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皇子称呼皇上为爹还是父皇

古代皇子称呼皇上为爹还是父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786 更新时间:2024/1/14 2:23:53

皇上虽然是皇子的爹,但一般在朝堂之上还是要讲礼数,所以称呼基本都用“父皇”二字。不过在某些历史剧中,有出现直接喊爹的情况,这到底正不正确呢?我们现在没办法回到古代,所以对于皇家的称呼运用实情是怎样,并不能完全掌握。不过在某种情况下,皇子用“爹”这个称呼也是有合情合理的一面,例如明朝朱家就是这样。这次就准备讲讲有关皇室称呼的用法,一起来看看吧。

皇家的称呼——父皇

“父皇,儿臣是冤枉的,是冤枉的呀!“很久之前看《美人心计》,太子犯了错,被严厉的汉景帝惩罚。面对孩子的恳求,他完全无动于衷,明明说父爱如山,可汉景帝这一副要吃人的模样,可感受不到半点父亲对孩子的疼爱。

同样地,孩子在对父亲求饶的话语中,喊的是“父皇“而并非”爹爹“,父母和孩子都严格地遵守着尊卑,都清楚明晰地对待着帝王和臣子之间的那一道身份地位的鸿沟。虽然这个片段出自一部娱乐性质的电视剧,但是也对我们参考古代皇家的称呼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明史》中有记载:“皇子封王者,于天子前自称曰第几子称某王某,称天子为父皇陛下。“由此可见,古代帝王家,皇子们称呼自己的父亲,朝堂中的天子为“父皇”,的确是有一定依据的。毕竟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始终是君臣在前,父子在后。

皇家称呼的温情——爹爹

在古代,平民百姓称呼自己的父亲为什么呢?当然是“爹”,而有些喜欢撒娇的小姑娘或者是不知事的孩童们也常常称呼“爹爹”,用叠词来表示亲近和撒娇的软糯语气。可在《大明风华》之中,朱高炽对着自己的老子,为何叫爹呢?其实这并不是编剧的锅。

在《清平乐》之中,深受观众喜爱的小公主徽柔称呼自己的皇上父亲,不也是用柔柔的语气叫一声爹爹吗?这种历史剧虽然说不是百分之百准确,可依旧有参考价值。《美人心计》中叫父皇,而《清平乐》中叫爹爹,称呼其实并没有统一,可是不难看出,爹爹这一称呼比起父皇,多上了许多温情。

我们转头看看今天讨论的主题《大明风华》,这部电视剧的历史背景是在明朝初年,我们都知道朱元璋是平民上位,以前还当过乞丐当过和尚,骨血之中肯定带有平头百姓的教育。所以子孙后代称呼“父皇”为爹爹,也是有道理的。

另外,《大明风华》中想要体现的一个元素,就是帝王家中也有温情。所以在四下无人的时候,皇太子称呼朱棣为爹爹。皇太孙称呼他为爷爷,称呼自己的太子父亲也叫爹。这些影视化的场景,带给观众的不是“编剧对历史水平的把握不够”,而是他们想要塑造的其实是一个有温度,充满爱的家庭缩影。

其实明朝对于皇子怎样称呼父亲是有明确且严格规定的,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规定过,孩子要叫自己父皇陛下,叫皇后为母后陛下。这样明确的规定让我感受到平民上位的他是有几分小心机的,他不想让人嘲笑是泥腿子出身,不想被戏称为“草根皇帝”,所以为了朱家的荣耀,他定下了这种有些可爱的要求。

孩子就是孩子

不管称呼“父皇”还是“爹”,你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对于父亲而言,你的孩子也是你的孩子,这些不是一个小小的称呼可以改变的,这是血缘骨肉的联系,是刻进DNA里的符号。

所以,《大明风华》的编剧们没有错误,他们是想体现皇家也有温情,想塑造出一个不落俗的温暖皇家。但是我们的疑惑也不是没有道理,我们只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待这个事物。

很喜欢一句话——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看待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每个人才会有不同的见解,世界也才会迸发出多元的文化。而笔者就在这里等待着,等着我们一起在求知的路上不断迈进和探索。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郭嘉为何能预言孙策会被刺杀?他是否知道内情?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总是会发生一些看起来像是很巧合的事情,但是正是因为太过巧合,所以也会让人觉得没那么简单。就比如汉末时期,孙策被人暗杀,脸上中箭身亡,然而巧合的是在此之前,郭嘉就曾经预测,说孙策会遭人暗杀身亡,这两件事合在一起想一想,难免会让人觉得中间会不会有什么联系。那么究竟郭嘉为什么能够预测到孙策会被刺杀,

