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每天能吃一斤米,为何司马懿说诸葛亮阳寿已尽?

诸葛亮每天能吃一斤米,为何司马懿说诸葛亮阳寿已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362 更新时间:2023/12/30 19:51:17

诸葛亮司马懿这对对头,最终很多人都还是非常可惜,司马懿熬死了那么多人,最终成功篡权,但诸葛亮“鞠躬尽瘁”,结果自己却被繁重的事务累死了。而在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的时候,司马懿和诸葛亮的使者之间有一段对话,一直让人感到有些奇怪,司马懿问使者,诸葛亮一天能吃多少饭,而使者回答说能吃一斤米,司马懿就断定诸葛亮快死了,这究竟是什么原因?一斤米究竟有多少,为何司马懿会因此断定诸葛亮活不久了?这中间有什么门道吗,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诸葛亮五次北伐,兵出陇右,最后一次北伐病死五丈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如其所著《出师表》之言。诸葛亮逝世前,司马懿就断言过汝命休矣。

一个历史人物的逝世,我们后人总是要分析一下,不管他是安稳的终于寿限,痛苦的被病症折磨完最后一口气。还是英勇的战死沙场,神秘的暴毙而亡等等,总是有我们今人需要分析的缘由。

更何况是诸葛亮这样一个历史评价各代极高,极为被后人推崇的历史名人,在死前竟然被司马懿这样一个女装大佬(雾!皮一下。不知道的小伙伴查一下梗的来源)事先预测到。

我们不妨以当时的社会背景,当时主要发生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司马懿大佬的视角来看一看,诸葛村夫死期将至如何被我们预测到。

1.丞相将死之前三国发生的事

这是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北伐前事先便与东吴孙权互通过信书,孙权将会兵分三路进攻魏国,配合诸葛亮的大军一起攻入中原。五丈原军帐中蜀相诸葛亮事无巨细的批改公文,核对账簿。

而诸葛亮的习惯便是事事躬亲。司马懿据守堡垒,按兵不动已有一百多天,无论诸葛亮不厌其烦派许多人到其帐前叫嚣挑衅都一兵不发。东吴传来消息,魏明帝亲率大军抗拒孙权,孙权兵败。

同年秋天,诸葛亮用计诱魏军出兵葫芦沟,然后放火烧断谷口,随后大雨倾泻,魏军死里逃生。此后,司马懿仍按兵不动。

2.丞相死之前司马懿与其的博弈

一日蜀军来使,司马懿不问蜀军之事(问了也是白搭,使者会瞎诌)只问“(孔明 )寝食及其事之繁简”,获悉诸葛亮每天所有事都要亲力亲为,起得很早,吃的很少,每天只吃三升米。

在使者走之后便于左右说道:“诸葛村夫,大约大限之期已到!”。与此同时,诸葛亮还在嘲笑司马懿请旨发兵的闹剧,明显就是与魏明帝合唱双簧,两人皆不想发兵进攻。畏蜀如畏虎。

诸葛亮也依然在惆怅老问题,如何能使司马老贼出兵。

3.丞相已死

蜀军全军都在封锁消息,并把诸葛亮尸体给裹了起来。司马懿获知消息已是多日之后,百姓前来告知的。

回归正轨,整件事情前后,可以看出诸葛亮,殚精竭力的处理军队事务,与东吴的联系,想法设法逼迫司马懿出兵,甚至连账簿都亲自查看。日夜操劳,身体自然开始熬垮了。

三升米,按照东汉末年时候的计量单位换算到今天,一升约为200毫升,一天就是大约600-800毫升左右,一天三顿计算,一顿也就是大约250毫升。

而且古代营养搭配可没有现代充足丰富,更何况是在军营中,主食大米。再者据考证古人饭量由于古代各种条件状况,要比现代人大。食少做多,同为老年人的……不不说错了,老谋深算的司马懿自然就料想到了这一点。

所以说,司马懿的猜测科学合理吗?科学合理。诸葛亮死的正常吗?再正常不过了,现代白领猝死的新闻也频频出现在网页上。

4.关键是司马懿为何这样说

司马懿与诸葛亮身处敌对阵营,私交不厚,自是不可能出于关心诸葛亮身体的角度,向使者询问。

司马懿虽不是诸葛亮朋友但却对诸葛亮很了解,对对方的军队很了解,蜀军长途跋涉至五丈原,五丈原北高东陡,加之,将近半年的僵持,物资消耗巨大,即使有屯田,但也是入不敷出,蜀军士气低落。

身为指挥,诸葛亮自然是坐不住、急躁不安地,加上事必躬亲的性格,身体自然跨了。这是一个机会,涨自己士气,灭敌人的威风的机会。

敌方主帅将死,势必对我军气势有积极的影响。由司马懿亲口说出这个推断的原因,魏军半年来据守堡垒,主帅遭送女装之辱,士兵又遭葫芦沟死里逃生的经历,士气不佳。一来提升士气,给予士兵击退蜀军的希望。二来,消息传出去,灭掉蜀军的士气。只待诸葛亮死后,便全军出击,一鼓作气击退蜀军(未如其所愿)。

