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乾隆真的培养专门盘核桃的太监?

乾隆真的培养专门盘核桃的太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604 更新时间:2024/3/7 3:31:06

一个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到底如何,其实是很难说的,可能任何一个观点都会有人赞同也有人反对,比如有人说,乾隆曾经养过一些专门为他盘核桃的太监,说的煞有介事,用了很多看上去很专业的词汇,而这些恰好又不是人尽皆知的事情,所以很多人可能真的相信了。但也有人指出,这明明就是骗人的,同样也用了很多例子来进行反驳。那么,究竟这群盘核桃的太监到底存在不存在呢?

一篇关于乾隆爷和核桃的奇文在各大公众号上纷纷转载。之所以说是奇文就是因为内容实在很离奇,离奇到乾隆的棺材板都快按不住了。如果这是一段民间流传的野史也就罢了,假如是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商家用来炒作的话,那自在哥可得说两句,虽然认真说话的人比不过那些信口雌黄的主听众多,但是能明白一个算一个,以后别人再跟你说这事,咱们就当多个乐子听。原文的亮点颇多,我们摘来几个:

清宫真的有专门给皇帝盘核桃的太监?

影视剧都不敢这么编你知道吗?清朝在宫里所有的花销都要记录的,像文中所提到的“被选中抟核桃的太监被直接封为八品使监。每人配小太监4人,宫女2人,专门负责他的生活,原则上他的这双手除了上厕所只能抟核桃用,连吃饭洗澡都得人伺候着。他们统一住在瀛海上的一个小岛,后来这个岛曾被用于软禁光绪帝。每人一间正房,雕梁画柱,每日香烟缭绕,据说每间房都用紫檀作为基础材料进行装修,每日早中晚熏香3次,当然用的是沉香。”

这他娘的要花多少银子,真以为身在皇家就可以花钱任性了?别说太监了,就说宫里最重要的嫔妃们,根据级别不同,享受的待遇也会有很大的差别,我们可以从分配给她们的年薪与侍侯她们的宫女人数看出。

皇后:年薪银子1000两,宫女10名;皇贵妃:年薪银子800两,宫女8名;贵妃:年薪银子600两,宫女8名;妃:年薪银子300两,宫女6名;嫔:年薪银子200两,宫女6名;贵人:年薪银子100两,宫女4名;常在:年薪银子50两,宫女3名;答应:年薪银子50两,宫女1名。

看到这你觉得哪个太监只是会盘个核桃就能有这么高的待遇,如果你还信,我也服。另外还让太监在中南海瀛台里盘,反正一般人进不去那地方,你说是月球也行啊。我要是皇帝就给嫔妃一人发几对核桃,让她们没事盘,一方面有了事干省得互相勾心斗角,再有也把代盘太监的这笔巨额开销省了不是。

文中所提太监因为没有男根,盘出来的核桃偏粉,不红,所以要服用牛黄。牛黄有多贵咱们就不提了,问题是牛黄是清热解毒的和盘核桃什么色的有半毛钱关系吗?真要是照这个逻辑,那女子盘出来的核桃就一定都不是红的了?你要用这理论去跟那些盘核桃的女玩家说,小心被人用小拳拳捶你胸口啊。核桃红不红是根核桃的皮质有关系,有的品种盘完是红色,有的是酱色,当然前提是玩家手要有汗,不然你就算把核桃盘成玻璃球也红不了。

还有敢说慈禧口中含着的夜明珠是对翡翠核桃?拜托,这玩艺孙殿英当年盗出来之后曾经说过,“她(慈禧)口里含着一颗夜明珠,分开是两块,合拢就是一个圆球,分开透明无光,合拢时透出一道绿色寒光,夜间百步之内可照见头发。听说这宝贝可使尸体不化。我把夜明珠托雨农代我赠给蒋夫人(宋美龄)。”后来被绣在了鞋子上,很多人都见过的,你要说第一夫人鞋上绣了一对核桃,这画面太美,不敢看啊。哪位同学如果不服的话可以把一对核桃塞到嘴里看看能不能放得下。

那有人问了,自在哥,你巴拉巴拉说了半天别人胡说八道,真相到底是怎么样?

