出了自己出众的才华和智慧,他不但习得一手好武艺,尤其擅长骑马射箭,而且他在诗书绘画方面的才能也仅次于唐太宗最宠爱的儿子李泰。再加上李恪性格方面和李世民非常相似,都是属于沉稳冷静的类型,因此他可以说是李世民除了魏王李泰之外最信任和器重的儿子了。在发生了李世民的长子李承乾妄图篡位,李泰也参与其中这件事之后,李世民大为悲伤。虽然他此后就立了长孙皇后的第三个儿子晋王李治为太子,但是他又放不下李恪,因此便起了重新立李恪为太子的念头。

但是这件事情却遭到了当时的国舅,权倾朝野的长孙无忌的激烈反对,他担忧李治一旦被废,长孙家族的荣耀可能会就此断送,因此拼命向李世民进言李治有多么适合当皇帝,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最终不得不放弃了这个想法。

在李治顺利登基为帝之后,李恪失去了李世民的保护,最终与他产生矛盾的长孙无忌诬陷他参与了当时震动朝野的房遗爱谋反一案,他最终于唐高宗永徽四年即654年和涉及此案的人一起被处死,享年三十五岁。

这就是历史上真实的李恪,他的结局虽然十分悲惨,但是他绝不像电视剧中所描绘的那样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

李恪的后代

李恪,可能是唐朝历史上死得最冤枉和最委屈的皇室成员之一。他原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文韬武略,才能出众,深受李世民的宠爱和青睐,因为他不是李世民的皇后所生的儿子,原本没有资格争夺皇位,当时由于李世民对这个儿子的偏爱,他一度起了立他为太子的念头,最终这个想法因为当时大权在握的长孙无忌的坚决反对而打消了。最后害怕官位不保的长孙无忌诬陷他参与了房遗爱谋反案,因此他被无辜赐死。时年三十五岁。

据史书记载,李恪一共有四个儿子和五个女儿。其中在史书上留下记载的只有六个人。首先是他的长子李仁,出生于公元646年。在他生命中的前半生,因为父亲李恪被长孙无忌诬陷至死,他也受到牵连而被流放到偏远荒凉的岭南之地。在显庆五年即659年的时候,他的父亲李恪被追封为郁林郡王博尼格立庙急死,他的冤屈第一次得到平反,同时还任命河间王李孝恭孙子李荣为郁林县侯作为李恪的继承人,把李仁一干人等仍然排除在外。就这样一直到了684年,李荣因为触犯了律法而获罪,到这时李仁和他的兄弟才总算被赦免,李仁好继承了父亲”郁林郡王“的爵位。之后的李仁还参与了推翻武则天,恢复李唐王朝的神龙政变,此后一路仕途顺利。一直到708年,他因为参与景龙政变失败,和儿子天水王李禧一起被杀,享年六十二岁。

李恪的其他几个子女:二子李玮很早就过世了,死后被追封为郎陵郡王;三子李琨,封为吴王;四子李璄,封号为归政郡王;信安县主。李恪的四女,名字不详,武则天时嫁给了魏景帝穆帝的八世孙元思忠生下了三个儿子,死于开元四年;五女李华,是宣城县主。其他的三个女儿已经不可考证。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弥子瑕卫灵公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历史上有不少男性统治者,他们都有自己的男宠,也因此诞生了非常多的词语,每一个词语的背后其实都代表了一段历史。春秋时期的卫灵公也有一个被认为是男宠的臣子弥子瑕,著名的“分桃断袖”当中的“分桃”,说的就是卫灵公和弥子瑕之间的故事。历史上他们真的是这样的

  • 汉哀帝为了男宠废掉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都知道有这样一个词,“冲冠一怒为红颜”,很多人应该都会有为了自己的爱人而不顾一切的时候吧,不过历史上却有这样为了“蓝颜”的时候。汉朝时期的皇帝,可以说大部分人多多少少都与一个男人有暧昧的关系,而据说,汉哀帝更是为了自己的男宠而废掉了自己的皇后,这是

