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是否真有胡人血统?

唐朝是否真有胡人血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100 更新时间:2024/2/2 4:24:36

要说历史上不是汉人建立的王朝,很多人都会想到元朝和清朝,这两个的确都不是汉人建立的政权,但是却也有人说,唐朝也是少数民族建立的,这是为何?长久以来,人们认知中的唐朝皇帝都是姓李的,自然也就默认了是汉人政权,可为什么有很多人认为,唐朝其实是有胡人血统的?唐朝真的是胡人建立的政权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1.说唐朝是胡人建立的有道理吗

李唐皇室都宣称自己是陇西李氏的后人,李渊祖父是南北朝时期西魏八柱国之一的李虎,而李虎是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君主李暠(武昭王)的六世孙,再往上追溯,汉朝飞将军李广也是李渊的先祖。

这已经被陈寅恪先生论证为自抬身价的说法,但是陈寅恪先生也没有言之凿凿说他们就是鲜卑人。对于李唐皇室是鲜卑人的说法一个算是比较有利的证据是,他们祖上有位叫李初拔古的人。可是,光靠名字并不能断定这个人是汉人还是胡人。

因为,宋景公在《史记》中名字叫头曼,相同的是匈奴冒顿单于的父亲也叫头曼;南北朝时,兰陵萧氏作为文化高门还有个萧摩诃,看名字这不像汉人,倒像印度阿三。是以,我们有必要厘清真相,即李唐皇室究竟是汉人还是鲜卑人?

2.李唐皇室的族源

李虎曾经被八柱国的老大宇文泰赐姓为“大野虎”,有人可能会认为李虎本是鲜卑人,孝文帝改革后,他们家族改姓李,现在又追根溯源,恢复为大野姓。

但李虎、阎庆分别姓李、姓阎,都赐姓大野;与此同时,李弼(李密曾祖父)、李穆跟李虎一样姓李,却分别赐姓徒何、拓跋;隋朝名相高颎(jiǒng)、北齐降将李屯分别姓高、姓李,因为是独孤信的部下,就跟着主将改姓,分别改叫独孤颎、独孤屯。

这说明,赐姓很随意,而且针对的大部分都是汉人,如果一开始就是鲜卑人,那干脆改回去就可以了。

李虎和诸多同僚都在赐姓序列,恰好说明了李虎是汉人。李虎的爷爷李熙,老爹李天赐,按《册府元龟》的说法,是十六国中西凉国主凉武昭王李暠(gǎo)的子孙,从李熙开始在武川镇当兵。

但据《唐会要》记载,李熙、李天赐的陵墓建初陵、运陵都在赵州昭庆县(今河北隆),而不在六镇地区,唐朝晚期的《元和郡县图志》也坐实了此说。

而且唐代光业寺碑里提到这两人的陵墓时,说是“维王桑梓”,桑梓就是故乡,显然李虎的爷爷和老爹来自赵州(北朝时叫赵郡)。在赵郡,又姓李,基本可以判断李虎祖上出于北魏最显赫的汉人士族,五姓七家之一的赵郡李氏,始祖为战国名将李牧。只是他们家肯定是比较疏远的旁支,所以没怎么沾上赵郡李氏的光,只好去六镇当了军将。

至于杨忠自称弘农杨氏,李虎自称陇西李氏,那是宇文泰命令他们改的籍贯。因为宇文泰势孤力弱,而且部属来源复杂,容易产生矛盾,所以宇文泰索性让他们都改成关中的籍贯,这样大家看上去就是一家人了。这跟赐鲜卑姓一样,也是掩耳盗铃,但当时的社会风气十分重视乡土关系,所以也是有效果的。

西魏八大柱国中除了西魏宗室元欣是吉祥物,宇文泰是总司令,其余六柱国都是实力雄厚的方面军司令。宇文泰的实力凌驾于任何一个柱国之上,所以被推举为话事人,但是宇文泰对于任何一个柱国又没有压倒性的优势,更何况还是六个。

这就不难理解,宇文泰给李虎等人赐姓和改籍贯,实际上是变相对他们的拉拢。

对李虎等人来说,既然要改,那当然要找个祖上阔过的改,所以杨忠就选中了汉代的关中名族弘农杨氏,李虎就选中了北魏的关中名族陇西李氏。

弘农杨氏,最著名的是“关西孔子杨震,就是这位爷说过:“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陇西李氏则是赫赫有名的“飞将军”李广的后人,所以粉丝们说李家说自己是李广后人,这属于自抬身价,没有错。但是,李家既然是赵郡李氏,那么就是妥妥的汉人。