这事其实早就有人研究过了,不是自在哥啊,是故宫博物院专门从事清宫文物管理和研究的毛宪民先生,他所著的《故宫片羽》中提到,故宫里确实有核桃,数量只有十几对,但是说出来可能会让很多人失望,最大的一对核桃33mm的,最小的一对25mm的,品种也不是今天我们玩的那种狮子头,官帽等,都是一些山水人物雕刻的题材,以秋子居多。真不知道市场上哪来的那么多乾隆盘过的闷尖狮子头,十里河一年能卖出去几百对连起来能绕二环一圈。不说品相,就这尺寸也让今天玩家嫌弃那些富有四海的皇帝们。

乾隆皇帝和核桃最多被引用的一首诗,“掌上旋日月,时光欲倒流。周身气血涌,何年是白头?”可是搜篇乾隆诗集,根本就找不到这四句诗。乾隆一生做诗四万三千余首,数量堪比全唐诗,但是质量嘛,还是要感谢他老人家,没有留下一首诗需要我们背诵的。哪像李煜就几十首诗要你们背四五首,更不要提曹操那厮了,几乎都要背。

在这么高产的诗人作品里,什么生活琐事都涉及到了,恨不得早上拉屎的功夫都写一首,对于如此痴迷的核桃,居然没有留下一句话,实在是另人不解。看过乾隆在字画和瓷器上做题跋的数量就知道他是一个对自己喜爱的东西多么不惜笔墨用度之人。这或许有两个可能,第一是他写了,诗集上忘了加,另外一个可能是人家压根就没写,是后来人编的。

现在的商家都特别爱讲故事,尤其是往古代帝王身上靠,反正死人不会说话。这其中的重灾区就是乾隆皇帝,因为他名气大,活的寿命又长,去的地方又多,不编你的编谁。我们经常能走在大街上发现一些声称当年让乾隆皇帝龙颜大悦的小吃,从驴肉火烧到老家肉饼,从羊杂汤到煎饼果子,全都往乾隆身上靠。你要是熟悉这条街就知道,他们家可能上个月才开业。

像一些中药补药什么的就更爱往乾隆身上作文章了,好像他活了89岁全都是他们家药的功劳,像这故事吧,哪怕你看过甄嬛传都能知道,皇帝用什么药,其实都有专门的存档,《清实录》里面就是专门记载皇帝每天说什么做什么吃什么的记录,就算这事真的有,请问清朝后面几个皇帝怎么一个个死得那么早?

还是说回到核桃,就这诗我问过身边老一辈的玩家都说之前没有听说过,能在网上找到最早的纪录是2005年在某论坛里网友写的,后来不知道怎么就按到了乾隆的身上。您只要去过故宫,或者对故宫里文物有所了解的话就知道,比起这些东西来,核桃只是角落里微不足道的尘埃。

事实上明清两朝,宫里的太监和宫女确实会经常在手里拿核桃盘玩,但是不是为了给谁代盘,纯粹消磨时间,活动活动手,当做个保健,而且核桃不像玉石,到了冬天就特别的凉手,手上不凉才够灵活,干活才不会出了差错。但是谁要说,宫里专门有人干这个的,纯粹扯淡,最后送上打油诗一首,不求共鸣,但求共勉:之地水忒浑,棒槌也敢称专家,两眼摸黑胡乱买,奸商得利笑哈哈,自得其乐莫跟风,人云亦云害处大,少瞧电视多看书,火眼金睛难掺假。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北宋极其重用宦官,为什么从没爆发过宦官之祸?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宦官原本只是专门服侍皇室贵族的官员,但有些朝代也会赋予宦官很多其他的权利,但这种权利就像一把双刃剑,如果用不好可能会刺向自己。例如东汉后期、唐朝后期、明朝等都出现过很严重的宦官专权事件,所以皇帝想要控制住这些宦官也需要一些手段。但北宋时期似乎是个例外,北宋就曾赋予宦官较高的权利,但从没爆发过宦官之乱

