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高仙芝怎么死的?

高仙芝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452 更新时间:2024/1/16 15:35:35

高仙芝虽然是唐朝时期的著名将领,但他并不是汉人,而是高句丽人,也就是当时一直都是大唐的敌人的高句丽。那么高仙芝的来历就很引人关注了,他为何会成为唐朝名将呢?高仙芝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身为名将有过怎样的战绩?高仙芝最终又是怎么死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位唐朝名将的一生经历吧。

高仙芝(?—756年1月24日),唐朝中期名将,高句丽人。姿容俊美,善于骑射,骁勇果敢。幼时随父入唐。20岁时被授予将军。官至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等职,封密云郡公。

吐蕃占领小勃律,唐王朝三次出兵不捷,遂于天宝六年(747年)命高仙芝为行营节度使。率军出击,智取小勃律,升安西节度使。天宝九载进攻石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一带),先约和,后突袭,生俘其国王和部众。次年,石国引大食来攻,高仙芝出击大食败归。后入朝,授开府仪同三司,任右羽林大将军。

天宝十四年(756年),安禄山叛乱时,高仙芝以副统帅之职出征讨叛逆,前线失利,退守潼关,为监军宦官边令诚诬陷杀害。

高仙芝为唐朝中期时知名将领,高句丽人,不过在其年幼的时候就跟随其父亲一同前来唐朝了,其父为游击将军,二十多岁的高仙芝也被封为将军,不过早年的他并未得到重用,直到自后夫蒙灵察到任之后才发觉高仙芝的才干得到重用。

在开元年间唐朝的实力相对来说比较强盛,被称为“开元盛世”而在之一时期唐朝在对外的战争之中也都处于优势之中。

不过早先很多归属于唐朝的小国家却被吐蕃占领为此唐朝多次出征,不过均为取得很好的效果。直到天宝六年的时候唐玄宗下旨任命高仙芝为行营节度使领兵出征小勃律,不过因为地处高原地区对于唐军来说无疑是一个考验,不过好在后勤的保障之下使得困难度得到了一定降低之后高仙芝兵分三路对吐蕃发起了进攻。最终大破吐蕃平定了小勃律,而这使得唐朝军队声威大镇,使得大食等72个胡人小国归附唐朝。

虽然高仙芝为大唐立下了丰功伟绩不过却被其上司夫蒙灵察所责备,不过好在边令诚吧事情告知了朝廷最终高仙芝得以提拔替代了夫蒙灵察的位置,而夫蒙灵察责备调回京城了。

而之后在高仙芝的镇守之下唐朝边境安稳,天宝八年的时候高仙芝进京被提拔为金吾卫大将军。之后高仙芝有击败了朅师国的军队,在经过这两次的战役之后唐朝退吐蕃的战争可谓是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不过在之后高仙芝因为错误的指措再次使得西域地区应发动乱,并且在恒罗斯之战之中大败。而次之后高仙芝被解除了节度使的职位进京认知右金吾卫大将军,被封为密云郡公。

而之后发生了安史之乱,高仙芝领兵勤王,不过之后因为放弃几百里地而固守潼关,受到了监军边令诚的弹劾最终被处死,高仙芝死后对镇压安史之乱造成了重大的打击。

唐玄宗听说封常清兵败,便削其官爵,让他以白衣在高仙芝军中效力,高仙芝命封常清巡监左右厢诸军,以助自己。高仙芝率军东征时,监军边令诚曾向高仙芝建议数事,高仙芝不从,使边令诚怀恨在心。高仙芝退守潼关后,边令诚入朝奏事,向玄宗反映了高仙芝、封常清败退之事,并说:“封常清说叛军强大动摇军心,而高仙芝放弃了陕郡几百里地,偷偷克扣士兵的粮食和赏赐。”唐玄宗听了边令诚的一面之辞后,大怒不已,派遣边令诚赴军中斩高仙芝与封常清。

天宝十四年十二十八日(公元756年1月24日),边令诚到了潼关,先把封常清叫来,向他宣示了敕书,将其斩首,暴尸于芦苇之上。高仙芝回到官署后,边令诚带着100名陌刀手,对高仙芝说:“御史大夫也有诏命处死。”高仙芝急忙下马,说:“我退兵是有罪,死罪我不敢否认。但认为我偷偷克扣赏赐和军粮,是诬蔑。”

他又回头对部下说:“我把你们招募来,当然是想打败叛军多得重赏,但叛军力量正强,所以撤退到这里,也是为了加强潼关的防守。我如有罪,你们可以说,如没有罪,你们就喊冤枉。”高仙芝看着封常清的尸体说“:您是我提拔的,又接替我当节度,我现和你一起死,难道是命吗?”于是被杀死了。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衣带诏内容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衣带诏指的是东汉末期,汉献帝发动的一个,想要推翻曹操的指令,只是很可惜,最终这个计划还是失败了。这一点在一些三国题材的电视剧当中都有所展现,那么这个衣带诏上面的具体内容是什么,都写了写什么呢?为什么这场变动最终会以失败告终,是提前被曹操发现了,还是有什么别的原因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东汉末年,天下大

