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北伐正史和演义有什么区别?北伐哪些事迹是虚构的?

诸葛亮北伐正史和演义有什么区别?北伐哪些事迹是虚构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992 更新时间:2024/2/21 16:24:35

诸葛亮算是《三国演义》下半部分的第一男主角,基本上三国的进程都是以诸葛亮为中心在讲述。其中诸葛亮决定北伐,也是演义里最精彩的一段故事。不过演义中的北伐之旅和正史上真正发生的北伐并不是一样的,演义中有很多虚构的成分,但有不少人却当正史来看。相信大家也希望了解北伐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所以这次就为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看看演义中的北伐到底有哪些是杜撰出来的。

提到诸葛亮,大家一定会想到多智近妖这个词,虽然其中有演义神化的成分,但是诸葛亮的才能却也是实打实的强,在演义中,诸葛亮最辉煌的时刻莫过于借东风火烧赤壁大破曹军,但是在正史中,诸葛亮在前期更偏向于政治人才,直到刘备死后开府治事,坚持北伐,才正式走上人生巅峰,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正史上,诸葛亮到底是如何攻打曹魏政权的。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老先生讲述诸葛亮出祁山北伐的次数一共有六次,第一次,建兴五年北伐,震动陇右,降服了姜维等一批魏将,但是由于马谡的死脑筋和纸上谈兵,蜀军被张郃所率领的魏军击败于街亭,诸葛亮含恨退兵,途中还上演了一出“空城计”。第二次,建兴六年,诸葛亮上《出师表》,姜维击败曹真,司马懿玩上了“乌龟战术”,诸葛亮粮尽退兵。

第三次,建兴七年,诸葛亮得到线报,魏国守陈仓的郝昭病的很严重,于是趁此机会出兵攻克了陈仓,之后又攻克散关,也击退了前来攻击的司马懿,本来很顺利,可是张苞却突然马失前蹄坠崖身亡,诸葛亮闻讯悲伤过度病倒,只能退兵养病。第四次,建兴八年,司马懿率大军进攻,但是天气不好进展极慢,天晴之后司马懿即被诸葛亮打败,不过被诸葛亮因运粮不利责罚的都尉苟安却在刘禅面前说了诸葛亮坏话导致诸葛亮不得不退兵。

第五次,建兴九年,总结起来这是一场抢粮战,双方围绕着上邽展开决战,但在蜀中,李严方面传来消息,东吴可能会出兵蜀汉,诸葛亮只好退兵,退兵途中还杀死了追来的张郃。第六次,建兴十三年,诸葛亮在上方谷围困了司马懿,并用火计将其逼上绝路,但是天降大雨扑灭大火,诸葛亮终究抵不过天命,病卒,蜀汉退兵。

那么正史上,这些战役又是何样貌呢?我们来看看《三国志•诸葛亮传》的记载。

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该传是这样记载的,“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眉,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长明,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邰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邰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邰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大体上和演义差不多,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演义中主将是司马懿,而正史中主将是曹真,同样,这是第一次诸葛亮出兵经过祁山。

在正史上,第二次北伐对应的是演义中的第三次,“冬,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亮粮尽而还。魏将军王双率骑追亮,亮与战,破之,斩双。”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明显的不同,小说中,罗贯中先生想要表现的是诸葛亮和后半生宿敌司马懿的对垒,而正史上,诸葛亮明显是败了,打一个小小的陈仓城打到粮尽退兵,最后撤退时杀了个冒进的王双也至多算是找回点面子。

同样,《魏略》中也如此记载这场战役:“亮围陈仓,使昭乡人靳详于城外遥说之……亮自以有众数万,而昭兵纔千余人,又度东救未能便到,乃进兵攻昭,起云梯冲车以临城。昭于是以火箭逆射其云梯,梯然,梯上人皆烧死。昭又以绳连石磨压其冲车,冲车折。亮乃更为井阑百尺以射城中,以土丸填堑,欲直攀城,昭又于内筑重墙。亮又为地突,欲踊出于城里,昭又于城内穿地横截之。昼夜相攻拒二十余日,亮无计,救至,引退。”因此,这场战役着实算是诸葛亮军事生涯中的一处败笔。

那么再看正史上的第三次,《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如此记载:“七年,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魏雍州剌史郭淮率众欲击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还,遂平二郡。”这场并没有和演义中所对应的战役,如果按次序算,对应第四次,那么这两场战役则是完全不同的两场,正史中记载的是诸葛亮派陈式的进攻战役,而演义中说的则是一场诸葛亮利用天时地利打出的一场漂亮的防守反击战,没有什么可比性。

之后是正史上的第四次,《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如下:“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邰交战,射杀邰。”这次能和演义中的第五次对应,大体过程和演义出入不大,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是诸葛亮第二次经过祁山,也是最后一次。

最后则是正史上的第五次:“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

很明显,这次北伐战役,并没发生让司马懿命悬一线的上方谷战斗,而是双方大眼瞪小眼,对峙了好几个月,诸葛亮带着蜀军屯田,司马懿带着魏军看诸葛亮带着蜀军在那种田,最终诸葛亮心力交瘁而死,蜀军退兵,三国史上最为精彩的诸葛亮北伐之战也就此结束。

