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宋极其重用宦官,为什么从没爆发过宦官之祸?

北宋极其重用宦官,为什么从没爆发过宦官之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04 更新时间:2024/2/16 1:15:13

宦官原本只是专门服侍皇室贵族的官员,但有些朝代也会赋予宦官很多其他的权利,但这种权利就像一把双刃剑,如果用不好可能会刺向自己。例如东汉后期、唐朝后期、明朝等都出现过很严重的宦官专权事件,所以皇帝想要控制住这些宦官也需要一些手段。但北宋时期似乎是个例外,北宋就曾赋予宦官较高的权利,但从没爆发过宦官之乱,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北宋究竟有什么独特的方式来控制宦官?

北宋是一个极度信任太监的朝代,对待太监,皇帝一直当成身边最信任的人,在所有的朝代中,只有北宋的太监经常带兵打仗,征战沙场。

能把最信任的兵权交给太监,传递了一个信号,太监地位何其之高,特别是一直崇文抑武的宋朝,兵权是统治者最放心不下的权力。

宋太祖黄袍加身后,一直忌惮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对朝廷内外的大臣,特别是位高权重的大臣,始终有着难以消除的猜忌感。

在宋太祖的心目中,反而是太监群体是最不可能篡夺皇位的一个群体。因为宋以前的历朝历代,从来没有太监当皇帝的历史。

应该说,宋太祖的思想是非常深邃的,既然太监永远当不了皇帝,那就该信任自己身边这个团队。

在北宋,太监广泛参与军政,这在中国封建皇朝中是少见的,《宋史》记载了北宋43名宦官,其中18人有过带兵打仗的经历。太宗时,宦官王继恩等率军镇压王小波、李顺起义;宋神宗时太监李宪、王中正带兵与西夏作战;宋徽宗时,大太监童贯、谭慎率兵打过方腊,出征过燕山。

不仅如此,童贯曾任枢密院事,负责全国军政。也就是说,除了皇帝,这位大太监童贯掌握了国家最高军政权。

太监们不但带兵打仗,广泛参与军政活动,还有另外一项差事非他们莫属,就是负责监视军队的职责,在入传的43名宦官中,明文记载奉命监军的有6人。

除了监视军队、武将之外,宦官还有监视大臣、百姓之权力。

北宋太监的权力够大!

但是为何在整个宋代,却没有出现唐朝或者明朝所谓的“阉祸”?

这就是宋朝统治者的精明之处,在皇帝信任太监的同时,却从未放松过警惕。

在制度上,统治者在赋予宦官权力的同时,也对其做了种种限制,严厉加以防范。

第一、严格限制宦官的数量,设立宦官官阶。宋太祖在位的时候,太监不过50多人,即使到了北宋后期的宋孝宗在位时,太监也不过250多人。同时,还为宦官设置了特殊的官阶,成为区别于文、武官的独立公务员系统,规定宦官升至一定官阶后要么留在宫中继续使用,要不必须离开皇宫,该为外朝武官差遣。

很多太监到了年限后都申请到地方任武官,这样,就限制了资深太监弄权。

第二、限制宦官干预政事。皇帝公开许可的活动太监可以参加,如果宦官不守本分,超越权限,往往会受到严厉惩办。就是说,皇帝是宦官权力的调节器,一旦对统治不利,就会马上收回权力,甚至责罚太监。

第三、严禁与朝中大臣来往。宦官既然深得皇帝信任,也就是当仁不让的权力中心的知情者,皇帝的决策的机密之要务一旦被传到朝中大臣的耳中,必然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甚至影响国家政权。所以,在宋朝,严禁宦官与大臣交往。

总之,宋朝在中国历朝历代中,算是一个“制度治国”的典范,虽然宦官分享权力,但统治者始终不忘“祖宗之法”,对宦官加以限制。另外,宋达士大夫的政治力量十分强大,他们恪守法度,决绝抵制宦官势力,也是没有发生“阉祸”是原因。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虞翻为什么得不到孙权重用?一位被小看的三国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诸葛亮曾到东吴舌战群儒,好像整个东吴就没有口才厉害的人一样。实际上孙权身边也有很厉害的学者,虞翻就是其中一位。虞翻早年是王朗部下,后来转投孙策,他可谓是文武双全之人,而且还懂医术,连孙权都称虞翻“可与东方朔为比矣”。但虞翻有个不太好的毛病,就是他的性格太直,对于任何事都不会轻

