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广东抓猪仔什么意思

广东抓猪仔什么意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203 更新时间:2024/2/5 7:09:24

黄飞鸿1壮志凌云》这部老电影相信不少朋友们都有看过了吧,在这部电影当中,黄飞鸿为了拯救那些被骗取当猪仔的华工的情节,相信不少人都记忆犹新了。那么如今的我们有多少人好记得当年那些可怜的华工被当成猪仔被卖号海外呢。广东话里面的“抓猪仔”是什么意思呢?那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讲当年“猪仔”的故事。

猪仔出现的背景

清初的海禁政策,最大原因就是防范反清复明等抗清活动。故顺治康熙年间严厉推行海禁政策!乾隆朝后,国势由盛入衰,到了道光年间的鸦片战争 (1842)后才让世界看到了纸老虎的大清,中国的厄运来了!南京条约的签订,开放五口通商,但这并不代表华民可以自由的出入海洋,人民的生活依然困苦,多数的人仍然想冒一线生机的险,到南洋去找生存的机会。

加上十九世纪,美国南北战争之后,黑奴大量解放,可是美国及其它地区仍是需要大量的劳工,中国沿海的人民就成了最佳的来源,也因为多数来自下层的弱势百姓,加上出海工作的基本条件待遇都非常差,当时的人也称这样的劳工为『猪仔』。

正因如此,华工出洋在鸦片战争 (1842) 后的一百年始达到高潮。以现今新马一带为例,从 1800 年到 1940年,海峡殖民地和马来联邦入境华工累计上百万人次,而这些移民大多数均来自于东南沿海省份的劳动人民

这一波出洋热潮不仅是与清朝立国以来的海禁政策背道而驰,而且与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相悖。『有土斯有财』的观念不再禁锢着广大的汉民族,所谓『汉人怕水』的概念早已被一批批出洋寻找新生路的人给打破。华侨在这一时期移居的地方遍及世界各地。华人随着潮水涌动而漂洋过海,只要有海水的地方,华人就出现在哪!

有一部分人是以自由人的身份出洋,有一部份人是透过大型移垦的方式,但仍有许多人是通过『契约华工』的方式出国。不论是何种方式,会选择到异地讨生活,绝大部份都是生活陷于困境的人。

什么是“契约华工”?什么是“猪仔”?

最早有关“猪仔”的定义解释,一说是出自上海《申报》所刊载的〈“猪仔”探源说一文〉;另一说则是出自《澳门纪略》。西方对这样的劳工正式称法叫“契约华工”,意指华侨“自愿”通过签订契约,到外国去做工。其实华工的“契约”许多是在诱逼下签订的,几乎和卖身契差不多。

事实上,『契约』不过是一种骗局,华工出洋后的待遇与契约上所刊载的完全是两回事,而对华工来说,这契约就是卖身契,签约后的华工完全丧失人身自由。至于“猪仔”则是当时更通俗普遍的叫法。

“猪仔”的买卖过程是大致上是南洋北美各地的种植园主与矿主,将所需要的华工人数与条件列出,交到设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洋行,由他们代招代办,洋行再交由专门搞人口贩卖的“猪仔馆”去办,由他们各处去招人。所谓“招”即是一种拐骗的手段,有的用花言巧语,有的则采取绑架的方法。一旦进入“猪仔馆”便失去自由,这种“猪仔馆”在东南沿海各口岸均设有,其中以澳门最多了。而猪仔他们绝大多数来自粤东潮州、惠州等地和珠江三角洲各县、海南岛,少数来自闽南八县。

那些被囚禁在“猪仔馆”的华工在登船出洋前,还要受到雇工单位及当地官吏的盘查,供词必需要说出外工作是出于自愿,否则会被押回去毒打,直至说出“自愿出洋”被登记在案为止。“契约”是洋文的,主要规定做工年限、工资、地点等。但许多“猪仔”为文盲,不懂洋文,通常会被印上指模,更甚者会在“猪仔”的身上烙下代号,代表他们即将要抵达工作的地点。领得一些安家费后,就只能任人摆布。

不是听话就没事,其实跟贩卖黑奴差不多,同时会伴随着死亡。

在到达目的地没日没夜的工作前,还有一大段苦难的海上航程了。

运送“猪仔”的船只多为帆船,设备简陋,基本卫生条件不足。行驶极慢的帆船,狭小的船舱,在热带海洋上飘荡数月。加上贩卖“猪仔”是十分有利可图的交易,船主为获取暴利往往超载,“猪仔”登船后即监禁于紧闭的船舱里,白天只能肩挨着肩屈膝而坐,晚上人靠着人躺下,船舱内空气十分的污浊,吃的是腐坏残食,加上水手的虐待、折磨,造成极大身心痛苦,故死亡率惊人。