3.李唐皇室母系血统

再看,李唐皇室的母系血统。

李虎的老婆、李渊的奶奶出自陇西大族安定梁氏,也是汉人。所以李唐皇室发家的第一代,夫妻双方都是汉人。至于第二代娶了所谓鲜卑人,这个说法不准确。隋文帝杨坚和李渊的老爹李昞(bǐng)都娶了独孤信的女儿,而独孤氏从血统上来说是匈奴人而不是鲜卑人。

而独孤这个姓氏恰好又跟汉人颇有渊源,最早的独孤出自刘姓,光武帝刘秀之子刘辅的裔孙刘进伯官居度辽将军,在攻打匈奴时失败被俘,囚禁于独山(今辽宁省海城境内)之下。

他的后代有尸利单于,为谷蠡王,号独孤部,传至六世孙罗辰时,随北魏孝文帝迁居洛阳,遂为河南人,以其部落名命姓,称为独孤氏。也就是说,独孤氏是汉人匈奴化,然后鲜卑化,又再次汉化。独孤信被算作匈奴人,这很好理解,就跟华人在国外几代之后,虽然还是中国人的相貌,但不懂汉语,不识汉字是一个道理。

不过,独孤信的女儿元贞皇后(李渊母亲)却拥有一半的汉族血统,因为元贞皇后的母亲是汉族之女郭氏,这么一算的话,李渊其实只有1/4的母系匈奴血统。

李渊的妻子窦皇后,是北周襄阳长公主与窦毅之女,窦毅是北周大将,汉族人,北周襄阳长公主,是北周文帝宇文泰第五女,也就是说,窦皇后的父亲是汉族,母亲是鲜卑,窦皇后是拥有一半鲜卑血统的汉族。

这样算下来,李世民父亲李渊1/4匈奴母系血统,母亲窦皇后一半鲜卑母系血统,那么,李世民拥有的汉族血统占比5/8,其他民族成分只占3/8,从血统上看,李世民毫无疑问是汉族。

况且,东亚帝系的民族属性,古代还是以父系为主,匈奴单于跟汉朝公主生的孩子并不会被算成汉人,那隋唐皇室跟其他民族女子生的孩子自然也不应被算成胡人。

现代DNA技术也证明李世民是汉人。根据复旦大学的检测,确定拓跋鲜卑贵族元威遗骨的YSNP遗传类型为C2北支,而在目前的李姓样本中,C2北支这个类型在李姓人群中比重不大,也基本可以排除李唐皇族是鲜卑人的可能性。

再看文化认同,很多人认为李世民墓前立着战马,而且尚武的性格不像汉人,谁说汉人就不能尚武?霍去病墓前就立着战马,远的不说,南北朝名将韦孝宽、陈庆之都是汉人,位列凌烟阁的武将李靖、秦叔宝都是汉人。

李世民曾经夸赞李靖:“靖以骑三千,喋血虏庭,遂取定襄,古未有辈,足澡吾渭水之耻矣!”将突厥视为“虏”,毫无疑问,李世民在文化认同上也是汉人。

时至今日,“李唐胡人论”很多人依旧会拿出陈寅恪的论点,孰不知陈先生在自己的研究后还有一个观点:李唐皇室真的姓李,真正的大野氏汉化后改姓谢。

另外,陈先生的原话是:“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他认为鲜卑等民族的贡献是给魏晋玄学下的嬉皮士们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起到了“鲇鱼效应”,让汉人在变化中为了生存而变得强大。

由于与鲜卑等民族经常接触,李唐皇室喜欢部分鲜卑习俗与文化也很正常。

从最崇高的角度看,中国的历史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一起创造的,这让中华文明既具有传承性,又具有多样性。

这提醒我们,“李唐胡人论”的流行,只是网上某些人对部分资料进行的断章取义或歪曲,现代社会互联网时代大众传播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经常导致信息的误导,所以对于知识文化,应该坚持独立的思考和严谨的考证。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李自成托人给崇祯带了三句话是哪三句话?明朝有机会避免灭亡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明朝经历了2-3百年的发展,终于是在末年的时候气数已尽,贪官奸臣当道,江山千疮百孔,老百姓民不聊生。于是李自成便带着农民们,促成了农民军揭竿而起,这是大明国的内忧。辽东的女真族在优秀首领努尔哈赤的带领下迅速壮大,并且公开和大明皇帝叫板,这是外患。而明朝的崇祯皇帝就是在这种内忧外患此起彼伏、国内无将可

