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陶谦为什么会把徐州让给刘备?他是如何在群雄争霸中落败的?

陶谦为什么会把徐州让给刘备?他是如何在群雄争霸中落败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49 更新时间:2024/1/13 23:48:09

三让徐州算是《三国演义》中一个十分著名的典故,当时陶谦任徐州太守,为了让徐州百姓免受战乱疾苦,所以甘愿把徐州让给刘备。实际上陶谦在东汉末年也是具备一定实力的,而且陶谦的战斗力要比大部分的群雄厉害的多,那为何陶谦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呢?有人觉得陶谦太软弱,其实陶谦非但不软弱,而且还十分有担当,软弱的人是不会在危机时刻还替他人考虑的。

陶谦可以说是东汉末年士大夫阶层的一个异类,相对于其他人孤高自傲的缺陷,陶谦的战斗力可以说是比较强的,而且其包括军事能力在内的各种能力都具备,属于没有明显短板的这么一个人。

陶谦还充分利用了他是丹阳人的缘故,能够聚集起一支听命于自己的强兵,陶谦所表现出来的这几个强点,是当时很多割据地方的诸侯所不具备的优势。

按照大锤之前的评价,陶谦理论上应该在东汉末年群雄纷争的乱世中表现出色才对,为什么历史上的陶谦依旧是一个维持数年就事业土崩瓦解的失败者呢?以至于在小说《三国演义》中,陶谦最主要的戏份并不是虎踞徐州,而是三让徐州给刘备。

本期三国演义细节解密,大锤就为您讲述,东汉末代士大夫中的全能战士陶谦,为什么依然在东汉末年的诸侯争霸中遭到了失败,而他为什么又会把三让徐州的目标定在了刘备身上?

历史上,陶谦的失败可以说有内外两大因素。咱们先说内部因素,这就是陶谦虽然依仗丹阳兵的力量,成功压制住了徐州的地方豪强势力,但是这些豪强的实力仍在,陶谦只是压制住了他们,而不是彻底摆平了他们。

从陶谦控制徐州之后,当地的豪族代表,诸如陈珪[guī]陈登父子对外的活跃,糜氏兄弟对刘备的慷慨,由此来看,徐州的豪强势力仍旧有相当的本钱,而这些人的存在,直接导致陶谦在控制徐州的差不多六年时间里,始终没有完成对徐州民力物力的有效整合。

而外部因素的步步紧逼,更让陶谦对徐州内部的整合功败垂成。咱们之前在对徐州地理形势的讲解中提到过,徐州这个地方好就好在地处要冲,但是坏也坏在地处要冲,这里一马平川,周围强敌林立,只要徐州之主势力一弱,周围的强敌就很自然要冲进徐州插上一脚。

按理说,陶谦一度利用丹阳兵控制了徐州局势,而且陶谦本人也参加过剿灭羌人和黄巾军的军事行动,有一定军事能力,但是陶谦还是很快就遇到了自己完全搞不定的人。这就是来自邻居兖州的强大敌人——曹操。

这就是陶谦这类全能战士在乱世中无法解决的难题了:陶谦可以说是在军政方面是基本没有短板的人了,也就是大锤一再提到的全能战士,不过陶谦这个全能,并不是每一门能力都是超强,而只是每一门都还可以,没有明显短板,大致在80分的水平,他一旦遇到某一个敌人的才能水平比他高,比如说军事能力超过100的曹操这种人,陶谦就危险了。

而曹操确实作为陶谦的敌人,很快就出现在了徐州,作为三国时代屈指可数的优秀政治家军事家,曹操在政治和经济上的能力要超过陶谦,军事能力更是可以碾压陶谦,而且当时曹操已经拥有了一支兖州军事集团,战斗力也很成熟了,远远不是刘备这种还没有成为势力的菜鸟军阀可比。

在乱世中通常情况下,陶谦这种没有明显短板的全能战士,可以比有明显缺陷短板的那些人,比如幽州刘虞公孙瓒之流,要活的长久不少,但是遇到曹操这种能力完全笼罩自己的强敌,陶谦的被动很快就来临了。

