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四川省军阀仅仅30万军队,为何能够混战20年?

四川省军阀仅仅30万军队,为何能够混战20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590 更新时间:2024/1/21 6:31:04

清灭亡之后,我国就进入到了民国军阀的混战阶段。从当年的全国局面来看,直、奉、皖等大军阀之间的斗争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混战。然而在四川省却情况非特殊,因为四川地区没有大军阀,但四川省内的各路军阀一直在反复鏖战,前后总计混战了20年时间。四川省各路军阀总计拥有30多万军队,为会出现达20年的混战呢?今天,我们就聊聊四川省内军阀互混战的故事。

首先,我们聊聊军阀混战的原因,这与清朝军队的组成部分有很大的历史渊源。起初,清朝的军队分为八旗军绿营军。八旗军总计有20多万,分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八旗,属于清朝的力作战部队。绿营军则是清朝入关以后,明朝投降部队组成的作战力量。具体兵力一直不断的扩大,截止清朝统治的后期,总计达到了60多万,主要负责辅助八旗军作战。进入清朝统治的后期,西方列强对清朝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强迫清朝开放了各种通商口岸,签署了大量的不平等条。此外,清朝内部爆发了各种类型的农民起义。面对内忧外患,经不可一世的大清国已经是雨飘摇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清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开始组建新式军队。清朝统治末期,先后组建了北洋新军和南洋新军,后来,又鼓励各省的总督、巡抚们建立新军。可是万万没有想到,最后推翻清朝统治的武装力量就是新军。1912年,已经统治了200多年的大清国灭亡,随后,我国陷入了军阀混战的局面。

当时,北洋军阀集台,形成了北洋军阀政权。但是,北洋军阀政权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分裂成了直系军阀皖系军阀奉系军阀等派系。在南方地区,则出现了粤系军阀、湘系军阀、黔系军阀、桂系军阀、川系军阀等等。各路军阀不断的混战,对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百姓们民不聊生。其中,四川省内的军阀出现了非常奇怪的情况。四川省内没有出现强有力的大军阀,从清朝灭亡开始,便出现了各路军阀相互进攻的局面。换而言之,四川省的情况几乎是全国局势的翻版,因此出现了“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定蜀未定”的说法。

那么,四川省内为何会出现军阀混战的情况呢?首先,这与四川省的复杂地形有关。四川省的地质结构非常复杂,山地、丘陵、盆地相互交叉,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想统一四川地区非常困难。如果仅仅是地形原因,还不至于出现这样的情况。除了地质结构之外,在清朝灭亡之后,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四川省出现了群龙无首的情况,各种势力滋生的军阀们应运而生。

从1912年,清朝灭亡开始,四川地区便陷入了军阀混战的泥潭。截止30年代前期,混战才基本结束,总计持续了长达20年的混战。在20年时间里,四川各路军阀总计大小混战400多次,大规模战役20多次。清朝灭亡的时候,四川各路军阀总计有13万多军队。到了30年代前期,增长到了30多万军队。也许大家会问,既然四川地区一直在混战,周围省份的军阀就没有想过吞并四川吗?首先,我们看看皖系军阀、直系军阀这些大军阀集团,这些大军阀集团基本上都控制几个省份,拥有几十万军队,但主要争夺北方地区的归属。

对于西南地区的四川省,这些大军阀集团也鞭长莫及。至于西南地区的桂系军阀、黔系军阀、滇系军阀,无论是军队数量还是整体实力,还不如川系军阀,根本就啃不动四川地区。虽然四川各路军阀打得热火朝天,但基本上都有原则和底线。首先,这是几个派系之间的恩恩怨怨,不能牵连各路军阀的家人。二,对于那些战败的军阀,保留最后一丝生路,尽量不要赶尽杀绝。第三,自己内部的派系矛盾,不要搬请外省的军队。

截止30年代前期,四川境内的混战才基本结束。由于混战长达20年时间,对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军队的军饷需要依靠民间缴纳的赋税,可是在百业凋敝的情况下,军饷明显不足。由于这一系列的原因,直影响了川军的武器装备。在各路军队的武器装备中,奉系军阀、晋系军阀的武器装备比较好,这些军阀拥有自己的军工厂,能够生产各种武器。当时,很多军阀都看不起四川军阀下辖的军队,认为这些军队军纪涣散、武器低劣、战斗力差。

可是,几年之后的抗日战争,彻底改变了各界对川系军队的看法。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随战争局势的变,日本军队逐步占领了东南、东北、华北等地,西南地区成为了抗战的大后方。与此同时,川系军队开始不断开赴前线,与日本军队展开了反复的鏖战。到了抗战的后期,四川省成为了输出兵员最多的省份,没有之一。当时,甚至出现了“无川不成军”的说法。

