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子产一生有哪些成就?后人如何评价子产?

子产一生有哪些成就?后人如何评价子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612 更新时间:2024/1/19 11:16:21

子产被认为是春秋时期执政者的楷模。他是郑穆公孙子,曾辅佐郑国两代国君,期间推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使得郑国逐渐强盛。子产修订成法,实行全新的用人制度,还为田洫,作丘赋,有人评价子产在政治经济上的改革,某种程度上推行了当时社会转型的方,可以说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这次就为大家介绍下子产一生到底有哪些成就,以及他的行政理念是什么。

子产在郑国执政推行二十多年,内政和外交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郑国在复杂的环境下保持了安定,而且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应该归功于子产铸刑书的举措和外交方面的策略。

众所周知,子产所铸刑书的内容,因史载阙如,现已不得而知。但是子产铸刑书的行为,遭到了当时人们的强烈反对。晋国叔向的反对声音最为响亮,他还亲自写了一封信给子产,告诫子产万万不要一意孤行。

那么,叔向为何会反对子产铸刑书的政策呢?主要原因有两方面。

一方面是担心民有争心。法律原本是随贵族自由解释运用,现在公布给一般大众知道,那么贵族就不能再随意解释运用了。而且一旦老百姓都知道法律的内容,那么老百姓一定会努力游走在法律边缘甚至钻法律漏洞。

另一方面是因为悖礼。叔向指出以往就是遵从礼法而行,人人、事事都是遵循礼法的,子产一连串的改革已经破坏了礼法,现在还公布法律,将礼法完全破坏。我们可以发现叔向是属于守旧的保守分子,甚至可以大胆的推测身为贵族的叔向对于子产着这项改革是具有担忧心的,他担忧什么?可以推测也许他担心的是这会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是晋国,破坏了他现在所拥有的权力和利益。

那么,为何子产要铸刑书?他的目的何在?

根据“郑国多盗”的情形,刑书内容可能与此有关。我们都知道,郑国位于重要的战略位置,又处于各诸侯国交通要道,在郑国四周的邻国,因犯罪而逃至郑国的流亡者为数颇多。这就不可避免给郑国的社会秩序带来麻烦。

除此之外,子产所推行的“为田洫”、“作丘赋”改革遭到内外守旧势力的强烈反对,为了维护、发展新的生产关系,对改革予以法律上的确认,也很可能是“铸刑书”的用意所在。

所以说,子产所铸刑书的内容和立法精神,除刑法所具有的镇压共性外,必然就是为了维护和巩固子产在田制和赋税等改革的制度。

我们都知道,郑国在晋、楚两国之间,两国都希望郑国可以归顺,郑国左右为难,在外交方面可谓是处在“两大之间难为小”的不利境地。

那么,子产在外交方面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子产“择能而使之”。子产知人善用,他提拔了不少外交方面的人才:冯简子能断大事,他是一个善于思考又有决断能力的人才;子大叔外貌俊美且有文采,善于实施子产的决策,是一个实干家,是子产主要的助手;公孙挥担任郑国多年的外交使者,是通晓诸侯国情的外交专才;裨谌多谋,是一个能周密思考,善于出主意想办法的、有创造能力的人才。

郑国有外交大事时,子产就向公孙挥问诸侯国的事,并请他写外交辞令的文稿,然后问裨谌计划是否可行,把最终的结果交给冯简子,让他决定。最后由子大叔去执行,以应对宾客。如此完美的外交系统,很少有失败的案例。

其次,子产致力于减少对晋国的贡赋。郑国必须向晋国纳贡,但晋国所要求的贡赋实在太重了,甚至超过当时郑国爵位所应缴纳的程度。所以子产极力维护国家权益,争取最大限度地减少郑国对大国的贡献。

子产数次以“礼”请晋国让步,使晋国不得不减轻,由此可见子产的无畏与坚持。子产的斗争不但对郑国大有裨益,对其他诸侯国也产生了影响。

最后,子产强调国权,努力维护国家尊严。维护一个国家的尊严,对于小国来说,是极难做到的。大国往往以种种理由为借口,进行侮辱、恐吓、欺压,甚至颠覆小国。小国君臣常常俯首帖耳、摇尾乞怜。即使如此,也常常被大国囚杀。而子产却不畏大国,与大国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进行斗争。

子产陪郑简公到晋国朝聘,但晋平以鲁国国君之丧不接见。子产下令将围墙拆掉并将马车安置好。晋国的士文伯前来责问,子产义正言辞的解释,又以晋文公时的情况与今相比——晋国表现得太过无礼了。

子产的一番话叫士文伯说不出话,赵文子赶紧接见郑简公,礼仪有加,宴礼也格外隆重,送的礼更加丰厚,并送他们回国。子产的每一句话,表面看来是在替晋国的霸权能否长久做出评价,实际上是对晋国的傲慢进行了不温不火的指责和抗争。

