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棣开启明朝巅峰,却也为日后发展埋下隐患

朱棣开启明朝巅峰,却也为日后发展埋下隐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440 更新时间:2024/2/3 22:41:11

朱棣登基称帝后,使得明朝在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有了新的突破,算是把明朝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巅峰期。不过朱棣也并非十全十美的圣人,他有三大举措给此后的大明造成了一些隐患。实际上明朝的整个运作体系十分特殊,而且要比看起来更加顽强一些,朱棣在位22年,期间有功有过,此后的皇帝好像也没有一位能说是完全超越他的存在。所以了解了朱棣,也就能大致明白明朝的发展特点了。

一、重用宦官

东汉末年的十常侍乱政、唐代晚期的宦官之乱、北宋末年的童贯监军,都令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心有余悸。

因此,朱元璋对宦官的权力进行了极大的约束:宦官不得兼任文武官职、官阶不得超过四品、不得查阅公文等。

制定了诸多律例,朱元璋还是不放心。

公元1384年,他又特意命人打造了一块铁牌刻上"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作为基本国策长期执行下去。

据说,晚年的朱元璋无意写错了一个字,身边的老太监帮他指出后,朱元璋点头赞许,后来转念一想大发雷霆,将这位太监遣回原籍,终身不得入京。

发现漏洞的朱元璋又贴心地为子孙们加了一道保险:宦官不得识字,进而从根本上消除宦官参政的基础。

令朱元璋无法预料的是,他的政策很快就被废除。

公元1402年,他的四子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兵临南京,并在南京金川门守备太监的配合下,入宫取代了侄子建文帝朱允炆,史称明成祖。

在此之前,朱棣身边有位叫马三宝的太监足智多谋,屡次助他脱离险境。

朱棣登基后对他予以重用,不仅将他提拔为正四品的掌印太监,他甚至作为使臣率船队数次出使西洋,后人更习惯称他为郑和

朱棣率先违背了"宦官不得参政"的祖训,以致于明朝成了宦官乱政最为严重的朝代。

明朝先后涌现出了王振、曹吉祥、汪直、刘瑾、魏忠贤等一批扰乱朝纲的太监,而正是这些人,让大明王朝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二、天子守国门

朱棣在南京登基后,北方一直面临着元朝残余势力的威胁。

为了消除隐患,朱棣不得不五次御驾亲征扫平漠北,又用了十几年的时间修筑了紫禁城。

公元1421年正月,朱棣率百官在北京的奉天殿祭祀,此后北京便一直作为都城。

单就战略意义而言,迁都效果是显著的。

朱棣调整了北部的边防力量,形成了以京师为后盾,北部各镇分层防御的战略格局。

而且在朱棣的威慑下,蒙古实力最强的鞑靼部不得不向明朝称臣纳贡,此举进一步削弱了明朝边境的威胁,而这一系列的成效,都是朱棣亲自镇守北京的结果。

明末的黄宗羲曾经就叹道:天子守国门啊。

然而,迁都对于明朝的弊端也不容忽视。

早在迁都之前,朱棣的长子就担忧:经过元末的战乱,北京的经济遭到了极大破坏,迁都势必会带来人口的剧烈增长。

而源源不断的物资必须要经过几千里水路运往京城,势必将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此外,迁都后的北京无险可守,而且离边境线太近,一旦边关被强敌击溃,政权将要面临覆灭的风险。

朱棣高估了后世子孙的能力,他本人固然能征善战,但并不代表子孙们也能如此。

果然,迁都的弊端被言中,从的孙子明英宗开始直至明朝终结,北京就遭遇了三次强敌围攻,其中蒙古两次、后金一次。

更为致命的是,朱棣树立了天子守国门的榜样力量,以致后来的皇帝们遇到京师被围,不得不硬着头皮顶上,一旦有人提出迁都就会遭遇猛烈抨击。

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克了宁武,京城危在旦夕之际。

朝臣李明睿私下建议崇祯皇帝迁都南京以求延续社稷,但一想到言官们口诛笔伐,这个建议只得被搁置一旁。

三、厚待藩王

准确地说,这个坑应该算在朱元璋头上。

而朱棣不仅没有填坑,还将这个坑挖得更大。

或许是童年饥饿的经历令朱元璋有了心理阴影,他登基后生怕子孙后代吃不上饭,因此对他们异常慷慨。

朱元璋设立的藩王待遇规定:后世子孙无论男女,每人每年都能领用800石的粮米。

经过“靖难之役”后,朱棣对藩王制度进行改革,一方面他解除了藩王手中的兵权,另一面为了笼络人心,他又给予藩王们更加优厚的待遇。

在没有杂交水稻的年代,每年的粮食产出是固定的,但藩王府里的人口却呈几何倍数的增长。

根据规定,这些藩王非诏不得入京,不得经商从政,出行需得到皇帝批准,藩王们成了高级囚徒,只能吃喝玩乐。

庞大的宗室人口开支让大明王朝的财政走向绝境,直到崇祯时期流民四起,最终令大明王朝灰飞烟灭。

作者:沧海明月生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项羽的一条腿有多值钱?杨喜又是什么人?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秦朝末年,当初争霸天下的那些诸侯们,大多数都是以灭掉秦军主力的项羽为尊,逐渐退出了“天下共主”之位的争夺,但是汉王刘邦却没有放弃。刘邦带领着汉室大军与项羽在正面战场上抗衡,尽管多次被打的打败亏输,而且还好几次连自己的命都搭进去了,但还是依然顽强的坚持了下来。同时又让韩信、彭越