在抗战时期,四川籍兵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在电影《血战台儿庄》中,出现了一句著名的台词:“我们愿与藤县共存亡,一洗川军20年内战的罪过。”纵观整个抗战时期,虽然日本军队并没有直接进入四川境内,但四川籍官兵与日本军队展开了很多次大规模战役。尤其是抗战中后期的一系列战役,几乎都是四川籍官兵的身影。我们总结一下四川军阀的混战,这是当时各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在40年代末期,随着各路野战大军席卷全国,盘踞各地的军阀们都成为了历史。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晚清政府有奋斗过吗?真的只是软弱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对于晚清时期的印象,大多数人都觉得清政府十分的软弱无能,签订着各种各样的不平等条约,各种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百姓活在水深火热当中。多少人都觉着清政府的存在简直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耻辱,使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但是,咱们换个角度来看,近代中国的清政府,又何尝不在奋斗,努力使自己融入到世界当中

  • 溥仪东北建国的时候,为什么叫满洲国?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在清朝灭亡之后,民国期间,溥仪作为日本人的傀儡,在东三省建立的一个“国家”,称为满洲国,但是因为各方势力都对这个满洲国不承认,因此又被称为伪满洲国。只是溥仪建立满洲国的时候,为什么要叫它为满洲国,而不是称为大清帝国?伪满政府的建立这个名字究竟是有什么意义,为何要取一个这样的名

  • 明英宗复位第一天就下令处死于谦,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于谦死得冤不冤?肯定很冤,但明英宗这样做明显是早有打算的。英宗复位当天,就下旨缉拿兵部尚书于谦和吏部尚书王文,以谋逆之罪将二人处死。明英宗当然知道于谦是忠臣,但如果他不杀于谦则是复位无名,如果和当皇帝这件事相比,只是牺牲掉于谦等人,可能换一个人来也会选择把于谦杀掉。只能说造化弄人,皇帝只有一个,明英

  • 凌烟阁24功臣排名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唐太宗李世民45岁的时候,在古代45岁这个年龄算的上是高龄老人了。这人一上了年龄就喜欢回忆过去,尤其是在李世民45岁的最近几年,当年与自己一起打江山的朝臣与心腹都纷纷的离世,就连魏征也因年老多病而离开了人间。年老加上故朋相继离世,李世民也因此想了很多。赞扬部下就是肯定自己,也能激励部下们的热情,使部

  • 晋朝为什么不写入历史?这其中有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我国对于古代历史的研究当中,往往那些非常短暂的王朝是不被重视的,基本上都是以偏概全了,要么就是简单的一笔带过。秦朝与隋朝在很多人印象中很短暂,但是这两个王朝还算是好的了,算是记录了下来,毕竟是在大一统进程中的短命王朝。秦、隋之后所兴起的汉朝与唐朝算是咱们中国历史上最稳定强盛的两个朝代了。我国历史上的

  • 晋楚争霸晋国是如何占据上风的?并非靠硬实力而是拼软实力取胜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晋楚争霸总共持续了一百多年时间,期间主要发生了三次重大战役,分别是城濮之战、邲之战和鄢陵之战。其中晋国胜了两次,后来晋国在湛阪之战中再次战胜楚国,至此天下局势大致为晋楚平分霸权,而晋国总体占据一些优势。不过两国在百年间的较量中,并非一直比拼硬实力,因为还有很多其他诸侯国也会参与其中,所以软实力同样重

  • 武丁的二个妻子的故事,妇好、妇妌竟然有这样的传奇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武丁可能有一些人不认识,但是说到妇好应该还是有很多人认识的,但是真实的武丁也不简单的,话说武丁是有好几位妻子的,但是这其中有妇好和妇妌这两个人是比较出名的,所有很多人也都想知道这个武丁和妇好、妇妌两位妻子的故事了,其实故事也比较简单,下面一起来阅读看看到底怎么回事!1、武丁的二个妻子-妇妌的故事

  • 朱棣为什么钟情于道教?他是如何扶持武当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明朝初年嗜佛成风,朱棣为了改变这种风气开始大力宣扬儒家思想,并且扶持武当道教。朱棣利用科举和修书来拉拢全国的知识分子,然后整顿和限制佛教,当然古代帝王对于佛教基本都没什么好感,朱棣的一番操作也被后朝所沿用,其做法影响深远。此后各地大修武当山宫观,武当道教慢慢成了一股潮流,这在道教史上也算一起重要事件

  • 孟观看天象把自己害死?司马伦战败孟观被夷三族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晋惠帝时期,杨骏独揽大权,但他在朝中并没有多少威望,后来贾南风发动政变,杨骏被诛灭三族。再此期间,孟观抨击杨骏有功,后来升为黄门侍郎,后来齐万年发动叛乱,孟观受命讨伐齐万年,结果孟观勇不可挡将齐万年给擒获。四年后,司马伦篡位,一时间天下大乱,司马颖等人决定联手讨伐司马伦。孟观却做了一件让人匪夷所思的

  • 庞统为什么坚持让刘备入蜀得川?庞统智慧不输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演义中,庞统这个人物并不算显眼,知名度和影响力也没办法和诸葛亮相比。不过对于刘备来说,庞统建设蜀汉的功劳可能不输诸葛亮,甚至庞统的智慧还要更胜一筹。当时庞统和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而庞统在关键时刻替刘备列出上中下三策,助他入蜀得川,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或许因为庞统走的太早,不少人忘了他对蜀汉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