“猪仔”在南洋当地生活

当华工被运至东南亚后,多数被运到马来半岛、印尼、婆罗洲开田辟荒或是种植烟草与橡胶。

清末曾经有一篇短篇小说〈猪仔还国记〉,说明“猪仔”的实际生活状况,内容大致为:广东人士虽略懂文墨,也成家立业,但遇到生意不顺利,到省城找机会时,就遇到“猪仔”掮客,貌似义气豪迈,替他抱不平之外还介绍赚钱机会。所以广东失意商人就被骗签下契约,卖到南洋当苦力七年,毫无音讯。之后他的妻儿变卖一切家产到处寻人,最后终于在南洋找到已被折磨不成人形的先生,然后经过在广东的家人奔走借钱,终于把人赎回家的故事。

在当时大部份有关“猪仔”的故事都跟上述故事雷同,大部份都在叙述“猪仔”无奈、悲惨的一面,但实际上尽管一般华工平日在恶质的环境中,工作劳动十分辛苦,但在其低层的生活里,亦偶有休闲轻松的一面。如:中国的新年假期中,还是可以看得到舞龙舞狮及迎神赛会等庆贺活动。这些节日活动的传统习俗成为支持“猪仔”度过漫漫岁月的精神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猪仔”从事的多为劳动力高的工作,一旦他们有幸脱离“猪仔”生涯,也就在当地落地生根,并且将原乡观念自然带入当地,形成一种“地缘”与“业缘”的移民社会发展。例如:广东兴化人大多为三轮车伕,他们努力赚钱从车伕-计程车司机-车行,广东潮汕人一般都做小生意起家,慢慢做大,借此一步步达到光宗耀祖的目标,这种模式从清末开始就存在于马来西亚的华人社会中。

结束“猪仔”贩卖

对于华工苦力的悲惨遭遇,清廷早先并不重视。地方官对于此恶况也很少干涉,更别说上奏朝廷,这些都间接促使“猪仔”贩卖的猖獗,从1850年代到1870年代,几乎所有东南沿海主要的港口皆有招工馆的设立。一直到1865 年,英法公使曾与中国总理衙门,会商中国契约工人出洋办法,最后由恭亲提出三条:

1、 中国政府承认华工自由出洋…,惟其契约以三年唯限…其工作之时间,疾病之抚恤均有规定。

2、 凡以强迫招诱手段,招华工出洋者,根据国法处以死刑。

3、 出洋之处以通商口岸为限,以便外国领事帮同办理。

后来清廷经过几次与外国协商之后,由李鸿章于1874年签订的“中秘通商条约”及1877年的“古巴华工条款”最具意义,从此大量华人工人踏上了南美的土地。

根据过去资料显示一名“猪仔”从招募到运抵南洋,盘缠食宿费用约五六十元,售价二三百元。根据契约,每月工资 5 元,期限 3 年,工资共 180元,但经层层抽剥,所得不过数十元。正常情况下,3年期限一到,即可获自由,但若沾染赌博等不良嗜好,欠下债务,就只能继续当“猪仔”抵债。早年流传的一首《南洋吟》便将这些“猪仔”的遗憾唱到心坎里。

以过去的马来西亚为例,1916年废除“猪仔”制度,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去南洋谋生的华工又成倍增长,成为变相的“猪仔”。这个情况一直到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才结束。纵观整个“猪仔”发展,大约从十九世纪中期盛行至二十世纪初期才结束,可说是华侨血泪史上的一页,可中国人善忘,少有人知道这段历史。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宋孝宗是明君吗,宋孝宗为什么主动禅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宋孝宗被认为是南宋最有作为和担当的皇帝,他在位期间不仅替岳飞平反,还重用主战派人士,此后发动隆兴北伐,创立乾淳之治。不过宋孝宗却在宋高宗去世后,主动禅位,退居二线,这让很多人不理解他的这番举动究竟为何。宋孝宗在位27年时间,其实也不短,但皇帝会选择禅位始终比较罕见。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让宋孝宗产生这样