这就是城府极深的司马懿看似漫不经心的问问使者孔明身体近况,又漫貌似不经心没头没脑冒出一句,诸葛亮活不长的缘由。

5.结语

不是司马懿套路深不深的问题,而是自古两军对垒,主帅必须谨言慎行,手中握有万数人的性命,无数家庭的命运,更有甚者决乎国家存亡。也是在给我们提醒,史家一句简单言语,背后隐藏着的可能是历史人物心中诸多言语的表现。就像那一句著名的询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宋仁宗的孩子为什么都早亡?是有人害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一直在热播的《清平乐》这部剧也是让很多人都非常喜欢了,剧中故事的主角宋仁宗,在历史上也是一个非常有名的皇帝,然而这样一个以“仁”出名的皇帝,他自己的孩子数量可以说是非常多的,有十几个女儿和几个儿子,但是让人很可惜的是,这些孩子中,大部分都夭折了,活下来的只有几个女儿,尤其

  • 为何关羽四次中箭都没事,徐晃张辽一箭就挂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古代的大将受伤是在所难免的,毕竟总是在战场上,刀剑无眼难免挂彩,就算是因此而死也不是没有可能。然而同样是中箭,却也有很多人的结果完全不一样,比如关羽,他中箭的次数可以说是非常多了,先后一共有四次都被箭射中了。不过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关羽中箭居然中了四次都没什么事,对比之下,徐晃和张辽两人,只中箭一次

  • 安乐公和山阳公谁大,刘禅待遇远不如刘协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220年,曹丕迫使刘协禅位,刘协为了保命只能妥协。后来刘协就从皇帝被贬为山阳公,据说曹丕还跟刘协说:“这天下的好东西,我都可以跟你一起分享。”曹丕这番话不知是不是在试探刘协,不过以刘协的性格来说可能他早就不想坐在这皇位之上了。不少朋友都好奇,刘协的这个山阳公到底是个什么地位的

  • 王敦、桓温为何先后放弃称帝?东晋皇位为什么不好篡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知道,在古代,皇位对于很多人来说,可以说是有非常大的诱惑力的,因此皇帝们对于权臣也是非常忌惮的,没有一个皇帝希望自己的身边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臣子,因为他们会让皇帝感到威胁,因此不管是手段强硬的皇帝,还是比较柔和的皇帝,都会想尽办法把臣子的权力收走。而在东晋时期,有这样两位权臣,一个是王敦,另一个就

  • 曹皇后和宋英宗关系,赵宗实差点遭到废黜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宋仁宗因为无子,迟迟无法下定决心拟定太子人选。后来在百官的劝说下,宋仁宗决定过继濮王赵允让第十三子赵宗实为养子,赵宗实就这样成了皇位继承人。不过赵宗实的继位之路也不平坦,问题就出在他和曹皇后之间的关系上。虽然赵宗实不是曹皇后亲生,但他从小是被曹皇后带大,但曹皇后却一度萌生废黜宋英宗的想法,这究竟是为

  • 赵高他为什么要把秦国给毁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在看一些这个赵高的故事,很多人都在说啊,这个赵高还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人,凭借一己之力硬生生的把好不容易统一全国的秦朝又给整灭亡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赵高他为什么要把秦国给毁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是赵高对秦始皇有仇,还是说赵高的国家被秦始皇毁了,他在忍辱负重复仇?这其中到底是为什么?下面我们继

  • 魏忠贤生前留13字是什么?崇祯皇帝为何不听?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魏忠贤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反派的形象,宦官掌权,祸乱朝政,给当时的明朝带来了灭顶之灾,然而很多人也认为,其实魏忠贤并没有那么简单,他不仅仅只是一个反派人物那么简单,认为魏忠贤对当时的明朝还是做了很多事情的,而也正是因为崇祯杀了魏忠贤,才导致了明朝的快速灭亡。而据说在魏忠贤临死之前,他给崇祯皇帝留下了十三

  • 周朝为什么能存在791年,周朝从繁盛到陨灭给后人哪些启示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周朝,可能多数朋友第一时间会想起春秋至战国这段历史。而春秋战国属于东周,不过当时周天子的权势已经大不如前,随着郑、齐、楚、晋等诸侯国的强势崛起,周天子的话语权是越来越小了。但周朝依然持续了791年,此后的朝代基本不超过300年,为何周朝能存在这么长时间呢?那这次就准备跟各位小伙伴讲讲周朝大致发展

  • 清朝的斩监候是死缓的意思吗?究竟是斩还是不斩?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可能在很多电视剧里面,很多人应该都对这个词比较熟悉了,可以说是经常会听到的,那就是“斩监候”。在很多影视剧里面,犯人被判刑斩监候,很多人其实对这个词并不熟悉也不了解,但是听的很多,时间长了就会以为,斩监候就和现代意义上的死缓应该是一个意思的,因此也就会这样去理解了。然而,斩监

  • 司马懿和诸葛亮最后谁赢了,一番现实与理想的碰撞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司马懿和诸葛亮之间的较量,最后到底是谁赢了?从战局的结果来看,肯定是司马懿胜出,不过诸葛亮为自己赢得了更加宝贵的东西,就是他的务实和坚持,以及鞠躬尽瘁的精神,这些都是司马懿没办法比拟的。其实他们从各自的人生出发,都不算是失败者,原本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碰撞,总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哪怕诸葛亮失败了依然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