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厚养薄葬是谁提出来的?魏晋时期为什么盛行薄葬?

厚养薄葬是谁提出来的?魏晋时期为什么盛行薄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041 更新时间:2024/1/24 16:03:50

厚养薄葬的说法其实可以追溯到千年以前。在古代,特别是帝王之家,原先根本就不可能实行厚养薄葬,都是厚养厚葬,每位皇帝在死后也想风风光光的入土。但是在魏晋时期,薄葬的风气突然盛行,曹操就曾交代过自己死后葬礼一切从简,可能很多人都想不到曹操如此富有野心的人,竟然主动提出要薄葬。他的后代们也都遵循了这样一个规定,而曹丕更是推动薄葬风气的第一位皇帝。其实厚养薄葬才是尽孝的最好方法,长辈活着的时候,能让他们度过一个美好的晚年比什么都来的实在。

薄葬,在魏晋南北朝早期颇受推崇。战乱与动荡,别说遵循汉代丧葬之礼的隆重,很多时候人们甚至来不及为逝者准备丧服。但到了魏晋南北朝中晚期,厚葬的回潮之风又刮了回来。

早期的薄葬之风盛行,还与人们追求死后永恒安宁有关。为避免丰厚陪葬品引来后人打扰,从曹操到晋初的帝王、官员士大夫们,都在积极提倡薄葬,引起社会响应。这里面要记住一个人,即开创魏晋南北朝薄葬先河之人——曹丕。

选“瘠薄之地”,坟墓“不封不树”,也不随葬珍宝,是曹丕提倡的薄葬方式。曹丕不仅继承曹操薄葬思想,还在临死前颁布《遗令》《终令》。《遗令》《终令》奠定了皇室、上层社会薄葬与简葬之基石。

与曹丕一样倡导薄葬,影响较大并身体力行的皇室中人,还有司马懿司马师。此外,诸葛亮王祥杜预皇甫谧、张融等大人物,也是积极倡导薄葬的代表人物。

不过,“灵魂不死”的思想,终究将薄葬思想推离。社会短暂的安定,让当时相信“灵魂不死”的人们蠢蠢欲动。终于,在魏晋南北朝中晚期,他们在短暂的承平修整与财富积累后又掀起了厚葬浪潮。

人们相信,不死的灵魂会进入“地下”另一个世界。那么多丰厚的陪葬品,会让官阶、地位、财富随之进入“地下世界”,能使逝者在“地下世界”继续享受荣耀与安乐。据《宋书》记载,魏晋南北朝中晚期各种形式的厚葬已成燎原态势。

设灵座、供牌位,是人们祭祀亡灵必不可少的内容。祭祀时,人们在牌位前摆好饭,哀哀哭泣诚挚参拜。

七天是祭奠仪式中的重要数字。这一时期的人相信,人有七魄,逝者每七天散一魄。到了七七四十九天,人的魂魄将散尽。由此,人们在逝者七天以后,会举行更为隆重的祭奠仪式。邀僧道,念经做道场,虔诚超度灵魂。

然而魏晋南北朝时期还有多种埋葬方式。有土葬、火葬,有树葬、水葬、崖葬,有岩洞葬、悬棺葬,彰显了这一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丧葬特色。丧葬用棺通常选择木棺,石棺也有人使用,不过较为罕见。

佛教的兴盛,道教的发扬,影响着魏晋南北朝人的信仰。这种信仰也随之影响与之密切结合的丧葬文化。

在社会动乱与文化交互的碰撞影响下,居丧违礼现象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居丧违礼被当时的人们视为一种出世行为。“居丧婚嫁、居丧仕宦、服制失当、奔丧与丧服变除”,此类居丧违礼现象时有出现。

重内容强于重仪式,渐渐地,形成受人们认可并影响后人的新丧制度。可见,所谓“违礼”,并非真正违礼。居丧违礼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独具一格的丧葬文化。在丧葬文化上,后世将之视为魏晋南北朝给予后世的重要贡献。

特色与个性是魏晋南北朝挥之不去的烙印,这种烙印也深深镌刻进丧葬文化,镌刻进逝者葬礼。葬礼,诉说着魏晋南北朝人顺应时代又适应传统的个性生活。如今看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葬礼,不只是道别,更是前所未有的文化变革记录。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秦武王举鼎而死,为什么是远在燕国的嬴稷继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秦武王在历史上也是一个很奇特的国君了,没事就喜欢和人比试武力值,最后因为举起大鼎又一下子手滑脱落,被鼎砸中,当天就去世了。而秦武王死后,继位的却是当时远在燕国做人质的嬴稷,也就是后来的秦昭襄王。然而为什么最后会选择嬴稷回来继承王位?秦国当时内部还有别人吗,嬴稷与别人相比又强在哪里呢?公元前307年,

