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勋为何想要复辟帝制?这其中有什么原因?

张勋为何想要复辟帝制?这其中有什么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3656 更新时间:2023/12/16 15:35:28

清朝王国之后,在民国政府的倡议下,很多人都将蓄了多年的长辫子给剪掉了,以表示与清朝彻底决裂。不过还有一个人却表现出了对清朝皇室的忠诚,公然与北洋政府唱反调,不仅没把辫子给剪掉,而且还禁止他所统辖的军队也不得把辫子给剪掉。搞得当年身为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也只能是干瞪眼。

这个人就是张勋。那么张勋为什么不肯顺应潮流,非要留辫效忠呢?

这和张勋的成长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张勋自幼父母双亡,生活无着,更别想进私塾读书了,可以说,从小就尝尽了人生冷暖。

张勋30岁的时候,衣食无着的他,索性投到广西提督苏元春麾下,入广西投身中法战争。由于他作战英勇,每战必身先士卒,因此得到赏识,被提拔为参将。然而,此时的清朝已是日暮之气,外忧内患不断。张勋在甲午战败后,又随袁世凯辗转到山东镇压义和团。

一没有钱二没有背景三没有资历,张勋想要出人头地,自然是难于上青天。不过,很快他就得到了一个机会。

1900年,慈禧听信义和团刀枪不入,悍然向列国宣战,结果导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城。

此时的慈禧实在是狼狈,她本来还指望地方大员率军进京勤王,没想到李鸿章张之洞等封疆大吏不仅按兵不动,还和洋人签下了“东南互保”协议。

眼看炮声隆隆,惊惶失措的慈禧,这才带着光绪等人以“西狩”为名,仓皇而逃。

在李鸿章代表清廷和列强签下《辛丑条约》后,慈禧见洋人撤出北京城,这才带着光绪等人起驾回銮。

袁世凯听闻消息后,立刻派了一支精锐部队前去护驾。负责这支队伍的统领正是张勋。

张勋深知机会难得,在护送慈禧回京的路上,他一直鞍前马后地守护着慈禧。

据说在途中由于他操劳过度,痔疮发作。但他为了不影响慈禧回京的时间,所以一直忍着没有说。后来,还是李莲英看到他的官袍上有血,经过询问才知道。

慈禧因此大为感动,认为张勋是难得的忠臣,所以在她回京后,便把他调回北京城,任命他为御前护卫,专门负责慈禧和光绪的安全。

按说清皇室向来对汉族官员不信任,因此皇家侍卫及朝中重要的权位,都由满清八旗来担任,张勋能被提拔为“御前护卫”,可见他得到多大的重用

到宣统继位时,屡被提拔的张勋,已经升任江南提督一职。而他所获得的这一切,自然都离不开清廷的恩典,所以他对清廷愈发忠心耿耿。

武昌起义爆发后,张勋奉命镇守南京。由于他顽强抵抗革命军,得到清廷的嘉奖,并被授予江苏巡抚兼两江总督及南洋大臣。

可惜此时的清廷退位已是大势所趋,就在张勋成为封疆大吏不久,在袁世凯的游说下,清皇室颁布了退位诏书,从此退出了政治舞台。

北洋政府建立后,跻身于总统之位的袁世凯,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就包括剪辫子这一条。

尽管袁世凯是张勋的老领导,但张勋才不管什么朝代更迭,铁了心要向逊位的清皇室表忠心。所以他傲娇地拖着一条长辫子,根本不理睬这档事。不光如此,他还禁止他手下的官兵剪辫子。

袁世凯见张勋和自己唱反调,于是发电报斥责他,谁知道张勋搬出一套“天地君亲师,自古敬之”“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理论来对抗袁世凯。最后袁世凯拿他没有办法,干脆睁一眼闭一眼,随他去。这样一来,张勋和他的军队,就被时人称为“辫子军”。