  • 武则天老了李显已经是太子,神龙政变是多余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神龙政变,是从武则天手中夺取权力,让李显得以上位的一次政变,然而在这个时候,武则天其实已经垂垂老矣,李显也已经成为太子,等到武则天死后李显自然就会登基,但是为什么还是要发动一次神龙政变,让武则天退位呢?有与没有神龙政变的两个结果看上去似乎是一样的,但其实,这中间的差别还是非常大的。武则天在解决了继承

  • 藩封制弊端明显,为何朱元璋还要分封藩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古代藩王都有自己的领地,他们一般是皇室宗亲或者立有功劳的大臣。但藩封制也有很大的弊端,一旦让藩王做大对于朝廷来说会是一个不小的威胁,而历史上藩王闹事的例子层出不穷,那为什么朱元璋称帝以后还要坚持创立藩封制呢?其实朱元璋把自己24个儿子分别封于几个主要城市以及边疆,起初是为了抵御游牧民族的侵略,还有巩

  • 夷陵之战背后有着怎样的目的?刘备野心彰显无疑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蜀汉刚刚步入鼎盛时期,结果一场夷陵之战让蜀汉元气大伤,从而再也没有机会实现匡扶汉室的志愿。当时刘备率军伐吴,双方兵力势均力敌,谁也没想到刘备竟然会如此惨败陆逊之手。为什么刘备要急着对吴国发难呢?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刘备是急于帮关羽报仇,实际上这背后还有别的目的,更是彰显出了刘备的野心。下面就为大家分析下

  • 长孙无忌为什么要害死李恪?李恪死因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李恪是唐太宗李世民第三个儿子,他本有机会成为皇位继承人,但最后却遭到长孙无忌的陷害,导致被冤杀。很多人不理解长孙无忌为什么要害李恪,长孙无忌作为凌烟阁排名第一的功臣,干嘛要和李恪过不去呢?实际上长孙无忌这样做,是担心李恪会报复自己,因为当年长孙无忌并没有站在李恪这边,而是支持李治继位,所以两人必有心

  • 明朝为什么很少发生太后当政?其实朱元璋早有防备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古时候,各个朝代基本都有出现过太后干政的现象,如果太子继位时年纪还小,一般便会由太后垂帘听政,似乎也是一件很合理的事情。不过明朝就很少有太后当政的例子发生,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只能说明朝在这方面的预防做得还是比较到位的,哪怕中间出了几位比较任性的皇帝,但皇权并没有收到威胁。当年朱元璋登基称帝后,就有想

  • 优旃是谁?优旃如何谏言秦始皇?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优旃只是秦国的一位歌舞艺人,在当时并不算很起眼。但他有一个故事被记载于《史记-滑稽列传》,让后人了解到优旃的为人如何。据说优旃平时喜欢说笑,但也能道出令人信服的道理,而且为了子民哪怕是在秦始皇面前,也敢大胆谏言,“不流世俗,不争势利”便是优旃当时体现出来的精神。可能多数朋友都

  • 李信率20万兵灭楚失败后,秦始皇是怎么对李信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秦始皇大家也知道的这个人还是非常的厉害的,毕竟是中华第一帝王了,说到李信也挺厉害的,但是这个李信话说有一次带了20万兵力去灭楚国,最后却失败了,那么当时的秦始皇是怎么对待这个李信的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李信传说是老子的后代、李广、李渊的祖先,是秦国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深受秦王

  • 李渊成为皇帝之后,杨侑的结局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杨侑,他是隋朝的第三位皇帝,同时也是最后一位皇帝。杨侑可能一开始做梦都不会想到自己会当上皇帝。所说他是隋炀帝的孙子,但也只是第三子,而且还是个庶出。因为李渊的关系,杨侑这货就过了一把当皇帝的瘾,而且还在他爷爷或者的时候就被尊称为皇帝了。但是,杨侑虽然当了皇帝,但他却又是极不情愿的。为什么说当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