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皇帝为什么会把犯人给披甲人做奴隶?

皇帝为什么会把犯人给披甲人做奴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317 更新时间:2024/1/27 11:27:00

时代,犯罪的人都不会有好结果,很多人觉得明朝时期对贪官进行的酷刑实在是令人发指,但是却没能抑制住贪污之风,实则是制度上的问题。清朝时期面对罪犯,不同的罪有不同的处罚方式,其中很多犯人都害怕的,就是给披甲人当奴隶,这还不如让他们直接死掉。披甲人是什么,为什么犯人会如此害怕给他们作奴隶呢?

清朝是建州女真人入主中原建立的封建政权,本来他们世代生存在东北地区,夺取中原政权后为了便于统治广袤的土地人口,他们便把政治中心迁移到明朝故都北京。随着满族人口大量的迁入关内,原先女真人居住的地方人口开始锐减,作为祖宗的发祥和壮大之地,清朝统治者自然不舍得因为自己的转移而放弃的,他们就让披甲人世代居住此地守卫边疆,同时给一定的政治优待以安其心,比如很多罪犯被发配到宁古塔就是给披甲人为奴。

披甲人,多指受降后披甲上阵为统领部族征战讨伐的人,地位低于一般军人。满清八旗制度“以旗统军,以旗统民”,平时耕田打猎,战时披甲上阵。披甲人的地位低于旗人而高于汉人,他们受清政府的差遣世代镇守东北戍边,那里生活条件恶劣且交通不便,很多犯人之所以不愿意去给披甲人为奴,除了不甘屈辱外,更多是从现实角度考虑的。

看清宫剧时,往往会看到这样的桥段,面对不听话的臣民,皇帝老子一发怒,大手一挥,就会来一句:“发往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永世不得入关!”领刑者顿时吓得面如死灰,大有生不如死之感。确实,有清一代,除了死刑,最让人难以承受的就是“发往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看似普通的流刑,可在交通落后的古代前往生存环境恶劣的边关,先不说沿途作为罪犯遭受的折磨,能不能安全达到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都很难说。

“宁古塔,在辽东极北,去京七、八千里。其地重冰积雪,非复世界,中国人亦无至其地者。(《研堂见闻杂录》)”有人还说:“人说黄泉路,若到了宁古塔,便有十个黄泉也不怕了!”这也是皇帝震慑罪官用的手段,正是因为这里地处偏远且离内地很远,很多罪犯往往半年都很难到达,即使侥幸到达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后面所受之罪一点也不比流放途中差。

披甲人本身地位就没有满人高且世代镇守边关,对于流放而来的罪犯基本不会考虑什么人权,完全都是当做自己的私人物品对待,受辱和被折磨还是轻的,缺衣少食也还能忍受最难的是被披甲人弄死也很少有官府追查,对于这些犯人清政府感觉没有直接下令处死就已经很仁慈了。

宁古塔辖界在顺治年间十分广大,盛京以北、以东皆归其统。随着设厅,疆土逐渐减少。黑龙江省东部的海林县,是三百多年前清廷流放人犯的宁古塔所在地。流放宁古塔的人,其结果大多被冻死、累死、被折磨死等。能回着回来的人不多,能从这里重返朝堂的几乎没有。宁古塔气候恶劣,大部分地区常年冰封,五谷不长。

著名诗人吴兆骞被发配到宁古塔后,这样描述当地的气候:“宁古寒苦天下所无,自春初到四月中旬,大风如雷鸣电激咫尺皆迷,五月至七月阴雨接连,八月中旬即下大雪,九月初河水尽冻。雪才到地即成坚冰,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这样的地方人迹罕至,“其地重冰积雪,非复世界,中国人亦无至其地者。”但却成了野兽的天堂,流放到此的犯人,经常和虎豹狼虫不期而遇,“前有猛虎后苍兕”,稍不留意就会葬身兽腹。

所以才会有很多罪犯再听到流放宁古塔以后宁愿自杀,这不仅仅是捍卫自己的尊严与气节,也有现实生存的无奈,毕竟被折磨而死还不如主动去死,这样或许还能留下一个好的名声,皇帝如果内疚了或许还能赦免自己的妻儿老小和族人。而原则顺从屈辱的流放边关,能不能活不好说,反正基本是没有希望获得皇帝的信任而重返朝堂了。利弊得失之间,很多有胆魄的罪犯都选择了自杀,从而让流放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成为了恐怖故事,后面的罪犯也宁愿自杀也不愿流放关外。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明朝的分封制度有什么弊端?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古代的分封制度,很多朋友一定不会停止很陌生了。根据《文献通考》的解释就是“列爵分土”,被分封的对象主要是哪些王宫贵族或是皇族。另外还有一部分异姓,这其中包括皇室的亲戚,功臣等等,功臣主要就是那些帮皇帝打天下,立下汗马功劳的一些人。清朝入关后,承袭了中原王朝主要是明朝的制度