  • 虞翻为什么得不到孙权重用?一位被小看的三国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诸葛亮曾到东吴舌战群儒,好像整个东吴就没有口才厉害的人一样。实际上孙权身边也有很厉害的学者,虞翻就是其中一位。虞翻早年是王朗部下,后来转投孙策,他可谓是文武双全之人,而且还懂医术,连孙权都称虞翻“可与东方朔为比矣”。但虞翻有个不太好的毛病,就是他的性格太直,对于任何事都不会轻

  • 吕后真的和审食其有什么关系吗?刘邦有没有被戴绿帽?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都对吕雉和审食其之间有不可告人的关系的传言深信不疑,认为,当初刘邦外出,家里无人照看,当时还不是吕后的吕雉,就与审食其有了非一般的关系,等到刘邦夺得天下,吕后与审食其也依然没有断了来往,而是一直背着刘邦偷偷来往。只不过,如何能确定这是真实的历史真相?吕后当年究竟有没有和审食其有私情?今天我们就

  • 朱棣为什么要立朱高炽为太子?朱高炽靠儿子赢的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虽然朱高炽是朱棣长子,但朱棣还是更喜欢次子朱高煦一些。朱高煦曾跟随朱棣在靖难之役中立下诸多战功,而朱高炽因为体型肥胖只能留守大本营。那为什么在这场储子之争中,最后反而是朱高炽胜出了呢?实际上,朱高炽虽然身体不如朱高煦,但他为人宽厚,言行识度,为以后的仁宣之治打下基础。朱高煦为了夺得皇位,不肯回到自己

  • 王安石游褒禅山为何半途返回?真是因为巨石挡路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游褒禅山记》作为课本上的一篇文章,不知道还有多少离开学校的人还记得呢?这是著名的北宋文学家王安石所写,记载的是他与朋友们一同游览褒禅山时候的一次感想。然而在这次游览过程中,最让他感到后悔的,就是他们走着走着火光快要熄灭,可是路还是没有尽头,所以不得不选择退回来。虽然写明了原因,但是王安石真的就是因

  • 勾践如何对待功臣?看范蠡、文种下场便知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越王勾践是春秋五霸之一,关于他卧薪尝胆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十分熟悉。那勾践成功复国后,他是如何对待自己那些功臣的呢?勾践被释放回国后,重用了两位此后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范蠡和文种,其实从他们二人的下场就能看出勾践对待功臣的方式。越国灭吴后,文种自觉功高,最后被勾践赐死。而范蠡就懂得急流勇退,此后经商成为

  • 黎逢参加科举迟到为何还能成为状元?黎逢人物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黎逢是唐朝中期科举状元,不过黎逢这个状元头衔来的比较具有戏剧性。当时黎逢参加考试时,因为一点事迟到了,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在檐前设席应考,并且显得一副胸有成足的样子。这让当时的主考官感到诧异,感觉黎逢并非常人,便派人在一旁观看。结果黎逢的考卷果然让考官连连称奇,最后是被拔为状元。黎逢的经历也算神奇,下

  • 百日维新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谁该负责?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清朝晚年,大清国被西方的列强各种欺负,为了能够改变大清国被列为鱼肉的局面,光绪帝任用了大批的维新党派。由于这一次改革破坏了保守派的利益,因此以慈禧太后为首的老旧势力迅速给予了致命的打击,最终光绪帝被囚于瀛台,维新派领导康有为出逃海外。因只持续了一百零三天,故又称“百日维新”。

  • 华夏文明是如何传承的?起源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华夏也可称之为“夏”或是“诸夏”等等。这是古代居住在中原一代地区居民的自称。大约在5000年前,在黄河中下游,华山与夏水之间分布着非常多的部落,这其中就包含了炎帝与黄帝的部落。而炎帝与黄帝部落,在后期通过融合形成了“华夏民族”,

  • 张郃和赵云哪个更厉害?为何说张郃不敢惹赵云?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赵云是蜀汉五虎将之一,而张郃是曹魏五子良将。轮知名度肯定是赵云更胜一筹,不过比功绩和实力,这两人到底谁更厉害呢?很多朋友都喜欢把张郃和赵云放在一起比较,网上更是有种声音说张郃不敢惹赵云,这个说法到底有没有道理呢?在演义中,赵云和张郃在长坂坡交过手,而此次战役正是赵云的成名一战,赵云理应也战胜了张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