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孝宗是明君吗,宋孝宗为什么主动禅位

宋孝宗是明君吗,宋孝宗为什么主动禅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869 更新时间:2024/1/17 19:12:13

宋孝宗被认为是南宋最有作为和担当的皇帝,他在位期间不仅替岳飞平反,还重用主战派人士,此后发动隆兴北伐,创立乾淳之治。不过宋孝宗却在宋高宗去世后,主动禅位,退居二线,这让很多人不理解他的这番举动究竟为何。宋孝宗在位27年时间,其实也不短,但皇帝会选择禅位始终比较罕见。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让宋孝宗产生这样的想法呢,宋孝宗到底算不算一位明君?

1、宋孝宗苦于不能按自己意愿行事

宋高宗是在60岁的时候,主动禅让皇位给宋孝宗的。禅让皇位以后,他还活了20多年。

我们知道,乾隆皇帝禅让皇位以后,虽然已经相当年迈,但他还一直把持着权力不让出来。嘉庆虽然是皇帝,但只能做一个傀儡。宋孝宗的情况,没有嘉庆严重,朝廷中的事情,也主要是他在决策。不过,宋高宗却并没有闲着,而是处处掣肘。包括宋孝宗的北伐,包括朝廷上的人事安排,包括宋孝宗推行的经济改革,都不得不听宋高宗的话。宋高宗要是不点头,宋孝宗还不敢做。

宋孝宗就这样当了20年的“半傀儡”皇帝,好不容易熬死了宋高宗,可以自己做主了,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了,但是他却撂摊子不干了。这难道不是一件不太让人理解的事情吗?

2、宋孝宗雄心勃勃

宋孝宗被称为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他上台以后,一直在雄心勃勃地努力工作,并且做出了很大的成绩。

南宋只是一个偏安的王朝,但是这个偏安的王朝,却还能够延续一个半世纪的时间,可以说宋高宗和宋孝宗所奠定的基础是功不可没的。宋高宗主要是确保了疆域稳定,促成了金国和南宋之间的议和。而宋孝宗在执政的前10年,则通过积极北伐,使金国此后再也不敢主动进攻南宋。除此外,宋孝宗还在执政的后10年,积极发展经济,积累钱财,囤积封桩库,为再一次北伐筹建资金。

虽然说,北伐上,宋孝宗没能取得很大的成功,没能收复失地。但是,积极北伐,却也打击了金国的气焰,使金国此后不敢再挑起战争。而宋孝宗在后10年存下的钱,正是他准备再次北伐的资本。

钱存起来了,宋高宗也死了,为何他反而不北伐了呢?

3、继承人赵惇不是一个理想的皇帝

如果宋孝宗的继承人能干,宋孝宗禅让皇位,让更有能力的人来干,也说得过去。但是,继承人宋光宗却并不是一个好皇帝。

一是宋光宗有疯病,经常头脑不清醒,连政务都不能处理。二是宋光宗不孝,一直对宋孝宗不理不睬。三是宋光宗的皇后是个刁蛮的,权力欲望很强的人,在宋孝宗活着的时候,她就表现出了这些恶劣的品质。在宋光宗当皇帝以后,她更加把持朝政。

总之,宋孝宗并没有选好一个可靠的继承人。没有选好可靠的继承人,却把皇位让出去了,这不是对江山社稷不负责任吗?

宋孝宗之所以要把皇位让出去,他自己在圣旨中说过:“朕比年病倦,欲传位太子……”也就是说,自己有病,又经常感觉得很疲倦,不想干了。

不少历史研究专家也认为,宋孝宗确实倦于政事。

4、宋孝宗为什么倦于政事

宋孝宗之所以倦于政事,是因为宋孝宗本身是个雄才大略的君王,他一直希望通过北伐,完成统一大业。前面我们也说了,他在当皇帝的20年里,前一个10年积极北伐,后一个10年筹集钱粮。而筹集钱粮的目的,主要也是为了北伐。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曾经设置了“封桩库”,希望通过筹集钱财,把“燕云十六州”买回来。如果买不回来,就用这些钱招募勇士打回来。宋孝宗也是这样做的。

但是,宋孝宗在他在位的20年间,他发现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前10年他坚持北伐,之所以失败,关键是将领不行。本身宋朝就重文抑武,宋高宗为了制止北伐,又杀掉了岳飞。这样又一次抑制武将。所以整个宋孝宗期间的大将,稍微好一点的,也就是张浚。而张浚又是一个志大才疏的人,因而也导致第一次北伐失败。

唯一有一点能力,也打了胜仗的,也就是允文。而虞允文又是一个文人。

宋孝宗在第二个10年里,确实积累了财富。不过,这其实并不是北伐的主要问题。主要问题,还是带兵的将领缺乏的问题。本来还可以倚仗虞允文,他也和虞允文也有约定,他让虞允文从四川出发,他从江南出发,一起夹攻金国。但是虞允文不幸去世了。这样一来,他的希望就完全没有了,因此,他才会倦怠。

不过,我认为,虽然这是宋孝宗把皇帝让出来的原因,但不是全部原因。实际上,宋孝宗还有一个想法。他觉得他北伐的事情失败了,因此,总得要有一点成功的东西。而这个成功的东西,就是追求“道德完善”。

