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炎有26个儿子,为什么把皇位传给一个傻子?

司马炎有26个儿子,为什么把皇位传给一个傻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158 更新时间:2024/1/22 3:40:22

皇位的继承自然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古代的皇帝来说,选择一个最好的继承人,或者培养出一个最好的继承人,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而如果皇帝的儿子很多的话,选择的余地相对来说会更大一些,毕竟不是所有人都遵从了嫡长子继承制。但是,司马炎明明有26个儿子,为何他却偏偏选中了其中最傻的那个司马衷来当皇帝呢?

首先、大臣们早已察觉到了并加以提醒,但是“司马炎“却视而不见,还替其敷衍,

其次、另外加上太子妃贾南是个有野心的女人,在一边推波助澜,以夺取权力。

再次、司马炎嫉恨司马攸的才干与威望,他这个弟弟曾经是自己皇位的竟争者,现在又成了他儿子继存皇位的最大威胁,司马炎极力为其排除障碍。

司马炎的固执及不察、为其王朝的灭亡填下祸根!

太康三年年底,司马炎把官居侍中、司空职务的弟弟齐王:司马攸调至青州担任都督。在司马昭的生前,司马攸曾是与司马炎争夺晋王世子的对手。到这时,他又成了司马炎要将皇位传给太子的障碍。

原来,司马炎的长子司马衷是近于白痴的低能儿(坚持立长不立幼)。

他除享乐之外,什么事也不懂,闹出的笑话很多。有一次,司马衷游华林园,听到蛤蟆叫,问左右侍者说:“这个叫唤的东西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后来听到天下发生灾荒,百姓饿死不少,他竟说什么:“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呀?”

对于太子的庸劣,一些朝臣颇以为忧。尚书令卫瓘假借酒醉,提醒司马炎注意,太子不堪为嗣。

尚书张华博学多识,名重一时,被人们推崇为有三公之才,司马炎对他也很器重。司马炎曾偶然问起他对继承人问题的看法,张华如实回答说:“如论才干、德望和亲缘关系,没有比齐王(意指)司马攸更合适的人了。”

朝臣们的这些意见,使司马炎十分反感。他故意把一件公文拿到东宫交由“司马衷”处理(被亲情蒙蔽了双眼)。

太子妃贾南风是有野心的女人,当然不甘心权力易手。她忙托人代作答案,并由太子亲手誊写清楚,然后再交给皇帝。司马炎以此作为证据来堵卫瓘的嘴。他还把张华调离朝廷,打发到幽州去了(司马炎如此不察,是导致王朝快速消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那个司马攸也确实为争取到继承皇位的资格煞费苦心。

按照规定,王国吏属的衣食皆由国家供给,司马攸却上表称租秩足用,不必由御府开支。他还把租税收入分给部属和士卒,遇到水旱灾荒,又用粮食赈贷王国的饥民,到丰年归还时只收原数额的十分之八。对于军国大计,无论是上表,还是当面议论,司马攸都作得十分得体,因此得到了许多朝臣的拥戴。

他们(群臣)希望接替司马炎皇位的是司马攸,而不是那位白痴太子。

司马炎嫉恨司马攸的才干与威望。

对于司马炎想传位于子的意思摸得很清楚的荀勖和冯紞,乘机挑拨说:“群臣皆归心齐王,陛下万岁后,太子很难嗣位。陛下如果不信,可以让齐王外出,必然举朝反对。”

果然,司马炎调司马攸去青州的诏书一下,许多大臣纷纷上表谏阻。

司马炎又气又恼,贬斥了一些人,其中包括他的两个女婿:王济和甄德。次年正月,他又将几个上表的博士,收付廷尉科罪,多亏尚书夏侯骏等人出面辩驳,才免去他们一死。

太康四年(283)三月,司马炎催促司马攸立即程。司马攸愤怒成疾,乞求宽限日期。司马炎派去御医察看病情。御医谎称齐王无病,于是司马炎再次下诏催促。弄得司马攸只好带病辞行,结果加重病情,呕血而亡。

司马炎这才知道齐王不是装病

他用惩办几个御医的办法,以塞罪责。司马炎极力排斥司马攸,用自欺欺人的办法巩固“司马衷”的地位,这就为其死后,“司马衷”尸居其位,无力控制政局,引起天下大乱而埋下了祸根。

司马炎的失误,选定的接班人因其能力撑不起这么大的一片天空,消亡是必然的!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李隆基晚年有多昏庸?李隆基的一生值得同情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李隆基在位期间,唐朝一直都是出于极盛时期。当然能将唐朝发展至强盛李治和李世民也有很大的功劳,只是在李隆基晚年他突然变的昏庸起来,开始懈怠朝政,还重用佞臣,导致安史之乱爆发,这是唐朝走衰的转折点。其实李隆基晚年的确像是变了一个人,看到自己已经无法掌控全局依然不愿放权禅位。李隆基晚年究竟有多昏庸,他的一

