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周天子是如何丧失对各诸侯的控制权的?浅谈分封制的弊端

周天子是如何丧失对各诸侯的控制权的?浅谈分封制的弊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967 更新时间:2024/2/5 5:41:18

周朝虽然存在了800年之久,但周天子对各诸侯国的掌控力,从西周末期就开始逐渐衰退。直到楚国国君熊通敢自立为王的那一刻起,也就正式宣告了周室权威已荡然无存。此后的春秋战国时期,早已成为其他诸侯国的天下,实际上这就是分封制的弊端之一,随着时间的积累,周天子迟早会有一天没办法控制那些逐渐强盛的诸侯国。那为何当初周武王还是实行分封制呢?

实际上,周朝当年分封的情形,多多少少被后期美化了,尤其是被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美化了。由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们互相争夺,贪得无厌地攫取土地,造成人类贪欲横行,道德沦丧,社会秩序混乱。因此,春秋战国时期的知识分子,尤其是儒家知识分子们,对西周初年的社会图景进行了想象和解读。在这种想象和解读中,西周初年的分封情景,显得温情脉脉,有序而忍让。

比如,孟子就曾说过:“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封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那么,真实的情形是不是也显得这样有序呢?我们来讲两个事例,大家或许就明白了。

我们知道,姜太公获得分封的土地是齐地。姜太公是在西周建立过程中,立下最大功劳的人。当年周文王父子都比较盲目,周文王还被商纣王多次羁押打压。但他们找到了姜太公以后,姜太公给他们规划了一个很好的奋斗方向,也给他们找到了很好的奋斗理由,就是“纣王失德”“天下应有德者居之”。因此周文王父子联合各地诸侯,大家一起合围商朝。

姜子牙给周文王父子的策略果然很恰当,很快,四方诸侯都拥戴周天子,周武王打败商纣王,获得天下。

从上面可以看出,姜子牙在周武王获得天下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功劳是最大的。照理说,他就应该获得最大的分封。然而,实际上姜太公却被封在齐地。齐地在春秋战国后期,是个不错的地方,尤其是盐和铁很丰富,齐国也依靠盐铁发了大财,成为东方强国,一度称霸诸侯。但是,当时的齐国,却只是一个没有开化的不毛之地,而且比邻东夷,东夷是刚被商纣王打败的部落,心中充满仇恨。也就是说,实际上齐地是一个既不肥沃又比较危险的地方。

既然姜子牙的功劳最大,周天子怎么可能把他分封在这样的地方呢?

显然,周天子当初的分封,并没有那么公平公正,德泽四方。他对姜太公的做法,体现着他对姜太公的一种猜忌和提防,害怕姜太公及其后人做大,因而对他做了一种有意的打击。

再来说说楚国。楚国成为周朝分封以后,最不稳定的因素。差不多在周朝分封开始,楚国就和周天子耗上了。楚国完全不服周天子的调配,该上贡的不上贡,该听宣的不听宣。周天子对楚国的做法很不高兴,周昭王曾一度带着大军讨伐楚国,不幸最终全军覆没于汉水边上。到了后来,楚国的君王甚至自称“王”。

为什么楚国一直和周天子摩擦呢?根本的原因,就是周天子对楚国的分封,让楚国不满意。当时周天子只是分封楚国国君为“子爵”,这是一个非常小的爵位。当然了,如果楚国国君只做出了那么大的功劳,封他一个“子爵”,估计他也不会有太大的意见。但问题是,他肯定做出了更大的贡献,所以才会对周天子的分封不满。

既然楚国国君曾做出过更大的贡献,为什么周天子不对他做一个更大的分封呢?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楚国当时是蛮荒的地方,楚人性情彪悍,容易闹事。如果周天子对楚国封一个更大的爵位,那么,他们可能就会做大。一旦做大,对中央政权可能就是一个很大的威胁。

从以上的两个事例我们可以看出,周天子在分封的时候,绝对不是那样公平合理的,根据功劳的大小来进行划定,而是一个争斗和妥协的结果。

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因为周天子当初在夺取天下的过程中,并不是自己独立打下来的,而是在周围部落的帮助下打下来的。为了获得周围部落们的拥戴,除了在口号上宣称自己属于“有德者居之”外,肯定还给诸侯们做过各种承诺,表示自己将对天下实施分封,而不是像商纣王那样,把东夷这样的周边部落打下来,作为自己的地盘。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分封,因此,诸侯部落们才拥戴周天下,帮助他最终获得天下。