  • 明英宗被俘一年多待遇怎么样?瓦剌人是怎么对待他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可能都会觉得,作为俘虏,不管是谁他的待遇都不会好到哪去,毕竟是阶下囚的身份,又怎么可能会好呢?而在明朝历史上,明英宗在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人俘虏,你知道他被俘的这一年多的时间里,过的怎么样吗?很多人可能觉得他一定不可能过得很好,尽管他是皇帝,但是毕竟也是一个俘虏,他对于瓦剌人来说意义也就仅限于要

  • 为何说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是李隆基?他是如何导致战乱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在唐朝的历史上,安史之乱是一段无法绕开的历史,大唐盛世被安禄山搅得一团乱,唐朝也从此走上了下坡路,后面也基本上没有回到巅峰时期了。然而,造成安史之乱爆发的重要原因,重要人物,究竟是谁?是安禄山还是杨贵妃?或者是李林甫?其实有不少人认为,安史之乱爆发的罪魁祸首,应该就是唐玄宗李隆基本人,这究竟是为什么

  • 为什么刘备手下出现的叛徒最多?他不是最得人心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如果要问三国时期是谁最得人心,可能有不少人都会觉得是刘备了,在《三国演义》里面,刘备可以说是“众望所归”了,匡扶汉室的大业都交给刘备去完成了,而且刘备很“仁义”,以至于后世很多人认为刘备其实根本就是假仁义,只是为了收服人心的。但是不管刘备的仁义是真是假

  • 李渊有必要主动退位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不仅是将了大哥李建成一军,同样把自己的父亲李渊也给逼得无路可走。李世民看似给李渊留有选择,其实李渊根本无路可选。当然,李渊身为皇帝,如果他坚持不退位,李世民似乎也不能拿他怎么样。但站在李渊的角度思考,这个皇位恐怕会成为他今后的噩梦,每做一天就不安稳一天,所以才赶紧禅位退休。加入

  • 忽必烈征日给日本带来了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在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后,为了实现个人的野心和愿望,也为了使得蒙元帝国的权威,并且同时打击南宋,先后两次派遣使者去日本,要求日本对元臣服。不过日本拒绝了,遭到拒绝后,1274年和1281年,元世祖忽必烈派遣大军两次攻打日本,在日本历史上,被称为“文永之役”和“弘安之役

  • 孙策和马超哪个厉害,孙策马超战绩对比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历史中,孙策和马超并无交集,不过他们有个共同点,都是属于年少成名。孙策十几岁就与名士结交,他的名声也在当地逐渐传开,战乱爆发后不少上流人物都会投奔孙策。孙坚死时,孙策只有17岁,但他很好的继承了父亲的遗业,此后一步步拿下江东五郡,为孙吴政权打下坚持基础。如果仅仅比较武力值,孙策和马超到底谁更胜一

  • 越王勾践剑为什么享誉世界,还被称为“天下第一剑”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越王勾践在《荀子·王霸》中,被认定为春秋五霸之一,相信大家对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也不陌生。不过放在整个春秋战国时期来看,越国并非一个持续强盛的诸侯国,战国七雄也没有越国,那为什么越王勾践剑的知名度却能享誉世界,而且这柄剑还有“天下第一剑”的美誉呢?其实越王勾践剑就已经体现了当时

  • 九成宫谋反事件是怎样的?对大唐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公元630年3月15日,大通道行军副总管张宝相于突厥苏尼失部的沙鉢罗设营,擒获东突厥君长颉利可汗,并于同月二十九日将颉利可汗执送长安,东突厥灭亡。东突厥覆亡后,唐廷将入降和被俘的大量突厥部众安置于河南之地,设立羁縻都督府州统辖管理,其酋帅则“皆拜将军、中郎将,布列朝廷,五品已上百余人,殆

  • 栗特人是什么人种?为何都是安禄山集团的核心成员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安史之乱,相信大家都不会很陌生了,这是唐朝时期的一个转折点,也是我国历史上一起非常重要的事件。这起事件是由大唐节度使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一场叛乱。介绍安史之乱的文章很多,但是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那就是安禄山的种族问题。史书上说安禄山是“营州杂种胡”,之所以这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