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云一生未得重用,为何刘备托孤的时候秘密召见他?

赵云一生未得重用,为何刘备托孤的时候秘密召见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613 更新时间:2024/1/25 20:33:00

赵云虽然是很多人心目当中一个非常厉害也非常重要的人物,在三国历史上也是有很大的作用的,只不过赵云的一生却可以说一直都没有得到刘备的重用。不过,既然刘备并不重用赵云,却为什么会在自己临终托孤的时候,在安排了托孤大臣之后,还要秘密的召见赵云呢?刘备对赵云难道还有其他的嘱托,他最终单独召见赵云究竟是为了什么?赵云既然不受重用却为何会有这样的待遇,这其中究竟是有什么秘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赵云为何不受重用

三国之后的西晋时期,盛行门阀制度。门阀士族在政治、经济上享有极大的特权,操纵“九品中正”的选官制度,在政坛造成了“公门有公,卿门有卿”以及“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赵云不得重用,很大的一个因素是他出身布衣,不是名门望族。这与中国历史上产生于西汉后期,东汉时达到高峰,直至唐代才衰落的“门阀制度”有关。

汉末乱世,群雄并起,门阀制度也受到冲击,但其生命力极为顽强。袁绍贵为十八路诸侯盟主,“四世三公”的身世是决定因素。三国之中,曹瞒对门阀制度最不感冒,“青梅煮酒论英雄”时把袁氏的“四世三公”称为“冢中枯骨”。他手下的战将中,除曹氏、夏侯氏外,典韦、许褚是草莽豪强,徐晃、张辽、文聘是降将。而刘备早期无人可用,顾不上讲究门第。但卧龙一到,这套玩意儿就又活了。魏、蜀、吴三国,蜀汉对门阀制度的坚持是最明确的,赵云也就倒霉了。同时,孔明的任人唯亲,也是史有定论的,马谡、杨议就是例子。难怪在孔明当政的后期,蜀汉是“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了。

刘备称帝,群臣上贺表,列了前五十个人的名字加上“……等一百八十人”。诸位知道领衔的是谁么?“征西大将军都亭侯马超”!没别的原因,“马孟起世代公侯”是唯一的理由。法正列第二,孔明第八。赵云呢?在“……等一百八十人”中,连名字都不能列在贺表上。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赵云是政治斗争失败者。刘备平定益州时,欲大赏封地,诸将默然,只有赵云谏曰:“益州人民,屡遭兵火,田宅皆空;今当归还百姓,今安居夏业,民心方定,不宜夺之为私赏也。”仍是一秉以往忠君救民之志,堂堂正正,刘备只得大喜从之。只此一言,已把蜀汉的满朝文武得罪尽了。

没有野心,不懂得巩固自己的势力,没有自己的亲信家将,在那乱世之中,广张羽翼是何等重要得。关张自成一党,家将众多,如关平周仓等,马超世代公候,投刘备时又是带者全部家将,黄忠曾为长沙太守,亲信也肯定不少。独有赵云。。。。向来是单枪匹马,自然在朝中也就人微言轻了。

为官清廉。从刘备,孔明几次欲大赏赵云,赵云不受或分赏诸军,可见赵云为官必然清廉。清官自然就没钱笼络家将,估计他也是蜀汉那些贪官的眼中钉。我在想,若是蜀汉统一天下,一班文官主政的话,恐怕赵云更不好过。

第三个原因是赵云时运不济,投刘备时,是在刘备最危难的时期,根本无兵可用,一直到入主益州,刘备都是是寄人篱下,因此赵云屡屡充当警卫长的角色。等到刘备开始有兵可用了,已经是十数年后了,谁都习惯了赵云警卫长这一职位,因没有统兵经验,蜀汉又将领众多,自然也就没有统兵机会了。一直到蜀汉后期,诸葛亮实在无将可用了,才派赵云为主将上阵。那时的赵云,已经是满头白发了。。。。

赵云犯了为官的几大禁忌,又时运不济,故虽一生任劳任怨,也只能是死后封侯。当初若是投曹操,我想不至于如此结局。

关于赵云的统帅能力。赵云品性谦逊,性情冷静,善内政,从择定贤主,千难万险,追随不改见忠贞种看出,赵云实有大智慧。若赵云统兵,辅以一智谋之士,我肯定谋士之言他能听得进。

