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卤城之战诸葛亮和司马懿到底谁赢了?卤城之战是真是假?

卤城之战诸葛亮和司马懿到底谁赢了?卤城之战是真是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081 更新时间:2024/1/19 11:35:05

卤城之战是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发生的一场战役,也是司马懿唯一一次和诸葛亮正面交锋,最后以诸葛亮胜利告终。也正是因为这场胜利,导致此后司马懿不敢轻易进攻,采取了绝对防御的策略。不过诸葛亮在一片大好的形式下却遭到了自家人的阻挠,因粮草不济,还有一道假口谕无奈退兵,回去查明真相后罢黜了李严。不过关于卤城之战还有许多争议,这场战役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三国志记载的极其简略:

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郃。——三国志

至其中具体的过程,在《汉晋春秋》、《资治通鉴》中提到诸葛亮在卤城大破司马懿,战绩为“甲首三千”,《晋书》却提到司马懿在卤城大破诸葛亮,战绩为“俘斩万计”。司马懿与诸葛亮的这次对决,史书出现截然不同的记载,那么究竟哪个记载是最接近真相的呢?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过程有三个关键问题:

一:诸葛亮是否在上邽打败过郭淮

二:诸葛亮是否成功割据陇西大部分小麦;

三:卤城之战的胜利者究竟是司马懿还是诸葛亮。

解决了这三个问题,我们就可以还原出最接近真相的历史场景。

一:诸葛亮是否在上邽打败郭淮

郭淮、费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麦,与懿遇与上邽之东。——资治通鉴

亮闻大军且至,乃自帅众将刈上邽之麦。诸将皆惧。——晋书

无论是《晋书》,还是《资治通鉴》都提到了诸葛亮在上邽割取陇西小麦,而当时上邽城是由郭淮、费曜镇守的,诸葛亮大军要割取上邽小麦,他们不可能坐视不理。于是在上邽地区,郭淮、费曜与诸葛亮势必发生了战争,并且由于诸葛亮在上邽成功割麦,显而易见,郭淮、费曜的确是被诸葛亮打败了,只有打败敌人才会让敌人畏惧,从诸将皆惧这句话也可以看出来,其实晋书也默认了诸葛亮取得了上邽之战的胜利。

二:诸葛亮是否成功割取陇西大部分小麦

帝曰:“亮虑多决少,必安营自固,然后刈麦。吾得二日兼行足以。”于是卷甲晨夜奔之,亮望尘而遁。——晋书

是时,陇右无谷,议欲关中大运,淮以威恩抚循羌、胡,家使出谷,平其输调,军食用足,转扬武将军。——三国志

《晋书》中司马懿声称诸葛亮会等到安置好营塞以后再去割取陇西小麦,只要快马加鞭追上诸葛亮,就能够保住陇西小麦。但是显然诸葛亮并未如同司马懿所说的先安置好营塞以后再割取小麦,而是直接开始割麦,要是安置了营塞,以逸待劳的蜀军灭必要直接跑路。正因为诸葛亮没有安置好营塞,才会在司马懿明明“倍道疲劳”的情况下,没有乘机迎战而是主动撤退。而三国志中提到“陇右无谷”,正是因为陇西小麦被诸葛亮抢了才会没有呀,如果司马懿守护住了陇西小麦,郭淮怎么跑去去找羌胡抢粮食呢?因此,诸葛亮的确成功割取陇西大部分小麦。

三:卤城之战的胜利者究竟是司马懿还是诸葛亮

亮屯卤城,据南北二山,断水为重围。帝攻拔其围,亮宵遁。追击,破之,俘斩万计。——晋书

魏大将军司马宣王攻亮,张郃攻平,平坚守不动,郃不能克。——三国志

辛已,懿乃使张郃攻无当监王平于南围,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吴班逆战,魏兵大败,汉人获甲着三千,懿还保营。——资治通鉴

亮还保祁山,郃追至木门,与亮军交战,飞矢中郃右膝,薨,谥曰壮侯。——三国志

陈寿大概是在避讳什么,在《三国志》中,中只记载了张郃进攻王平的结果,对司马懿进攻诸葛亮的结果只字不提。但是《三国志》提到了张郃中埋伏身死的地方是在木门道,这其实已经暗示了卤城之战的真正结果。木门道在卤城的东北方向,诸葛亮如果在卤城已经“夜宵遁”,是不可能在木门道与张郃交战的。至于陈寿为啥不记载诸葛亮的这次胜利,原因其实很简单,《三国志》是要给晋武帝司马炎审核的,自然会对司马懿夸胜讳败了。因此,卤城之战的胜利者无疑是诸葛亮。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袁天罡是如何预言武则天当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武则天能成为皇帝,其实是一件谁也没有想到的事情,但是后世却一直流传着,在武则天之前,就有袁天罡预测出,武则天能成为皇帝的预言,又把袁天罡这个人物形象弄得更加神秘了一些。那么袁天罡真的有过这样的预测吗?袁天罡为什么能预测出武则天的命运,对于尚未发生的事情,古人真的有那么强的预测吗?中国的相术文化源远流