宋孝宗禅位的目的,是为了去给宋高宗守孝,他要守孝三年。在宋孝宗看来,反正前期被宋高宗挟制,已经体现出“孝道”了,不如把这个进行到底,继续孝道。这样还可以在历史上留下好名声。

所以,宋孝宗就做了禅让的事情。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公孙瓒武力在三国属于什么水平,公孙瓒有没有称霸的可能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演义》中,公孙瓒可以说是刘备的一大恩人,他曾在讨伐董卓,还有汜水关之战时帮助刘备渡过难关。但公孙瓒的经历就没刘备那么好了,公孙瓒生于贵族,全盛期是北方最强的割据诸侯之一。但在龙凑之战后,公孙瓒便开始一蹶不振,而且失去部下的信任,最后兵败自焚。可能不少读者会对公孙瓒抱有一种好感,那这次我们就来简

  • 李世民为什么能逆袭李建成,原因在于他身边的人更敢放手一搏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在各个评选杰出皇帝的排行榜中,唐太宗李世民基本都能排进前十,因为他在位期间对大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成功开创贞观之治。不过李世民继位的方式并非走的正常流程,而是通过大义灭亲,将自己的大哥李建成杀死,然后迫使李渊将皇位传给他。不得不说李世民此举是剑走偏锋,不是生就是死,但他最后的确是胜出的那一方。当

  • 曹操杀吕布为何要先勒死后再砍下头颅示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198年,曹操与刘备联手一起攻打驻守在下邳的吕布,并且还将吕布生擒活拿了。在刘备的挑拨下,曹操不顾吕布的爱囚,毅然决然要杀掉吕布。然而奇怪的就是杀吕布的这个过程,是先勒死,后砍头枭首。而在杀陈宫时,却是直接砍头了事。为何曹操要做这么麻烦的事?直接砍头不是更好吗?曹操之所以要这么做,还得从&ldquo

  • 宋朝女性社会地位高吗?为何刘娥曹皇后都是二婚还能当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在很多人看来,古代的女子的社会地位普遍不高,这是延续了几千年的事情了,似乎只要一说到古代女子,那就一定是一个以“三从四德”作为人生的主要纲领的人物形象,而不管做什么事情,也永远都比男性矮一头。然而最近一部《清平乐》,剧中不管是太后刘娥,还是皇后曹皇后,她们其实在历史上都是二婚

  • 徐晃为何是三国武将的标杆,徐晃参战履历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徐晃是三国时期名将之一,他曾击败关羽,解救樊城之围,深受曹操重用。据说徐晃为人节俭,一直对自己保持高要求,而且就算是立下战功,也很少替自己邀功。所以徐晃名声一直很好,后人对他的品行也十分崇敬。虽然徐晃不是三国中最强的武将,但我们能从他身上分辨出当时各个武将的实力基本处在一个什么位置。想必大家都很好奇

  • 司马炎为何害死亲弟?西晋短命是否与此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西晋时期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名为大一统,实际上却没那么简单的一个时代。西晋前面是三国,后面的是东晋,而这两个时代都是动乱年代,西晋虽然统一,但是时间很短,而且也并不是像汉唐宋这些朝代那样,是一个发展起来的朝代。西晋也是短命而亡,之后再一次进入割据战乱时代,东晋,或者也可以说南北朝。而造成西晋短命

  • 李治为何会被武则天压制,李治性格真的软弱无能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李治是唐朝第三位皇帝,一般他给人的印象是性格软弱,可能因为有武则天的存在,所以就有了对比。不过李治真是一位懦弱无能的皇帝吗?如果你真这样认为的话,那就是极大的误解他了。其实李治态度也有强硬的一面,他在位期间接连灭掉高句丽和西突厥等,使得唐朝领土达到鼎盛。至于李治在对待武则天方面,的确是比较柔软,但这

  • 宋朝皇帝怎么称呼,官家、皇上、陛下哪个才是正确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一般听的最多的,称呼皇帝的词都是叫皇上或者陛下,皇帝则自称朕、寡人等。但在《清平乐》中,我们又看到了一个新的称呼“官家”。所以很多观众发出了疑问,宋朝的皇帝到底应该如何称呼呢?其实古时候各个朝代对于皇帝的叫法都不完全相同,宋朝时期皇帝的确是用“官家&rdquo

  • 先轸为什么选择自杀,先轸真正死因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先轸是春秋时期晋国名将,他曾分别率军战胜秦、楚两国,帮助晋国坐上霸主的位置。先轸先后辅佐晋文公和晋襄公,期间深受重用,他是历史上第一位即拥有元帅头衔又拥有元帅战绩的统领。但先轸最后下场却让人唏嘘不已,他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竟然脱下盔甲冲入战场作战,最后以死明志,能做到如此令人敬佩。而先轸会有这番举动

  • 刘禅究竟是不是大智若愚,刘禅恐被误会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刘禅的影视形象基本都不怎么好,往往给人一种能力低下的感觉,导致很多观众对刘禅的印象就是突出“无能”二字。刘禅根本没有继承父辈的遗愿,等诸葛亮去世后,蜀国也正式开始死亡倒计时。但有个冷知识不知道大家清不清楚,刘禅是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如果刘禅是个一无是处的人,怎么可能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