通过以上的对比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诸葛亮北伐一事上,正史和演义大有不同,在真正的历史中,诸葛亮北伐只有五次,而且经过祁山的次数仅有两次。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春秋时期为什么楚国敢第一个称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春秋时期,虽然诸侯之间还没有开始争霸,但是却也已经有一些这样的迹象了,比如在称呼上面。原本只有周天子才能被称“王”,王就是后世皇帝的地位,但是春秋时期周天子衰微,诸侯崛起,有一些崛起的比较厉害的诸侯,就敢于直接挑战权威,自己称王,而第一个这样做的就是楚国国君,而且楚国还出了一

  • 靖难之役朱允炆有没有使出全力?其实他还有一支部队却没机会调用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靖难之役由朱允炆对阵朱棣,当时朱允炆手上的兵力要远胜朱棣,朱棣的燕军大概只有30万人左右,而朱允炆坐拥百万大军。只是谁也没想到最后的胜者竟然是朱棣,经历几番大战燕军消灭了南军的主力,最后胜利攻入应天。朱允炆下落不明,关于他的结局直到今天依然众说纷纭。实际上朱允炆当时还有一只部队,只是一直没机会调用。

  • 李斯临死之前为什么没有喊冤,他为什么接受了腰斩?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李斯作为一国的丞相,原本的确是可以一生荣华富贵,因为秦国需要他,但是面对人生当中那个重大抉择的时候,李斯还是选错了。他以为扶持胡亥可以保住自己的地位,却没想到赵高做事那么狠绝,如果他选择了扶苏的话,秦国或许不会那么早灭亡,他就算是不得重用,也不至于结局那么悲惨,得一个善终应该是没问题的。不过李斯临死

  • 唐朝龙武军是什么?龙武军的来历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根据唐朝军制,长安城内的皇家禁卫军分为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左右神武军。这些都是皇帝的亲卫部队,直接负责保护皇室安全。最近正在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中就出现了龙武军,很多观众也是对这支部队感到好奇。龙武军最早是由唐太宗选拔出的骑从护卫,当时只有百人。武则天上位后,把龙武军的百人部队扩充为千人部队,

  • 关羽被杀之后,为什么刘备不马上报仇而是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关羽之死,让蜀汉遭受了重大的打击,但其实关羽的死,和他自己也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关羽死后,刘备的反应有些奇怪,他是过了几年之后,才打着为关羽报仇的旗号展开了夷陵之战,然而当时,在关羽死了之后,为什么刘备没有立刻去报仇,却要等几年?关羽随后刘备不仅没有报仇还称帝了,这到底是什么样的心思呢?公元219年,

  • 每个朝代都有盛世,为什么康雍乾盛世遭到质疑?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基本上每个朝代都有一个盛世,不过除了秦朝和隋朝那样年份太短,晋朝那样太乱的朝代没有之外,其他的很多朝代都有一个。然而清朝时期的盛世,也就是康雍乾盛世,虽然名字上是被叫做盛世,却一直都是备受争议的,甚至可以说是遭到了质疑。那么康雍乾盛世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待遇,人们对它的质疑又是有什么原因呢?中国

  • 越国为什么没有成为战国七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越国,在历史上曾经也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国家,最出名的也就是与吴国之间的争斗了,也因为勾践的故事而让人们记住了这个国家。虽然越国在春秋末期灭掉吴国之后,越国国君成功跻身春秋五霸之一,也是最后一个霸主,但是到了战国时期,越国就好像失去了踪迹一样,就再也看不到越国的身影了。那么战国时期的越国又是去哪了呢?自

  • 唐高宗为什么总被轻视?其实唐高宗并非弱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唐高宗李治是唐朝第三位皇帝,继位后唐高宗依然延续唐太宗的各种制度,并且重用良臣共同辅政,为人也十分勤政,因此创建了“永徽之治”。但还是有很多人会觉得唐高宗总被贴上“弱主”的标签,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难道是因为同时期的武则天太强势吗?好像唐高宗对武则天的确

  • 朱棣称帝后,他是如何处置朱标后代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朱标是朱元璋长子,也是朱元璋最看重的儿子,在朱标13岁的时候朱元璋便下令立他为皇太子。朱标性格宽厚,无论对待外人还是自家兄弟都十分和气,还曾替犯错的朱棣求情,所以朱标在朝中的声望也是最高。无奈,朱标意外中风寒病逝,走在了朱元璋前面,朱元璋心痛不已,最后决定把皇位继承人传给朱标儿子朱允炆。但朱允炆却内

  • 明朝五大开国功臣排名,谁才是第一开国武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1、徐达徐达是朱元璋嫡系中的嫡系,是朱元璋最初的班底。在朱元璋接收郭子兴的力量时,徐达起着主要作用,“时诸将多太祖等夷,莫肯为下”,徐达、汤和等人“奉约束甚谨”,逐渐确立了朱元璋的领导地位,也使这支队伍成为了朱元璋的基本力量。徐达不仅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