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乐毅功成名就后为什么要出逃赵国?他真是被燕惠王逼走的吗?

乐毅功成名就后为什么要出逃赵国?他真是被燕惠王逼走的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32 更新时间:2024/1/19 11:10:08

乐毅虽然不是战国四大名将,但他曾以统帅身份带领五国联军,达成拿下齐国七十余座城池的壮举,还是让他成为了一代名将。不过乐毅功成名就之后,晚年却出逃赵国,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可能不少小伙伴都会觉得乐毅是受到燕惠王的猜忌,所以才逃走,不过当时乐毅的处境其实更加复杂一些。燕国的贵族势力也对乐毅意见很大,反而是燕惠王最后后悔了,可能他对乐毅并没有那么大的成见。

一、燕惠王与乐毅的“仇”

燕惠王,之所以在乐毅于齐国取得一系列辉煌战果、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听信齐国人散布的谣言,让骑劫到齐国取代乐毅统帅军队,是因为他们二人之间有些过节。至于后人所说的仇,他们之间应该算不上。

他们的过节在哪,现在已经无从知悉,因为史书上并没有留下什么确切记载。但是,根据以往的历史经验得知,无非是燕惠王对受父王重视的权臣嫉妒、或受到燕昭王排挤的燕国大臣们对乐毅的忌恨。

乐毅在燕国虽然前后不到二十年,但是深得燕昭王信赖和倚重,也为兴国安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于燕昭王重用一个外国人,触犯了国内老贵族阶层的切身利益,他们对燕昭王的不满只好发泄到乐毅身上。作为太子的燕惠王,自幼在燕国成长,与贵族势力关系盘根错节,成为他们的代表人物。

于是,乐毅与太子之间的矛盾纠纷也就不可避免了。可是,从私人关系上来说,他们之间也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这一点,与当年秦惠王和商鞅的关系有些类似。秦孝公重用商鞅变法,触犯了秦国老贵族势力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仇恨。所以,秦孝公一崩殂,老贵族们就对商鞅群起而攻之,秦惠王为了安抚贵族们,也只好杀了商鞅。

商鞅之死,只是做了政治斗争牺牲品。乐毅被燕惠王驱逐,也是如此。当然了,如果乐毅真的回到燕国,难保不会像商鞅那样被杀害。所以,乐毅逃到赵国避难,不能说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二、悔恨的补救

乐毅逃到赵国后,骑劫指挥的燕军被齐国军民击败,使燕惠王后悔了,又想起了乐毅的好。若是乐毅在齐国,怎么也不会如此惨败啊!

燕惠王想让乐毅回去,可是,乐毅深知回到燕国的险恶处境——那一帮子老贵族磨刀霍霍的,自然不会羊入虎口。这样一来,燕惠王觉得愧对燕昭王,也愧对乐毅,同时对乐毅还有些不满,就给乐毅写下了一封信,一是道歉,二是指责。

乐毅回了一封流传千古的书信《报燕王书》,其中的名言“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明确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燕王你对我的指责是不成立的,我也不会接受。我侍奉燕国有个好的开始,也有些作为,为燕国立下了汗马功劳,虽说不能完全做到善始善终,大功也未能彻底建成,但已足以酬报先王的知遇之恩了,因为我已经尽最大努力了。最后,大功没有彻底建成的原因,又不在我。

乐毅的回信,切中要害,他没有刻意为自己开脱,只是摆事实讲道理,折服了燕惠王。悔恨之余的燕惠王,为了补救自己的过失,没有再对乐毅怎么样,相反的是,他将乐毅留在燕国的家人好好照顾,让乐毅的儿子乐间继承了昌国君爵位,予以重用。同时,燕国向乐毅打开了大门:随时欢迎你回家看看。

乐毅也很感动燕惠王的行为,尽管这感动来得太晚了。此后,乐毅往来于燕国、赵国,为促进两国友好睦邻关系做出了积极的努力。这一点,乐毅受到了当时和后世的赞扬和感佩。

三、被弑阴谋

燕惠王七年(前272),做了七年燕王的燕惠王薨了。

关于燕惠王的薨,太史公在《史记》中的《燕召公世家》中记载的很简略:“惠王七年卒。韩、魏、楚共伐燕。燕武成王立。”