  • 贾似道死于厕所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与贾似道最有关系的,恐怕就是“蟋蟀”了。贾似道被称作是蟋蟀宰相,玩蟋蟀是他人生当中最大的一个爱好,这个爱好甚至在他上朝的时候都不会搁置,都会把蟋蟀揣在自己身上。有这样的臣子,皇帝却没有对他怎么样,可见皇帝也不是一个励精图治的好皇帝,这样的朝代,不灭亡才奇怪。贾似道甚至还写过专

  • 诸葛亮死后,为什么曹叡就不再是明君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诸葛亮的死,对蜀国来说应该是一个非常大的损失了,不过作为诸葛亮的老对头的司马懿,他可能也没那么好过,因为对于魏国来说,司马懿有一个很大的价值就是对抗诸葛亮,可是诸葛亮死了,司马懿的价值就减去了一大半。然而在这时,为什么连曹叡都不再是之前的明君的样子,转而变得颓废,成了一个昏君呢?看到这个问题时,我们

  • 朱元璋为什么要将李善长一家处死?李善长死因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李善长很早便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立下无数战功,后来朱元璋建立明朝,李善长也算是开国功臣之一。不过李善长最后的结局却十分凄惨,已经76岁高龄的他被朱元璋下令连同家人一起处死,总共有七十多人。李善长到底是如何得罪了朱元璋,尽在晚年遭受如此劫难呢?实际上李善长触碰到了朱元璋的底线,这也是他一生犯的最大过失

  • 廉颇和蔺相如谁对赵国更重要?其实两位缺一不可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实际上廉颇和蔺相如对于赵国来说都是不可获取的人才,廉颇出生于赵武灵王时期,他亲眼见证了赵国在军事方面一步步走向强盛。而廉颇也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为赵国立下无数战功。蔺相如则是赵国另一柄锋利的矛,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凭借自己三寸不烂之舌不仅保住了赵惠文王的颜面,还让赵王得以顺利归国。虽然他们之间存在一

  • 鲍信满腔抱负,为何会投靠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说道三国时期的人物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话说啊但凡是有远大抱负的人都会选择蜀国,划水的呢?都喜欢吴国,感觉图一下利益的呢就会投靠魏国,所以人以群分嘛,话说这其中有一位让人非常的不解,这个人就是传说中的鲍信,话说鲍信是真的很有抱负的一个人,他最好的东家应该蜀国啊,为什么这个鲍信最后却选择了曹操呢?下面就着

  • 慈禧曾经下令禁止缠足?为什么最终还是没能禁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在很多人的眼中,恐怕慈禧就是一个好事不做,坏事做尽的负面形象吧,但其实,真正的慈禧也并非是如此,大概只是因为清政府还是太过软弱,所以才给了人们这样的一种认识吧。其实,慈禧也是做过一些好事的,我们知道古代有些时期的女子会缠足,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陋习,而慈禧也曾经下过命令,要禁止这种行为,可是即便是慈禧

  • 清朝时期一座县城会拥有多少朝廷的官员?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国历史上,朝廷为了实现国家的行政管理,于是便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行政区划制度,将全国划分成为了很多个省份,然后再将省份划分为很多个州或是府。然后每个州再划分为很多个县,县就是古代最低级的行政划分了。那么清朝时期一个县里面又有多少有品级的朝廷干部呢?首先,古代的县面积都比较小,现在的县与古代的县相比,

  • 朱棣只是攻破了南京城就当了皇帝,为何大家都不反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明朝时期的靖难之役相信大家多少都有听说过吧,明太祖朱元璋死了还没几年,继任的好孙子朱允炆就开始削藩,结果这一削到是把自己的皇位给削没了。那么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要说起这是,这还得明太祖朱元璋来背锅。朱元璋是布衣之身横扫暴元、驱除鞑虏,开创了一个帝国,实在是万世楷模。他在位的时候虽然对大臣极为苛刻严厉

  • 辽东三杰分别是谁?他们各自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辽东三杰是指明末时期,在辽东奋勇抗金的三位杰出统帅,他们分别是熊廷弼、袁崇焕和孙承宗。明朝末年,明军和后金在辽宁省东部和南部展开了大规模的交战,明朝为了阻拦金军南下,在辽东投入了大量兵力,如果没有这三位将领积极抗敌,恐怕明朝的衰败还会提前。不过辽东三杰的下场却是凄惨无比,他们并没能得到好的回报,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