公元193年,曹操以其父在陶谦管辖区内被杀为由,与陶谦发生激战,最终双方在彭城大战,结果是陶谦大败,损失惨重。只不过后来曹操军因为粮草供应不足,被迫在局面占优的情况下撤退了,让陶谦有了喘息之机。

陶谦虽然打不过曹操,但是毕竟也是全能战士,经过这次彭城大战,认识到了自己尚可的军事能力,在跟曹阿瞒这种高手较量时有不可弥补的差距。陶谦也知道,双方统帅在军事能力方面的差距,自己是无法补救了,但是他还是迅速找到了徐州军在这次战役中也暴露出的两大直接短板:

第一,陶谦的丹阳兵虽然精锐,但是兵马精锐的同时,陶谦缺乏强有力的将领临阵指挥布阵行军,面对拥有众多优秀将领的曹操,陶谦能拿得出手的只有曹豹、许耽等丹阳籍将领,这些人充其量是兵头,平时让他们管理军队、镇压叛乱可能还行,但是面对强敌的时候,论起个人的武勇,和战争经验及指挥能力,距离曹操麾下名将,差距就太大了。

第二,陶谦所部丹阳兵虽然是天下少有的精锐,但是在徐州这个地方,丹阳兵的优势并没有那么大,因为丹阳兵咱们上一回在介绍时提到过,它是来自于江南一带的优秀山地步兵,但是在徐州这种一马平川的地方,对手一旦有一支优秀的骑兵,考虑到古代骑兵对步兵的先天战场优势,丹阳兵这样的步兵再精锐,也不一定扛得住。

彭城大战的前后经历也正印证了这一点:曹操公元193年第一次进攻徐州,以麾下名将曹仁统帅骑兵部队作为先锋,就曹仁这么一支先头骑兵部队,陶谦阵营里愣是找不到一支人马能够挡得住的。曹仁一路多次击败陶谦军,顺利进兵到彭城附近,与曹操大军主力从容会师,然后联手大破陶谦军,大战之后甚至还有余力阻止陶谦在彭城之外其他战线上的反攻。

面对这两个可以弥补的缺陷,陶谦迅速找到了一个最佳的人选,这就是刘备。当时刘备刚刚好可以有效补充陶谦的劣势:第一,刘备手下有一支千人左右的精锐胡人骑兵,虽然这点人跟曹操正面刚肯定还是遭不住,但是毕竟比陶谦的步兵还是要有利多了;而且刘备手下关羽张飞等人都是堪称万人敌的猛将,正好可以弥补陶谦有强兵而无强将的尴尬。

当然最重要的,刘备的势力比较小,而且当时名声也不坏,同时又是出自与陶谦有战略结盟关系的公孙瓒势力,陶谦经过评估,认为相对来说有自己把握控制住刘备,毕竟如果陶谦要是请个公孙瓒、吕布这样的猛人来徐州,陶谦这个徐州之主的位置可就不一定还能轮到陶谦来坐了。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山东简称为什么是鲁不是齐?其实和孔子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山东简称是鲁,所以很多人第一时间就会想到鲁国,不过在春秋战国时期,山东境内最强的诸侯国并不是鲁国,而是齐国,所以为什么山东简称是鲁不是齐呢?这其中的缘由要分几点来看。周武王灭商以后,周武王的弟弟周公就封于鲁,鲁国也一直被当做是尊尚仁义、传统的礼仪之邦,而且鲁国还出了一位影响中华千年的人物孔子。实际上

  • 清军是如何击败蒙古的?当年朱元璋也没做到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朱元璋虽然收复了燕云十六州,将蒙古大军击退至漠北,但并没有彻底消除蒙古的威胁。此后清军却把蒙古彻底击溃,还把蒙古的统治权给收入囊中,清军究竟是怎样做到的呢?其实早期清军八旗和蒙古是盟友关系,但清军也明白一旦入关以后,蒙古肯定也想分一杯羹,所以就要提前削弱蒙古的力量。也是经过一系列的政策才把蒙古给悄然

