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邦和刘备都做过抛妻弃子的事,为何评价却是大相径庭

刘邦和刘备都做过抛妻弃子的事,为何评价却是大相径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779 更新时间:2024/1/23 15:59:28

刘邦和刘备早年都属于白手起家,最后登基称帝,其过程让人感到敬佩。不过就后人对他们的评价来看,似乎刘皇叔的风评会更好一些,明明他们都曾做过抛妻弃子的事,但基本没什么人会拿此事来指责刘备,他在后人心中的形象基本都是正面的。换做刘邦就不一样了,刘邦虽然是汉朝开国皇帝,但他给人无赖的形象深入人心,所以两人评价也就变得大相径庭,这对于刘邦来说到底公不公平呢?

“不管妻儿”刘氏二人组

彭城之战中,以刘邦为首的诸侯被项羽大败,刘邦的父亲和妻子等一干亲属都被项羽所俘虏。刘邦见势不妙,急忙找到一辆车,带上了一干随从开溜了。

逃跑途中,刘邦遇到了自己的两个孩子——汉惠帝和鲁元公主,便将他们接上了马车。

不久后,马匹开始体力不支,越跑越慢,而楚军仍穷追不舍,情况十分危急。为了逃命,刘邦“灵机一动”,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措——将孩子们踢下马车,以此来快速摆脱楚军。

幸运的是,夏侯婴顶着冒犯刘邦的风险又将两个孩子重新送上了马车,这才保全了他们的性命。

和刘邦一样,刘备也曾抛下妻儿独自跑路过。而且,还不止一次,有足足三次。

第一次,是刘备主政徐州期间。

当时,刘备正忙于攻打袁术,无暇顾及后方。吕布趁机带兵攻入下邳,俘虏刘备妻儿,刘备只好求和。由于输得不明不白,刘备心中很是不甘,他发誓要复仇,于是在小沛集结起一万多人的军队准备攻打吕布。吕布得知此消息后,决定先发制人,再次发兵攻打刘备。刘备不敌吕布,只好抛下妻儿落荒而逃,往西去投奔了曹操。

第二次,是刘备依附曹操期间。

当时的刘备,由于借助曹操除掉了吕布,逐渐得意忘形起来,再次想成为一方霸主。于是,趁曹操与袁绍擦枪走火之际,他再次“站了起来”,杀掉了曹操委派的徐州刺史,再次主政徐州。曹操见此大为愤怒,即刻派兵攻打刘备。面对兵强马壮、实力雄厚的曹军,刘备望风而逃,再次扔下了妻儿,还陪上了义弟关羽。

第三次,就是著名的长坂坡之战。

当时,带领十万百姓逃亡的刘备被实力强劲的曹军精锐——虎豹骑赶上,整支队伍溃不成军,场面十分混乱。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刘备果断采取了三十六计之一的走为上计,再次逃跑了,扔下了自己的妻儿和十万忠于自己的百姓。这次多亏了赵云,刘备的继承人刘禅和妻子甘夫人才得以虎口脱险,但刘备的两个女儿还是被曹纯掳走了。

同是抛妻弃子,为何众人皆对刘邦口诛笔伐,而不指责刘备?

刘邦和刘备形象差异

最根本的,二者在后人心中形象不同。

刘邦此人,是个泼皮无赖,贪财又好色,表面上讲求仁义道德,实际上十分阴险。对郦食其的辱骂,攻入彭城后的骄奢淫逸,父亲、妻子被俘后的不管不问,称帝后对功臣们的大清洗和对项羽旧部的清算,劣迹斑斑的刘邦风评一向不好。

反观刘备,此人虽有假仁假义之嫌疑,但他的污点并不多。刘备做事,处处都彰显着仁义道德。驻扎新野之时,刘备奉行仁政,将新野治理得欣欣向荣,百姓们都拥护他;徐庶母亲被曹操囚禁时,刘备没有强留徐庶,而是答应让他北上;长坂坡赵云单骑救下刘禅后,刘备怒摔刘禅,指责其差点害自己损失一员大将。因为这些“仁义”的事迹,刘备在民间的口碑一向很好。

因此,从感情上来讲,人们喜欢刘备远远大于喜欢刘邦。对刘邦,很多人都觉得他只是个流氓无赖,靠着不光彩的手段赢得了天下,反而对项羽充满了同情;而对于刘备,很多人都被他重情重义、爱民如子、宽厚待人、礼贤下士的品行所感染,觉得他是一个明君、贤君、仁君,为他最终的失败而惋惜。