为将者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条件是能使士卒用命。故名将吴起亲自替士兵吸脓,为得就是能使士卒用命。而赵云,做战英勇,每每身先士卒,最难得的是,有大赏又不独自享受,而是分与诸军。这样的人不是帅才那什么样的人才是帅才?三国9中像张飞这种常常醉酒鞭打士卒的人居然都有84的统帅……

统兵作战经验尤为重要,而经验是需要积累的。一将功成万骨枯,没有天生的将军。若是赵云一开始就定位在统帅的位置上,我以为他的统兵能力不比关羽差。

2、赵云跟随刘备

汉末军阀混战,赵云受本郡推举,率领义从加入白马将军公孙瓒。期间结识了汉室皇亲刘备,但不久之后,赵云因为兄长去世而离开。赵云离开公孙瓒大约七年左右的时间,在邺城与刘备相见,从此追随刘备。

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除了四处征战,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

除此,赵云于平定益州时引霍去病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又于关羽张飞被害之后劝谏刘备不要伐吴。景耀四年,刘禅下令追谥赵云,姜维与众臣商议后建议刘禅追谥赵云为顺平侯。

刘备白帝城托孤成就了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功名,也成为了千古美谈,但是在这段千古美谈当中似乎还隐藏着更深层更惊人的历史真相,只是因为历史的进程并没有出现刘备所预想的境况,所以这段真相被湮没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

3、刘备托孤为何单独召见赵云

那么白帝城托孤到底有着怎样的历史真相,这还得从托孤的背景说起。刘备自知不久于人世,将孔明和李严从成都召到白帝城,然后拉着孔明的手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孔明是何等精明之人,他听出了此话的严重性,于是,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言讫,叩头流血。这就是千古流传的一段佳话,但是刘备在托孤诸葛亮后紧接着又单独嘱咐了赵云,他嘱赵云曰:“朕与卿于患难之中,相从到今,不想于此地分别。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言。”云泣拜曰:“臣敢不效犬马之劳!”这段看似平常的嘱托其实深有含义,只不过常被人忽略,刘备言下之意就是,我走以后,你要为我看护好儿子,如果有人胆敢推翻后主,你赵云就完全可以替我将他除掉。刘备弥留之际能够考虑刘禅及其家族的安危,特意安排赵云保护好自己的儿子,说明他对身后之事没有足够把握,换句话说,万一有人要颠覆蜀汉政权(当然包括诸葛亮),那么赵云就会第一个挺身而出。

刘备世之枭雄经多见广,并有高祖之风,在识人察人上有其独到的慧眼,临终除了忧国忧民外,自己家族的兴衰他不得不做充分的考虑。首先,他深知刘禅的能力有限无法驾驭国家社稷,必然需要孔明的辅佐;第二,蜀汉先人及嫡系均已先他而去,蜀汉政权完全交由诸葛一人他又有些不放心,于是托孤时特意将尚书令李严叫到床前与诸葛共受嘱托,其用意就是让李严成为诸葛的掣肘(李严后来由于自身原因被诸葛拿下);第三,万一出现最坏的结局,那么赵云就是拯救蜀汉的唯一人选。

赵云一直是留守大将,也是刘备最信任的嫡系之一,虽然他没有像刘关张一样桃园结义,但在刘备以及臣下们心里,赵云早已成为核心集团的老四,所以常担当守老营的重任,赵云与刘禅的关系也是非同寻常,这在许多事件中有目共睹,东征孙权没有带赵云同去,结果损兵折将惨败而回,赵云统帅的部队其实就是刘备预留的有生力量。

正是基于国、家的长久之计,刘备才有嘱托赵云的一段别有用心的话语,也正是因为赵云在世时没有人胆敢谋叛,所以刘备托付赵云的话并没有成为现实,否则,赵云定会像埋伏在魏延身边的马岱一样,咔嚓一刀结果了那厮性命。好在孔明谨遵刘备嘱托致力于统一大业,刘禅与诸葛也能和睦相处恪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礼节,这种良好的局面也正是刘备所期望的。如果说刘备对孔明存有戒心,那么赵云就是刘备为孔明预留的杀手锏。但是事实证明,刘备将国托付给孔明,将家托付给赵云,都是正确的选择。看来白帝城托孤,刘备作了多种准备,也隐藏着一段令人吃惊的历史秘密。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安庆绪为何要杀自己的父亲安禄山?只是为了皇位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安史之乱的爆发,对于唐朝来说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了,唐朝因此走向了没落,原本的辉煌再也不见了。而引起安史之乱的安禄山,最终却是被自己的儿子安庆绪所杀,这一点恐怕是谁也无法预料到的吧,就连安禄山自己恐怕都不可能想得到。不过,安庆绪为什么要杀掉安禄山,难道仅仅只是为了安禄山手中的权力,还有将来可能得到

