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武帝长子刘据为什么叫戾太子?刘询为何追封自己爷爷为太子?

汉武帝长子刘据为什么叫戾太子?刘询为何追封自己爷爷为太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278 更新时间:2024/3/2 6:45:57

刘据是汉武帝刘彻的嫡长子,母亲是卫皇后。刘据六岁时被立为太子,后来刘据跟随汉武帝处理政事,屡屡平反冤案,因此深的百姓爱戴。但后来发生巫蛊之祸,刘据遭到陷害,最后是自杀身亡。汉武帝得知自己冤枉刘据后,还专门建立了思子宫,以表哀思。此后刘据的孙子刘询继位,追封刘据为“戾太子”,这个“戾太子”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一起来了解下背后的真相吧。

在古时候,一个人成为皇帝,他的父亲和祖父一般也是皇帝。就算是生前不是,死后也会追封为皇帝。但有些事情总有例外。汉宣帝刘询(刘病己)继位之后,没有追封自己的父亲和祖父。不追封父亲可以理解,但是他的祖父曾是太子,后来被冤死,追封为皇帝看起来并不过分,为什么刘询只是将他追封为戾太子呢?

这位被霍光扶持上位的汉废帝刘贺,并不是一位甘于寂寞的帝王。

这位历史被描述荒淫无道的帝王,在登位之后,便不断挑战霍光等辅政大臣的底线,安插自己的亲信进入朝中各重要部门之后,仅当了27天的帝王,便被霍光等人以27天干了1120次错事而废黜,成为了后世著名的海昏侯,觉得听起来挺熟悉的吧,没错!他就是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齐名的海昏侯墓编钟的主人。

对于古代华夏来说,周礼好比华夏的信仰,而宗法制则是古代华夏的“宪法”。因此,汉宣帝继位,也需要讲究法理依据。在汉宣帝后的若干年,一个叫刘秀的人复兴了已经灭亡的汉王朝,但是,刘秀登基后,将素未谋面的汉元帝尊为自己的父亲,从而获得了做皇帝的法理依据——因为按照宗法制,不将自己过继给西汉君王,自己是无权继承帝位的。

汉宣帝也面临这样的问题。根据汉武帝的意志,汉昭帝是汉朝合法继承人。汉昭帝没有后人,新的汉朝天子需要将自己过继给汉昭帝,才能获得称帝合法性。因此,汉宣帝没有理由更没有依据将刘据尊为皇帝。

其次刘病已的政治聪慧就表示在这里。他一方面在霍光部下当心谨严,大大褒奖霍光,让他持续掌权,稳住权臣;另外一方面,他竭力必定汉武帝的功劳,让大臣给汉武帝定性。(由于汉武帝暮年的穷兵黩武,国度经济曾经很艰苦了,汉武帝自己都下了罪己诏。)概况上看着是必定汉武帝,但里面是在夸大他的正统位置。巨大武帝的嫡宗子的儿女!在减轻本人的政治筹码。

而阿谁起兵抵挡过汉武帝的刘据,虽无可非议,但步履上是有错的。

个人以为,没有追尊刘据也是在必定汉武帝。为了汉宣帝继位之初那朝不保夕的位置,他爷爷在公开改当是懂得的,并且必定点赞他这个孙子。晓得大局,举重若轻。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赵匡胤黄袍加身的时候,为什么后周朝廷没有人反对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赵匡胤黄袍加身这件事情,不管人们是认为,这是赵匡胤演的一场戏,还是他的手下真心这样做,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他成了宋朝的开国皇帝。不过黄袍加身发生的时候,后周还没有被灭,当时的皇室朝廷都还在,但是为什么没有人站出来反对赵匡胤这样的做法呢?后周的朝廷大臣们都去哪了,皇室中又为何没有人起兵反抗赵匡胤呢?