燕惠王这边一死,为什么韩、魏、楚三国共同伐燕呢?要说与燕国的仇恨,谁也没有齐国深啊!齐国为什么不发兵呢?这里面有很大的文章。

按说,一国国君死了,太子继位就是了,外国为何出兵干涉呢?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外国出兵有阴谋,想瓜分了这个国家,为私利而来,比如赵武灵王刚即位那会儿,列国联军杀来,就是为了趁火打劫,想灭掉赵国;二是这个国家国君非正常死亡,继位者得国不正,给列国进攻留下了把柄和借口。燕国应是这第二种情况。

太史公在《史记》的《赵世家》中记载“二十八年……燕将成安君公孙操弑其王。”这里的二十八年,指的是赵惠文王二十八年(前271),燕将成安君公孙操造反,杀害了燕王。这个燕王,显然应是燕惠王。只不过,与《燕召公世家》记载的年份有所不同,往后推迟了一年。

这又该如何解释呢?

唯一合理的解释的是,在公元前271年,成安君公孙操发动政变,将在位的燕惠王弑了,改立一位公子继位,就是燕武成王;同时,这一年他们就迫不及待地改元了。这样一来,燕国历史上的这一年,本来该是燕惠王八年,结果成为燕武成王元年了。给人造成的印象是,燕惠王七年的时候,燕惠王就已经死了,燕武成王就已经继位了。

由此可见,公孙操想抹杀掉自己弑君的印痕、遮掩其大逆不道的事实,可谓煞费苦心。但是,事实胜于雄辩,是不容抹杀和遮掩的。太史公治史著书擅长用春秋笔法,虽然在记载燕国本国历史的《燕召公世家》沿袭旧说、讳言其事,但在记载“外国”历史的《赵世家》中交代了事实真相。

四、继位者何人?

按传统说法,燕武成王是燕惠王的儿子。但是,无论是《赵世家》,还是《燕召公世家》,都没有提燕武成王是燕惠王儿子这一说。所以,燕武成王是不是燕惠王的儿子,值得存疑。

燕武成王即位后,引起了赵国的强烈不满。因为燕昭王是赵国送到燕国即位的,加之乐毅父子在其中帮衬,赵惠文王与燕昭王、燕惠王父子关系很好,突然间燕惠王被弑了,这是赵国所不能接受的。

此外,还可能因为即位的燕武成王不是燕惠王的儿子,这事儿被赵国知晓了。或许,燕惠王的儿子们都已经“不在”了。这让赵国怎么能接受呢?

好在乐毅父子出于公心,从中极力劝阻两国交兵,以和为贵;加之燕武成王即位已是既成事实,赵惠文王虽然心有不甘,也只好接受了。

燕武成王亦非等闲之辈,为了酬报和拉拢赵国,也为了修复与赵国的友好睦邻关系,主动向赵王求婚,迎娶了赵惠文王的女儿为燕国的王后。

这样一来,燕武成王成了赵惠文王的女婿,结成了姻亲关系。至此,两国关系不仅重归于好,还更深入推进了许多。

【作者简介】齐云轲,男,教育工作者。近年来,陆续在各级媒体发表作品80余万字。阅读悦读平台签约作者。系河南省作协会员、河南省青作协常务理事。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徐继畬一生有哪些成就?徐继畬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徐继畬是清朝晚年名臣,他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先驱之一,《纽约时报》更是把徐继畬称为“东方伽利略”。可以说徐继畬当时的个人细想,更具有远见,通过认识世界来认识自身,以商制夷的想法直接影响了中国近代进程。徐继畬的著作在国外也有一定知名度,可能很多朋友对徐继畬还不太了解,这

  • 朱瞻基杀了朱高煦,为什么放过了朱高燧?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因为《大明风华》的热播,很多人也对明朝的这段历史非常感兴趣。剧中朱瞻基最后登基称帝,但是面对自己的两个叔叔,朱高煦和朱高燧,他们两人总是站在一伙,想要对皇位图谋不轨,当朱棣还活着的时候他们就非常嚣张了。然而很多人知道,朱高煦最后是被朱瞻基处死的,可是跟他一起的朱高燧为什么朱瞻基没有追究他,他最后还善