张勋一直和满清遗老们多有往来,由于他能混出头,都是清皇室所赐,再加上封建王朝多少年,他一直习惯了皇帝坐龙庭的时代,所以他一直想等待机会,复兴清王朝。

机会很快就来了。

袁世凯去世后,北洋政府总统黎元洪和国务院总理段祺瑞发生了“府院之争”,两人为了争夺权力,都来拉拢既有实力又有影响力的张勋。

张勋认为机会成熟,于是带着5千人马,以调停的理由进驻北京城,随后赶走了黎元洪。经过与保皇党们的谋划后,发动复辟,拥立逊帝溥仪登基称帝。

张勋的倒行逆施,很快遭到全国人民的声讨。各路军阀也趁机进京征讨。就这样,仅12天时间,张勋的复辟梦便宣告破碎,他不得不躲到荷兰使馆避祸。

不过,由于张勋平时的口碑不错,北洋政府最终以“时事多艰,人才难得”为由,赦免了张勋的罪行。

张勋自此再未参与政事,他久居天津,利用多年的积蓄进行实业投资,由于他经营有道,因此财源不断,挣下了一份偌大的家业。

张勋是个乡情很重的人,他不光拿钱给老家的乡亲每家做了一栋大房子,还特意在北京建了江西会馆,以供江西老乡们聚会所用。同时对于进京读书的江西人也倾囊相助。

除此外,张勋为人耿直大方,对钱财不看重,所以不管是军阀还是地方官员都喜欢结交他。

1923年,张勋病逝于天津。他的死轰动一时,各界名流纷纷前往吊唁,得到他帮助的老乡们和戏曲界的名伶们,也自发参加了他的葬礼,据说光是花圈都铺了2里地。

最难过的得算溥仪,他得知后哽咽不止,赐谥“忠武”。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朱元璋为何非要坚持分封藩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朱元璋其实大家都知道的这个人不简单的,真正的屌丝逆袭,这样上位的皇帝也一定是有自己的一些诀窍的,其实分封藩王这件事情在古代已经证明了,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那么为什么朱元璋当时力排众议还是坚持选择了分封藩王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这背后的故事吧!朱元璋之所以力排众议,坚持分封藩王

  • 文姜之乱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文姜,堪称是春秋时期的四大美女之一,但是在历史上的名声却并不太好,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文姜与自己同父异母的亲哥哥,后来的齐襄公,两人之间存在乱伦的关系。这一点在史书上有所记载,而历史上的很多美女,都会成为当时影响力巨大的人物,文姜也有类似的情况,历史上的文姜之乱是怎么回事呢?齐僖公有两个被诗经百般

  • 洛阳之战中刘曜是如何被石勒打败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洛阳之战历史上有很多次,但是今天小编要说的是发生在五代十国时期的,其中的主角就是刘曜和石勒,话说刘曜当时在洛阳之战就被石勒打败了,那么有的人问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刘聪死后,汉赵分裂成了三部分,分别是关中的刘曜,河北的石勒,平阳老巢的刘粲。刘粲

  • 楚平王为什么要杀太子建?司马奋扬舍命救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楚平王曾做过一件荒唐事,他霸占了自己儿子太子建的妻子,此后还准备派人刺杀太子建。当时楚平王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司马奋扬,司马奋扬是太子建的侍从,所以最有机会接近他。但奋扬知道这件事与太子无关,最后还是不忍心下手,便抱着必死的决心向楚平王复命。但楚平王并没有处置奋扬,而是让他继续当官,这究竟是为何呢?下面

  • 李渊那么多儿子,为何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在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李渊大家也知道的这个人还是非常非常厉害的,毕竟建立起了唐朝,今天我们不说李元吉,我们来说说他的一些儿子,大家或许发现了,李渊的儿子里面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一直在斗,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其他儿子为什么不斗呢?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三兄弟为什么争斗,公

  • 越国为何不能跻身战国七雄之一?其实越国只差一步之遥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战国初期,越国一度成就霸业,强盛一时。可惜的是,越国此后发生了连续弑君事件,导致国力逐渐走衰,也就没能继续延续霸主的地位。楚越战争爆发,越国惨败楚国,也预示着越国将从中原争霸的梯队中彻底失去希望。所以越国就没能跻身战国七雄,如果历史上是战国八雄可能越国还有机会一试。下面就为大家讲讲越国究竟是如何自毁

  • 洪武四大案是不是朱元璋故意制造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再也没有哪个朝代,像明朝这样,一开国就有“洪武四大案”,死亡不计其数,因为这四大案而受到牵连最终被处斩的人多达十几万,但是再看看案件本身,多多少少都有些漏洞,或者说是统治者,也就是朱元璋自己太“神经”,杀掉了这些他认为可能会给明朝带损失的人,但是

  • 孙传庭和袁崇焕的死对明朝造成哪些影响?或加速明朝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孙传庭和袁崇焕都是明朝末期十分重要的将领,孙传庭曾因不满魏忠贤权倾朝野,从而辞官回乡,后来还是崇祯皇帝即位后,孙传庭才被重新启用。后来孙传庭率军镇压李自成和张献忠的起义军,但最后战死沙场。袁崇焕和孙传庭的经历有些相似,他也因不满魏忠贤从而主动辞官,后来成为抵抗清军的主要将领,并且击退过皇太极。但崇祯

  • 庞会真的杀了关羽后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庞会是曹魏的名将,三国时期纷争不断,不同阵营的名将之间自然也会在战场上相见,而上了战场可就是你死我活的事情了。不过在刘禅投降之后,蜀国宣告灭亡,蜀国虽然灭了,但是对于庞会来说却没有结束,因为他将关羽全家灭门。灭门这种事情,必然是有深仇大恨才会做得出来的,究竟庞会和关羽之间还有什么私人仇恨呢?公元21

  • 霍去病把酒肉扔掉也不给士兵吃?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身为将领,自然是要对自己手下的士兵好一些,因为士兵上了战场,是不是能活着回来都说不准,那是真的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了。而且将士都是保家卫国,他们也是为国家牺牲自己的性命。但是为什么在史书上有记载,说霍去病明明得到了有很多酒肉,但是把它们都扔掉,也不给饥肠辘辘的士兵吃,这是为什么呢?提起西汉时期的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