  • 范文程为什么恨明朝?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范文程是明清时期的人物,是一个汉人,但却是清朝的开国重臣,曾一度被看做是当时的文官之首。然而在范文程的眼里,对于亡国的明朝却并没有什么太深厚的感情,相反,他甚至是憎恨明朝的,这或许也就是他愿意在清朝做官,帮助满清的原因之一。那么,范文程为什么会恨明朝,当时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范文程(1597年—

  • 周培公简介,周培公一生立有哪些战功?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周培公是清朝官员,康熙皇帝的谋臣之一,可能多数朋友都是通过《康熙大帝》这部小说认识的周培公。在小说里,周培公入仕无门,后来在街头被康熙皇帝发现,就这样开启了自己的仕途之路。不过历史上周培公的确是依附显赫者才顺利入京,但这个人应该不是康熙。周培公虽然深得皇帝重用,但最后却落得一个被弃用的下场,也是表明

  • 唐顺宗李诵一生有多憋屈?在位仅六个月便禅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唐顺宗李诵是唐朝第十位皇帝,也是称帝经历比较特殊的一位。他是唐朝位居储君时间最长的人,足足当了25年太子。唐德宗死后,李诵仅仅在位186天,就禅位于李纯,这屁股都还没坐热呢,就把皇位交给别人了。不过唐顺宗也并非自愿禅位,而是受人威胁,为什么唐顺宗就不能好好当这个皇帝呢?这跟当时的背景有很大关系,总之

  • 曹节身为曹丕妹妹为何诅咒曹丕亡国?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曹节是曹丕的妹妹,也是被曹操嫁给刘协的一个女儿,汉献帝的伏皇后死后,曹节就被立为皇后。不过曹节虽然是曹家人,可是成为皇后之后,却一心只向着汉献帝了,曹节面对自己的哥哥曹丕,说出过一些诅咒他亡国的话,这还真的是嫁出去的妹妹泼出去的水了。曹节是出于什么才对曹丕这样说,是因为自己的身份,还是因为她是真正忠

  • 赵武灵王怎么死的?为何他能看透赵国急需改革?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赵武灵王是胡服骑射的推动者,也正是因为他带领赵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才使得赵国迎来一段强盛期。但赵武灵王最后的下场却令人唏嘘,他遭遇沙丘之路,被活活幽禁而死。赵武灵王明白赵国目前的唯一出路就是进行改革,不然只有被吞并的份,而胡服骑射想要坚定实行,早期也并非易事,那赵武灵王究竟是如何改变赵国命运的呢?

  • 唐朝西洲城在如今的哪个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天宝14年,安史之乱爆发了,叛军攻进了长安城,唐玄宗逃难到了蜀地。安西都护府与北庭都护府紧急组织了15000人的勤王兵马奔赴中原地带。由于边关的兵力因此变得空虚。于是吐蕃就趁乱大肆入侵,于公元763年将安西都护府、北亭都护府与中原的联系给切断了。两地的唐朝守军孤悬绝域,泣血相守几十年。最终,北庭都护

  • 《大唐漠北的最后一次转账》背后的历史故事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前段时间《长安十二时辰》引发了一阵唐朝历史的热潮,随后又紧接着一部广告短片《大唐漠北的最后一次转账》又再一次的唤醒了人们对于唐朝时期的那段记忆。该短片虽然仅仅只有16分钟的时间,是却以独特的角度再现了唐朝西域守军与唐朝中央政权失联的情况下坚守了数十年的悲壮史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秦时明月汉时关

  • 武则天男宠薛怀义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武则天的男宠,很多人应该都知道有张昌宗和张易之两兄弟吧,其实除了这两个人之外,武则天还有一些男宠,而要说她的第一个男宠,就是一个叫做薛怀义的人,也叫冯小宝。不过这个薛怀义,在历史上却并没有什么好结局,这是一个有些太把自己当回事的人,孰不知在武则天的眼里,他算不上什么,那他最终又是怎么死的呢?薛怀

  • 鬼谷子有四大徒弟,张仪为什么排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鬼谷子可以说是千百年来,历史上最为神奇的一个人了,民间也一直都流传着不少有关鬼谷子的传言,鬼谷子也可以说是一个被神化了的人物,毕竟各种有关他的传说都太多了。而鬼谷子的弟子其中有四个人是非常厉害的,然而他们四个里面又有张仪是排名第一,张仪为何能够有这样的地位?其他三位弟子是谁,他们难道都不如张仪吗?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