从这个角度来说,周天子事实上是不愿意分封的,他当然也想和商纣王一样,一家获得全部的土地。只不过形势所迫,才不得不分封罢了。

不过在分封的时候,周天子也是耍了心眼的,为了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为了让周朝的统治能够稳固,因此封了非常多的诸侯国。这样一来,任何诸侯国都没有足够的力量与周天子抗衡。这有点像后来汉武帝搞的推恩令,目的就是防备诸侯们做大。之所以后来诸侯们还是做大了,都是因为他们互相兼并的结果。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孔子的父亲为什么叫叔梁纥?为什么不姓孔?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在很多人看来,孔子孔丘,自然是姓孔的,而且后世孔子的家族传承至今,后人们都是姓孔的,自然会认为孔家从古至今都姓孔,那么孔子的父亲肯定也姓孔。然而孔子的父亲却叫做叔梁纥,名字里并没有一个孔字,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孔子的父亲不姓孔,孔子也不随父姓呢?还是说他们的姓有什么习俗吗?我注意到,有些人说,因为孔

  • 唐朝宰相元载为何贪污胡椒?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胡椒在现代,算不上是什么新鲜稀奇的东西,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做菜的时候会使用的一种调味品,市场上一抓一大把,所以你可能无法想象,胡椒在唐朝的时候,到底有多值钱。这种值钱的东西,让宰相元载动了心思,他贪污了八百石的胡椒,就是因为这八百石胡椒,将元载送上了被抄家灭门的道路,究竟胡椒在古代有多值钱?名节重

  • 刘伯温为何要誓死阻拦朱元璋灭掉日本?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要说日本,若不是当年刘伯温的极力劝阻,恐怕日本早就已经被明军给踏平了,哪里又会有什么日本侵华战争这等羞辱呢?在当年,朱元璋是得有多生气才会想着去灭掉日本呢?明太祖朱元璋推翻了元朝建立明朝之后,便马上开始派出使者前往各国,一来是为了与周边各国搞好交往,二来是为了宣告元朝已经被明朝所取代了,现在已经是朱

  • 东汉末年四大士族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任何时候,都有一些传承了很多年的大家族,这些大家族一般在历史上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因为他们根基深厚,很多也会和皇族有很深的渊源,可以说连皇帝也不敢轻易去动他们。而在东汉末年,就有四大士族,这四大士族分别是哪些?为什么很少有听说他们在汉末三国时期做出过什么很特殊很杰出的功绩呢?魏晋时期士族崛起,追溯其渊

  • 夏朝是如何被商朝取代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自涂山之会大禹建立夏朝以来,向外征伐三苗部族,内部平定共工部落,华夏大地各部落开始纷纷朝贡夏后氏部落。大禹逝世以后,儿子启即位,先后扫平了伯益、有扈氏等一些反对力量,夏后之名如日中天。夏朝第三位君王太康昏聩荒诞,被华夏族内东夷族系的有穷氏驱逐故地。太康失国引发夏后氏部落流离四方,虽有中康、相先后主持

  • 明朝清官海瑞怎么死的?最后竟连买棺材的钱都没有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海瑞是明朝著名清官,他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在嘉靖时期,海瑞曾做好必死的决心向明世宗呈上《治安疏》,这则奏疏表达了诸多对嘉靖帝的不满,而且直言天下百姓早就对他不满意了。当时海瑞已经为自己备好棺材,此后嘉靖入狱但并没有被处死。明世宗驾崩后,海瑞大赦出狱,继续他的仕途之路。不过此后海瑞备

  • 唐朝时期的经济到底有多发达?开元盛世时期有多强盛?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我国历史上的唐朝被称之为历史上最繁荣最强大的一个朝代,有唐高祖李渊所创立的,后来经过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而变得不断强大起来。到了唐玄宗在位时期,唐朝已经达到了鼎盛时期,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开元盛世”。那么唐朝开元盛世时期到底有多强大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当时唐朝实

  • 乐毅能力有没有被夸大?他和赵括谁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可能很多人会把长平之战,赵国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赵王采用了赵括。赵王既然不想用廉颇,那也可以启用乐毅啊,乐毅怎么说也曾率军攻破齐国70余座城市。实际上乐毅并没有传闻中那么厉害,可能后人对他的能力多多少少有些夸大,以当时的情况来看乐毅不一定就比赵括要强,和廉颇更是比不了。廉颇怎么说也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那

  • 为何古代学书人宁愿放弃状元榜也要当探花郎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科举制度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了,甚至到现在还在延续着当年的这一制度。科举制度的出现给我选拔出来了不少的人才,可以说是能够主导着一个国家的兴亡了,由此可见,科举制度在古代是有多么的重要了。就像是如今的各种考试,什么中考、高考’公务员考试等等,都是由当年的科举制度演变而来的。科举制度最大的人贡献者就是隋文

  • 五子良将之一的张辽有多厉害?关于张辽的三大谜题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张辽是三国时期魏国名将,其实张辽跟随过的主公有很多,丁原、何进、董卓、吕布,吕布被曹操击败以后张辽才转投曹操麾下。此后张辽在白狼山之战大破乌桓,又击败陈兰、梅成。合肥之战张辽差点带兵杀至孙权主帅旗下,令吴军威风丧胆,经过此役张辽威震江东,他也位列曹魏五子良将之一。实际上关于张辽还有三大谜题没有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