  • 司马直死谏汉灵帝,他究竟是被谁给逼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汉灵帝时期,皇宫南宫云台意外发生火灾,后来宦官张让劝汉灵帝收“修宫钱”,但这个数字却是个天文数字。钜鹿郡太守司马直不愿刮搜民脂民膏给朝廷凑钱,于是称病不就。但上面三番四次催促司马直交钱,最后司马直无奈,决定死谏汉灵帝。最后汉灵帝看着司马直的遗书才发现自己做错了,感到无比的自责

  • 李善长可谓位极人臣,为何最后被朱元璋连同妻女一并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李善长早年跟随朱元璋出生入死,立下无数汗马功劳,算是比肩萧何的人物。等朱元璋称帝后,李善长授号“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晋升中书左丞相,进爵韩国公,堪称位极人臣。但谁也没想到,李善长最后竟然被朱元璋连同妻女弟侄一并处死,当时李善长已经76岁,晚年遭此不幸实在令人唏嘘。要说李善

  • 孙太后为什么没有让朱祁钰还政?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朱祁镇在土木之变当中被瓦剌俘虏,在那里度过了一年的俘虏生涯,不过当初瓦剌俘虏他是为了想要以此来威胁明朝,没想到新君朱祁钰登基,朱祁镇也就没有什么价值了。后来朱祁镇回宫,却被朱祁钰囚禁起来,这时候,朱祁镇的生母孙太后,为什么没有强制要求朱祁钰还政呢?朱祁钰算是临危受命,可是朱祁镇都已经回来了,为何连孙

  • 朱见深的儿子都谁生的叫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不少的人在看《大明风华》这个朱见深也是不一般的人物,话说朱见深好像一没有孩子,但是其实也并非如此了,朱见深有孩子话说在后宫里面隐藏了不知道多少年,所以这个故事就显得很有意思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析看看这个朱见深到底有几个儿子,分别叫什么吧,感兴趣的别错过哈!朱见深其实前前后后有好多儿子,准确的来

  • 明宣宗弑父为何还被赞颂他是一位好皇帝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近期《大明风华》这部剧又带动了一次大家对于明朝历史的一定了解。明宣宗朱瞻基是明朝时期的第五位皇帝,天资英畅,敬礼大臣,谨慎用人,勤恤民隐,严惩贪官污吏,或说臣下有过失,密加详察,实则加罪,诬陷则重惩诬告之人。由于他出色的治国方针,竟治理出了“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可以说是一位

  • 夺门之变三大功臣下场如何?只有一人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将领石亨、大臣徐有贞和宦官曹吉祥被认为是夺门之变的三大功臣,他们策划了朱祁镇复位一事。朱祁镇平安回归后被朱祁钰软禁在南宫,后来朱祁钰身体抱恙,石亨为了立功暗中联系徐有贞、曹吉祥等人,希望能让朱祁镇复位。计划成功后,这三人也是受到了朱祁镇赐予的奖励,但他们只是风光一时,最后的下场只有一人勉强善终。一起

  • 魏延的南郑侯地位有多高?在蜀国处于什么水平?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不少人可能都小看了魏延在蜀国的实际地位。诸葛亮在准备北伐期间,魏延升为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后来曹魏派出三路大军进攻汉中,魏延临危受命领兵攻击凉州,期间遇到了费瑶,郭淮大军,并且将其击败。立下大功的魏延再次升官,成为前将军,并且封南郑侯。那魏延的南郑侯爵位在蜀国到底处于一个怎样的地位呢?这其中的奥秘恐

  • 朱祁镇有什么功绩?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这个明英宗朱祁镇其实也很有争议的一个人,他又叫明英宗然后好像他差点把明朝搞得快灭亡了,然后又两次登上皇位,这看起来就显得十分的尴尬了,那么有的人得问了,这个朱祁镇到底有历史功绩,让后人经常性提起他,真正的历史上朱祁镇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算好皇帝还是算昏君啊?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