  • 汉景帝年少误杀刘濞太子是怎么回事?事发成为七国之乱导火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汉景帝刘启上位以后,爆发了七国之乱,虽然最后的结果是平定了各方叛乱,汉景帝稳固住了自己的政权。但此次事件差点让全国再次陷入被分裂的状态,情况十分危急。实际上七国之乱会爆发,和汉景帝从小发生的一起意外有关,汉景帝小时候因为下棋误杀刘濞的太子。此后汉文帝和刘濞产生矛盾,这让刘濞起了反叛之心,此后汉景帝又

  • 兰陵王被称为古代四大美男之一,上战场为什么还要佩戴面具?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兰陵王原名高孝瓘,字长恭,是南北朝时期北齐的著名将领。我们在影视剧当中,看到兰陵王每次上战场之前,都被佩戴一个面部狰狞的面具,兰陵王被称为古代四大美男之一,有如此颜值为何还要佩戴面具呢?可能兰陵王就是因为自己长相,觉得不适合在战场上给予敌方足够的威慑力,所以才选择佩戴面具。不过这个说法,应该也是来自

  • 玄武门之变之前,李渊是如何对待李世民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李渊与李世民这对父子,在历史上也是非常有名的了,李渊还在位的时候,立下的太子原本是长子李建成,也是轮不到李世民的,但是李世民偏偏就发动兵变夺取了太子之位,李建成也被杀掉了。那么在玄武门之变之前,李渊对待李世民又是什么样的态度?难道是李渊的态度激起了李世民的不满吗?或者还有其他什么原因呢?公元626年

  • 易牙烹子,为什么还被称为厨师的祖师爷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在意一个人的行为道德,而不是只看他的外表,就好比评选四大美女,也许汉成帝皇后赵飞燕比其他美人更美呢?但是因为她品行不端,祸乱后宫,所以后来就把她从中除名。而历史上被厨师界封为祖师爷的,是春秋时期一个叫做易牙的人,但令人惊讶的是,易牙曾经把自己的儿子杀掉烹饪,为什么这样的人还会被称为

  • 万历皇帝一共有多少年不上朝?明朝灭亡万历皇帝有多大责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万历皇帝朱翊钧十岁继位称帝,是明朝在位最久的皇帝。万历皇帝在位初期,由内阁首辅张居正处理朝政,此后张居正进行了多项改革,为万历年间开了一个好头。但是,等万历皇帝长大后,却开始不务朝政,似乎厌倦了朝中党派的权利之争,此后选择二十多年不上朝。而他身边又缺乏像张居正这样的能臣,导致明朝国势开始走衰,不光是

  • 历史上真有神行太保吗,不是戴宗而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神行太保”戴宗,靠着一双脚打出名气,日行八百里堪比千里马,说的再玄乎一点,戴宗差不多就是一个“瞬移”技能,只不过听起来比瞬移还要靠谱一些。不过,戴宗毕竟只是《水浒传》虚构而来的一个人物,历史上自然是没有这号人的,但是历史上却真的有一个类似神行太保的人

  • 大唐三绝是什么,大唐三绝指的是哪三绝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经常会听到有人说“大唐三绝”,顾名思义,指的就是唐朝时期非常著名的三个好到“绝顶”的“东西”。那你又知道这三绝是哪三绝吗?其一就是李白的诗歌,这一点一直到现在我们也都不否认,很多人最开始接触诗歌,背的都是李白的诗。其二就是张旭的

  • 东周为什么分为春秋与战国,春秋战国有什么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周朝,很多人对它的印象都是“一个长达八百年的王朝”,这与后世的封建王朝相比,实在是天壤之别。然而周朝先后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又被分为人们熟悉的春秋和战国,而且春秋战国一般都是连在一起说的。那么,这两个名字又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东周会被分为两个时代?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又有什么

  • 高平陵之变时,为什么曹爽轻易就投降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高平陵之变,对于三国时期的曹魏来说,是一次改天换地的政变,从此之后魏国表面上还是姓曹,但实际上已经流的是司马家的血了,改姓司马也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不过在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的时候,曹爽当时明明手中还有皇帝和兵权,结果却轻易就放弃了反抗,选择了投降,这是为什么?曹爽这样就放弃,难道真的不怕司马懿会杀了