  • 阴姬是什么人?赵武灵王和阴姬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杨贵妃对荔枝的爱,唐玄宗对杨贵妃的爱在这首诗中不言而喻,都说唐玄宗贪图美色,就为了给爱妃送来新鲜的荔枝结果跑死了马,跑死了人,但还有一个人,为了得到美女,实行胡服骑射,攻灭了一个国,这位主人公就是赵武灵王,而这位美女却是别人的宠妃。战国时期

  • 潘凤是否有名无实?三国中像潘凤这样的人并不少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潘凤在演义中并不算什么厉害人物,他出场对阵华雄,仅仅一回合就被斩于马下。后来潘凤在网上突然被赋予了“无双上将”的身份,当然这也只是网友对他的一种调侃。很多人都说潘凤有名无实,其实在三国中像潘凤这样的人并不少,甚至多数武将的经历可能都和潘凤差不多,毕竟能从沙场中活到最后的人

  • 北魏河阴之变是怎样爆发的?河阴之变的受害者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河阴之变是发生在北魏时期的一场军事政变。由当时朝中权臣尔朱荣策划实施,最后胡太后、幼主元钊被杀,北魏政权临近崩溃。尔朱荣杀害了两千多名王公官吏,鲜卑贵族以及当时的大家族几乎都被消灭殆尽。尔朱荣虽然掌控了北魏政权,但经此一役,北魏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繁华和安定,也就此改变了北朝的历史走向。河阴之变究竟是如

  • 邬思道为什么要先后投奔李卫和田文镜?邬思道早已看透雍正心思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雍正王朝》中,邬思道辅佐胤禛登基,也算是雍正身边的一位能人。等雍正称帝后,邬思道又想着法子躲避雍正,他的每一步其实都很危险,但好在算是保全了自己。其实邬思道会选择投奔李卫和田文镜都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当然总有人说邬思道早已看透了雍正,其实雍正也明白邬思道的心思,只是两人都不说破而已。还有一点,邬思道

  • 魏国为何无视秦国崛起,而把矛头直接对准齐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战国初期,魏国率先称霸成为七雄之首。此后魏国想尽各种办法,限制其他诸侯国的发展,但秦国还是凭借商鞅变法逐渐提升国力。而且东边,齐国也有崛起的迹象,魏国作为领头羊肯定不会眼睁睁看着秦国、齐国变强,虽然秦国距离魏国更近,但魏王还是选择先把矛头对准齐国,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就为大家讲讲魏国的选择,看看魏

  • 儒林外史的作者是谁?他混的比范进还惨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范进中举”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不过这只是一个写在小说里面的故事,这部小说写了很多具有讽刺意义的故事,其中或许就数范进中举最为出名了。不过,你知道这部小说的作者是谁吗?其实,这部小说的作者,他的一生比范进更惨,他就是吴敬梓。今天就来介绍一下这位作者,他的人生经历是怎样的呢?吴

  • 明朝将领盛庸有多厉害?曾多次击败朱棣最后却被逼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盛庸是明朝将领,也是靖难之役朱允炆一方的主要指挥之一。盛庸曾多次率军击败朱棣,并且斩杀他好几位手下,使得朱棣前期战事非常不顺。不过此后中央军逐渐走衰,盛庸见胜利无望变向朱棣投降,此后继续被任用。但盛庸和王钦不和,虽然盛庸已经主动辞官,但王钦还是抓住机会向朝廷揭露盛庸的罪行,导致盛庸被活活逼死。盛庸的

  • 元朝灭亡之后为什么很多文人念念不忘?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元朝作为历史上一个非汉人建立的统一政权,却只有短短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就被推翻了,之后建立起了最后一个汉人王朝明朝。现代人眼中看明朝,很多人都是非常佩服的,朱元璋看多了元朝统治者欺压百姓的事情,所以对待自己朝代的官员非常严苛。但是,很奇怪的是,为什么有很多文人却在怀念已经灭亡的元朝呢?“崖山

  • 南唐末代皇帝李煜是怎么死的?李煜死因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李煜是南唐最后一位皇帝,在位一共15年。李煜一生主要成就体现在了他的诗词、书法上,李煜词的成就颇高,其语言明快、情感真挚、题材广阔,影响了此后一大批的词人。只不过李煜没办法阻止南唐被灭亡的事实,成了一位亡国皇帝,不过李煜的死因到目前为止一直是个谜。他本可以免去一死,最后却是喝毒酒身亡,当时李煜并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