  • 袁绍为何无法战胜曹操?这其中有着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我国历史上的东汉莫纽铵,汉室已经衰败了,不少的诸侯都割据一方,开始了自己的称霸之路。不过经过长年的战争之后,中原地区就仅剩下了袁绍与曹操两个集团了。这队儿时就已相交的旧友,由于各自利益的需要,终究是兵戎相见了。此时的袁绍,雄踞青、冀、幽、并四州之地,无论是地盘上,还是从实力上,都要远胜于曹操。但令人

  • 赤壁之战后刘备虽占领荆州四郡,但此后却被迫割地求和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赤壁之战吴蜀联军顺利击败曹操,也使得曹操一统天下的计划只能搁浅。刘备虽然出力最少,但却是这场战役的最大赢家,因为刘备占领了荆州南部四郡,曹操占据北方最大的南阳郡和江夏郡,孙权只有部分江夏郡和大部分南郡。不过孙权肯定是对这个结果不满意的,但当时又没办法向刘备直接宣战,所以暂时舍弃了荆州的权益。等刘备入

  • 李世民放400死囚回家探亲约定秋后问斩,第二年为什么没人逃跑?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死囚被无故放出监狱之后,会是什么结果?很多人可能觉得,死囚都是犯下了大罪的人,一旦放出来,肯定会造成无法预料的可怕后果。然而李世民曾经做过一件事,他将四百个死囚放出大牢,允许他们回家探亲,并且告诉他们第二年秋后将会问斩,但结果竟然出乎意料,这些死囚犯竟然一个人都没跑,全都回来了,这是怎么回事?众所周

  • 汉武帝即位初期并无实权,此后通过一封诏书改变格局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汉武帝刘彻被很多人认为是汉朝最伟大的皇帝,不过汉武帝即位时只有15岁,还要靠窦太后垂帘听政,掌管大权,汉武帝并没有实际权利。而且当时朝中更是有三方势力相互比拼,但没有一方是站在刘彻这边的,此后刘彻却通过一封诏书成功改变格局,从而拿回大权,那他究竟是做了一件什么事呢?下面就为大家分析下当时汉朝朝内的格

  • 司马懿诛灭桓范三族,却漏掉一人导致晋朝覆灭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桓范是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也是一位著名画家。曹睿死后,桓范充当曹爽军师,帮他出谋划策限制司马懿。结果司马懿却利用装病躲过怀疑,此后又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夺取朝政大权。桓范因为是曹爽的人,最后被司马懿诛灭三族,不过司马懿漏掉了一位桓范后人,导致桓氏通过几代的努力最后灭晋建楚。下面就为大家简单讲讲这个历史背景

  • 揭秘康熙晚年废太子的前因后果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康熙其实很多人应该知道这个人的,话说他还是非常的给力的一位皇帝了,在历史上也是非常的著名的,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话说就算是这么厉害的人其实晚年一样是有一些步为人理解的事情,这其中就有一件事情是话说这个康熙晚年把太子给废了,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继续分

  • 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为何能兵不血刃成为开国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赵匡胤作为宋朝开国皇帝,他的登基方式却和其他朝代的开国皇帝有着很大的不同。赵匡胤在乱世中,还能兵不血刃成为一国之君,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周世宗驾崩后,年仅七岁的周恭帝继位,此后赵匡胤和石守信等人掌控了兵权。赵匡胤看准时机密谋发动兵变,逼迫周恭帝禅位,就这样赵匡胤和他的同谋里应外合,兵不血刃控制了开

  • 唐玄宗李隆基进行了哪些兵制改革?对唐朝军事有哪些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朝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而且他在位期间,唐朝一直属于极盛时期。这次重点为大家讲讲,李隆基对大唐做出的一些兵制改革。其实唐朝的军事力量已经十分强大,不过当时由于均田制的破坏,导致逃兵一下子增加了很多,所以军队战力降到了低点。李隆基此后将府兵制改为雇佣兵制,经过十多年的运营,终于是改变了军

  • 万历皇帝为什么要对张居正清算?万历皇帝和张居正恩怨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拜某些热播影视剧所赐,好些剧中“放飞自我”的“作精”形象,也是迅速深入人心。连带着“放飞自我”这词,也有了全新意义:专用形容“作精”。而放在明朝历史上,如果问哪个皇帝最符合这“放飞自我&r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