  • 为何有人说大明亡国,是因为张居正而不是崇祯,那张居正做了什么亡了大明?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明朝的灭亡其实大家应该都知道的,话说是有很多原因的,但是有的人说其实就是因为崇祯了,但是最近有很多人却说并不是因为崇祯还是因为张居正,我的天啊,为什么会这么说呢?这个张居正到底做了什么才会受到如此非议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不放揭秘分析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之所以有人说大明亡国,非亡于崇祯,而实亡于

  • 赤壁之战后黄盖为什么消失了?黄盖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黄盖是东吴名将,也是拿下赤壁之战的功臣之一。要不是有黄盖和周瑜上演苦肉计,恐怕曹操还不会轻易上当。不过令人奇怪的是,为什么黄盖在赤壁之战以后就消声灭迹了呢?好像关于他的记载瞬间少了很多。其实这也是正史和演义的区别之一,在演义里黄盖在赤壁之战充当了一个比较重要的角色,但在正史上赤壁究竟有没有发生过,还

  • 香妃嫁给乾隆的时候年近三十还是已婚,为什么还能得到乾隆的宠爱?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还珠格格》里面的香妃这个人物角色,很多人可能都以为是虚构出来的,毕竟像这样身上自带香气的设定,怎么看都只会存在于小说当中,现实生活中从来就没有人看到过这样的情况。不过,香妃的一些特点虽然是虚构,但是她却是真的有历史原型的,只不过这这个历史原型让人有些惊讶,因为她嫁给乾隆的时候已经是快三十岁了,这个

  • 努尔哈赤建立大金,为什么皇太极改成大清?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清朝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离现代最近的朝代,自然也是留存下来资料最多的朝代,所以我们对于清朝的了解应该也是远多于其他朝代。不过“大清”这个名字,却是皇太极改名而来,原本是叫做“大金”,努尔哈赤取的名字。那么,为什么皇太极要改名字,这两个

  • 董卓为何不如曹操?他和曹操有着本质的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从董卓占据朝廷,挟天子以令诸侯开始,东汉政权就此名存实亡。其实董卓和曹操都做过相同的事情,但董卓却没能达到曹操这样的成就。董卓生于凉州,和羌人交好,但他也讨伐过羌人。此后受袁绍所召,进京讨伐十常侍,这才让董卓有了把持朝政的机会。但董卓的行为却惹来天下诸侯共怒,这次又是袁绍联合关东各地刺史讨伐董卓,最

  • 清朝的地位皇贵妃孝献皇后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都说自古帝王家是最无情的,然而在清朝的时候却是一个出情种的朝代,而且主角都是皇帝。前有雍正与年贵妃,后又乾隆与富察皇后,那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讲顺治帝最爱的妃子孝贤皇后。孝贤皇后原名叫做董鄂妃,是清朝时期的第一位皇贵妃,性格非常的温柔娴熟,是顺治帝一生的最爱。董鄂妃是在1639年出生的,是满洲白棋人

  • 宫女为何要杀朱厚熜?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国明朝时期,这是一个奇葩皇帝辈出的时期,除了朱元璋和朱棣还算正常外,其他的一个个都是奇葩。有成天跟蛐蛐作伴的皇帝朱瞻基、木匠皇帝朱由校、战俘皇帝朱祁镇、怠工皇帝朱栩君等等。若要是给明朝皇帝来个奇葩排名的话,那绝对是朱厚熜莫属了,翻遍整个中国古代史也找不出第二个了。因为明朝的文官实在太烦了,让人不

  • 良妃在历史上真的获得了康熙皇帝极大的宠爱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良妃是清朝皇帝康熙统治时期的一位妃子,在众多妃子当中,良妃可以说是资历最浅,生子最晚的。但是由于康熙宠爱有加,也是位居康熙五妃之一。不过在《清高宗实录》中有记载着这样一段,说是当年康熙骂胤禩是“系辛者库贱妇所生”。康熙既然宠爱良妃,但为何却还要骂她是“幸者库贱妇&

  • 三国时期刘备国号是汉,为什么不叫汉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现代人一提起三国就知道“魏蜀吴”三国,魏国和吴国都没什么,但是蜀国这个名字其实是有问题的,当初刘备创立国家的时候,国号分明是“汉”,和蜀没有丝毫关系,但是后世人在称呼这个国家的时候,都是叫做蜀国,或者蜀汉,却从来都不叫“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