  • 公孙瓒武力在三国属于什么水平,公孙瓒有没有称霸的可能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演义》中,公孙瓒可以说是刘备的一大恩人,他曾在讨伐董卓,还有汜水关之战时帮助刘备渡过难关。但公孙瓒的经历就没刘备那么好了,公孙瓒生于贵族,全盛期是北方最强的割据诸侯之一。但在龙凑之战后,公孙瓒便开始一蹶不振,而且失去部下的信任,最后兵败自焚。可能不少读者会对公孙瓒抱有一种好感,那这次我们就来简

  • 李世民为什么能逆袭李建成,原因在于他身边的人更敢放手一搏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在各个评选杰出皇帝的排行榜中,唐太宗李世民基本都能排进前十,因为他在位期间对大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成功开创贞观之治。不过李世民继位的方式并非走的正常流程,而是通过大义灭亲,将自己的大哥李建成杀死,然后迫使李渊将皇位传给他。不得不说李世民此举是剑走偏锋,不是生就是死,但他最后的确是胜出的那一方。当

  • 曹操杀吕布为何要先勒死后再砍下头颅示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198年,曹操与刘备联手一起攻打驻守在下邳的吕布,并且还将吕布生擒活拿了。在刘备的挑拨下,曹操不顾吕布的爱囚,毅然决然要杀掉吕布。然而奇怪的就是杀吕布的这个过程,是先勒死,后砍头枭首。而在杀陈宫时,却是直接砍头了事。为何曹操要做这么麻烦的事?直接砍头不是更好吗?曹操之所以要这么做,还得从&ldquo

  • 宋朝女性社会地位高吗?为何刘娥曹皇后都是二婚还能当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在很多人看来,古代的女子的社会地位普遍不高,这是延续了几千年的事情了,似乎只要一说到古代女子,那就一定是一个以“三从四德”作为人生的主要纲领的人物形象,而不管做什么事情,也永远都比男性矮一头。然而最近一部《清平乐》,剧中不管是太后刘娥,还是皇后曹皇后,她们其实在历史上都是二婚

  • 徐晃为何是三国武将的标杆,徐晃参战履历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徐晃是三国时期名将之一,他曾击败关羽,解救樊城之围,深受曹操重用。据说徐晃为人节俭,一直对自己保持高要求,而且就算是立下战功,也很少替自己邀功。所以徐晃名声一直很好,后人对他的品行也十分崇敬。虽然徐晃不是三国中最强的武将,但我们能从他身上分辨出当时各个武将的实力基本处在一个什么位置。想必大家都很好奇

  • 司马炎为何害死亲弟?西晋短命是否与此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西晋时期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名为大一统,实际上却没那么简单的一个时代。西晋前面是三国,后面的是东晋,而这两个时代都是动乱年代,西晋虽然统一,但是时间很短,而且也并不是像汉唐宋这些朝代那样,是一个发展起来的朝代。西晋也是短命而亡,之后再一次进入割据战乱时代,东晋,或者也可以说南北朝。而造成西晋短命

  • 李治为何会被武则天压制,李治性格真的软弱无能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李治是唐朝第三位皇帝,一般他给人的印象是性格软弱,可能因为有武则天的存在,所以就有了对比。不过李治真是一位懦弱无能的皇帝吗?如果你真这样认为的话,那就是极大的误解他了。其实李治态度也有强硬的一面,他在位期间接连灭掉高句丽和西突厥等,使得唐朝领土达到鼎盛。至于李治在对待武则天方面,的确是比较柔软,但这

  • 宋朝皇帝怎么称呼,官家、皇上、陛下哪个才是正确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一般听的最多的,称呼皇帝的词都是叫皇上或者陛下,皇帝则自称朕、寡人等。但在《清平乐》中,我们又看到了一个新的称呼“官家”。所以很多观众发出了疑问,宋朝的皇帝到底应该如何称呼呢?其实古时候各个朝代对于皇帝的叫法都不完全相同,宋朝时期皇帝的确是用“官家&rdquo

  • 先轸为什么选择自杀,先轸真正死因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先轸是春秋时期晋国名将,他曾分别率军战胜秦、楚两国,帮助晋国坐上霸主的位置。先轸先后辅佐晋文公和晋襄公,期间深受重用,他是历史上第一位即拥有元帅头衔又拥有元帅战绩的统领。但先轸最后下场却让人唏嘘不已,他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竟然脱下盔甲冲入战场作战,最后以死明志,能做到如此令人敬佩。而先轸会有这番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