  • 吕后真的和审食其有什么关系吗?刘邦有没有被戴绿帽?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都对吕雉和审食其之间有不可告人的关系的传言深信不疑,认为,当初刘邦外出,家里无人照看,当时还不是吕后的吕雉,就与审食其有了非一般的关系,等到刘邦夺得天下,吕后与审食其也依然没有断了来往,而是一直背着刘邦偷偷来往。只不过,如何能确定这是真实的历史真相?吕后当年究竟有没有和审食其有私情?今天我们就

  • 朱棣为什么要立朱高炽为太子?朱高炽靠儿子赢的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虽然朱高炽是朱棣长子,但朱棣还是更喜欢次子朱高煦一些。朱高煦曾跟随朱棣在靖难之役中立下诸多战功,而朱高炽因为体型肥胖只能留守大本营。那为什么在这场储子之争中,最后反而是朱高炽胜出了呢?实际上,朱高炽虽然身体不如朱高煦,但他为人宽厚,言行识度,为以后的仁宣之治打下基础。朱高煦为了夺得皇位,不肯回到自己

  • 王安石游褒禅山为何半途返回?真是因为巨石挡路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游褒禅山记》作为课本上的一篇文章,不知道还有多少离开学校的人还记得呢?这是著名的北宋文学家王安石所写,记载的是他与朋友们一同游览褒禅山时候的一次感想。然而在这次游览过程中,最让他感到后悔的,就是他们走着走着火光快要熄灭,可是路还是没有尽头,所以不得不选择退回来。虽然写明了原因,但是王安石真的就是因

  • 勾践如何对待功臣?看范蠡、文种下场便知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越王勾践是春秋五霸之一,关于他卧薪尝胆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十分熟悉。那勾践成功复国后,他是如何对待自己那些功臣的呢?勾践被释放回国后,重用了两位此后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范蠡和文种,其实从他们二人的下场就能看出勾践对待功臣的方式。越国灭吴后,文种自觉功高,最后被勾践赐死。而范蠡就懂得急流勇退,此后经商成为

  • 黎逢参加科举迟到为何还能成为状元?黎逢人物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黎逢是唐朝中期科举状元,不过黎逢这个状元头衔来的比较具有戏剧性。当时黎逢参加考试时,因为一点事迟到了,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在檐前设席应考,并且显得一副胸有成足的样子。这让当时的主考官感到诧异,感觉黎逢并非常人,便派人在一旁观看。结果黎逢的考卷果然让考官连连称奇,最后是被拔为状元。黎逢的经历也算神奇,下

  • 百日维新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谁该负责?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清朝晚年,大清国被西方的列强各种欺负,为了能够改变大清国被列为鱼肉的局面,光绪帝任用了大批的维新党派。由于这一次改革破坏了保守派的利益,因此以慈禧太后为首的老旧势力迅速给予了致命的打击,最终光绪帝被囚于瀛台,维新派领导康有为出逃海外。因只持续了一百零三天,故又称“百日维新”。

  • 华夏文明是如何传承的?起源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华夏也可称之为“夏”或是“诸夏”等等。这是古代居住在中原一代地区居民的自称。大约在5000年前,在黄河中下游,华山与夏水之间分布着非常多的部落,这其中就包含了炎帝与黄帝的部落。而炎帝与黄帝部落,在后期通过融合形成了“华夏民族”,

  • 张郃和赵云哪个更厉害?为何说张郃不敢惹赵云?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赵云是蜀汉五虎将之一,而张郃是曹魏五子良将。轮知名度肯定是赵云更胜一筹,不过比功绩和实力,这两人到底谁更厉害呢?很多朋友都喜欢把张郃和赵云放在一起比较,网上更是有种声音说张郃不敢惹赵云,这个说法到底有没有道理呢?在演义中,赵云和张郃在长坂坡交过手,而此次战役正是赵云的成名一战,赵云理应也战胜了张郃。

  • 黄月英那么丑为何他不纳妾?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古代很多有权有势的人,家里除了正妻,还有一些小妾,这些小妾相比正妻来说,身份地位都不高,更多的只是因为他们喜欢,或者是长得好看的,或者纯属带回来为了生孩子的,所以,正妻大多数只是撑门面,而诸葛亮的妻子黄月英,相传是一个丑八怪,这对于相貌英俊的诸葛亮来说,总让人觉得不是很般配,那后来诸葛亮有没有再纳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