子产相郑以来,深知“两大之间难为小”的不利地位和处境。对周边大国,从不轻易开战端,但又无畏无惧,敢于坚持正义,对大国非礼的要挟,藐视小国的傲慢行径,无理加重贡赋的做法,以及乘隙进犯的阴谋等等,都能预作防范,并进行有礼有节的必要斗争,使弱小的郑国立于不败之地,始终维护了国家和人民的尊严。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高仙芝是如何灭掉小勃律国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世界的屋脊,相信大家都会想到平均海拔达到4000米的青藏高原了。由于高海拔空气非常的稀薄,一般在平原地区生活的人到了那里就会出现眩晕、呼吸苦难等一些高原反应。在这种环境下,别说穿着一身盔甲是打仗了,就连走路都是上气不接下气的。可以说高原就是战争的禁区。然而在1300年前的唐朝,安西军大将高仙芝却

  • 孙权的四位女婿下场如何?只有一位得以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孙权掌管东吴52载,却在立嗣一事上爆发两宫之争,看来明智如孙权这样的人,也没办法将儿子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最后孙和、孙霸都被赐死,吴国也无力同魏国争霸,被灭亡只剩时间问题。其实孙权还有四位女婿,也都是可造之材,但最后只有一人得以善终,实属可惜。可能这四人了解的朋友并不多,这次就为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感

  • 一女乱三曹是什么意思?曹丕为何要处死甄宓?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大家都知道,三国是一个英雄备注的年代,同时也是一个美女如云的年代。这貂蝉就被列为了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江东的二乔也绝对是貌绝天下,被曹操视为了梦中的情人。而还有一位绝世美女就是甄宓了。然而关于甄宓的结局,相对于貂蝉最后的不知所终,二乔的孤老一生,甄宓只能用一个“悲”字来

  • 秦始皇为何情愿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去修建长城也不去攻打匈奴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在公元前215年,如今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套地区,我国历史上秦朝时期的大将军蒙恬带领着以步兵为主要战斗力的秦朝大军与凶狠的匈奴骑兵展开了一场生死之战。由于秦朝当时刚刚统一天下,军队的士气正旺,于是便一举拿下了河套地区。而匈奴的残部便是望风而逃,远遁大漠。然而,胜利的秦军后来得到的命令却不是继续攻占漠北,

  • 咸丰去世前安排的8位顾命大臣为何还斗不过年仅26岁的慈禧?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相亲了解过清朝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在咸丰皇帝驾崩之前有安排8位顾命大臣。大家也知道,最终掌握了实际权利的是慈禧,那么这8为顾命大臣却为何斗不过当时年纪轻轻的慈禧呢?可以说造成这一切后果的都是咸丰皇帝自己一手造成的。也可以说是慈禧利用了咸丰皇帝的失误,然后巧施妙计的结果。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我们就一起

  • 袁绍死后为何曹操要为其哭丧吊唁?这其中有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官渡之战,这是三国时期一场非常重要的战争。在战争爆发的时候,身为四世三公的袁绍在整体实力上要比曹操可要强太多倍了。曹操很清楚自己没有袁绍那样强大,不过却还是执意挑起了战争。当然曹操也不是个傻子,他之所以想要与袁绍来一场正式的决斗,那是因为若不干掉袁绍,那么他肯定没有办法一统整个北方地区。也许是上

  • 和珅的儿子为何不姓和?丰绅殷德为何没有被一起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乾隆40年,和珅的儿子诞生了。这个时候的合身已经是一位正蓝旗副都统了,第二年就被任命为户部右侍郎,军机大臣。这官职提升的如此之快,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儿子太旺父了呢?乾隆45年,乾隆爷看这个5岁的孩子可爱的不得了,于是便赐名叫做“丰绅殷德”,意思就是说“福禄兴旺&r

  • 石亨为什么要背叛朱祁钰,选择帮助朱祁镇复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石亨是明朝将领,早年曾率军抵抗瓦刺,立有战功。后来石亨还有徐有贞等人秘密发动夺门之变,将朱祁钰囚禁在南宫,拥立朱祁镇复位。实际上朱祁钰在位期间,推行了不少良政,而且知人善任,弃用了多名德才兼备之人。对外又击退瓦刺,使得大明江山转危为安,但朱祁钰为人也有缺点,这才使得奸臣有机会作乱。石亨会帮助朱祁镇其

  • 冉闵为何要颁布杀胡令?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杀胡令可能有不少人听说过,是唐宋之间的五胡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的建立者冉闵发布的一道命令。杀胡令,很明显就是杀掉胡人,当时政权混乱,有不少都是与中原人区别的胡人建立的政权,而每次这种时候,汉人的存亡总是会岌岌可危,那么冉闵颁布的这个杀胡令,到底是好是坏呢?他为何要颁布杀胡令,在当时有没有执行呢?五胡

  • 黄帝的女儿女魃是什么神?为何人人都避而远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传说轩辕黄帝大战蚩尤的时候,蚩尤唤起了浓密的大雾,使得皇帝的士兵们无法辨别东南西北。无奈之下,皇帝只好让应龙云布雨来制服蚩尤。但是没料到的是,蚩尤请来了雨师与风伯,先弄出了猛烈无比的大风雨,吹的皇帝军队连脚都站不住,纷纷逃散。站在山顶上观战的黄帝见情景,只得叫旱神女魃上阵助战。据说这个女魃,是黄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