  • 朱元璋为什么下令禁海?海禁背后有哪些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明朝初期,倭寇横行,经常骚扰沿海地区,所以朱元璋为了防止这些日本武士、商人、浪人进行走私和骚扰,颁布了禁海的政策。实际上早期的海禁,只是禁止商业,不让出海经商,也不让外国商人来到国内。而海禁在整个明朝时期,经历了从严到废的过程,这些改变不仅是对明朝的发展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就连此后的清朝也受到了一定的

  • 鳌拜手握重兵40多万,为何不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鳌拜,相信很多人对他的印象不是很好,觉着这个人很坏,主要是因为他不仅仅坏,而且还有权利。鳌拜的权利达到手握40万大军。不过即便是这样,鳌拜最后还是死了。那么或许有人就要问了,40万大军在手为何不搏一搏呢?如果当时鳌拜搏一搏去推翻康熙行不行呢?如果不行又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些问题继续分析揭秘

  • 宋国为什么不是战国七雄?揭秘宋国鼎盛期国力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春秋时期尚存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东周境内就只剩十几个国家了,可见在这百年间又有多少小国被大国吞并。当时齐国、楚国、越国和晋国最为强大,天下呈现四分之势,后来越国逐渐走衰,晋国一分为三,从此进入七雄并立时期。不过除了大家非常熟悉的战国七雄以外,当时还有一个国家是被称为“第八雄&rdq

  • 溥仪第一次结婚的时候收了多少彩礼?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国的历史上,清朝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王朝,不仅仅只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王朝,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点在于最为退位之君的溥仪竟然能在退位之后还能保留皇帝的名号,还可以用皇家的礼制去赢取皇后。除此之外,溥仪当时还受到了各地军阀的贺礼,其中不乏有张作霖,冯玉祥,黎元洪等赫赫有名的军阀名字。清朝在和平灭亡之后

  • 在潼关之战中,为什么哥舒翰被安禄山全歼?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1.哥舒翰简介哥舒翰(704~757年),复姓哥舒,安西龟兹(今新疆库车县),突骑施族。唐朝时期名将,安西副都护哥舒道元之子。文武双全,仗义重诺,成为河西节度使王倕帐下衙将。在王忠嗣接任河西节度使后,哥舒翰深得赏识,授大斗军副使、左卫中郎将。屡次打败吐蕃 [2],拜员外右武卫将军、陇右节度副使。天宝

  • 明朝时期最大的船有多大?郑和的宝船后来去哪里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我国的第一艘国产航母山东号交付海军之后,与辽宁舰成为了中国的双子星,也算是圆了中国人航母梦。说起航母,在我国历史上明朝的时候,郑和的宝船可以说就是当时的航母了,中国的海军曾经也阔气过。不过这个祖上,在郑和后就突然消失了。其实,他没有消失,就是换了个名字而已,变成了迷你版的“民营&rdqu

  • 司马懿最后为何决定搏命一拼,而不是安详晚年?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都说司马懿善于隐忍,结果这位老人家到了70岁高龄突然决定发动政变,最后架空魏室,为他后代登基铺好了路。高龄者不都是珍惜现状,想要度过一个安稳的晚年吗,为什么司马懿偏偏决定此时搏命一拼呢?有人说司马懿忍了一辈子,最后已经不想再忍了,而且他要想改变司马氏的命运,此时是最好的机会,一旦错过就只能带着此番遗

  • 赵高为什么要杀掉胡亥,改立子婴为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秦始皇病逝后,赵高不惜更改秦始皇医嘱,也要帮助胡亥继位。当然,他这样做并不是因为他忠于胡亥,而是想借用胡亥来帮助自己达到目的,此后秦二世也成了赵高手上的傀儡。不过既然胡亥已经各方面都逃脱不了赵高的手掌,为什么赵高还要逼死胡亥,改立子婴为秦王呢?赵高的这个举动也是将他给害死,子婴仅仅继位五天后就将赵高

  • 300年前的清朝在西方欧洲人的眼中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1655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派了特使团来到北京觐见大清国的顺治皇帝,试图想要叩开大清国的贸易大门。6月19日,一对由16人所组成的荷兰使团从巴达维亚出发,两个月后到达了中国海岸。9月初的时候,清政府便安排了师团下榻广州,次年3月份荷兰的使团有清国护送到了北京。10月2日紫禁城觐见顺治皇帝,1657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