这就和“塔西佗陷阱”一样,一个令人憎恶的人,无论他做什么,做好事或是坏事,都会引起人们的厌恶。在很大的程度上,主观意识都影响了人的判断。

刘邦的劣迹、卑鄙的形象,引起了人们的厌恶;刘备的仁义、贤君的形象,引起了人们的喜爱。因此,在同等情况下,同是抛妻弃子,刘备甚至还比刘邦多了两次,刘备受到的指责都是少于刘邦的。大家都批判刘邦做得不对,却很少对刘备进行批判。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飞鱼服是什么人穿的?与质孙服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锦衣卫,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也看过不少讲述锦衣卫的电视剧了,就不如说前段时间热播的《锦衣之下》。对于锦衣卫,很多人都会有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明朝时期所有的锦衣卫都是穿飞鱼服的吗?并不是所有锦衣卫都穿飞鱼服,而且飞鱼服也并不是只有锦衣卫才能穿着的。明朝服饰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服饰大朝代也是颇有讲究

  • 孙膑靠牺牲同僚战胜庞涓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孙膑和庞涓的故事一直被后人所津津乐道。早年他们二位是同窗,后来庞涓迫害孙膑,使其身体残疾。孙膑投奔齐国,此后两次率兵击败庞涓,算是替自己出了一口恶气。不过孙膑击败庞涓的办法是有争议的,因为他有意牺牲两位同僚的性命,才换取了胜利,也让人看出孙膑有他狠心的一面。其实关于这件事也存在不少争议,孙膑究竟是一

  • 古代皇子称呼皇上为爹还是父皇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皇上虽然是皇子的爹,但一般在朝堂之上还是要讲礼数,所以称呼基本都用“父皇”二字。不过在某些历史剧中,有出现直接喊爹的情况,这到底正不正确呢?我们现在没办法回到古代,所以对于皇家的称呼运用实情是怎样,并不能完全掌握。不过在某种情况下,皇子用“爹”这个称呼

  • 郭嘉为何能预言孙策会被刺杀?他是否知道内情?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总是会发生一些看起来像是很巧合的事情,但是正是因为太过巧合,所以也会让人觉得没那么简单。就比如汉末时期,孙策被人暗杀,脸上中箭身亡,然而巧合的是在此之前,郭嘉就曾经预测,说孙策会遭人暗杀身亡,这两件事合在一起想一想,难免会让人觉得中间会不会有什么联系。那么究竟郭嘉为什么能够预测到孙策会被刺杀,

  • 明英宗被俘一年多待遇怎么样?瓦剌人是怎么对待他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可能都会觉得,作为俘虏,不管是谁他的待遇都不会好到哪去,毕竟是阶下囚的身份,又怎么可能会好呢?而在明朝历史上,明英宗在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人俘虏,你知道他被俘的这一年多的时间里,过的怎么样吗?很多人可能觉得他一定不可能过得很好,尽管他是皇帝,但是毕竟也是一个俘虏,他对于瓦剌人来说意义也就仅限于要

  • 为何说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是李隆基?他是如何导致战乱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在唐朝的历史上,安史之乱是一段无法绕开的历史,大唐盛世被安禄山搅得一团乱,唐朝也从此走上了下坡路,后面也基本上没有回到巅峰时期了。然而,造成安史之乱爆发的重要原因,重要人物,究竟是谁?是安禄山还是杨贵妃?或者是李林甫?其实有不少人认为,安史之乱爆发的罪魁祸首,应该就是唐玄宗李隆基本人,这究竟是为什么

  • 为什么刘备手下出现的叛徒最多?他不是最得人心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如果要问三国时期是谁最得人心,可能有不少人都会觉得是刘备了,在《三国演义》里面,刘备可以说是“众望所归”了,匡扶汉室的大业都交给刘备去完成了,而且刘备很“仁义”,以至于后世很多人认为刘备其实根本就是假仁义,只是为了收服人心的。但是不管刘备的仁义是真是假

  • 李渊有必要主动退位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不仅是将了大哥李建成一军,同样把自己的父亲李渊也给逼得无路可走。李世民看似给李渊留有选择,其实李渊根本无路可选。当然,李渊身为皇帝,如果他坚持不退位,李世民似乎也不能拿他怎么样。但站在李渊的角度思考,这个皇位恐怕会成为他今后的噩梦,每做一天就不安稳一天,所以才赶紧禅位退休。加入

  • 忽必烈征日给日本带来了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在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后,为了实现个人的野心和愿望,也为了使得蒙元帝国的权威,并且同时打击南宋,先后两次派遣使者去日本,要求日本对元臣服。不过日本拒绝了,遭到拒绝后,1274年和1281年,元世祖忽必烈派遣大军两次攻打日本,在日本历史上,被称为“文永之役”和“弘安之役

  • 孙策和马超哪个厉害,孙策马超战绩对比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历史中,孙策和马超并无交集,不过他们有个共同点,都是属于年少成名。孙策十几岁就与名士结交,他的名声也在当地逐渐传开,战乱爆发后不少上流人物都会投奔孙策。孙坚死时,孙策只有17岁,但他很好的继承了父亲的遗业,此后一步步拿下江东五郡,为孙吴政权打下坚持基础。如果仅仅比较武力值,孙策和马超到底谁更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