  • 刘恒是魏豹的儿子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刘恒的故事,刘恒就是历史上的汉文帝,也就是这个薄姬的孩子,但是如果知道薄姬的身世的人会发现这个刘恒的身世非常的可疑,也就是说他不一定是刘邦和薄姬生的,那么这到底要怎么理解呢?其实很多人都问了,那就是问的这个刘恒好像是这个魏豹的儿子,并不是这个刘邦的儿子了,那么这句话到底要怎么理解

  • 陶谦三让徐州不安好心,刘备运筹帷幄化解危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喜欢三国历史的朋友,一定对陶谦三让徐州的故事记忆犹新,这件事主要体现出了刘备的仁义之心,让他在百姓心里加了不少分。不过这起事件的背后,其实是一次谋略的较量,如果刘备太早接受徐州,恐怕他会陨落的更快。正是因为对当下局势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才让刘备能够在没有风险的情况下,将徐州收入囊中。演义里的陶谦和蔼可

  • 鲁国是如何灭亡的?曾经实力强大为何走向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在春秋战国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很多强大的国家,除了后来称霸的那些,在此之前也是有很多厉害的国家的,比如鲁国。鲁国可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乡,鲁国曾经的实力也是非常强悍的,称之为大国一点也不为过,但即便是有强大的实力,鲁国最终也是走向了灭亡,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曾经堪称是霸主的鲁国最后究竟是怎么

  • 秦朝统一全国之后,周天子的结局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秦国在统一中国的时候,周天子就已经不存在了。周赧王是最后一位周天子,只周朝的最后一位王。说起这末代君王,我们总会把他们想想成为凄惨落魄的的样子,然而周赧王却是比较幸运的一个,因为他就在这个天下大乱,到处是战争的惊涛海浪中整整当了59年的王。周赧王上台时,周王室已经分裂为两部分,其一为东周国,其一

  • 张松为刘备立下大功,为何还是得不到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可以为自己的主君立下功劳,自然是能够彰显出自己的能力,让主君看到自己是很有用的,自然就会得到重用,立下的功劳越大,那么结果自然也就越好。然而在历史上,汉末三国时期的张松却不是如此,他曾经为刘备立下过大功,按理说刘备应该对张松是重用的,但是却根本看不到任何刘备想要重用张松的意思,这

  • 刘邦和刘备都做过抛妻弃子的事,为何评价却是大相径庭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刘邦和刘备早年都属于白手起家,最后登基称帝,其过程让人感到敬佩。不过就后人对他们的评价来看,似乎刘皇叔的风评会更好一些,明明他们都曾做过抛妻弃子的事,但基本没什么人会拿此事来指责刘备,他在后人心中的形象基本都是正面的。换做刘邦就不一样了,刘邦虽然是汉朝开国皇帝,但他给人无赖的形象深入人心,所以两人评

  • 飞鱼服是什么人穿的?与质孙服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锦衣卫,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也看过不少讲述锦衣卫的电视剧了,就不如说前段时间热播的《锦衣之下》。对于锦衣卫,很多人都会有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明朝时期所有的锦衣卫都是穿飞鱼服的吗?并不是所有锦衣卫都穿飞鱼服,而且飞鱼服也并不是只有锦衣卫才能穿着的。明朝服饰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服饰大朝代也是颇有讲究

  • 孙膑靠牺牲同僚战胜庞涓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孙膑和庞涓的故事一直被后人所津津乐道。早年他们二位是同窗,后来庞涓迫害孙膑,使其身体残疾。孙膑投奔齐国,此后两次率兵击败庞涓,算是替自己出了一口恶气。不过孙膑击败庞涓的办法是有争议的,因为他有意牺牲两位同僚的性命,才换取了胜利,也让人看出孙膑有他狠心的一面。其实关于这件事也存在不少争议,孙膑究竟是一

  • 古代皇子称呼皇上为爹还是父皇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皇上虽然是皇子的爹,但一般在朝堂之上还是要讲礼数,所以称呼基本都用“父皇”二字。不过在某些历史剧中,有出现直接喊爹的情况,这到底正不正确呢?我们现在没办法回到古代,所以对于皇家的称呼运用实情是怎样,并不能完全掌握。不过在某种情况下,皇子用“爹”这个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