  • 萧何通过自污名节保命,却被认为是有自知之明?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初汉三杰,韩信被杀,张良明哲保身,萧何自污名节。三位汉朝的开国功臣最后的下场都不算好,或许对于张良和萧何来说能够保命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自污名节又算得了什么呢。所以萧何此番作为才会被认为是有自知之明,只是这种“自知”未免有些太憋屈了。萧何最早是刘邦的上司,到头来自己的生死还

  • 姜维北伐为什么不敢回成都?姜维在外屯田却引发隐患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诸葛亮去世以后,姜维扛起了北伐大旗,继续率军发动北伐战争。姜维对于后期的蜀汉来说是一位非常重要的将领,不过姜维虽然打仗在行,却处理不好和百官之间的关系,导致有不少人反对姜维继续北伐的策略。姜维不敢回成都,就是担心黄皓会加害于他,所以选择在外屯田养兵。实际上这给蜀国带来了一些隐患,也打击了蜀汉的整体性

  • 度牒什么意思?为何宋朝官员会购买度牒?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度牒在唐宋时期,是由官府专门给僧人发放的凭证。因为当时的僧人可以免地税还有徭役,所以必须获得度牒才能证明身份。而官服则可以出售度牒,这部分的收入将会进入国库,在宋朝度牒收入就是军费的一大收入来源。不过当时也有很多官员会购买度牒,官员买这样一个僧人的证明是有何用呢?实际上度牒的用处还大着呢。下面就为大

  • 刘秀为什么要封刘赐为安成侯?刘赐并没有开国之功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刘赐是汉室宗亲,青年时曾为兄报仇,杀了朝廷命官,此后被迫过上了逃亡的生活。等刘秀称帝建立东汉以后,刘赐则回到洛阳拜见刘秀,从此归顺刘秀,而刘秀则封刘赐为慎侯。刘赐并没有开国之功,为什么刘秀还要对他封侯呢?实际上虽然刘赐没有帮助刘秀打天下,但刘秀会去河北就是刘赐提议的,而且刘秀的大恩人任光也是被刘赐所

  • 为什么灭鲁国的不是齐国,而是相隔千里以外的楚国?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鲁国是整个周朝时期十分出名的一个诸侯国,鲁国首封国君就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不过当时周公要辅佐周成王,所以就让伯禽赴任建立鲁国。鲁国起始疆域很小,经过发展以后陆续吞并周边小国,最终成为一个能和齐国争霸的大国。直到战国初期,还有一些诸侯国会向鲁国进贡。不过鲁国始终没办法跻身七雄之列,略逊于齐国,但齐国

  • 李渊曾想迁都湖北,为什么只有李世民一人不同意?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李渊曾经想要迁都湖北,这可能很多人都是不知道的,毕竟现如今的湖北,在任何朝代都没有做过国都,也不理解为什么李渊会想要这样做。但在历史上,唐朝初年,李渊的确曾经想要迁都到现如今湖北地区,但是却遭到了李世民的反对,那么李渊为何要这样做,李世民又为什么要反对呢?最后他们又是如何决定的?在唐初的十几年间,突

  • 烛影斧声是真是假?赵光义真有弑兄篡位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关于赵匡胤的死因,一直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而赵匡胤的死却让他弟弟成为了宋朝第二位皇帝,一般来说皇位都是传给儿子,所以很多人对赵光义上位的合法性产生了怀疑,赵匡胤真会让自己的弟弟来继承吗?其中著名典故“烛影斧声”,就是一起千古悬案,《湘山野录》将“烛影斧声&r

  • 清朝最长寿的妃子是谁?活了多少岁?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长寿,一直以来都是很多人的愿望,这可以算是人的一种本能,并不代表所有人都是贪生怕死,毕竟人死了之后就什么都没有了。所以人们也会很关注历史上有哪些长寿的人,清朝时期,最长寿的皇帝当然就是乾隆了,然而,他还不是清朝皇宫里最长寿的人,最长寿的是康熙的一个妃子,定妃。定妃为什么能长寿,又活了多少岁呢?清朝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