  • 三生万物什么意思?三国演义是否运用了三生万物的理念?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看过《三国演义》的小伙伴,肯定早已发现书中很多故事都和“三”有关,例如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三英战吕布等。为什么作者罗贯中要用“三”来讲述这些内容呢?有人推测,罗贯中可能是老子的信仰者,因此信奉“三生万物”的理念。三生万物出自《

  • 李世民诛杀太子后,如果李渊不禅位他会做何选择?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唐朝的建立,李渊的几位儿子中,要属李世民功劳最大。不过李渊还是把太子之位交给了李建成,后来李建成和李元吉依然不放心李世民,便想尽办法排挤他。李世民的下属也都不服,双方展开了一系列的暗中争斗。最后李世民决定孤注一掷,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将太子诛杀。李渊见状并没有责怪李世民,而是选择主动让位。不过李世民的

  • 满清八大姓氏现在叫什么?满清八大姓氏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喜欢看清宫剧的朋友,肯定对佟佳、富察、那拉等姓氏非常熟悉,其实这些正是清朝时期八个最为显赫的姓氏之一,被称为满清八大贵族姓氏。历史上,满族的姓氏演变十分频繁,从金、元时期开始,满族先祖姓就在他们内部宗族中产生了裂变,此后产生了很多新的姓氏,所以如今的八大姓都是清朝中期以后冠用和改用的汉字姓。清朝灭亡

  • 郑庄公去世后郑国为何从此一蹶不振?春秋君权旁落是注定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春秋初期,郑国在郑庄公的带领下国力逐渐提升,经济上也不断增强,使得郑国能够“小霸”于各个诸侯国。《辞通》中更是把郑庄公列为春秋五霸之一,可以说郑庄公的确是将当时的郑国拉入一线强国,但郑庄公去世后郑国迎来了长达二十多年的内乱,这直接导致郑国快速衰落,从此一蹶不振。步入战国,郑国

  • 霍光死后霍家为什么要谋反?霍光和汉宣帝关系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霍光作为西汉一代明臣,死后还一直被汉朝皇帝尊奉祭祀,但他的家族却因为谋反失败,遭到满门抄斩。霍光的妻子、儿子、侄子、女婿等人无一幸免,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霍光的家人要选择谋反,实际上这跟霍光当时权倾朝野有关。汉宣帝虽然很信任霍光,但也对他有着十足的忌惮,毕竟大臣功高盖主,对于皇帝来说自然就产生了不安全

  • 和珅倒台是刘墉一手推动的吗?刘墉与和珅关系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嘉庆帝手握实权后,很快便下令赐死和珅,和珅死的如此突然或许正是因为刘墉在背后加速了和珅的倒台。因为当时弹劾和珅的人正是刘墉的学生,此后嘉庆帝封刘墉为太子太保,全力侦查和珅一案,最后给和珅定了20条罪状。那刘墉与和珅的关系到底怎么样呢?实际上,他们并不是什么官场上的仇人,但多多少少有些利益相关的问题存

  • 忽必烈是如何赢得了皇位之争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公元1257年,蒙哥决定开始对南宋大局进攻,次年二月,他命令幼弟阿里不哥居守和林,阿兰答儿辅佐,亲自率军进入西蜀地。同时他还下令塔察儿和张柔对长江中游发起进攻,在东面进行配合。又命原已由大理攻入交趾的兀良合台引兵北上,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塔察儿在前线失利,蒙哥命忽必烈统领东路军队。十一月,忽必烈从开平

  • 蒙古入侵日本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日本这个国家,不得不说这个国家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好斗的民族,早在我国唐朝、明朝、清朝的时候都有过对朝廷的侵略战争。我国为了保卫藩属,也是为了制止日本的进一步侵略,三次出兵朝鲜大战日寇。前两次中国都取得了胜利,但并没有追击,只要日本求和认输,战争也就结束了,进攻日本本土,从来没有被朝廷考虑过。元朝是

  • 天启帝为什么把皇位传给弟弟崇祯?他们兄弟二人关系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因为皇位导致反目的亲兄弟数不胜数,好像生在帝王之家的皇子们,一旦有了争夺太子的想法基本就不可能和睦相处下去,因为大家都不想放弃能当皇帝的机会。那历史上有没有心甘情愿传位给兄弟的例子呢?这个也是有的,例如赵匡胤传位弟弟赵光义,只不过这件事还有一定争议。而明朝天启帝也是把皇位传给弟弟崇祯,据说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